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仁義是個孤兒,吃百家飯長大的。
成年之後,靠著自己的努力打拼,三十歲那年在鎮上開了一間米鋪。由於他做生意實在,物美價廉,鎮上的人都喜歡照顧他的生意。
雖然利薄但是架不住量大,靠著這間米鋪於仁義也發了家了,進而也有媒人主動上門來準備給他說一門親事。
在那個年代,三十歲沒結婚基本上就沒戲了,除非一下子發了家,買個媳婦回來。像於仁義這種情況的少之又少。或許是老天可憐他,偏偏相鄰的鎮上就有一個二十七的黃花大閨女,因為臉色雀斑太多,一直未能嫁出去。
這個年齡能娶個黃花大閨女,於仁義也就不挑了,只要能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比什麼都強。
兩個人成親了,於仁義對媳婦也特別好,看到媳婦總是因為雀斑的問題不敢見人,於仁義遍尋名醫,沒想到還真的給他媳婦看好了。
還別說,沒有了雀斑,於仁義的媳婦長得還真的挺漂亮,算不上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但也屬於是耐看型的。她如今也能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於仁義在她的幫助下把米鋪做的越來越大。
兩年之後,於仁義竟然當爹了,這是於仁義最高興的事。一家三口其樂融融,於仁義幹活更賣力了,不為了別的就為了給妻兒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於仁義的兒子五歲那年,米鋪門口暈倒了一個老乞丐。就因為這個老乞丐,於仁義鬧得個妻離子散。
於仁義人如其名,向來就喜歡幫助被人,用他的話說:「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如今有了能力,我也該幫幫別人!」
發現老乞丐的是於仁義的媳婦,她知道於仁義樂善好施,也很支持他。如今有人暈倒在自家門前,若是不救,被於仁義知道了肯定會罵她一頓。況且看樣子,這老乞丐大概就是餓暈了而已,給他吃幾頓飽飯,也就能打發了。
於仁義進貨回來的時候,看到一個老乞丐在自家後院裡吃飯,就趕忙問媳婦是什麼情況,媳婦也沒隱瞞,把事情的經過全都告訴了於仁義。於仁義很高興,自己的媳婦能夠像自己一樣樂善好施,一定能給後代積攢更多的福報。
一時興起,於仁義竟然和老乞丐喝起酒來。酒過三巡,於仁義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老乞丐能吃能喝,但就是不說話,只是微笑著看著一家三口。
於仁義猜想或許這是個啞巴,但這種事也不能說,這可愁壞了於仁義,不知道該怎麼結束這場酒局。
正當於仁義思考的時候,老乞丐卻忽然仰了過去,而後就是渾身哆嗦。這可嚇壞了於仁義,趕忙去扶老乞丐,但是觸摸到老乞丐的一瞬間,於仁義就把雙手收了回來。
冷,太冷了,真的不知道這老乞丐是怎麼忍受這股冷勁兒的,沒一會兒的功夫,老乞丐的鬍子眉毛全都上了爽。眼看就要撐不下去了,於仁義也沒多想,趕緊去找郎中。
等到郎中來到的時候,老乞丐已經是進氣少出氣多了。郎中大致看了一下,斷定這人是中了寒毒。
因為不知道中的什麼毒,也沒辦法配解藥,如今只能採取治標不治本的辦法了,把老乞丐放到熱水裡。
於仁義和郎中直接把老乞丐抬到了廚房扒了衣服扔進了鍋裡,然後就開始燒火。還別說隨著溫度的上升,老乞丐的臉色還真的逐漸的紅潤了起來。
大約過了兩個多時辰,老乞丐才清醒了過來。髒衣服也不能穿了,老乞丐穿上了於仁義的衣服。
看到整理好的老乞丐,於仁義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老乞丐竟然自帶氣場,看著就不像是普通人,一時間於仁義都不知道該怎麼和老乞丐交流了。
倒是郎中沒在意這麼多,畢竟他也走南闖北這麼多年,大人物也見識了很多,但是在他眼裡只有病人這一種身份。
「老人家您什麼時候中的毒?」郎中給老乞丐把了把脈,眉頭緊皺,而後開口問道。
於仁義剛想告訴郎中,這老乞丐不會說話,沒想到老乞丐竟然說話了。
「本…我是十四天前被人投毒的。」
郎中可沒看見於仁義的詫異而是繼續了解情況,通過老乞丐的表達,郎中也得知了他中的是寒蟾,每七日發作一次,第七次發作之前若是沒有解藥,那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他了。
知道了是什麼毒,郎中也能配製解藥,但是問題解藥涉及的藥材可都是十分名貴的。鹿茸,人參,紅蓮花,單單是這三樣,那都是有價無市的。
郎中想要給他醫治,但也是有心無力。但是一旁的於仁義聞聽有解藥,便決定給老人家治病,哪怕是傾家蕩產。
媳婦當然不願意了,就連老乞丐本人也說:「好意心領了,但是沒必要為了我這個老頭子傾家蕩產!」
但是於仁義是個直性子,他覺得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讓自己遇上了哪有不救的道理。但他媳婦可萬萬不會依著他的,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傾家蕩產,讓妻兒跟著受罪,搞不懂於仁義在想什麼。
即便是過去他是靠著眾人的接濟活下來的,但是這些年於仁義的樂善好施也該還清帳了。於是兩口子就在這個問題上僵持了下來。
救不救人的問題還沒解決,郎中又帶來了一個壞消息,這老乞丐竟然是被通緝之人,每個鎮上都貼著告示,明確表示,提供消息者,賞金千兩,窩藏包庇者,殺無赦。
這下子可把於仁義的媳婦嚇壞了,就想著趕緊讓於仁義把老乞丐送給官兵。但是於仁義有他自己的打算,他覺得老乞丐不是壞人,自己無論如何不能做這種不忠不義之徒。
第二天早晨,於仁義的妻兒不見了,當於仁義發現房間內亂糟糟的時候,就知道要出事了,自己的媳婦多半是去報官了,如此一來他和老乞丐就危險了。
還沒等他收拾完行李,官兵就衝進了米鋪,於仁義頓時就癱在了地上,他並不是害怕殺頭,而是覺得因為自己的媳婦害了老乞丐,心裡過意不去。
但是就在官兵準備抓捕二人的時候,門口又衝進來一隊官兵,看裝備和人數明顯不是一個檔次的。三下五除二就將之前的官兵全部制服了。
一個頭領樣子的人來到老乞丐面前,直接跪了下來:「屬下來遲了,讓您受驚了,請王爺贖罪!」
老乞丐大手一揮:「全部殺了!」
一聲令下,手起刀落,所有叛軍都掉了腦袋,米鋪的後面血流成河,這也嚇壞了於仁義,如今的他雖然害怕,也明白這個老乞丐是個有權勢的人物,賦手之間就將這麼多人送上了黃泉路,現在的於仁義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老乞丐似乎也看出了於仁義的手足無措,吩咐士兵將這裡清理乾淨,回京之前自己就住在這裡。
御醫來了,藥到病除,老乞丐變成了八賢王,給八賢王看病的郎中被八賢王留在了身邊,於仁義更不用說了,這個米鋪徹底不賣米了。
五天之後,於仁義的媳婦帶著孩子回來了,她知道於仁義要大紅大紫了,只能厚著臉皮回來,但是於仁義知道是她差點害了八賢王,所以有些猶豫到底讓不讓她回來。
於仁義猶豫不決,八賢王可不會,但是八賢王沒有殺她,將孩子留下,而後把她囚禁在家裡,直到他們離開之前,不允許她再出現。
八賢王回京了,帶著郎中和於仁義,而於仁義的媳婦聽說是瘋了。
正所謂:
百家飯來百家衣,
三十多歲才娶妻。
救了乞丐毒難去,
為了千金夫妻離。
誰料乞丐是國戚,
榮華富貴順心意。
作者:星塵說故事,專注民間故事,有好的故事也可以給我分享哦~
申明:本故事為原創民間故事,純屬虛構,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喜歡請關注我,點讚評論轉發喲,講民間故事,看世間百態,品百味人生!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