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戴口罩,人臉識別算法抓瞎:多種算法出錯,最高錯誤率達50%

2020-12-22 DeepTech深科技

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前幾日,美國總統川普也終於改口,提倡民眾佩戴口罩,並稱這是愛國行為。

圖|川普(來源:推特)

然而如今,美國政府發現,除了預防疾病之外,佩戴口罩還有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影響:阻礙面部識別算法。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協會 (NIST) 的一項研究發現,戴上足夠覆蓋口鼻的口罩會導致一些最廣泛使用的面部識別算法的錯誤率高達 5% 至 50% 。而且,黑色口罩比藍色口罩更容易出錯,口罩遮住口鼻的範圍越大,算法就越難識別人臉。

一些算法錯誤率高達50%

NIST 計算機科學家、該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 Mei Ngan 說:「隨著新冠疫情的到來,我們想要了解人臉識別技術是如何處理帶口罩的面孔。我們首先關注的是,在疫情大流行之前開發的算法可能會因識別對象戴口罩而受到影響。今年夏天,我們計劃測試那些專門為戴口罩的人設計的算法,評估其準確性。」

圖|NIST用來評估各種面部識別算法準確性的示例圖像。(來源:B.Hayes/NIST)

NIST 測試的人臉識別算法通過測量目標人物面部特徵之間的距離來識別人物身份。而佩戴口罩會去除大部分面部特徵,從而降低了這些算法的精度,儘管有些特徵仍然存在。這與 iPhone 手機上的面部識別工作方式略有不同,iPhone 使用深度傳感器來識別人臉,增強安全性,確保算法不會被圖片誤導。

其實,關於口罩能阻礙面部識別的傳聞早已有之,但 NIST 的研究顯示,結果尤其明確。NIST 是政府機構,其任務是為聯邦政府評估這些算法(以及許多其他系統)的準確性,它對不同供應商的排名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NIST 的研究測試了 89 種面部識別算法,包括松下 (Panasonic) 和三星 (Samsung) 等廠商,並分析了它們在 100 萬人的圖像上的表現。這項研究使用了人們在穿越美國邊境時收集的照片,以及移民福利申請中包含的照片。在測試中,研究人員給照片中的人戴上「數字口罩」,也就是說,在照片上疊加各種顏色的模擬口罩,遮住受試者的鼻子、嘴和部分臉頰。

圖|NIST測試示例(來源:NIST)

NIST 的研究發現,戴著口罩會影響面部識別算法的準確性,該機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89 種最好的商業人臉識別算法在測試中的錯誤率在 5% 和 50% 之間。有些廠商的算法比其他廠商的算法表現更好,而且性能會根據面具的形狀和顏色不同而不同。

一般來說,面部識別算法在識別戴圓形口罩的人時更為準確,而在識別戴黑色口罩的人時,準確率低於淺藍色口罩。

值得注意的是,NIST 的報告只測試了一種一對一匹配的面部識別算法。這是邊境口岸和護照控制場景中使用的程序,這與用於大規模監視的面部識別系統不同。對大規模人群進行掃描,查找與資料庫中的面部匹配的系統,叫做一對多(one-to-many)識別系統。

國土安全部表示擔憂

儘管 NIST 的報告並未涵蓋一對多系統,但與一對一算法相比,業界認為這些系統通常更容易出錯。在人群中識別臉部特徵較為困難,因為系統無法控制臉部的角度或光線,解析度通常會降低。如果口罩對一對一識別算法有較大影響,那它們可能會對一對多算法有相同甚至更大的影響。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國土安全部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內部公告稱,該機構對「人們廣泛使用防護口罩可能會對面部識別系統的安全操作產生潛在影響感到擔憂」。

對於提倡隱私保護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可喜的消息。許多人警告說,世界各國政府急於採用面部識別系統,但這種技術對公民自由的影響細思極恐,而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系統存在種族和性別偏見,其他種族的識別錯誤率明顯高於白人錯誤率。

不過,與此同時,開發面部識別技術的公司已經迅速做出相應改進,設計了僅使用眼睛周圍區域即可識別面部的算法。一些供應商,例如行業領先的俄羅斯公司NtechLab 表示,他們的新算法可以識別個人,即使他們戴著巴拉克拉法帽。但是,此類聲明並不完全值得信賴,它們通常來自內部數據,這些數據可能會產生特定的結果,因此不具有說服力。這也是NIST等第三方代理機構提供標準化測試的原因。

圖|巴拉克拉法帽(來源:亞馬遜)

NIST 表示,面部識別技術的掙扎是短暫的。Mei Ngan 說,研究人員希望在識別戴口罩的受試者方面,「面部識別技術能繼續進步」。該機構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測試為口罩佩戴者進行特殊調整的面部識別算法,並探索一對多系統的識別效率。

相關焦點

  • 虹軟推出最新人臉識別算法:戴上口罩也能精準識別
    針對這一實際需求,為了更好的助力復工復產期間的疫情防控,虹軟視覺開放平臺推出了口罩相關的人臉識別相關算法,包含「口罩佩戴檢測算法」和「戴口罩時的人臉識別算法」,全力支持合作夥伴和開發者研發相關「抗疫」應用落地。佩戴口罩,為何也能做到99.5%的識別準確率?
  • 美國研究:佩戴口罩嚴重影響人臉識別準確率,黑口罩尤其嚴重
    在測試了89種商業人臉識別算法後,NIST發現,在一對一識別任務中,算法識別戴口罩人臉的錯誤率高達5%至50%。他們還發現,相比藍色口罩,人臉識別算法識別佩戴黑色口罩的人臉更易出錯。而且,口罩遮住鼻子的面積越多,算法識別人臉的難度就越大。
  • 黑客用一副紙眼鏡,就能「弄瞎」人臉識別算法
    掌握了對抗樣本,只戴一副列印的紙眼鏡,就可以「弄瞎」手機鎖屏的人臉識別。掌握了對抗樣本,破解APP人臉識別功能,可以分分鐘假冒支付寶用戶消費、授權網銀轉帳、冒充滴滴專車司機。 一場你想是誰就是誰的表演,即將上演。這是新一代黑客秘籍,而江湖卻只聞其聲。鏡頭一:人工智慧學派,幾十年來沐雨櫛風,幾經浮沉。
  • 武漢大學開源口罩人臉識別數據集,AI「讀心術」直譯腦電波
    01口罩抗疫,技術護航武漢大學開源口罩人臉識別數據集>「 對抗疫情進行中」3月初,武漢大學國家多媒體軟體技術研究中心,開放了一個特殊的人臉識別數據集——口罩遮擋人臉數據集:Real-World Masked Face Dataset,簡稱 RMFD。
  • 用這種方法,戴口罩也可以解鎖手機!
    近日,NIST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以來,蒙面(戴口罩)人臉識別的準確性已經大幅提升。「來自開發人員的一些較新算法在性能上比之前的要好得多。有些新算法的準確性比舊算法提高了10倍。」該研究的作者之一NIST的Mei Ngan透露。
  • 人臉識別技術升級 戴著口罩也能刷臉打卡
    在人工智慧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人臉識別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但新冠肺炎疫情下,在建築工地、學校機關等需要鑑別入場人員身份信息的場所,人員在佩戴口罩、安全帽後,實現人臉快速識別並同步檢測體溫,成為一項全新的技術成果。戴口罩進行人臉識別的技術難點在哪裡?現有成果如何提供「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的解決方案?未來該技術還有怎樣的應用空間?
  • 識別深色皮膚女性的平均錯誤率達35%,誰才是讓AI產生偏見的幕後推手?
    視覺中國供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研究項目顯示,人工智慧識別淺色皮膚男性的平均錯誤率不超過1%,識別深色皮膚女性的平均錯誤率達35%……人臉識別所導致的偏見問題一直受到廣泛關注。近期,一篇關於圖像超解析度的論文引發了對於產生偏見原因的新爭論。
  • 口罩人臉識別為春運期間疫情防控提供助力
    【戴口罩&不戴口罩,一種算法兼容兩種場景】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使用場景下,人臉識別在應用時會面臨著佩戴口罩從技術角度而言,佩戴口罩屬於大面積人臉遮擋,一直以來都是人臉識別領域公認的難題。
  • 人臉識別「抓」錯了人,他在監獄呆了 10 天
    目前,一名高級法院的法官已經開始向檢察官辦公室施壓,要求他們在案件中拿出更多的證據,而不僅是面部識別軟體。總之,看起來事情還沒結束。抓罪犯,人臉識別說了算不算?無獨有偶,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出現人臉識別抓錯人。帕克斯被抓還不是類似事件中最嚴重的一起。
  • 不摘口罩也能識別人臉?伊朗推出新型智能攝像頭加強治安
    參考消息網1月5日報導據法爾斯通訊社德黑蘭2020年12月28日報導,伊朗一家科技企業開發出首款通過智能攝像頭利用人工智慧算法對戴口罩者進行臉部檢測的身份識別系統。比奈什·胡什曼德·納斯勒·皮什羅公司執行長尼馬·沙姆薩普爾說:「『馬斯基諾』人臉識別系統是通過應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算法研發出來的。它是本公司在身份識別領域的第二款產品。」他還說,「馬斯基諾」系統的智能攝像頭可利用人工智慧算法對人進行身份識別,功能包括人臉檢測、面部識別和人臉匹配。
  • NIST最新研究:人臉識別系統對蒙面人識別能力越來越強
    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研究數據顯示,人臉識別算法在識別戴口罩的人臉方面表現越來越出色。根據對150多種不同的人臉識別算法進行獨立測試後,新報告指出,對人臉識別系統來說,口罩/面具等可能不像最初認為的那樣是個大問題。
  • AI人臉識別「抓」錯了人,他在監獄呆了10天!
    目前,一名高級法院的法官已經開始向檢察官辦公室施壓,要求他們在案件中拿出更多的證據,而不僅是面部識別軟體。總之,看起來事情還沒結束。抓罪犯,人臉識別說了算不算?無獨有偶,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出現人臉識別抓錯人。帕克斯被抓還不是類似事件中最嚴重的一起。
  • 「口罩識別」後,「頭盔識別」躋身 AI 安防 C 位
    換句話說:有限的警力每天守株待兔式地面對數量巨大的不戴頭盔者,低效且低質。AI安防廠商能做的是:能否在原有的攝像頭系統中融入一套「頭盔識別」算法,自動識別騎乘人是否安全佩戴頭盔,提醒騎行者的同時也能方便交警的工作。
  • 人臉識別,禁!
    對於波特蘭市來說,禁止當地執法部門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的決定「尤其重要」,「任何人都不應該因為技術算法誤判了無辜的人而被不公平地推入刑事司法系統。」不過,更重要的因素應該是該市的人口組成情況,種族和民族的多樣化也使得政策制定者更加難以處理國家面對的挑戰。事實上,這也是僅有幾個禁止政府使用人臉識別的城市包括諸如奧克蘭、舊金山這些城市的原因。
  • 完美適配 虹軟人臉識別算法賦能業內首款RV1109刷臉終端
    9月21日,業內首款基於RV1109晶片平臺的人臉識別終端正式發布。該產品由智能硬體製造開發設計公司天波信息推出,基於Linux4.19系統,採用虹軟ArcFace Arm Linux-1109算法。
  • 復工復產的打卡尷尬:戴口罩刷臉打卡、指紋打卡都不能用怎麼辦?
    難道,人臉識別被口罩打敗了?針對疫情期間的復工復產痛點,近日,京東數科的科研人員推出出一款輕量級人臉檢測器Centerface。目前,這項新技術在口罩場景下的人臉檢測算法準確率超過99.87%,召回率超過98.3%。
  • 案例實踐丨最優化算法的前世今生
    近期,大巖資本黃鉑博士結合生活實踐中的案例,深入淺出闡釋了最優化算法的前世今生。從實際生活中最基礎的應用切入,黃鉑將抽象的算法概念生動化,解釋了什麼叫最優化問題、凸優化及算法分類、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應用。
  • 搭載百度人臉算法,瑞識3D結構光模組通過國家級金融刷臉支付權威認證
    百度大腦人臉識別多模態活體檢測算法持續更新,再次助力合作夥伴通過金融支付「增強級」認證。近日,百度 AI 生態合作夥伴瑞識科技搭載百度大腦人臉識別多模態活體檢測算法的3D結構光模組,正式通過國家金融IC卡安全檢測中心-銀行卡檢測中心(以下簡稱BCTC)權威技術檢測,在業內率先獲得人臉識別技術活體檢測「增強級」認證。
  • 戴頭盔看房少花30萬?官方出手:拆!下架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有了人臉識別,一切都解決了,這樣的扯皮事件再也沒有了。除此之外,人臉識別還可以讓售樓部的銷售人員進行客戶篩選。於是,人臉識別成了房企甄別客源的重要手段。02、口罩也逃不過人臉識別人臉識別技術在近年來發展相當之迅速,應用也逐漸全面鋪開。更是由於房企的需求在售樓處得以應用。網友表示不少樓盤都有人臉識別系統。
  • 被售樓處人臉識別拍到,買房多花30萬?濟南男子戴頭盔看房
    戴口罩也沒辦法  為了避免被人臉識別認出,一些客戶也想出用頭盔、口罩、墨鏡之類的辦法,遮擋住面部,但這又有多大用呢?  據南方都市報,深圳市明源雲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一位銷售人員表示:「我們做過測試,可以同時識別50個人,戴口罩也可以識別。」這名銷售說,與傳統的安防視頻不同,系統可以識別並預測看房者的行動路徑,框選其必經路線,設置攝像頭進行抓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