歷史孕育了真理,它與時間抗衡保存了往昔的見證。但重要的不是我們遭遇了什麼,而是我們銘記了什麼。
2013年,一艘滿載著經過鈍化處理的2750噸硝酸銨的破舊貨船從喬治亞巴統港出發,目的地是莫三比克。
運輸途中,由於技術問題停靠在了貝魯特港。黎巴嫩檢查後發現,其缺少運輸所需的文件,必須支付巨額罰款才能放行。就這樣,沒過多久貨船和2750噸的硝酸銨便被各自的事主遺棄了。
由於將硝酸銨留在船上的風險,幾個月後黎巴嫩當局把它們卸下來運到港口的12號倉庫中。
也許他們並不會想到卸下的 是一枚「超級炸彈」。隨著一場意外引爆在了戰亂、經濟、疫情三重夾擊的當下。
當地時間4日下午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突發大爆炸,造成4000多人傷亡。爆炸瞬間升起蘑菇雲,一下子巨大的濃煙騰空而起。在離港口最近的地區,距離爆炸點幾百米範圍內的建築物全被瞬間夷為平地。
方圓10公裡內的建築物和車輛都被炸毀,似乎整座布魯特城市下起了玻璃雨一樣,在市區不少車輛被碎石砸毀。
許多傷者從廢墟的家中逃亡出來,滿身傷痕有的鮮血沾溼了衣服,貝魯特州長馬萬·阿布德來到爆炸現場之後不禁哭了起來。
據當地媒體報導,事件的起因是港口一家倉庫員工為了防止偷盜,所以想填補倉庫牆壁上的洞。因此他們在攝氏度40度的高溫下進行焊接工作,而由於沒有做好預防措施,
結果火花引爆了另外一間倉庫內超過2750噸的硝酸銨。
硝酸銨是一種無色透明結晶或白色結晶,它在常溫下還算穩定,是很常見的肥料。當然,它也是製造炸藥的原料,常出現在恐怖襲擊中。
19世紀末期,歐洲人就開始用硫酸銨與智利硝石進行複分解反應生產硝酸銨。由於硝酸銨是常用的高效氮肥。直至21世紀,有些國家仍允許硝酸銨直接用作肥料。災禍也就繼續相生相伴。
在歷次特大事故之後,各國相繼出臺了改進位度,制訂了有關硝酸銨生產、貯運的管理條例。要求硝酸銨必須存儲在專門的容器裡,與其他易燃品嚴格分離。
還有的國家甚至禁止海外貿易和直接作肥料使用,只允許使用它與其他化肥混合併失去爆炸性的複合肥。
但人們的麻痺,大意往往讓規則形同虛設。直至釀成一個個災難。
但不管是美、英、德、法等西方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工業事故的意外都是難以徹底杜絕。
在911事件後的10天,2001年9月21日上午10時17分,法國土魯斯,道達爾公司廠房存儲著的300多噸硝酸銨被引爆,在地面炸出一個70米長、40米寬、6米深的大坑,測得震級3.4級。3公裡外的窗戶都被震碎,80公裡外都能聽到爆炸聲。
最後的官方調查報告認為,可能是數公斤的二氯異氰酸鈉,不湊巧地與亂放在地上的500公斤硝酸銨混合,在足夠熱和潮溼的情況下,可能與硝酸銨發生反應產生三氯化氮。最終其自身爆炸引起了更強烈的爆炸。
2004年4月22日,朝鮮當地時間下午1點左右,一列運載硝酸銨化肥的貨運火車在調車時,觸碰到了電氣化鐵路的高壓接觸網而引發爆炸。
爆炸產生的威力相當於100餘噸炸藥爆炸的威力,龍川火車站被完全摧毀,附近500米範圍內的公共建築、30多幢產業和商業設施以及8100多戶居民的住房遭到了破壞。
其中約1850戶建築倒塌,6350戶建築受損。事發後朝鮮方面罕見地向聯合國提出國際援助的申請。
2015年8月12日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所屬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
在瑞海公司的危險品倉庫裡面一共儲存了7大類,111種,11300多噸危險貨物,其中包括290噸硝化棉、800噸硝酸銨。
由於溼潤劑散失,硝化棉積熱自燃,引起相鄰的危化品長時間大面積燃燒,火焰烘烤和高溫熱輻射導致硝酸銨等危化品達到爆炸溫度。這次事故總的爆炸能量相當於450噸的TNT當量。
每次災難教訓都刻骨銘心,而這次發生在黎巴嫩大爆炸災難卻明明有多次機會可以避免,然而卻一次又一次被人為所忽視。
據當地媒體報導,海關人員至少5次上報情況但是都沒人理睬。
在貨物被卸載港口數月後,當時的海關人員就向目前身份不詳的「緊急事件法官」發函請求安全指示。
2014年6月27日,時任黎巴嫩海關總長Shafik Merhi發出警告,提出在港口儲存危險化學品有安全風險。
2016年曾有官員在一封信中寫道,鑑於這批貨物正處在不適當的環境內存放,具有嚴重的危險性。我們再一次要求,請海洋事務機構立刻將貨物轉移,以維護港口的安全。然而這封信沒有得到回覆。
2017年,新上任的海關總長Badri Daher曾向法官提出裁決請求,要求轉移這批貨物,結果再次被忽略。
就在5個月前國安機構也意識到這倉庫的危險性,曾要求當地政府針對貝魯特港的大量硝酸銨展開調查,這次警告還是沒有引起重視。然而這樣的悲劇卻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黎總理哈桑·迪亞卜說,對爆炸展開調查是當前第一要務,應儘快取得結果。讓真相告白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