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經歷了跌宕起伏,從1949年到現在,都有哪些人在起作用?

2020-12-08 小軍君說娛樂

電影發展到現在,還不到200年,最早的是類似街頭雜耍的形式,後來逐漸發展成一門藝術。在新中國成立前,情況暫時不提,就拿1949年以後,其實相聲也經歷了多次低谷和中興,整體上有那麼三次起落。

五六十年代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相聲藝術中包含了不少傳統藝術,陷入了難以突破的境地。老藝人再次登臺演出,說的還是以前的那些老掉牙的內容,根本不為當時新時代的工薪階層觀眾所接受,有些演員甚至當場就被觀眾轟了下去。

新時代對觀眾要求的相聲有沒有完全適應?候寶林和其他舊社會的藝人們都很苦惱,還為此一起向剛返回家鄉的老舍先生諮詢,相聲的道路到底怎麼走。

受老舍的啟發,相聲演員們聯合起來,成立相聲改編隊,對舊時代的相聲進行革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創作出一批適應新社會的新作品,登臺演出受到新觀眾的歡迎。這就是相聲的第一次跌宕起伏。

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在文革期間,相聲像許多藝術形式一樣陷入低潮,相聲已經基本聽不見了。中間除了馬季、唐傑忠那一首歌頌型相聲《友誼頌》,普通百姓根本聽不到相聲。而且,隨著文革結束,相聲抓住現實針砭時弊表演,湧現出一大批緊跟時代的新作和新演員,《如此》、《如此》、《帽子工廠》等讓觀眾大飽眼福,相聲也迎來了極度繁榮時期。

進入80年代後,春晚等新節目的興起,也進一步推動了相聲事業的繁榮,這種勢頭一直延續到90年代初期。由於電視節目對相聲的限制越來越多,相聲的創作也開始受到束縛,相聲逐漸失去了以前的優勢,陷入了漫長的低潮。

2005年至今。

正當電視相聲找不到出路,民眾幾乎聽不到新相聲時,2005年底到2006年初,郭德綱和他領導的德雲社異軍突起,人們終於意識到原來小劇場可以聽到更多相聲的好相聲。受德雲社的帶動,全國各地出現了不少民間相聲團體,茶館相聲也開始回歸大眾視野,直到今天。

當然,這幾年劇場相聲也開始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作品陳舊而缺乏創新,許多地方的相聲經營得不好,觀眾基礎不足,甚至一些高人氣的相聲團體,也在很大程度上出現了虛假繁榮的局面。

現在的時代是好的還是壞的?

不可說現在已不是相聲的好時代,因為無論是相聲演員還是相聲觀眾,相聲的門檻都已降低。以往認為相聲只能進院團,這方面的門檻很高,當年曾受郭德綱之苦的他,現在的年輕人只要有這方面的能力和努力,都可以走這條路。

而且對於觀眾來說,你可以說有很多劇場的相聲不夠精彩,但是你畢竟多了一個選擇,想要聽相聲就走進劇場,不再像以前那樣只能被動的等待電視晚會的播放。

每一個時代,都有美好的一面,也有遺憾。

相關焦點

  • 從「相聲奇才」到無人問津,離開馮鞏後的牛群,到底經歷了什麼?
    除夕夜不可缺少的一個節目,如果說春晚上什麼節目最受歡迎,相信很多網友都會說是相聲小品語言類的節目。每年的春晚,也會有很多熟悉的老面孔跟大家見面,帶來讓關注爆笑連連的節目,他們帶來的每部作品,都非常讓人印象深刻。正是有了他們精湛的演出與默契配合,才有了許多非常經典的作品呈現給大家。
  • 相聲演員劉穎:1982年到1992年,我和于謙說了十年相聲
    現在說規矩都說到了道德層面,我認為這都不足以說得豐滿。學藝有學藝的規矩,表現有表現的規矩,做人有做人的規矩,傳承有傳承的規矩。曲藝界最應該注重的兩個字就是規矩。我師父告訴我,侯先生給我們京派相聲設定了八個字,清雅、規矩、細膩、流暢。一個相聲演員的規矩,從你開始要創作哪段相聲,說哪段相聲,你的目的是什麼,你要表現什麼,這裡就有規矩。不是我想怎麼說怎麼說,不是哪個包袱兒好我就要擱進去。
  • 郭德綱:七歲學藝,浪跡江湖數十載,到最後也只是個相聲守墳人!
    郭德綱:七歲學藝,浪跡江湖數十載,到最後也只是個相聲守墳人常聽相聲的人肯定知道郭德綱的這句話:「我可救不了你們了。」這句話是調侃,更是無奈。郭德綱,這個名字,自2003年春節德雲社成為舉國話題後,幾乎就變得家喻戶曉。他的爆紅,使相聲演員這個無人問津的行業一下子變得水漲船高。沒有相聲,就沒有郭德綱,沒有郭德綱,就沒有相聲。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成就。德雲社微博超話的簡介上寫到:他,郭德綱,讓中國許多從來不聽相聲的人會去聽相聲了。
  • 健身房放相聲,可愛的網友爆出了自己的經歷,笑岔氣了
    今天微博上有個粉絲給某個大V投稿說自己的健身房今天開始放相聲一個會員在做臥推的時候笑到脫力被槓鈴砸了最後被送到醫院去了哈哈哈哈,這個話題瞬間爆了半個小時吸引了兩千分粉絲的關注網友也是很給力,紛紛都在下面評論也有很多網友表示自己在健身的時候有時候也是會聽相聲紛紛表示:「運動是件快樂的事,放個相聲就更快樂」
  • 中國相聲180年:博君一笑,仿佛越來越難
    現在的大多數年輕人提起相聲,所想到的便是以郭德綱為首的德雲社眾人,然而如若論起相聲界的祖師爺,郭德綱可是遠遠不夠分量。 迄今為止,相聲已有180年的發展歷史,不少相聲界的能人都曾在歷史上留下一些奇聞軼事。
  • 從窗口小丑到相聲大師,背後的就是這樣一個過去
    不得不說,從相聲圈裡的佼佼者到現在的「德雲社天團」,會員們一個個走紅,從嶽雲鵬到張雲雷,再到孟鶴堂、煎餅、秦霄賢、張鶴倫、周九良等等,都離不開一個人的努力郭德綱。只要我願意,幾個月就能捧紅一個!然後是小編張雲雷,當他從火車站摔下來時,他被108個鋼釘釘住了,然後郭德綱直接安慰他說:「別害怕,孩子,即使你再也站不起來了,師父也可以教你如何判斷書籍,讓我們坐下來說,我們隨時都可以吃飯,」。後來張雲雷把德雲社變成了一場音樂會,網友們都開玩笑說郭德綱沒想到德雲社有偶像,觀眾都用螢光棒聽相聲。
  • 19年前,有誰注意到焦恩俊身邊的配角?現在已成相聲界的泰鬥人物
    說起現在的專業相聲社團,當仁不讓的肯定是「德雲社」了。德雲社裡的相聲實力強,可以說是在中國相聲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現在的相聲事業更加商業化,但確實不得不說,這種形式真的把相聲「救活」了。在德雲社裡的眾多相聲學徒也在這些年慢慢走進我們的視線。「相聲演員」也慢慢的變成了一種新興職業。
  • 德雲社閻鶴祥:從網絡工程師到相聲演員
    我原來以為,相聲的聽眾主要是中老年男性。結果這兩年,尤其是嶽雲鵬、張雲雷、郭麒麟火起來之後,我驚訝地發現,原來現在去德雲社聽相聲的,都是揮舞著螢光棒的年輕女孩。那現在這些相聲演員們是怎麼走上說相聲這條路的,做這個工作又有哪些體驗和觀察?今天,我請到了 故事FM 的資深聽眾,德雲社四隊的隊長閻鶴祥,來給我們講講他的故事。
  • 郭德綱:七歲學藝,浪跡江湖數十載,到最後也只是個相聲守門人
    常聽相聲的人肯定知道郭德綱的這句話:"我可救不了你們了。"這句話是調侃,更是無奈。郭德綱,這個名字,自2003年春節德雲社成為舉國話題後,幾乎就變得家喻戶曉。他的爆紅,使相聲演員這個無人問津的行業一下子變得水漲船高。沒有相聲,就沒有郭德綱,沒有郭德綱,就沒有相聲。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成就。
  • 關於德雲社相聲演員們的應援口號,你們知道哪些呢?
    現在有很多德雲社的粉絲們對於他們捧的先生們是否與娛樂圈的明星偶像相同並不確定。其實,從本質上說都是一樣的。二者皆是娛樂藝人,都能吸引相對數量的粉絲群體,並對粉絲群體產生一定的精神引導作用。所以,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其實都可以說是明星偶像。
  • 2015年郭麒麟離開相聲舞臺,十九歲的德雲少班主到底經歷了什麼?
    郭麒麟做為德雲社少班主,不僅相聲功底深厚,現在還四處開花,成為各大衛視綜藝的一線明星。郭麒麟是年僅24歲的年輕演員,也是從藝十年的老藝人。他的從藝經歷也並不因為他顯赫的出身而變得平順,甚至在2015年,他還曾無奈地離開相聲舞臺。
  • 天津相聲有什麼獨特,能與北京相聲分庭抗禮,德雲社都無法生存
    相聲發展近200年歷史,出現了無數次的分化和聚合,而到今天,相聲主要分化成兩派:京派相聲和津派相聲。當然還有譬如陝派等分類,是從京津相聲中分化出去的,表演風格並沒有什麼大的更改。天津人骨子裡就有一種幽默感,天津人愛貧,就是喜歡開玩笑,戲弄人,但是打不起架來您在街上看兩個人鬥嘴,放心!只會越罵越遠;北京人愛侃,就是能說,還非得讓人接受自己的意見,特別是一群自詡為老北京人的「倍地道」,令人反感。
  • 張雲雷首曬相聲手稿,哪有什麼一夜爆紅,背後的日積月累誰又能知
    在年前德雲社龍字科招生辦主任返場的直播裡,德雲社的青年相聲演員張雲雷首次曬出他的相聲手稿,看著那一沓整整齊齊的手稿,筆記工整,小匡同學突然很感嘆,哪有什麼一夜爆紅、瞬間成名,如今的張雲雷,也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出來的人生啊。之前其實發過關於辮兒哥哥曬出手稿的動態,那時有些許人問,張雲雷不是才小學四年級嗎?
  • 1949年到現在,我軍曾與20個國家打過仗,有哪些?其中有5個鄰國
    從1949年建國到現在為止,我軍曾經與20個國家打過仗,說到這裡可能也會有些人覺得驚嘆,因為中國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大國,我們真的和那麼多國家打過仗嗎,如果是真的,這20個國家又分別是誰?其實,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所處的國際環境並不是那麼好,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都在備戰以及戰爭中度過,其中更是有5個鄰國和我們發生了衝突,從這一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新中國從成立到現在的發展究竟有多麼艱難。
  • 論現在的相聲演員,誰可以稱得上相聲大師呢?郭德綱又是什麼地位?
    要說起現在的相聲,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郭德綱,以及德雲社等人。毫無疑問,如今的德雲社鶴立雞群一家獨大,可以說是相聲的代名詞,從一定程度上講,郭德綱的影響力和對相聲的貢獻,已經超過了很多相聲大師。那麼郭德綱可以稱的上相聲大師嗎?
  •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可不只是笑笑而已~
    觀眾可以從燈光、布景看到這個地點有什麼變化,我們也可以思考,時代和歷史的意味有什麼變化?上半場三個段子和下半場三個段子是對仗的,但這之間有什麼聯繫?有哪些東西是橫跨時間之後依然沒有變的?段子結束的時候,時間回到1900年,時間回溯,可以思考一下代表著什麼?沒有準確答案,大家可以自己想。
  • 為什麼現在許多年輕人喜歡聽相聲
    相聲作為中國傳統的特色曲藝形式,在2005年在德雲社等相聲團體多年堅持和傳承帶領下,相聲又重新火了起來,並且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這種娛樂形式。歡迎來到小青年,今天來說一下為什麼許多年輕人喜歡聽相聲。
  • 中國有哪些大師級相聲演員?來看看吧
    單口相聲大王。《解學士》《珍珠翡翠白玉湯》《日遭三險》《假行家》,幾乎每個聽過廣播的都能記住裡面的精彩片段。郭德綱單口的很多風格都是借鑑劉寶瑞。張壽臣留下的資料太少,但是單口相聲不輸劉寶瑞,光看他的徒子徒孫就知道這個老師什麼水平。常寶堃代表整個常氏家族,現在最年輕的是歡樂喜劇人和西虹市首富的常遠,整個家族連續幾十年輸出優秀相聲演員。蘇文茂文哏大師,《批三國》《汾河灣》《論捧逗》,一段聽來如沐春風,又回味無窮。
  • 從誕生到現在,日本繪本經歷的100年
    在它漫長的發展歷程中,經歷過自由民主思潮影響下的輝煌時期,也經歷了戰亂時代的蕭條期。繪本藝術能夠延續百年歷史,得益於各個時期繪本畫家的不懈努力。今天,就讓我們跟著知弘美術館一起,去追尋日本獨特且多姿多彩的繪本文化的發展軌跡吧。
  • 相聲黃金一代的王平,瓊瑤式愛情經歷,軍人背景,卻英年早逝
    一提起相聲,想必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相聲大師或者是自己非常喜歡的講相聲的人,好比著名的相聲大師馬三立馬季老師等人。他們都是在上個世紀末期名氣極高的相聲大師。如今新生代人士不斷地湧進,知名的也有很多,比如以郭德綱為代表的德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