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造101》的「逆風翻盤,向陽而生」,到《創造營2019》的「赤子之心,乘風破浪」,再到《創造營2020》的「敢,我有光芒萬丈」。每一年的創造系列都有屬於自己的主題,今年的「敢」更是將主題深化了。
其實從《創造101》開始,中國創造系的製作團隊就很「敢」。
雖然是從韓國引進的版權以及節目形式。但是卻沒有將自己掣肘於公式化的節目製作當中,每一季都有新的賽制形式。創造101的小組battle 升級為導師組之間的battle;創造營2019的大島男孩們改變了千篇一律的美少年形象,在軍訓中展示乘風破浪的熱血。
而創造營2020既繼承了創造系「敢」的傳統,又有「敢」主題的加持,在賽制上直接來了個「改革創新」:
11個出道席位縮減至7個
ABCDE等級重新定義為出道位、主力隊、預備隊、板凳隊
初評級舞臺分為個人戰與團體戰。
從目前放出的第一集(上)可以看出新賽制與往年相比有了比較大的變化。當然,除了節目敢之外,選手們才是這個節目「敢」文化的發揚者。
初生之犢不畏猛虎
能夠選擇來參加這個比賽的妹妹就很勇敢了。
參加了選秀節目就意味著接受大眾的審判。導師固然是節目中的「打分天團」,但最終選手成與敗的命運還是掌握在大部分的女團創始人手中。
選手們既為初生之犢,那麼節目中殘酷複雜的賽制、大眾形形色色的個人標準、網絡上褒貶不一的評價就是選手要面對的猛虎了。
就賽制而言,目前參與個人戰的選手並非是為個人而戰,個人命運與團隊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稍有不慎,就會拉上隊友一起進入冷板凳隊。
第一集已經播出,就看到了女團創始人們激烈的討論,有吹彩虹屁的,有一針見血的,也有一些空穴來風的。
但來參加了這節目註定不能玻璃心,要恰這一行的飯也要頂得住負面評價,敢於接受大眾的評價,妹妹們好樣的!
久經風雨不懼重來
在創造系開始在國內盛行時,它就不僅成為了練習生一個初露頭角的平臺,更是成為了偶像再就業的機會。而這些再就業的偶像被冠以一個接地氣的名字「回鍋肉」。
然而,每一年都有創造系的出現,進入第三年,「回鍋肉」就多了一層含義了——再次參加創造系的選手。或者我們叫她們「復讀生」。
「很少有A班是會一輪遊的」
這是作為兩季創造系節目的導師黃子韜對林君怡的話。
你問我林君怡是誰?對不起,沒有黃子韜的一番話,我可能真的不記得創造101有這樣一個A班的實力選手了。
除了林君怡,還有王一橋、蘇芮琪,還有參加了青春有你的張楚寒、宋昭儀、艾依依、勾雪瑩。他們沒有實力嗎?我看未必,更多的是時不待我吧!在基礎人數100的選秀中,查無此人是個常態了。
重新參加節目幾乎就是背水一戰。就像高三復讀生,做習題時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今年能夠考成功嗎?又考不成功的話,怎麼辦?
林君怡出戰個人舞擔battle,最終進入了首發成團位。
復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復讀生」的身份而怯懦。
這些再次參賽的選手,敢於直面失敗,不怕重來,在哪裡跌倒了,就在哪裡重新站起來。
敢為人先拔得頭籌
今年賽制,個人戰先行,不敢觀眾都表示「謝謝!看到神仙打架了!」。個人戰給了選手更多個人表現的機會。
然而,個人戰有利既有弊。僧多粥少,要殺出重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沒有勇敢地站出來爭取個人展示的機會,就更別說能夠獲得出道位了。
「你們有誰覺得自己是創造營2020裡第一舞擔嗎?」
「你們誰覺得自己是創造營2020裡的第一vocal?」
在五位導師的注視下,「第一舞擔」們與「第一vocal」們都毫不猶豫舉起了手。
這個場面讓我覺得仿佛回到了高中時代,選班長。老師問「你們有誰覺得自己能夠勝任班長職責的嗎?」從來猶豫不決的人都輸給了自信堅定舉手的人。
即便知道是神仙打架,但從不退縮,我盡力、我無悔。
通過兩輪的battle最終率先進入出道位的7位選手,有3位vocal、4位舞擔。分別是鄭乃馨(nene)、希林娜依·高(小高)、陳卓璇、高直、李紫夢、林君怡、劉些寧。
能夠果敢率先參加個人戰的選手,不僅為個人而戰,更是為團隊而戰。只有敢為人先,才能拔得頭籌。
所有的行星在發光之前,都得敢於接受最終粉身碎骨、墜落深淵的命運;所有人在決定好好生活之前,都得敢於接受死亡的命運;所有練習生在決定參加選秀之前,都得敢於接受比賽帶來的殘酷與負擔。
娛樂只有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它的精神,才能不叫娛樂垃圾。偶像沒有傳遞到正能量,凝結的只是烏合之眾。
騰訊的slogan仿佛都很喜歡跟「光」搭上關係,「光+」slogan仿佛也成為它自己的一種標誌文化。
希望創造營2020後續也能繼續「敢」下去,星光不負「敢」路人,無論是努力爭取出道的你,還是努力在生活的我們。本來自己就是在名為「我」的星系裡最亮的那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