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韭菜花種植基地讓冷坑鎮百餘農戶實現致富夢

2021-02-17 懷集發布

近日,走進懷集縣冷坑鎮韭菜花種植基地,放眼望去,3000多畝韭菜花鬱鬱蔥蔥,滿眼青翠,心曠神怡;近嗅之,韭菜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味,沁人心脾。一年四季,逾千名農民日復一日辛勤耕耘,收穫了帶著花香味的甜蜜富足幸福新生活。

李朝明,一位土生土長的冷坑鎮人,出生於1972年,身體健壯,精力充沛,頭腦聰穎,憑藉著當年在軍隊錘鍊出來的那份拼搏進取精神,在商海馳騁屢嘗甜頭,如今其經營的主業是工程、商超、房地產,副業是農業種植。

早在20年前,他便在譚廟村租下200多畝地,嘗試種植果蔬,但效益不大理想。「冷坑不是我的,但我是冷坑人。」這便是李朝明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起初涉足農業產業雖是讓他嘗盡了失敗的苦頭,但內心深處的那份濃濃桑梓情懷,總是激勵著他在家鄉的田野上耕耘出希望來。

不服輸,這種品性在李朝明的身上展現得尤為明顯。200多畝的果蔬種植基地,只是他的一份副業,他並沒有因為多次的失敗而放棄,而是臥薪嘗膽,虛心學習,四處尋覓良策,憑藉精明的商業頭腦,於2009年走上韭菜花規模種植之路。

李朝明如是說:

「冷坑本是個農業大鎮、糧產區,時下的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我不忍心看著家鄉的良田丟荒。」

2018年,他牽頭成立了懷集潤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種植的韭菜花基地遍布冷坑鎮的譚廟、和平、團結、桐光、熔爐等村,共計3000多畝。如今,韭菜花種植基地遍布冷坑鎮32個行政村。

冷坑鎮分管農業工作的黨委委員錢洪榮介紹說:

「我們黨委、政府繼續為李朝明擴大種植規模提供幫助,不斷加大土地流轉的力度,有望今年內實現4000畝的韭菜和1000畝的水果蓮藕種植規模。」

李朝明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組織鄉鄰以土地入股或出租等方式,成立了源自然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

土地能得到順利流轉離不開好的經營思路。讓村民主動盤活荒廢已久的土地,首先要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李朝明選擇先讓村民看到合作的紅利。據了解,冷坑鎮和平村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種植韭菜花,每年可以享受600—700元/畝的分紅,村集體每年得到100—200元/畝分紅。鄰村的農民看到和平村嘗到了「合作紅利」的甜頭,四鄰八鄉的村民爭相入股,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合伙人」。

如今,在冷坑鎮無論哪家哪戶想種韭菜花,土地都可以免租一年,同時獲得免費的種苗和免費的技術指導。其中有近100戶開啟自主耕種的模式,種植出來的韭菜花交給合作社銷售。基地每天採摘的韭菜花通過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銷售到北京、天津等我國北方多個大中城市,「冷坑朝明一號、二號」韭菜花這個品牌已經蜚聲在外,深受餐館酒樓和消費者垂青。

團結村的黎藝芳喜上眉梢地說:

「我利用自己的田地種植了3畝多韭菜花,每年的收益都在10萬元以上。真心感謝李朝明這位真心真意帶領農民走向共同致富的好鄉裡。

李朝明經過近年來的悉心經營,每畝年產量超5000斤以上,市場批發價也保持在每市斤4元以上,至2019年共計帶領超過100多戶鄉鄰實現了致富夢,同時也帶領50多戶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據悉,合作社採取「租金收益+分紅收益+勞務收益」的新型運營模式,種植團隊的管理上也採取了半「軍事化」的形式。每個韭菜花生產小組由5-8人組成,共管理50-80畝地,並設立小組長,根據組內最勤奮組員隨時輪換,小組長每個月還能獲得1200元的補助。除了土地的分紅,若超出畝產5000斤產量,超出的部分還將讓利給村民。李朝明單單是每個月支付給務工人員工資就要100萬以上。據了解,目前種植韭菜花的生產小組已由去年的32個擴張到56個。

「去年,我帶領7名組員超額完成了生產任務,李老闆獎給我一臺價值6萬多元的7座家用車。」

2018年至2019年度在譚廟韭菜花基地任第二小組長的黃維正欣喜地告訴記者說。2019年末,潤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共發放32臺7座家用車作為獎勵超額完成年度生產任務的小組長。

相關焦點

  • 懷集:3000多畝韭菜花種植基地,讓百餘農戶實現致富夢
    提示:點擊上方↑"懷集微訊"關注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韭菜花種植基地讓冷坑鎮百餘農戶實現致富夢近日,走進懷集縣冷坑鎮韭菜花種植基地,放眼望去,3000多畝韭菜花鬱鬱蔥蔥,滿眼青翠,心曠神怡;近嗅之,韭菜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味,沁人心脾。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彩雲之南:小康路上的最美笑臉
    ,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如果說上面這段話更多是抽象的數字,那麼記者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中的所見所聞,特別是那一張張掛在鄉親們臉上的絢爛笑容,深深感染和觸動了我們的心靈,這正是脫貧攻堅最靚麗的底色,是小康生活最鮮活的註腳,是奮鬥之路最耀眼的光芒。彩雲之南,目之所及,處處山青水綠、天碧雲淨,產業更興旺,日子有奔頭,黨的好政策託起了百姓的好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張廣平 循著藥香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張廣平 循著藥香奔小康 2020-08-11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壩青莊壩區:山區農民變身產業工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壩青莊壩區:山區農民變身產業工人 2020-07-16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李自順家甩掉了「窮帽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李自順家甩掉了「窮帽子」 2020-08-18 16: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0-10-12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託布裡哈提村幸福生活踏歌來
    2017年,博州稅務局「訪惠聚」工作隊進駐以來,入農戶、察實情、出點子,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投身在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振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火熱實踐中。  抓設施扶貧 打牢鄉村振興基礎  「這樣的場景放到3年前,想都不敢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詩意白沙」,實現更高質量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詩意白沙」,實現更高質量小康 2020-09-13 1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辣」出致富路 創收新」椒「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辣」出致富路 創收新」椒「點 2020-07-22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鹽城鹽都:葡萄架下甜如蜜 串起致富小康夢
    今天(7月9日),到鹽城高新區潘黃街道新民村,劉程媛的葡萄種植基地,共同破譯她的小康生活幸福密碼。   種植戶劉程媛今年承包了20畝的葡萄園,劉程媛利用線上銷售、休閒觀光採摘,隨著不斷鼓起的錢包,劉程媛日子也越來越小康,劉程媛說:「如果有人問我小康是什麼味道,我想它一定是甜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別了,貧困!你好,小康! 清遠連樟村貧困人口...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別了,貧困!你好,小康!「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小康承載初心,小康點亮生活。在決戰決勝的最後階段,羊城晚報派出多路記者,進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聚焦南粵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關注普通群眾身邊的巨大變化。從今天起,本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講述您身邊的小康故事。敬請關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天水市清水縣黃門鎮小河社區群眾的幸福新...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河社區群眾的幸福新生活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曹立萍一棟棟兩層「小洋樓」整齊排列,一條條巷道乾淨寬敞,老人們圍坐在一起曬著太陽閒聊2014年至今,黃門鎮小河村、後坡村、樊家村、薛堡村共4個行政村12個自然村的農戶先後搬遷至此。現有住戶284戶,共1425人。8月19日,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走進天水市清水縣黃門鎮小河社區,感受美麗新農村建設帶給當地村民滿滿的幸福。「現在生活很滿足了!」小河社區村民楊琳琳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做帶領群眾脫貧的「鄰裡鄉親」——記...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做帶領群眾脫貧的「鄰裡鄉親」——記張家口市萬全區檢察院駐張家口萬全區永安堡村… 2020-09-27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新莊村:綠葉蝶變「黃金葉」
    在新莊村,像黃秀清這樣靠種植菸葉致富的菸農還有不少。近年來,新莊村菸葉生產保持穩定發展,菸農生產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土地、資金、設備、技術已經到位,接下來就是規模化種植、科學化管理,向土地要效益。「有了效益後,我們雙管齊下,大力發展烤菸等特色產業和配套農機設施發展項目,去年合作社購買了烤菸用的插秧機、全自動播種流水線等設備,不但為本村菸葉生產提供機耕、育苗、植保、烘烤、分級等服務,還在周邊鄉鎮進行創收作業,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約20萬元。」堯三才介紹。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特色養殖挑起富民「大梁」 「嘎啦雞」讓趙...
    脫貧路蘭州鑫日盛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後,湯勝成帶領社員在趙李家窪村建成了佔地面積620平方米的合作社養殖基地,主要養殖鷓鴣雞,孔雀藍山雞,白山雞等特色珍禽,養殖規模達到5000餘只,年產值達到200多萬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
    本文轉自【求是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黑土地上的好日子本刊記者 楊紹華 鄂 璠 58歲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村民劉淑梅笑得陽光燦爛,看一看她現在的舒心日子為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梨樹縣科研人員圍繞玉米秸稈全覆蓋,逐步探索建立起較為成熟耕作技術體系的「梨樹模式」,即以「秸稈覆蓋、條帶休耕、機械化種植」為主要內容的玉米種植模式。圖為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範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⒀|潘文生:在脫貧致富路上信心十足
    開欄語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即日起,我們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刊發來自基層一線的報導,聚焦「人民眼中的小康」,講述發生在基層的百姓故事、小康故事,記錄守望相助的團結、自強不息的奮鬥,反映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激勵人民群眾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昂揚的奮鬥姿態,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公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徵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柚果成致富「開心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梅州故事「養在深閨」的柚子次果竟是保健產品的重要原料,小小扶貧車間變身「脫貧大舞臺」。在柚子種植基礎深厚的梅州,產業幫扶是「因地制宜」而非「另起爐灶」,在完善相關基礎設施的同時,將生鮮果以外的次果進行深加工實現「變廢為寶」,延伸了產業鏈條,鼓了村民的「錢袋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陸坊苗木產業開出「脫貧致富花」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陸坊苗木產業開出「脫貧致富花」 2020-12-22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靈臺:小車間 大作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靈臺:小車間 大作為 2020-12-18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