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華:大陸發布26條措施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重要實踐

2020-12-14 中國臺灣網

張冠華:大陸發布26條措施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重要實踐

2020年03月09日 14:4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日前在香港中評社發表觀點表示,大陸發布26條措施,是實踐「兩岸一家親理念」、加快推動臺企、臺胞在大陸同等待遇的重大舉措。不僅優先讓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更面向基層民眾,更注重增加臺灣民眾的獲得感。需要指出的是,在當前兩岸關係環境下,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停擺,大陸釋出的惠臺措施是單向的,還難以通過兩岸的制度化安排惠及更廣大臺灣企業和臺灣同胞。讓更多臺胞優先分享大陸發展機遇,需要克服政治障礙,通過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推動「新四通」,讓更多島內民眾特別是基層民眾切實分享和平發展紅利,增強獲得感。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大陸發布26條措施,是貫徹十九大報告對臺方針和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月2日重要講話的重大舉措,對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重要意義。

  26條措施是實踐「兩岸一家親理念」、加快推動臺企、臺胞在大陸同等待遇的重大舉措。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隨後2018年2月28日,大陸發布31條惠臺措施,在諸多領域為臺資企業和臺灣同胞在大陸經營和工作、生活提供同等待遇。8月份,大陸又對臺胞發布居住證政策,極大便利了大陸臺胞,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進一步為臺胞提供同等待遇。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臺重要講話,進一步提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重要主張,再次強調「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我們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更有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顯示提供臺企、臺胞在大陸同等待遇不僅是「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中國人要幫中國人」的重要體現,也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26條措施同31條措施一樣,是大陸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的重大舉措,在更多領域和更大範圍內使臺胞臺企在大陸享有同等的待遇,對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將發揮重要推動作用。

  優先讓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在26條措施得到充分體現。26條措施中的許多開放內容,都是大陸有著巨大發展機遇與前景、臺灣產業競爭力有一定優勢的領域。如5G領域大陸有著巨大市場前景,不僅通信業本身將面臨重大發展機遇,而且其所帶動的物聯網、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等也將商機龐大,是新一輪技術革命的重要內容,大陸5G及其龐大產業鏈和供應鏈將是全球最大市場之一。而在5G及相關領域,臺灣在半導體、通信零組件等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近幾年來,大陸新經濟尤其是通信產業、數字經濟的發展,已對臺灣半導體、機械等產業產生明顯的拉動效果,如大陸自臺進口額的一半以上為晶片;而臺灣半導體產業在大陸新經濟發展帶動下,產品也向AI晶片、物聯網晶片等多元化發展。此外,26條措施還在創新研發、循環經濟、主題公園等領域釋出機遇,大陸相關領域市場處於新興發展階段,臺灣均有其競爭優勢。大陸針對臺灣的優勢產業與領域,相應對臺釋放出最具發展潛力和龐大商機的市場,展示了優先讓臺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誠意與善意。

  切實讓臺灣基層民眾增強獲得感

  26條措施另一重要特點,是更面向基層民眾,更注重增加臺灣民眾的獲得感。如「對從臺灣輸入大陸的商品採取快速驗放模式,建立有利於規範和發展第三方檢驗鑑定機構的管理制度」,這一措施有利於臺灣農產品等拓展大陸市場,臺灣農產品銷往大陸將更為便利; 「臺灣同胞可申請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等措施,也為臺灣農民在大陸發展提供新機遇。在居民待遇方面,也給予在大陸臺胞在共用交通工具、電信資費優惠、購房等方面一系列同等待遇,將使在大陸工作、生活的臺胞更為便利。此外,有關對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新、學習的一系列措施,也給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學習提供了更多機遇。

  26條措施切實反應了臺胞實際需求,加強對臺胞保障,體現「中國人幫中國人」。26條措施中,有關「支持符合條件的臺灣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臺資企業集中地區發起或參與設立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等新型金融組織」,不僅為臺商拓展大陸金融市場提供新的發展空間,也將成為解決臺商融資難的新渠道。再如有關「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可向地方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申請擔保融資等服務,可通過股權託管交易機構進行融資」內容,也有助於化解中小微臺商融資難問題,將使更多臺商有感。「臺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依法享受貿易救濟和貿易保障措施」相關內容,對保護臺商在大陸權益將有重要作用,進一步體現了臺商在大陸經營發展的同等待遇。

  26條措施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對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將產生重要作用。近40年來,兩岸經濟關係自恢復和發展以來取得長足進步,兩岸互為最重要貿易與投資夥伴,對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是兩岸關係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但同時,兩岸貿易中加工貿易比重較高、大陸臺商從事代工生產方式較多,與大陸市場、產業體系融合度不高。隨著兩岸經濟彼消此長,兩岸部分產業領域逐步由過去的高度互補轉向競爭與合作並存;近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兩岸經濟關係也受到重要衝擊。31條、26條措施的推出,有助於減少兩岸企業的政策性差異,促進兩岸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臺商加快融入大陸市場和供應鏈,更有效應對外部因素衝擊。對於在大陸工作、學習與生活的臺胞而言,26條措施不僅為其提供更多利益保障和便利,也有利於臺胞融入當地社會,增強對兩岸共同家園和命運共同體的認知。

  26條措施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重要實踐,隨著兩岸融合發展的深化,大陸還將不斷推出新的同等待遇措施。需要指出的是,在當前兩岸關係環境下,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停擺,大陸釋出的惠臺措施是單向的,還難以通過兩岸的制度化安排惠及更廣大臺灣企業和臺灣同胞。讓更多臺胞優先分享大陸發展機遇,需要克服政治障礙,通過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推動「新四通」,讓更多島內民眾特別是基層民眾切實分享和平發展紅利,增強獲得感。(中國臺灣網 高斯斯)

[責任編輯:高斯斯]

相關焦點

  • 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惠臺重大舉措展現出大陸對臺工作新理念
    一、大陸對臺工作新理念的重要體現此次發布的31條措施,與過去系列惠臺利民政策的主要不同,著重於給予臺胞在大陸創業、就業、學習與生活與大陸居民同等的待遇,展現出新的對臺工作理念。自1980年代兩岸經貿關係和人員往來恢復以來,大陸視兩岸經濟關係為特殊管理的國內經貿關係,臺資、臺胞性質屬於中國資本和中國人,但管理上基本比照外資和境外人員。
  • 浙江發布貫徹惠臺「26條措施」實施指南
    4月27日下午,記者從2020全省臺資企業創業創新推進會暨臺企高質量復工復產座談交流會上獲悉,《浙江省貫徹〈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實施指南》(下簡稱實施指南)正式發布,確保惠臺措施在浙江應落盡落、應享盡享。
  • 廈門「惠臺26條」實施細則正式發布
    本報訊 4月13日,廈門「惠臺26條」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正式發布。「細則」緊緊圍繞「同等待遇」,分為兩大類型:為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共26條。
  • 大陸傳來一消息,彰顯兩岸同胞一家親
    近日,大陸方面離臺灣地區最近的一條鐵路——福平鐵路正式開通,該鐵路全長將近九十公裡,連接的兩端分別是福州以及平潭。而平潭作為大陸距離臺灣地區最近的一個地點,與臺灣地區的新竹相距僅有68海裡。早在2009年,大陸就已經在平潭設立綜合實驗區,目前已經有數千家臺企在當地進行註冊。一條新線路開啟,連接兩岸來往這一條線路的開通無疑將大大加強兩岸之間的貿易以及人文交流往來,為兩岸未來的統一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而在臺灣島內一些有識之士也紛紛對這一消息感到振奮。
  • 【司法惠臺】兩岸一家親,同胞融合情
    【司法惠臺】兩岸一家親,同胞融合情 2021-01-05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陸惠臺「11條措施」為臺商在大陸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5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臺辦等十部門聯合出臺助力臺企「11條措施」,臺商圈對此一片叫好聲。他們紛紛表示,這些措施是幫助企業應對疫情和復工復產的及時雨,將為臺商在大陸的發展注入強大的推動力。
  • 廈門惠臺「26條措施」實施細則「滿月」 為兩岸業者謀共贏
    昨日,晨報記者走進廈門各大臺企、青創基地,了解惠臺「26條措施」的落實情況,分享臺商在廈的發展成果。兩岸共同制定行業標準惠臺「26條措施」明確提出,臺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共同促進兩岸標準互聯互通。
  • 劉孟竹:大陸「26條措施」再釋利好 臺灣球員路更寬
    劉孟竹:大陸「26條措施」再釋利好 臺灣球員路更寬   大陸新出臺的"26條措施"惠臺利民,相關利好引發臺灣各界關注。有島內資深體育人士看好臺灣球員"登陸"發展的前景,另有學者專家認為,無論是擴大招生亦或是領事保護,足見大陸在落實落細對臺胞同等待遇上真心實意、細緻入微。
  • 「11條措施」讓臺商吃了「定心丸」
    ,這是進一步落細落實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和「26條措施」。大陸再次出臺的「11條措施」,充分體現了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在對臺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的重要思想,從實際出發,切實加強對臺胞臺企的服務的力度,給廣大臺商繼續在大陸發展吃了一個的「定心丸」。
  • 桂臺兩地青少年北海共唱「兩岸一家親」
    中新社北海7月25日電 (陳燕)「希望兩岸青年朋友們在音樂交流期間增進了解,收穫友誼,做兩岸青年互聯互通的橋梁和紐帶。」臺北復興高中老師楊雅惠說。  本月21日至27日,楊雅惠帶領9名學生赴廣西北海市與當地中小學生進行音樂交流。在幾天時間裡,兩岸青年學生在舞蹈、器樂、書法、繪畫等文藝表演中,深化了友誼。
  • 青島發布助力臺資企業發展「26條措施」辦事指南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劉曉 青島報導6月3日上午,青島市在新聞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青島市臺港澳辦主任紀家棟正式發布《青島市貫徹落實「26條措施」辦事指南》(以下簡稱「26條措施」辦事指南),青島市發改委、青島市人社局
  • 國家體育總局:「26條措施」助益臺灣體育界更好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這只是大陸持續深化兩岸體育交流合作的具體作為之一。新出臺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中,有兩條專為推動兩岸體育交流合作開創新局面而提出的切實舉措,受到臺灣體育界普遍關注與好評。
  • 十堰市臺辦學習貫徹惠臺「26條措施」
    1月20日,十堰市臺辦組織學習《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研究貫徹落實意見。市委常委沈學強主持會議。  沈學強強調,「26條措施」是中央堅持在對臺工作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造福臺灣同胞的充分體現。
  • 廈門出臺惠臺「26條措施」實施細則
    中新社廈門4月14日電 (黃詠綢)廈門近日就《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出臺《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了相關政策的申報、辦理程序。
  • 臺灣年輕人離大陸越來越遠?國臺辦:大陸絕不會放棄臺青
    今天上午舉行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在回答臺灣記者有關民進黨當局操弄所謂「芒果乾」效應影響臺灣年輕人的問題時,發言人馬曉光指出,民進黨當局對「31條措施」「26條措施」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大陸不會放棄臺灣青年人,相信「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兩岸同胞包括兩岸年輕人會越走越近
  • 青島發布「26條措施」辦事指南 助力臺胞和臺資企業發展
    半島記者 肖玲玲6月3日,記者從青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青島市正式發布《青島市貫徹落實「26條措施」辦事指南》(以下簡稱「26條措施」辦事指南)。發布會現場,市委臺港澳辦主任紀家棟介紹了「26條措施」辦事指南的基本情況。
  • 民革市委會參加「同心圓夢·兩岸一家親」祖統沙龍
    民革市委會參加「同心圓夢·兩岸一家親」祖統沙龍 8月12日,由民革浙江省委會舉辦的以「創業創新 共創未來」為主題的第八期「同心圓夢·兩岸一家親」祖統沙龍在杭州舉辦。來自海峽兩岸的30位青年敘友情、談合作、謀發展、增共識、共奮進,共同分享在祖國大陸尤其是在浙江就業創業的歷程和現狀,共同探討彼此的心得與收穫,共同抒發浙臺兩地青年攜手開創未來的滿腔豪情。省委會專職副主委、一級巡視員劉淨非,秘書長亓述偉出席。市委會祖統委和部分基層組織青年黨員參加交流。
  • 「26條措施」一出,臺灣選手「外援」變「內援」.
    國臺辦和國家發改委4日公布《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26條措施),其中第25條和第26條受到島內體育界的關注。第25條提出「歡迎臺灣運動員來大陸參加全國性體育比賽和職業聯賽,積極為臺灣運動員、教練員、專業人員來大陸考察、訓練、參賽、工作、交流等提供便利條件,為臺灣運動員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杭州亞運會提供協助」,第26條提出「臺灣運動員可以內援身份參加大陸足球、籃球、桌球、圍棋等職業聯賽,符合條件的臺灣體育團隊、俱樂部亦可參與大陸相關職業聯賽。
  • 浙江發布惠臺「26條措施」實施指南 助臺企逆勢增長
    郭其鈺 攝(抗擊新冠肺炎)浙江發布惠臺「26條措施」實施指南 助臺企逆勢增長中新網寧波4月27日電(郭其鈺)浙江27日召開2020臺資企業創業創新推進會暨臺企高質量復工復產座談交流會,發布《浙江省貫徹〈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實施指南》(下稱「實施指南」)。
  • 大陸盡心盡力為海外臺灣同胞排憂解難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左妍冰 趙洋):12月25日,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重點解讀《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中涉及到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相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