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活率最低的魚?一生都在「翻車」的翻車魚,連其死法都被人調侃

2020-12-11 天下十三洲獵奇

浩瀚的海洋中實在有太多的神奇生物了!如今,人類探索的海洋區域不及總面積的百分之一,預計還有近百分之九十的生物從來未曾被人類發現。而已知的海洋生物有一種叫做翻車魚的怪魚,它絕對是海洋中一種另類的存在,也擁有非常多的稱號。

翻車魚的一生似乎都在「翻車」,成年雌性翻車魚可以一次產下3億枚受精卵,但是最終可以長大成年的翻車魚確實寥寥無幾,據統計,3億枚卵最終能長到成魚的不及二百萬分之一。剛出生的小翻車魚只有2.5mm,而成年的翻車魚可以到3米多長,近2.3噸,成魚體重足足是幼魚的六千多萬倍!

翻車魚主要生活在亞熱帶、熱帶及溫帶的幾個大洋中生活,有時候也會不經意的漂到近海處,它們的平均體長接近兩米,最大的翻車魚體長可以超過3米,豎向長度可以超過4米,最大體重接近2.3噸。從一條大米粒一般大小的幼魚成長為龐然大物有什麼秘訣嗎?

翻車魚的秘訣就是一生都長著小嘴。是的,翻車魚的口部結構決定著它終其一生也沒法閉上它的嘴。好像時刻都要向你講話一樣。這種隨遇而安的性格,翻車魚自己也非常享受,什麼東西漂到嘴邊它就吃什麼,絕不挑食,大到各種魚類,小到海藻蝦米,只要能提供自身的營養,一切都來者不拒。

翻車魚成活率如此之低,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會造成其死亡,所以也有很多人樂此不疲的談論翻車魚的1000種死法,雖然有些調侃的意味,但是有些情況確實是真實的。翻車魚又叫做太陽魚,是因為它們特別喜歡在海面曬太陽,有的時候就會被曬死,有的時候直接被過往的船隻撞死,還有的時候直接就被人類捕撈上岸了。

它們的樣子就如同一條只有頭部的大魚,身體似乎直接就消失不見了,因為缺少了流線型的身體,所以它們遊泳的速度非常慢,導致了它們的身上及嘴裡爬滿了寄生蟲,為了抵禦寄生蟲,它們甚至演化出厚達8cm的皮膚,當忍無可忍的時候,它們會來到海洋表面尋求海鳥的幫助,讓其消滅掉身上的寄生蟲。

翻車魚的肉質的確不怎麼好吃,吃它的肉簡直是味同嚼蠟,但是日本人卻偏愛這一口,喜歡用翻車魚的腸子做燉菜,而其他動物在飢不擇食的情況下,也會選擇翻車魚作為食物。其中在早前有一張流出一隻海獅已經把翻車魚啃咬掉近五分之一了,可翻車魚還是不緊不慢地遊著。

不是翻車魚不想逃跑,而是它根本遊不快。而海獅戲虐翻車魚的情況時有發生,不是為了捕食翻車魚,純粹就是為了玩耍,海獅會把翻車魚的肉咬掉一部分,讓翻車魚沉入海底,活活餓死,這也是海獅的無聊時候玩的遊戲,實在是太殘忍了。

本來前幾年翻車魚靠著強大的繁衍能力可以達到種群的平衡,可以最近因為日本人的捕撈,及各種船隻的撞擊致死的事件時有發生,翻車魚的數量大為減少。再加上人類在海洋中排放了過多的人造垃圾,翻車魚食用塑膠袋,漁網導致堵塞消化器官致死的事件也大為增加。

這些情況使翻車魚更加難以成活到成年,最近翻車魚已經被列入受威脅瀕危物種,這麼能生的魚竟然也要滅絕了,實在是讓人不勝唏噓。

相關焦點

  • 一生中不斷「翻車」,會被自己嚇死的翻車魚,為什麼不會滅絕?
    翻車魚這名字聽起來是不是就很「翻車」,總給人一種命運多舛的感覺。事實上,它們的故事就挺悲傷的。難以置信的死法死亡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但是翻車魚的死法多少有點讓人哭笑不得。1.喜歡陽光又懼怕陽光。它們喜歡懶洋洋地在海面上曬太陽,但是如果太陽太強烈的話它們受不了就會死掉。2.很容易受到打擊死亡。
  • 醜萌的巨型海怪 多半都是翻車魚
    根據海洋科學普查,目前人類已知的海洋魚類已有15000多種,這麼多的海洋魚類,絕大多數你都沒見識過。來,看看這種蠢萌蠢萌的海洋大魚——翻車魚,是不是沒見過?其實,翻車魚經常出現在新聞中,要是你看到「某地又撈出了巨型海怪,漁民表示從未見過」的字眼,很可能就是翻車魚啦。
  • 【海洋生物科普系列】翻車魚
    拉丁名:Mola mola Linnaeus,1758英文名:Ocean sunfish分 類:綱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魨形目\翻車魨亞目\翻車魨科\翻車魨屬 翻車魚,又稱翻車魨、曼波魚、頭魚,是硬骨魚綱,翻車魨科3種大洋魚類的統稱。
  • 長白山水怪目擊事件屢屢傳出,有關學者卻認為是翻車魚而已
    可能姑娘的這一聲尖叫太大連水怪都被她嚇住了,惶恐之下便從巖石後竄出,然後翻身一躍跳到水中逃走了。之後這件事被發表在報紙上,這報導一出讓眾人百思不得其解,要知道長白山天池是在一個火山口上,水裡溫度特別低別說魚蝦連微生物都很少,這個巨型的水怪是從何而來,又是如何存活的呢?也就有了網友調侃說如果真有水怪的話,除非它是喝風長大的不然不可能存活。
  • 【rlyl物種說】今日--翻車魚(Sunfish)
    ▲翻車魚與人物種介紹   Introduction▲翻車魚特寫翻車魚,又稱翻車魨、曼波魚、頭魚,為輻鰭魚綱魨形目翻車魨科的一種其常棲息於各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以及也見於溫帶或寒帶海洋。翻車魚體大,灰或淺褐色,最長可達4米,重2300公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 幼體僅幾毫米,成年後身體放大6000萬倍,科學家首次鑑別小翻車魚
    人們幾乎不知道翻車魚早期的成長生活,它是世界上看起來最神秘的海洋動物之一。更令人困惑的是,翻車魚擁有所有脊椎動物中最高的繁殖力記錄(每次繁殖最高可達3億多粒魚卵)。但科學家在世界範圍內僅發現了少量野生的小翻車魚及其幼體,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無法確定這些幼體屬於翻車魚的哪一種。「它們何時何地產卵」?
  • 奉化一外海漁船誤捕一條兩米多長的成年「翻車魚」!
    4月27日晚上7點左右,浙奉漁13035號漁船在東海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兩米多長的成年「翻車魚」,見「翻車魚」依然存活,漁民第一時間選擇將其放歸大海,使其重獲自由。 在漁民拍攝的現場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翻車魚」在捕獲上岸的魚群中顯得無比大,一個成年人站其旁邊也變得微小了很多。
  • 科學家首次發現翻車魚幼魚,僅2毫米長,成年後可長到3米、2噸重
    一條1.4米左右的魚一次可產下3億顆卵,相信大家都知道它是什麼魚。但即使翻車魨的繁殖力如此驚人,為什麼在野外從未發現過它們的卵以及幼魚呢?這一直以來是科學家的一個謎。據《每日郵報》報導,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科學家首次找到隆頭翻車魚的幼魚,不過其體型極小,遠不是科學家所期待的巨魚。翻車魚(Mola mola),屬於翻車魨屬、翻車魚種的一種大型硬骨魚類,遍布全球的熱帶和溫帶海洋。
  • 海洋中最脆弱的魚,身體被吃一半也沒有反應,它是怎麼活下來的?
    英美國家因其常常浮出海面進行日光浴而稱之為太陽魚;在臺灣地區,當地居民認為翻車魚這個名字很不吉利,進行了一次徵名活動,最終曼波魚成為了翻車魚在臺灣的名稱。除此之外,翻車魨、頭魚、月魚等也是翻車魚的別稱。
  • 浙江漁民撈起巨型怪魚,身長3米,只有頭沒有尾巴!卻立馬放回大海
    見 " 翻車魚 " 依然存活,漁老大第一時間選擇將其放歸大海,使其重獲自由。船老大還很激動,這種怪魚很多年沒有捕撈到了。把魚放歸大海以後,他還把現場拍攝的視頻發到朋友圈,引來眾多朋友嘖嘖稱奇。從現場視頻可以看出,這條怪魚扁扁的,身子很大,根據旁邊漁民的身高對比估算,這條 " 翻車魚 " 約有 3 米長,魚身上具有粘性,沾滿了細碎的小魚。漁民們用纜繩將 " 翻車魚 " 緩緩吊起,一名漁民用力將其推向船艙外,最後解開繩索,讓其回歸大海。
  • 海洋中不會遊泳的魚,快被吃掉也不躲避,怎麼生存到現在的?
    大家心目中認為的魚類就是水中一種靈敏的生物,它可以在水中穿梭,但是卻有這樣的一種魚行動緩慢還笨拙,即便是面對天敵的捕殺,也不懂得逃跑,只會呆呆的束手就擒,這種魚就是翻車魚。
  • 從2毫米長到3米,翻車魚的「長高」秘訣能告訴我嗎?
    噸級體重的大魚 | dailymail.co.uk據推測,翻車魨從一枚受精卵發育成成魚的概率只有百萬分之一。為了維繫種族數量,翻車魨只能採取粗放的「魚海戰術」,它們是世界上最高產的脊椎生物,一條中等體型的雌翻車魨一次能夠產下約3億枚卵,比普通魚類高出幾個數量級。數量如此龐大的魚卵也沒讓翻車魨泛濫成災,足見它們生存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情。
  • 如果人類不殺魚的話,魚會不會老死?魚會永生嗎?
    在自然界裡,任何動物想要老死都是一種奢望,就算能避免被人類捕殺,也逃不過殘酷的生存競賽。在人類製造的安全環境下,魚類可以壽終正寢。
  • 這魚是沒有痛覺嗎?已經被海豹啃食大半,竟然還沒反應過來!
    這魚是沒有痛覺嗎?已經被海豹啃食大半,竟然還沒反應過來!海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魚類,而今天說的這種魚類,它們天生不好動,似乎覺得自己生下來就是別人嘴中的獵物,即使被吃也不會掙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一名男子在水中潛水的時候,發現一隻魚被咬得露出了魚刺,照樣可以遊動,生命力真頑強,其實這種魚叫做翻車魚,它們一生幾乎都會飄在水上,如同一條死魚一樣。它們一次性可以產下3億隻卵,當遭遇襲擊的時候,它們並不是去躲避,而是任由對方撕咬自己的身體,一點都不會在乎,一隻海豹發現了一條翻車魚,迅速對它發起了攻擊。
  • 成群MolaMola大型「翻車」現場-我太難了,我這輩子一定是條廢魚了
    感嘆疫情給加州生態也帶來了奇景, 之前潛水看到的Mola mola都是獨來獨往的大傢伙 這群成群出現的迷你版翻車魚真的是萌翻了
  • 獨家:巨大翻車魚湧入英國水域 體重可達2噸
    體重可達2噸國際在線 www.crionline.cn 2006-07-26 14:52:00  國際在線消息:英國科學家日前表示,一大群翻車魚已經湧入了英國水域。日前,一大群翻車魚從赤道附近大西洋更溫暖的水域中紛紛湧入了英國水域,以尋求它們賴以生存的食物——水母。  當地的科學家進行的空中觀測顯示,這一區域目前共發現了19隻翻車魚,而這可能意味著還有更多的翻車魚遊弋在水面下。英國埃克賽特大學的布倫丹·戈德利對此表示:「與這些大魚的突然相遇著實讓人驚訝。這是我們第一次在觀測中發現這種大魚。」
  • 潛水員發現「透明魚」,了解真實身份後,將其放回海洋!
    潛水員發現「透明魚」,了解真實身份後,將其放回海洋!曾經有一位男子在海底潛水時,發現了一種神秘的生物,它就是翻車魚。與其它的魚類不同的是,翻車魚非常痴傻,當時他正好看到有一隻海獅在啃食著翻車魚的身體,它沒有任何一絲掙扎的意識,有可能翻車魚已經死了。當海獅吃飽喝足離開之後,這位潛水員湊近一看,原來翻車魚並沒有死,它用魚鰓拍打著自己的身體,不得不說像這種被吃還不反抗的生物,已經相當之少了,也讓我們再次意識到大自然的神奇。
  • 海裡真的有不會遊泳的魚嗎?為什麼?
    遊泳是魚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所有魚類都具備的能力,到目前為止,人類沒有發現不會遊泳的魚類。不過,許多小夥伴列舉了兩種看起來不會遊泳的魚,一種就是翻車魚,一種就是吸盤魚。那麼,這兩種魚真的不會遊泳嗎?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海裡真的有不遊水的魚嗎?躄魚算嗎
    遊泳是魚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所有魚類都具備的能力,但是躄魚家族算是極少數不會遊泳的魚類,它們生活在富饒的熱帶海域,不需要像其他魚類那樣到處遊動,只需要守株待兔就行。「躄」在中文裡是腿瘸的意思,這一類魚尾鰭不發達,無法快速遊動,可以利用粗壯的胸鰭和腹鰭在海底行走,或在礁石上攀爬,樣子像一隻青蛙,「走路」的動作慢悠悠的,故稱為躄魚。躄魚通常棲息於海床上,移動緩慢,在身上覆蓋偽裝物以待獵物靠近。還有許多小夥伴列舉了兩種看起來不會遊泳的魚,一種就是翻車魚,一種就是吸盤魚。
  • 海洋中不會遊泳的魚,遇到危險只能等待被吃掉,全靠繁衍多來生存
    海洋中的生物都有著自己的生存技能。如果沒有辦法逃脫的話,很可能就會在下一秒鐘就成為其他海洋生物中的盤中餐。不過在海洋中有著一種非常奇葩的魚,這種魚不僅沒有自己的看家本領,而且遇到危險的時候只能待在原地甚至不會遊泳,連逃跑的技能都沒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海洋中的這種不會逃跑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