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文化對「廁所」有不同的說法,除了toilet還有什麼用字呢?

2020-12-15 天天學外語

網上流傳一則笑話,秘書在上廁所時,美國老闆打電話來:「Where are you?」秘書慌忙之中回答:「I'm in the toilet!」老闆驚呼:「What are you doing in the toilet?!」(你在馬桶裡幹什麼?! )

「上廁所」有好幾種說法

雖然都是英文,但是不同的文化對「廁所」有不同的說法。英國人叫廁所「toilet」或「loo」,其中後者又更口語:

I'll just go to the loo. (我正要上廁所。)

菲律賓廁所的說法是「comfort room」(舒適的房間),簡稱 CR。美國最常見的廁所叫法是 「restroom」,或直接說「men’s room」、「ladies' room」,就像我們中文會用「洗手間」代替廁所一樣。

而toilet在美式英文裡是指「馬桶」,抽水馬桶的全名是flush toilet。所以「I'm in the toilet」,聽起來就好像是「我在馬桶裡」。

「In the toilet」字面意思是掉到馬桶,進而可以引申為「處在很糟糕、窘迫的局面」(In a miserable, pitiful, or very unfortunate condition)。

例句:

I just can't find work with the economy in the toilet like this.

經濟情況糟成這樣,我沒法找到工作。

Go down the toilet =搞砸了

只要和馬桶相關,想必都不會太好,相近的片語是go down the toilet,就像把東西衝進馬桶一樣,意思是「搞砸了、泡湯了」:

After the drug scandal, his career went down the toilet.

涉毒醜聞之後,他的事業也砸了。

They didn't want to see their investment go down the toilet.

他們不想看到投資就這樣泡湯了。

Toilet water = 廁所水?

在商場裡聽到有人要買toilet water,千萬不要太驚訝,以為他要買廁所水。

Toilet water從法文「Eau de toilette」衍生而來,像花露水這種不貴的香水。根據Collins字典的解釋:Toilet water is fairly weak and inexpensive perfume. (」Toilet water」是很淡且不貴的香水。)

相關焦點

  • 日語中的「名字」和「苗字」有什麼不同?
    「名字」與「苗字」不同在哪裡?「名字」と「苗字」。この2つの言葉はどちらも「」と読むことができる熟語です。「名字」與「苗字」——這兩個漢語詞的讀音都是「みょうじ」(羅馬音:myouji)。這兩個詞語在使用的時候該怎麼區分呢?今回は、「名字」と「苗字」の正しい使い分けと違いについて解説していきます!這次就讓我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惑吧,「名字」和「苗字」的正確用法和這兩個詞的不同究竟是什麼呢?「名字」と「苗字」の違いとは?
  • 衛生間是toilet、bathroom還是WC?「廁所」你都不會說!
    愛學習的你可能還知道有「bathroom」、toilet」,但其實在不同的國家衛生間的叫法可是不一樣的。曾經有個人去美國旅遊,想上廁所了,到處問哪有「WC」,居然沒人能懂!其實用「WC」來詢問廁所是一種過時的說法,在國外你問WC在哪兒,就好像在中國問:「哪裡是茅房?」是不是有種穿越劇的詭異感!
  • 教你幾個廁所的不同英文表達
    (廁所在哪裡)WC是Water Closet(抽水馬桶)的縮寫,在英文裡確實是廁所的意思,但是這種表達其實較為粗俗,曾經在一兩百年前的英國和美國使用過,所以現實生活中很多西方國家已經不再使用了。但是這個表達只有兩個字母,非常的簡單,所以在中國卻廣泛使用起來。
  • 「toilet water」是什麼意思呢?千萬不要誤解成是「廁所水」哦!
    今天呢,大白就來跟大家介紹一個與「香水」有關的表達。toilet watertoilet water是什麼意思呢?可不是「廁所水」,而是指「香水、劣質香水」。英英釋義:(1)toilet water is fairly weak and inexpensive perfume.
  • 「炫耀」的英文除了 show off 還有什麼說法?
    「炫耀」的英文怎麼說,像是「炫耀開始健身後的二頭肌」、「炫富」、...等。「炫耀」大家是不是會先想到 show off這個詞組呢?但除了 show off 以外,還有什麼字或詞組可以表達這個意思呢?除了 show off,你可以用 flex沒錯,就是用 flex這個字表達「炫耀」,根據英英字典,flex 原本指:to bend an arm, leg, etc. or tighten a muscle(彎曲手臂或腿...等,或是繃緊肌肉)
  • 外來語詞彙中日應用大不同
    如今已是世界國際語言的英語,可以說在各個國家之中都已經融入成為文化的一部分,且同樣的英語單字在不同國家、地方也有可能會有不同的意思。而日語之中本來就有許多詞彙是從英語轉變而來,除了發音聽起來不同之外,有一些詞也隨著時代演進意思逐漸延伸、改變,讓外國人有時候即使聽得出、認得卻不一定是想像中的意思。
  • 英語單詞「Toilet」原來還有「化妝」的意思
    英語中toilet這個單詞,大家最熟悉的意思是「廁所,盥洗室,洗手間」。但大家可能不熟悉這個單詞是的演化過程。Toilet 原來的字義是「小塊的布或紡織品」,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toilet轉義生成了許多不同的意思:「布→化妝用具的墊布→梳妝檯套子→梳妝檯→化妝品→化妝→化妝室→廁所」。
  • WC 不是廁所的意思嗎?關於廁所的英語表達都在這了……
    這大概會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中學時看過一個段子,說有個人去美國旅遊,想上廁所了,到處問哪有「WC」,居然沒人能懂。後來在外補習英語的同學跟我說,外國人都不叫廁所為「WC」,而是叫「toilet」,「WC」這種表達很土鱉。
  • 網際網路+:accessible toilet是什麼toilet?
    網際網路+:accessible toilet是什麼toilet?見到英語accessible toilet,相信很多英語詞彙量大的人一定能張口就來:無障礙廁所。問題是:你會說英語accessible的中文就代表你學會英語accessible了嗎?
  • 東京澀谷公廁美學計劃「THE TOKYO TOILET」
    大家對於公共廁所的印象是什麼?市區公園裡有著灰色外觀、室內鋪滿磁磚的陰暗空間?還是河濱公園內有著鮮明色彩的塑膠方塊體?說起廁所,日本百貨、車站內的廁所設計絕對令人印象深刻,不論是明亮光線加上潔淨的空間氛圍,還是讓人驚嘆的多功能硬體設施,乾淨、人性化的如廁環境堪稱「全球第一」,其中蘊含細膩的款待之道、不給他人添麻煩的友善觀念,更形塑了日本特有的廁所文化。
  • 日語學習|飯糰中的「御握り・御結び」有什麼不同?
    您可能在不同地區,店鋪,家庭,聽到過各種叫法,其實都沒有對錯。御握り和御結び雖然並沒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叫法的不同,還是有理由的哦!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其中一二吧。其中一種說法來源於日本神話人物-創造神「高皇產靈神」(タカミムスビ)和「神皇產靈尊」(カミムスビ)。
  • 都是「發火」「怒る」和「叱る」有什麼不同
    日語中「怒る」和「叱る」都有「發火」的含義,但是他們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有什麼不同呢?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日語裡「賞味期限」與「消費期限」有什麼不同?
    在日本的食品包裝上可以見到「賞味期限」或是「消費期限」的標識。這二者有什麼區別呢?在「賞味期限」與「消費期限」內的食物,都是沒有腐敗變質、可放心食用的。日語裡有「八十八夜」的說法,指的是自立春(2月4日左右)以後的第88天(大概在5月2日前後),這也是從暮春向初夏過渡的日子。
  • 日語中「傷」和「怪我」有什麼不同?
    日語中「受傷」有「傷」和「怪我」兩種表達,一些人認為皮膚等比較小的損傷叫「傷」,傷筋動骨等比較大的損傷叫「怪我」,但其實這種區分是不正確的,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到底有什麼不同吧「怪我」指的是受傷本身。體の損傷という意味では、傷も怪我も大きな違いがないように思えるが、語源から考えると違いがわかる。在身體上的損傷這層意義中,「傷」和「怪我」沒有很大的區別,但從語源來考慮,就能有區別了。
  • 你所不知道的「宇治茶」與「抹茶」有什麼不同
    確實,很多日本女孩子第一次嘗試正統抹茶時的第一反應也都是「好苦哦」。這是因為她們先前接觸的是經過大量糖、奶調味的抹茶飲料,先入為主地形成了固有印象。就像喝慣奶咖、奶茶的人第一次嘗試清咖或紅茶時也會有強烈的違和感一樣,人們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然而,抹茶與咖啡以及其他茶類不同的是,它是一種懸濁液,品飲者喝下的不僅是茶湯,還有茶葉本身。
  • 在日語中為什麼除了「東北」,還有「北東」這樣的說法?
    而在日語中,這兩種形式都有。 日語中在單獨表達四個基本方位時要使用「東(ひがし)」、「西(にし)」、「南(みなみ)」、「北(きた)」,也就是使用的是日語固有詞匯「和語(わご)」,隻有將這些方位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才使用漢語詞匯「漢語(かんご)」,即「東西南北(とうざいなんぼく)」以及「南東(なんとう)」、「北東(ほくとう)」、「南西(なんせい)」、「北西(ほくせい)」。
  • 「から」和「ので」有什麼不同之處?
    ①「から」往往表達主觀感受到的原因。比如:體の調子が悪いから、先に帰りました。感覺身體不舒服,想先回去。這裡是自身的感受,具體不舒服到什麼程度,沒有一個標準,也許其他人就不會感覺不舒服。②「ので」一般表達客觀事實帶來的原因或理由。比如:電車が遅れたので、遅刻してしまいました。
  • 「花嫁」 與「華嫁」之間有什麼不同?
    その當時には、まさか「華嫁」という表現が30 代以上の女性に使われる時代がくるなどとは考えられなかったに違いない。1980年代前有這樣一種說法:「女性和聖誕節的蛋糕一樣(=25歲/25日過了以後就是剩餘品)」。1990年代電視劇《29歲的聖誕節》大火。在過去的日本社會,說著要成為「花嫁」就仿佛隱含了有「保鮮期」的意思。
  • 「數字人民幣」要來了,它和支付寶、微信支有什麼不同?
    有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後,我們現在出門甚至可以不用帶錢包了,為什麼還需要「數字人民幣」?跟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相比,央行內測的數字貨幣又有什麼不一樣?▲ 圖片來自:香港 01隨著行動支付,我們對於「取代現金」、「無現金」這樣的概念並不陌生,那 DC/EP 要取代的 M0 ,和我們平時所說的現金有什麼區別呢?這裡需要簡單了解一下中國的的貨幣統計口徑。目前國際上被廣泛認可的貨幣分類有三種,分別是為 M0、M1 和 M2。(M 為「money」的縮寫)。▲ 各國對於貨幣的劃分口徑有所差異.
  • TutorABC英語課堂:我來自中國用英語怎麼說?同一含義的不同表達
    除了這個回答,我們還可以說I am from China.我來自中國。當然,如果你想說我是中國人,也可以說I am Chinese.其實在英語裡,有很多相似的意思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平時不妨做個有心人,學習一句話的多種說法,這樣不僅可以訓練我們的英語能力,還能夠增長英語詞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