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寶寶》這部動畫陪伴我們度過了童年,可謂是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許多的歡聲笑語。樂天派的海綿寶寶,看上去呆頭呆腦的派大星,總是一副厭世臉的章魚哥,愛錢如命的蟹老闆,「嫉蟹如仇」痞老闆,以及活潑聰明的松鼠珊迪,《海綿寶寶》中的每一個角色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也都很喜歡這些個性鮮明的角色。小時候當我們被問起你更喜歡誰的時候?大多數會說海綿寶寶和珊迪,而章魚哥對於小朋友來說就顯得相對無趣。但是隨著我們年齡的長大,漸漸的我們更喜歡這個看似冷冰冰的老章魚了。下面筆者就分析分析為什麼章魚哥更值得被我們喜歡。
一、最理智、有原則的人
在比奇堡裡章魚哥相對於其他的角色來說,是最貼近現實的一個,同時也是最理性的一個。說得誇張點,他就像是被丟進瘋人院的正常人。他非常的理智且十分有原則,他的理智和原則告訴他不要和其他人一樣過多地把柔軟的感情放在表面,因為現實生活中那樣會顯得愚蠢而幼稚,會被人欺負。他的理智也讓他不會過多地參與那些荒唐的事情,比如:海綿寶寶被蟹老闆所蠱惑去埋衛生檢查員的「屍體」,如果是章魚哥則會不同。同時他的原則讓他懂得為自己的利益發聲,懂得去捍衛自己的利益,即便自己的聲音十分的弱小。
二、刀子嘴豆腐心
章魚哥他比任何都懂感情,只是他不懂得表達。雖然章魚哥成天把「自己討厭海綿寶寶」掛在嘴邊,但是卻比把「海綿寶寶是我最好的朋友」掛在嘴上的派大星更適合朋友。因為派大星每次在海綿寶寶遇到麻煩想找人幫忙時,他總會橫插一腳,然後把事情變得更加糟糕,比如:《小刺傷》那一集,海綿寶寶的手指被木刺扎傷,派大星不僅沒幫海綿寶寶緩解痛楚,反而火上澆油。
而反觀章魚哥在海綿寶寶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時便會站出來替海綿寶寶出氣,例如:海綿寶寶送外賣被買家大罵,章魚哥看海綿寶寶委屈得大哭,於是自己拿著外賣披薩直接找買家理論替海綿寶寶出氣。
章魚哥對海綿寶寶更多的是像看待後輩一樣,讀者你不妨回憶一下,當我們的父輩正在工作或者休息的時候,小時候的我們卻硬要拉著我們父輩玩耍。他們大多時候都是讓我們自己安靜地玩不要打擾他們,而一旦我們不聽話或者一直鬧脾氣,他們就是生氣。同理章魚哥不是不喜歡海綿寶寶,他只是不喜歡海綿寶寶在他做事或者休息的時候被強行打擾,被強行陪伴玩耍。就這樣時間久了後,換做是任何一個人我像脾氣都不會好到哪裡去。《海綿寶寶》章魚哥一直扮演海綿寶寶「父親」,曾被誤解的章魚哥
三、即使生活待我不公,也不願屈服將就
章魚哥在劇中的設定是一個失敗者,他曾經也是位有夢想有激情的熱血青年。可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夢想,既如此他依然不向命運低頭,依舊「我行我素」,既然做不了現實中的偉人,那就要做自己精神上的巨人。生活中喜歡用敬語,喜歡吹豎笛,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工作中不會去討好任何一個人,也不容許任何一個人給自己臉色看。他不會為了生活去改變自己的本質,不矯情,不造作,始終堅持自我。
四、與現實的我們共鳴
網友們都喜歡調侃:「小時候喜歡海綿寶寶,長大後卻活成了章魚哥。」章魚哥的形象是當代許多人的真實寫照,生活中帶了點憂傷。我們曾經都有過意氣風發的時候,都有過想要為之而努力奮鬥的夢想,可一直堅持到最後成功的人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為了那「五鬥米」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章魚哥的形象也就暗喻了處於人生低谷的人。即便如此我們依舊要努力的活著,想要成功。人生就像是打牌,我們既然無法決定發牌,那麼我們只有努力去打自己手中的牌,並且要努力將它打好。
綜上所述,章魚哥比起那些生活中的「狐朋狗友」更值得你喜歡,且更適合你做朋友。用一句話來形容:「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雖然章魚哥表面上也有著自戀、驕傲、不夠積極樂觀等缺點,但是人無完人,我們也要學會透過表面看本質,看到他的優點。並以此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去過好接下來的每一天。《海綿寶寶》七位主角告訴你的哲理,傷心、暖心、現實都在其中
《海綿寶寶》人物背後的意義,小時沒看懂現實,如今已發生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