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進館了,一切順利。」
還記得小觀之前報導過
兩個義大利珠寶商
戴兩層口罩
飛20多小時
來回28天隔離
...
千辛萬苦也要來參加進博會嗎?
此前《解放日報》報導:
一位名字叫馬可的義大利那不勒斯珠寶商人
和他的老搭檔齊洛
從那不勒斯出發
取道倫敦轉機
輾轉來到上海
又經歷了整整14天的集中健康隔離觀察
……
只為了奔赴第三屆進博會
「困難再大,我們也要來參加進博會。」
進博會開幕第一天
他們也終於結束隔離
順利進館啦!
《解放日報》11月4日第五版「進博會特刊」報導了馬可和齊洛的故事。
他倆的展臺在鑽石與寶石精品館內面積不大,但物品已經堆得很滿。
馬可一邊拆解包裹,並把「寶貝」一一放入櫃檯,一邊介紹道,11月4日一早,他倆結束了為期14天的健康隔離觀察,一切正常。隨後,一路馬不停蹄,到事先預訂的一家市內酒店住下。次日一大早,又來到國家會展中心境外人員服務站,申請辦理籤證延期手續。沒想到的是,出入境窗口民警通過核驗證件信息及邀請函等材料,幾分鐘便為他們完成了申請。
「真是太好了!進博會結束後,我們可以有更多時間開拓中國市場,走訪經銷商。」馬可說,接下來,在中國合作夥伴的幫助下,他倆還打算去重慶參加「一帶一路名品展」。「回去就是聖誕節,在中國拿到更多訂單,是給家族成員送上的最好聖誕禮物,這些天再辛苦也值。」
馬可和齊洛在鑽石與寶石精品館。
不過
由於特殊疫情
也有不少展商無法到場
但是
方法總比困難多!
展商來不了就派中國代表
派不了代表至少還有展品
連展品也沒有的話
那還有展商的微信、名片和視頻連線
…
記者在場館內一路觀察
發現各展臺儼然成為「堅強指數」的比拼場
中國市場太重要了
必須在中國有人
烏拉圭肉類協會是進博會「三朝元老」,協會總共23家會員,包括肉廠與經銷企業,參展陣容一次比一次強大——
首屆是6家參展,拿下35平方米展臺;
第二屆來了16家,展出面積150平方米;
第三屆原本幾乎「傾巢出動」,不料疫情來襲,考慮到來華都需要在美國、西班牙或法國轉機,困難風險很大,20餘位原已報名的展商中,只有4家企業派出了他們在中國的分支機構代表參展,其餘展商均無法實際抵達展館現場,唯有以微信、名片這一特殊方式參展。
正在籌備中的烏拉圭肉類協會中國代表處相關負責人蔡佳欣告訴記者,去年,烏拉圭牛羊肉出口總量中的65%來到了中國, 「中國市場對烏拉圭太重要了,所以哪怕真身不來,我們也一定要表達對中國市場的真愛。」 據她透露,經歷特殊疫情,「必須在中國有人、有機構」,成為許多抱憾無法實際參展企業的共識。
為此,協會果斷決定,從今年8月開始籌備中國代表處,並嚴選值得信任的中國代言人。
對中國市場的真誠
不因一時困難而變
論「堅強指數」,哈薩克斯坦展團似乎更勝一籌。
展臺35塊平板電腦屏幕,代表著35家難以實際到達的展商。 在中國「舉目無親」的他們,急尋到35位翻譯代為參展,由翻譯回答採購商的簡單問題,採購商若有進一步意向,可通過平板電腦直接連線參展商。
中國採購商在平板電腦前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李曄 攝)
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哈薩克斯坦留學生張月梅,兩個月前就被緊急招募,為家鄉一家名叫SAULE的著名糖果工廠做翻譯。她一人挑起家鄉工廠和中國買家之間的握手願望,要迅速適應商業談判的角色,坦言「壓力山大」。「而且幾乎每2個小時,糖果工廠的董事長Dias shaukharov就要在電腦上呼我一次,詢問動態進展。」
記者還發現, 哈薩克斯坦當地最大的麵粉廠GRANUM的展品,竟然是麵粉的空包裝。 翻譯劉信馳說,由於擔心產品在路上因物流不確定性而發生意外,展商索性通過空運寄來外包裝袋。這些內心空空如也的展品,卻展現出了別樣的堅強。
還有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展臺,令人尤其動容——
展臺面積達1300平方米,是1.1號館中最大展臺,且內設多達60個用於視頻連線的洽談包間。這在許多人看起來有些用力過猛。然而在場的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上海代表處高島寬介紹, 60個包間的規模,是考慮為參展商因疫情原因全部無法到場而設計的 ,「我們要確保所有展商都能實現與中國買家線上接洽的需求。這一次,我們拿出了最大的誠意。」
但讓高島寬欣慰的是,報名參展的116家中小企業中,仍有70家趕來現場,其中部分是企業掌門人頂著兩地共隔離28天的困難親自參展,也有參展商千方百計找到了可信任的中國夥伴代為參展,最終無法前來的僅46家。
「對於這46家,我們提供視頻連線包間,每個包間都配有兩張桌子、一臺臺式蘋果電腦,還有60多位翻譯人員,以及100多臺用於預約展商時間的平板電腦。中國買家只要有意,我們確保10分鐘內就能讓在日本的展商與買家線上見面。展商為此都已做好排片表,輪流候場,而且都是企業一把手或能拍板的負責人……」
記者不禁問高島寬,是什麼動力支撐你們克服那麼多困難,盡最大的努力?對方說:「中國已是日本水產出口的第一大海外市場,中日之間的經濟交流,絕不能因一時的疫情而斷,我們對中國市場的真誠也不會因一時的困難而改變。」
苦盡甘來
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相信這句話
堅強之餘,樂觀情緒也在蔓延。哈薩克斯坦展團的翻譯王力,是一名哈薩克斯坦小夥。他參加過兩屆進博會。
他告訴記者,本屆進博會,儘管來的採購商不及去年多,但他們也同樣是克服了諸多不便進館,都是奔著找到好物、實現籤約的目的而來。「 效率反而比上一屆更高。 如果說上一屆進博會來100位買家,能有兩三位達成合作的話,那麼今年大概每來10人就可能給我們帶來一份合同。」
就在昨天下午,在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展臺,長崎魚市株式會社收穫了一筆超過2億元的大單——昨天上午剛剛進館的中國買家,在與日本企業視頻連線諮詢詳情後,果斷籤下了與展商的2021年合作協議。
另一邊,哈薩克斯坦小夥王力也在忙碌接待之餘向記者有感而發—— 「中國有句古話,叫苦盡甘來,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相信這句話。」
總監製:陳良傑
監製: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