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殿利:文字、文明的起源與古代美索不達米亞

2021-01-14 澎湃新聞
本文整理自2020年11月20日晚於殿利教授的線上講座「文字與文明的起源: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該講座系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的「西方史學史系列講座」第14講,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歐陽曉莉教授主持。整理人為復旦大學2020級碩士董靜瀅、潘文睿。

於殿利,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巴比倫法的人本觀——一個關於人本主義思想起源的研究》《巴比倫與亞述文明》《人性的啟蒙時代——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藝術與思想》《巴比倫古文化探研》等著作、譯作十餘部。

本次講座分為六個部分,以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為主要考察對象,深入探討了文字起源與文明的關係。

一、文字與文明

文字的發明標誌著人類能夠記錄自己的言行,能夠使用理性思維,把自己從本能性反應居多的動物種群中分離出來。各民族世世代代利用文字記載積累並交流了知識和經驗教訓,文字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特性促使了人類的共同進步。

人類的進步既表現為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又表現為道德的進化。黑格爾認為人不是天生下來就成為人,只是有了成為人的可能性。而文字的發明使得善惡得以彰顯,道德性標誌著人真正成為了人,文字在人類道德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關於文字的最初起源尚無定論。主流學術觀點認為,人類在距今約兩三百萬年前誕生,相比之下,即使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楔形文字距今也不過幾千年。我們無從知曉此前漫長時光中發生的事情,期間有可能曾出現過更早的文字。

人類社會最早的文字均和圖形有關,與原始壁畫有著密切關聯。儘管語言學家不認為原始壁畫就是文字,但我覺得原始壁畫不光是藝術與宗教形式,它可以算作是文字發展的第一階段。原始壁畫中存在著傳達信息的符號,隱含了文字的要素。而字母文字與圖形文字一樣,也是文字演進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不過這兩個階段不是分開發生的,是可以並存的。

二、楔形文字的起源與蘇美爾文明

楔形文字的出現與蘇美爾文明的誕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楔形文字出現的過程有三個重要時期。烏魯克文化四期(公元前3500年)出現了文字。在舒魯帕克時期(公元前2600-前2500年),文字的書寫方式發生了關鍵變化,變成了我們現在習慣了的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到了阿卡德時期(公元前2335-前2193年),在蘇美爾文字基礎之上出現了阿卡德文字,蘇美爾語仍被使用,但已變成了古老而高貴的象徵。

蘇美爾人已經會用一個符號來表示多個事物了。例如,上圖中星星的符號不僅表示具體的「星星」,還代表了抽象的「神」的概念。此外,具象的符號也能表明抽象的概念。比如用平行線表示「友誼」,意味著朋友是平等的;用交叉的兩條線表示「敵人」,意味著敵人是交惡的。

上圖展示的是「船」的符號從圖畫演變到象形,再到楔形的過程。上圖中的船是用圓筒印滾出來的圖畫,到烏魯克時期變成了線條圖,到舒魯帕克時期則變成了示意圖。在蘇美爾城邦各個國王的時代,特別是古迪亞時代,已經有了楔形的樣子。到了巴比倫方言和亞述方言就變成了規範的楔形文字。

三、楔形文字的演變

以一個或更多具體事物的圖形作為符號來表示該事物或與之相近的概念,這種文字系統存在著兩方面的不足。其一是符號本身的形式過於複雜,造成書寫困難。其二是表達某一完整意義所需的符號太多,不便於使用。因此,簡化符號並逐漸使之規範化乃社會發展之必需。

從象形到楔形的簡化與書寫載體是密不可分的。蘇美爾人的書寫材料一般是泥板(即泥土),黏性較好,可以搓成團以刻寫圖案;書寫工具是蘆葦,用削過的蘆葦在泥板上按壓,就呈現出木楔子的形狀。

一張楔形文字演變表

另外,閱讀方向的改變也促進了蘇美爾象形文字的演變。最古老的蘇美爾銘文一般是從右向左、從下向上閱讀的。大約從法拉(舒魯帕克)時代(公元前2600-2500年)起,這種書寫和閱讀習慣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從左向右、從上向下的順序。

蘇美爾文從圖畫文字最終演變成楔形文字,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大約到公元前第3千紀中期始告完成。最初的楔形文字符號也較為複雜(雖然比圖形文字要簡單得多),它們亦處於不斷簡化的過程中。

在圖畫文字過渡到圖形文字的過程中,由於不能發聲的文字不便於人們學習、交流與傳播,因此需要增添表音符號。而且,蘇美爾人原先的圖形符號與表意符號存在固有的缺點。其一,它們大多只能表示具體的事物和行動,無法表達引語與語法,也無法表達與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尤其是外國的人名與地名。因此必須採用另一個兼具表音功能與語法功能的符號系統。其二,採用圖畫文字以表達某一完整意思常需要過多的符號,使用起來非常不便,需要減少和限制符號的數量,用發音符號代替表意符號便是一種重要方法。

蘇美爾人設計表音符號的具體做法是,把原來一些只有實際意義的詞賦予音值,使其同時具有表意與表音的價值,而其表音符號則用來拼寫其他難以用圖形或者符號表達的詞。比如在屬於捷姆迭特·那色時期(約公元前2900年)的幾塊泥板上,表示「箭」的這個詞就被賦予了TI的發音,此後它不僅具有實際意義(表示「箭」和「生命」之意),還表示ti這個音節,於是便可用這個音節符號來拼寫其他詞彙。此時出現了許多同音異義字或同義異音字。

美國著名亞述學家克萊默(Samuel Noah Kramer)教授藉助蘇美爾人的天堂神話和弓箭的符號解答了《聖經》中一個令人費解的情節:「一切活物之母」夏娃為什麼是以亞當的肋骨而不是其他部位造成的?據《聖經》所述,「夏娃」其名似乎意為「給予生命者」。而據蘇美爾神話所述,恩奇神最薄弱的部位為肋骨,蘇美爾語中「肋骨」一詞音為「提」(ti)。蘇美爾人將為治癒恩奇的肋骨所造之神稱為「寧提」,意即「肋骨女性」。 「提」又有「創造生命」、「給予生命」之意。由此可見, 「寧提」似乎又有「給予生命的女人」之意。因此,在蘇美爾文學典籍中,往往把「肋骨女人」與「給予生命的女人」相等同。正是這一文學雙關語被移用於《聖經》中並長久保存下來。

另外,發音還被用來解決一些語法方面的難題。同樣在捷姆迭特·那色時期的文獻中,表音符號ME被置於名詞之後,用來表示複數的概念,例如AB-ME(長者們),EN-ME(統治者們)。這種方法很快應用到了其他語法變化上,比如在烏爾的一些材料上出現了用發音符號表示動詞變位和名詞變格的現象。蘇美爾文的音節符號(後來被阿卡德人採用)通常有以下四種形式:孤立的元音(如i等);輔音+元音(如ti等);元音+輔音(如ur等);輔音+元音+輔音(如kur等)。

阿卡德文例子,一個符號可以有多種讀法

四、楔形文字的傳播

楔形文字是古代近東影響最大的語言。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符號很快傳到了阿卡德地區的塞姆人部落,埃蘭語、胡裡語、西臺語、阿拉米語、烏加裡特語、烏拉爾圖語、古波斯語也都受其影響。下面以阿拉米語和烏加裡特語為例來介紹楔形文字的傳播。

阿拉米人是生活在敘利亞的古代民族,過著半遊牧半商業的生活。他們的語言阿拉米語傳播範圍廣、影響深,現在世界上少數地區仍有人在使用阿拉米語。公元前第2千紀下半期,在亞述帝國的影響控制下,整個近東除了埃及和克裡特,刻在泥板上的阿卡德語和阿拉米語已經成為官方語言,應用於各種交流和文獻之中,甚至在埃及也時有應用。由於阿拉米人穿越了從敘利亞到巴比倫尼亞的廣大地區,很多人從事商業貿易活動,阿拉米語在商業文書和國際外交書信中特別受歡迎。公元前9世紀開始,它逐漸成為西亞地區的通用語言。

烏加裡特位於敘利亞東北沿岸,是今天的拉斯沙馬拉(Ras-shamrah)。它是一座港口城市,是古代操西塞姆語的居民的眾多小國家的中心。在公元前1600年開始,烏加裡特語開始從音節文字向字母文字轉化;大約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敘利亞的烏加裡特人把他們從巴比倫楔形文字演化而來的文字發展成為一種純字母文字。烏加裡特文字是近東地區最古老的字母文字,總共由30個符號組成,其中包括現代字母中的a、b和g等字母,它既沒有表意符號,也沒有限定符號或部首符號,用楔形文字的表音符號來代替圖形文字。這時候烏加裡特人已經知道按字母順序來排列塞姆字母表,這種字母順序後來才被歐洲人所襲用。

五、字母文字的出現

楔形文字是一套笨拙的文字系統,有大量表意符號和音節符號。從公元前第2千紀中葉開始,人們開始嘗試設計更為簡便的文字。新文字系統的設計原則包括廢除表意符號和儘可能少用表音符號。在新的簡化文字系統中,最成功的是約公元前1300年左右迦南人發明的字母文字,它也是後世所有字母文字的基礎。

目前學術界流行的說法是,「腓尼基人發明了字母文字」。這裡提到的腓尼基人其實是在公元前第2千紀晚期來到迦南北部地區的新興民族。根據亞述文獻記載,他們建立起一些城市,以航海和貿易為生。他們在公元前第1千紀被亞述人打敗,向亞述人納貢,成為了亞述帝國體系的一部分。腓尼基人並非一個有特殊血緣關係的民族,他們沒有統一的語言。在一些文獻和海外殖民地中,一些腓尼基人使用阿拉米人的名字和語言。

其實,「腓尼基人發明字母文字」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比腓尼基人更早的烏加裡特人於公元前1400、1300年左右時已經發明並使用了字母文字。但腓尼基人在字母文字的傳播中也確實發揮了作用。希羅多德(約公元前480-前425年)的名著《歷史》中提到腓尼基人把字母文字帶給了希臘人:「蓋披拉人所屬的、這些和卡得莫司一道來的腓尼基人定居在這個地方,他們把許多知識帶給了希臘人,特別是我認為希臘人一直不知道的一套字母。但是久而久之,字母的聲音和形狀就都改變了。」希臘人在此基礎之上又發明了自己的字母文字。這就是關於腓尼基人發明字母文字一說的來源,顯而易見是靠不住的。

六、文字的發明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特點

蘇美爾人在文學、法律、歷史、科學技術等各方面都留給了我們珍貴的寶藏。

在文學方面,亞述學家克萊默指出「本世紀人類最傑出的貢獻之一,是發現、恢復翻譯註解了大量的蘇美爾人文學文獻」。我們目前發現的蘇美爾文學文獻有20餘部神話、9部史詩、100多首讚美詩、十幾部格言、預言集。此外,還有大量的哀歌、寓言、辯論和短文等。值得一提的是,聖經的很多故事都能在蘇美爾神話中找到根源。

在法律方面,英國亞述學家薩格斯(H. W. F. Saggs)說:「在迄今所發現的楔形文字文獻中,有關法律方面的內容在蘇美爾文獻中佔95%左右,在阿卡德文獻中所佔比例也不會少很多。」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法律傳統是根深蒂固的。漢謨拉比法典與烏魯卡基那改革中的立法文書中都明確指出,立法的目的是在統治的領土上伸張正義,通過正義穩定秩序。

在歷史方面,古代兩河流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阿卡德語和蘇美爾語的歷史文獻。其中石刻碑銘既保存下了珍貴的內容,也成為珍貴的藝術作品。歷史記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精神覺醒、自覺意識的表現。克萊默教授指出,歷史始於蘇美爾。

蘇美爾人還留下了許多造福後世的科學技術文獻。例如,早在畢達哥拉斯之前,巴比倫人就已經發現了勾股定理。此外他們還留下了十進位和六十進位,發達的幾何學和代數,地理學和天文學,佔星術,醫學與醫學文獻,化學與玻璃製造工藝,等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丨蘇美爾人創造的「起源文明」思想體現
    乾旱的美索不達米亞所以,有一個能夠掌控全局的中央集權,又有威望和實力動用該區域內所有的資源,也能指揮相關可用的人才,可以在災害經常威脅的情況下給予所屬臣民應有的安全和必要的生活物資,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就文明的起源來看,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特徵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建立在其機制上的美索不達米亞人的穩定的特徵。
  • 驀的世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驀的世界歷史愛好者地理位置美索不達米亞是古代希臘人對「兩河流域」的稱謂。美索不達米亞的農業主要是耐鹽鹼的大麥、小麥和椰棗等。美索不達米亞地圖就在如此並不優越的土地條件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被創造出來,這裡成為人類文明的最早發源地,同時也是古希臘、古羅馬的西方文明的搖籃。
  • 美索不達米亞:西亞文明發祥地,卻最終毀於自然之手
    文/夢天天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因為身處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交匯處,也常常被稱作兩河文明。如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屬於伊拉克,看似紛亂而平凡的土地上,卻早在六千年前便孕育出了西亞乃至全世界最早的文明。當時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創造出了許多流傳千古的歷史發明,甚至有史學家猜想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正如歷史的規律,它輝煌過,發揚過,卻也最終衰落。
  • 輝煌文明的開始——美索不達米亞
    美索不達米亞位於現今的伊拉克與敘利亞地區,其主體是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周圍的可灌溉地區。在早期的原始人類社會中,人們靠打獵和採集可食用植物的方式為生。收集食物使得人們不得不不斷遷徙以尋找新的食物來源。這樣的生活方式使人們沒有空閒的時間做其他事,也就無法發展期文明。直到最近的一萬年裡,人類才逐漸發展其馴養動物與種植農作物的技術,從而得到了穩定的食物保障。
  • 傳說中的古代文明——「美索不達米亞」
    文明又稱。是指在和兩河流域之間的(現今境內)所發展出來的文明,是西亞最早形成的文明。主要由……等眾多文明組成。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發源於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流域——蘇美爾中下遊地區。
  •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淺析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人類最早的文明大多起源於距今5000-6000年前,比如中國文明、古埃及文明、瑪雅文明等,其中有一個叫做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古巴比倫文明。和其他古老的文明一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給人類留下了非常珍貴的歷史經驗和文明遺傳,其對後來其他文明的影響不可磨滅,並且至今仍然在影響著世界歷史發展進程。
  • 「文明的裡程碑,歷史的見證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繼承與創新
    亞述人雖然有著美索不達米亞惡霸稱號,但他們確實給美索不達米亞帶來了早期的,或許是世界歷史上最重要、最穩定的政治結構。一項極為重要的遺產——文字這些早期的農民就已經有能力改造周邊環境,他們有很多的發明,他們發展了農具,改善了日常生活,並且他們留下了一項極為重要的遺產——文字。
  • 文明之光(二):美索不達米亞
    過去,中國流傳一種說法,東方有「四大文明古國」,這種說法其實是非常不準確,例如古巴比倫只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一個民族的發展階段。
  • 眾籌養娃·博物隊花絮-14(2017.5.15 世界文明1——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1講——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美索不達米亞」一詞,希臘文意為兩條河,指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地方;其地大抵北起拖魯斯山脈南麓,南至波斯灣,西至敘利亞沙漠,東至札格魯山脈的地區,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核心區在今天的
  •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動物
    文 / Zio了解古代近東社會,不僅要關注人類的生存繁衍,也要考察當地的物種,它們與人類社會的經濟、文化、宗教、政治息息相關。與今天相比,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自然環境和動物種類都有變化,下面就對後者進行簡要介紹。
  • 大洪水: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共同記憶
    迦勒底人敘述的大洪水神話時代與傳說時代的分界點是大洪水,口述傳統和文字記錄的分水嶺也是大洪水。在《創世記》第1~9章提到的世界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誕生,和第12章的迦南沙漠牧人的故事之間,《希伯來聖經》講述了諾亞、方舟和諾亞的後代的故事。
  • 美索不達米亞的故事
    來英國之後,我才知道「兩河文明」是我們對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中文名稱,西方直接叫「美索不達米亞」,其實就是古希臘語「兩條河流」的意思;如果按區域劃分文明的話,他們常用「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這個概念;這片區域比較大,包括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流域,同時也包括尼羅河沿岸;換個角度說,就是包括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黎凡特文明和古埃及文明。
  • 美索不達米亞佔星學之源——巴比倫的有關歷史背景
    在阿卡德王朝衰亡之後的很長時期內,阿卡德文字一直是兩河流域地區的主要文字,甚至成為近東各國外交上的通用文字。阿卡德王朝亡後,又經歷一段異族入侵的混亂時期,接著蘇美爾人有一次短暫的復興,建立了「烏爾第三王朝」(約公元前2100—前2000年),烏爾城(Ur)成為整個帝國的首都。
  • 【聖經地理】美索不達米亞
    古埃及和兩河流域這兩大古文明發祥地,對以色列,尤其是舊約時代的歷史關係密切,影響深遠。故本章對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略作介紹,而以巴勒斯坦為中心,分自然地理與人文地埋作較詳敘述。亞洲西部(西方稱之為「中東」)是世界文化發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搖籃,貢獻給人類最有價值的宗教文學財富——《聖經》。
  • 《萬國覺醒》現知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最早的創造是哪個民族答案分享
    導 讀 「現知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最早的創造是哪個民族?」,在《萬國覺醒》中,很多小夥伴都不是很了解這些題目的答案是什麼?
  • 華夏文明來自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關於三星堆文明其中的幾種假說,由於個人知識面限制等原因,會有明顯漏洞。今日話題為什麼說三星堆文明來自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提到三星堆大部分人會想到外星人,有人說這是外星人的遺蹟,有人說這裡是古蜀國,也有人說中華文明起源來自兩河文明,也就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 巴比倫尼亞,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地區的人類文明
    2020-06-18 00:09:42 來源: 覽記 舉報   「美索不達米亞
  • 失落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亞歷山大徵服了國土,卻未徵服的文化
    「兩河流域文明」就是指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也就是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拉一帶),因此,該文明又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兩河流域也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其中美蘇不達米亞平原北部以亞述城邦為中心,美蘇不達米亞平原南部為巴比倫,巴比倫北部為阿卡德,南部為蘇美爾,這三部分文明共同形成了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 美索不達米亞出土「謎」一樣的泥板書,專家看過說,它是難得寶貝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人對兩河流域的統稱,「兩河」分別指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此處孕育了一個偉大的文明,叫做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被稱為蘇美爾文明。蘇梅爾文明擁有世界最早的文字、學校、圖書館、法典以及建築等成就,尤其是楔形文字,更是該文明中具有的代表性的標誌。
  • 人類最早的成文法典,鐫刻在美索不達米亞數千年前泥土上的奇蹟!
    而現今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是烏爾第三王朝的創立者烏爾納木頒布的《烏爾納木法典》,它以楔形文字被記載在黏土上,其制定時間可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令人遺憾的是,這部法典存世的只有兩塊殘破的泥版,一半以上的文字都已毀於戰火之中,只保存下來20餘條法典法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