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指位於兩河流域地區的居民所形成和發展的古老文明,被古希臘人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意為「兩河之間的土地」,「兩河」即位於西南亞的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堪稱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被稱為「人類文明的搖籃」,通過開闢遠距離商業貿易和進行徵伐戰爭,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深刻影響著周圍其他文明的發展,包括位置較近的埃及文明、猶太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希臘文明,甚至影響到了遠在東亞的華夏文明。
大一統思想產生的兩大因素
1、自然因素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始終受著兩大災害的威脅:
水旱災害由於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水量來源依靠的是雨水和雪山落下的雪水,意味著如果連續幾年缺雨少雪,就會帶來乾旱和災荒;反之,洪水引起堤防潰決泛濫,造成大量生命與財產損失。
土地的鹽鹼化由於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潮汛是隨著亞美尼亞山脈冬季積雪的融化而來,在四六月泛濫,從農作物對水的需要的角度來說,對夏季作物來說太晚,冬季作物又太早。所以這裡的農業只能依靠灌溉。
洪水定期泛濫、河床長期淤積,河水含有大量鹽分;長期灌溉,導致地下水位偏高,將鹽分帶到地表,使這裡的土地普遍鹽鹼化,從而十分貧瘠,導致農作物的種類十分少,產量也不高。
乾旱的美索不達米亞
所以,有一個能夠掌控全局的中央集權,又有威望和實力動用該區域內所有的資源,也能指揮相關可用的人才,可以在災害經常威脅的情況下給予所屬臣民應有的安全和必要的生活物資,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就文明的起源來看,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特徵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建立在其機制上的美索不達米亞人的穩定的特徵。
2、文化因素
但是這時的統一隻是基於血緣亦或者純粹的以徵伐聯盟等利益關係形式聚集在一起的。統一的觀念尚未形成,各個部族無法因為某種觀念或某種文化聚集在一起,隨時都有分崩離析的可能。
這種情況下,文字出場了,相同的文字是部族認同感的起源。
早在公元前30世紀初期,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產生了西亞最早的楔形文字,因當時的美索不達米亞人被稱為蘇美爾人,所以這種文字就被稱為「蘇美爾語」。
當時的蘇美爾人為了使這些文字流傳下去,就創辦了世界最早的學校,那時的少年蘇美爾人就與我們相同,都是坐在教室裡上課。不過與我們不一樣的是,他們的練習本是放置在膝上的方形泥板。
但是,即使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蘇美爾人仍然製作出了涉及政治、經濟、法律、宗教、神話、醫學、數學、天文和外交的等各方面的一塊塊方形泥板典籍。
使得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後來的發展高度發展到令後世難以想像,使得當時的巴比倫王國和亞述帝國相繼成為強盛的國家,在當時的近東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軍事制度與尚武精神
一部完整的美索不達米亞史,戰爭與徵服是其最重要的主線之一,與此相對應的是,軍事制度與尚武精神也同樣成為美索不達米亞歷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雖是平原,但由於河網密布地塊分散,城市和城邦文明成為其最顯著的特徵。
因為各地區資源不同,出現了富庶之分,導致城邦之間為爭奪土地等資源和為爭奪政治霸權而進行的鬥爭,十分頻繁,為了保證戰爭的勝利,各種戰略戰術應運而生。
當時的作戰人員,由公民兵,即平時為農業人員,戰爭時為作戰人員,過渡到設立專門的軍隊和軍事組織,如常備兵,甚至還出現了職業僱傭兵。
這樣的變化表明,隨著時間的發展,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作戰頻率不斷提高,作戰規模不斷擴大。為了提高戰鬥的效率,美索不達米亞衍生出了專門的兵種:如適合平地作戰的戰車兵,專門為戰鬥修建道路、橋梁、戰壕等基礎工程的工程兵,還有步兵、騎兵等等。
為了便於對這些兵種進行指揮和管理,出現了專門的軍事官職,如將軍、軍士、行政官等官兵體系,以保證當時軍隊的合理有效運轉。
美索不達米亞的軍事體系堪稱完善,可以想像的是,當時的軍人社會地位十分高。
在當時,無論是一般士兵還是最高軍事指揮官,都出自城市公社,享有土地,屬於阿維魯等級,為全權自由民。(巴比倫統治時期,居民一般分為自由民和奴隸,有三個等級。除阿維魯等級外,其他的兩個等級分別是依附於王室土地、被公社除籍的無權自由民階級和純粹的奴隸階級。)
美索不達米亞人民對戰爭的看重,對武力的重視和喜好,在其厚厚的戰爭史和發展完善的軍事體系,已經可見一斑。
尚武精神仿佛融入了他們的血脈中,成為了一種民族精神,支撐著他們的強大和繁榮,在他們的世界中,戰爭和武力是最能避免爭鬥中的骯髒和算計,是解決問題的最積極的方式和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宗教與人本主義精神
宗教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的日常生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進程中,宗教就像一根無形的線一樣,把美索不達米亞社會的方方面面連接起來,美索不達米亞居民的各種活動,無論是政治的、經濟的、法律的、還是文學的、藝術科技的活動,都與宗教活動密切相關。
在長期的宗教活動中美索不達米亞人的宗教已經形成了一種穩定的結構,這樣一種結構不僅感人至深而且賦予人們看待自然,理解自然的合理和邏輯性,它已經構成了一種真正的體系,這種體系與構成當地文明的其他體系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但是,美索不達米亞人、蘇美爾人到巴比倫人,他們雖然敬神、拜神、祭神,信神,相信神能夠保佑他們,但他們內心深處還是缺乏一種超越現實和功利主義的真正信仰。他們所敬,所信之神都是在他們看來對自己有用和有利之神,這與他們宗教的發展過程密切相關。
美索不達米亞宗教的發展有三個階段:早期是對自然力和自然現象的崇拜,就如我們相信有朱雀、玄武、白虎、青龍四大神獸一樣;中期的神的形象開始變化,它們具有了人的屬性,開始被賦予人的形態和人的情感;後期神開始與國家政治趨於一致,為國家統治服務,他們與自然的聯繫開始逐漸縮小。
一方面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的宗教信仰最初就是來自於對自然的崇拜,所以他們並沒有認為有出現超越自然的神,超越自然的法力,無所不能、無所不及的精神領袖;另一方面他們對自然神的崇尚和畏懼,也只是源於人類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的無力,而不是源於對神發自內心的真正的信仰。
美索不達米亞人祭祀活動
這使得美索不達米亞人可以不受宗教和宗教活動所累,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現實之中,生活在世俗之中,生活在自我之中,這構成了古巴比倫社會人本觀念的文化根基。
事實上,不僅現代的人本主義觀念是主張無神論或排斥神的,從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時期開始,進行的人本主義運動,就是相當於排斥和反抗神的生活、社會和精神束縛的社會活動。這與美索不達米亞人對宗教的自然崇拜,是殊途同歸的。
總結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創造了多個第一,而這使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發展達到了令後世難以企及的高度,從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社會生活中發現統一思想、軍事制度中提煉出尚武精神、宗教活動關聯到人本觀念,都能現代文明中發現他的影子。
可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早已成為西方文明甚至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文明根基。可以說,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人類從古代文明走向現代文明的第一步,為現代文明的發展與完善構築了最原始的根本性框架。
參考文獻:
1、《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2、《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從造物見精神》
3、《巴比倫法的人本觀:一個關於人本主義思想起源的研究》
4、《巴比倫與亞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