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偷供品的小女孩》,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28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
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古時候的民間小故事,希望各位看官通過這個故事都能夠有所收穫。
那麼,咱們閒話不多聊,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
話說在古時候有這麼一個苦命的小女孩,名叫翠玲,在她五歲那年母親得了重病去世了,剩下父親一人獨自照看著三個孩子,翠玲的哥哥從小就體弱,常年幹不了重活,而弟弟呢年歲幼小,時刻需要人來照顧。
就像人們常說的,「屋漏偏逢連夜雨」,這禍事從不單行,在翠玲的母親去世的第二年,父親上山採石的時候摔傷了腿,家裡唯一的頂梁柱也倒下了。
父親病倒不能工作,家裡的經濟來源就徹底的斷了,本來就拮据的日子,更是連吃喝都指望不上了,翠玲看在眼裡,愁在心裡,她想幫自己的父親分憂解難,奈何自己年紀太小幹不了什麼,思來想去最後她咬牙下了一個決定。
這一天,翠玲來到父親床前和父親說:「爹,弟弟幼小需要食物補充營養,哥哥體弱也不能斷藥,現在家裡唯一能指望的只有我了,我想了很久,要不您把我賣了吧,換些錢財來解燃眉之急,我不在了還能為家裡減輕負擔。」
父親聽了翠玲的話,心裡邊是五味雜陳,說不出有多難受了,那老淚瞬間就淌滿了臉龐,可翠玲所說也確實是唯一能解決家裡危機的辦法了,父親流著淚,捶著胸口低聲道:「都怪父親無能,都怪父親無能啊,可苦了我的孩兒了。」
在那種衣食堪憂,為或者而拼搏的年代,窮苦家庭想要找生活的出路,賣孩子也是常有之事,可也都是因為活不下去了的無奈之舉,但凡有辦法誰又願意割捨自己的親生骨肉呢。
就這樣,翠玲再頭上插根稻草,蹲在集市的巷口把自己給賣了,買她的是一個路徑此地的商人,他的老婆不能生養,又不讓討小,見翠玲年紀小又懂事,就出錢把她給買下了,所出價錢還不低,足夠家裡的爺仨吃喝幾年了。
翠玲回家把賣自己的錢交給了老父親,自己就和那個商人走了,從此親生父女天各一方,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次相見。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眼間翠玲就到了二八年華,在自己家時缺吃少穿,面黃肌瘦的,自從跟商人走後吃穿不知好上多少倍,如今已是出落得膚白貌美,嬌豔的如同鮮花一般。
只不過翠玲畢竟不是商人親生,雖錦衣玉食的供她,卻是總看她不順眼,動不動就是打她,不管和誰生氣,倒黴的總是翠玲,哪怕生意不順也都怪到翠玲身上,往往是二話不說拉過來就是一通毒打,以此來解氣。
翠玲從小在這種煎熬下忍受著,從小他父親就教導她做人要有良心,商人買下自己是恩惠,給自己吃穿是情分,這樣的苦挺挺也就過去了。然而現如今翠玲是亭亭玉立,便有不少的富家公子惦記上了這個大美人,最後商人為了方便以後的生意,竟逼著翠玲嫁給當地一個惡霸的傻兒子,翠玲不從,竟被商人打了個半死,還不停的辱罵。
最後翠玲實在忍無可忍,便萌生了逃跑的念頭,她懷念自己的父親,想念家中的哥哥弟弟,更是思念自己從前的那個家。於是在一個烏雲密布的夜晚,翠玲逃出了商人的家中。
出了商人的家,翠玲一路狂奔,專挑人少的小路走,說實話她已經不記得自己的家鄉在何方了,只知道自己生在南方的一個村子裡,而且平時商人很少讓她獨自出門,哪個方位該去何方她是一概不知,她只顧著跑,只要不被商人捉回去,跑到哪都行,等一切安妥下來再尋找自己的家鄉。
翠玲不停地跑,不知不覺的就跑進了一座山中。天空中划過一道道閃電照亮了前方的小路,也不知跑了多久,她實在是太累了,便慢下了腳步,這時天空開始飄雨,不一會就颳起了大風,這樣漆黑的夜晚,大風搖晃著身邊的樹椏,翠玲害怕極了,她抬頭向遠處望去,在雷電的光芒下,她隱約間看見前面似是有一座建築,於是她急忙向前跑去,發現那是一座破廟,不過還好,廟宇雖然破敗,房屋的構造還算齊全,躲躲雨問題不大。
翠玲邁步走進了破廟,找到一個蠟燭根點燃後便縮在了一個角落裡,此時外面風更急了,雨也更大了。她心裡害怕,躲在那一動也不敢動,可越是害怕越是出狀況,在她四下環顧時,發現在屋子的另外一個角落裡有一個人躺在那裡一動不動。
該面對的總歸要去面對,翠玲壯著膽子慢慢的走近那個躺在地上的人影,並且小聲問道:「您也是來這躲雨的嗎?這大雨天的,您躺在地上當心著涼啊。」
翠玲的話音剛落,一聲輕微的嘆息從那躺著人的方向傳來,翠玲嚇得趕緊又退回了屋角。只聽那個聲音嘆息了一下接著說道:「姑娘莫怕,我只是一個被人打斷了腿的乞丐,我在這裡已經躺了三天了。」
聽了這個人的話,翠玲緊張的心善為的平靜了一下,她又慢慢的走近了那個人,燭光照耀下,只見他渾身破衣爛衫,年歲已是不小,雙腿有些不自然的扭曲,躺在地上給人一種奄奄一息的感覺。
「老先生,您這是……?」,翠玲見此人這般模樣,同情之心頓起,小聲問道。
「哎,前幾天我在村中乞討,不小心弄髒了別人的衣服,那個人是個村中惡霸,他讓手下人打我,並將我的雙腿打斷了,我好不容易爬到了這個破廟裡,如今我已是寸步難行,我已經四五天沒吃東西了,恐怕是熬不了多久了。」老乞丐悲傷的回道。
翠玲雖然跟著商人這麼多年都吃好的穿好的,可她畢竟是窮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心地善良,見不得窮人受苦,於是她找來一塊破布,拿一個破瓦罐到屋外舀了些水,替這個老乞丐擦拭著臉上的泥土和嘴角的血汙。
「姑娘你心真好,不嫌棄老丐我身髒,你……你身上有吃的嗎,我實在是餓。」老乞丐被翠玲的舉動感動地落下老淚,可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的他,肚中實在飢餓,於是就想找翠玲討些吃的。
而翠玲呢,出逃時慌忙,還真沒有帶吃的,這一路奔逃的慌亂中,也沒有想到食物問題,如今老乞丐找她討要吃的,她才想起這麼關鍵的事情她竟然給忘了,可眼看著老乞丐這般模樣,她實在是於心不忍,於是說道:「老伯,我說出來時慌忙,也沒有帶吃的,您等一下,我去給你找些吃的來。」
說罷,翠玲起身走出了破廟,此時外面的雨已經停了,不過山路很是泥濘,她四下望去,心想著到哪去找吃的呢,就在這時,她發現在半山腰處有燈,於是她又折返下山,順著大路來到了半山腰的燈火處。
原來這裡也是一座小廟,是供奉山神的,山民們時常來這裡祭拜,供桌之上倒是有不少的供品。這些供品是用來供奉此處山神的,一般情況下沒人敢拿,可翠玲也管不了那麼多了,救人要緊,於是她將衣服兜起,拿了不少的水果饅頭之類的,隨後又匆匆忙忙的折回了破廟裡。
到了破廟,她將食物放在地上,攙扶起老乞丐慢慢餵他吃,老乞丐的眼中老淚縱橫,一邊吃還一邊不住地道謝。
忙活了大半宿,乞丐吃飽了肚子安詳地睡了,翠玲也實在是睏乏,竟也不知不覺的睡著了。在睡夢裡,她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裡一個白鬍子老頭很慈祥的拉著她的手,翠玲仔細看去,這老頭竟是自己在這破廟裡遇到的那個老乞丐,老頭看著翠玲笑呵呵地說道:「小姑娘,你的心太善良了,不該經受這骨肉分離的痛苦,你逃出來是對的。」
聽了老者的話,翠玲大驚失色:「老伯,您到底是誰?您怎麼知道我是逃出來的?」
「你不用知道我是誰,你的善心打動了我,所以我會幫你實現願望的。」老頭說完這句話,身影就漸漸的消失不見了。
翠玲一下驚醒過來,此時天已經亮了,她緊張的四下張望,卻發現自己身處另外一個地方,根本就不是昨晚那個破廟,身邊也沒有了老乞丐的身影。如今自己所在的地方,讓自己感覺既熟悉又親切,這……這不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那個家嗎?這麼多年過去了,屋子裡除了添置了一些新的東西外,格局還和以前一樣。
翠玲這傳出了動靜,屋子外面的人趕緊的跑了進來,翠玲循聲看去,這個老者出現在自己面前,那臉龐,那身型,那面部的輪廓,無一不讓自己感到親切,「父親!」翠玲大哭著從床上跳了下來。老者將翠玲緊緊的抱在懷裡,此時已是泣不成聲。
父女二人相擁哭泣了很久,此時又有兩人走進了屋子,其中一人正是翠玲的哥哥,另外一個依稀可見是弟弟的模樣,一家人又抱作一團哭了很久。
良久後,一家人的情緒穩定了下來,翠玲奇怪地問道:「爹,我是從商人家裡逃出來的,我怎麼會在家裡?」
翠玲的父親說道:「我早上上山砍柴,看見一個女子昏倒在路邊,便趕緊過去救治,卻不想這個女子越看越熟悉,竟是我失散多年的女兒,真是老天有眼,又讓我們一家人團聚了,當年你出走後,我愧疚不已,覺得很對不起你,要不是有你哥哥和弟弟需要人照顧,我可能就去找你娘了。」
就這樣,翠玲終於又回到了家人的身邊,不過這發生的一切讓她一點頭緒也找不到,那深夜破廟,破廟裡的老乞丐,還有那奇怪的夢,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又虛幻。
本故事完!
本故事部分素材取自網絡,如您也有故事題材需要分享,不妨私信與我留言。故事我來講,故事大家聽,我們爭取將每一篇好故事分享給每一個人!
本文為民間小故事,筆者只以故事明真理,以故事詮釋世間真諦,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如您喜歡本故事,還請您用您那細嫩的小手,溫柔地給它點個小贊,要是您覺得故事還不錯,那麼請您幫忙分享給更多的人聽,感謝各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