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強者!
撰文/柳條
編輯/柳條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上周日小編在看南京馬拉松賽事直播時注意到這樣一個畫面:在姚妙衝線後,直播畫面重新轉回了賽道,這時一位跑者讓小編深深震撼:
當時比賽進行到兩個半多小時,這位選手已經快到達終點,看到他的左臂,開始小編以為是自己眼花,但後來重複看了一下,確實沒有看錯。
後來經過查詢得知,這名選手叫趙國存,是青海省的一名殘疾人運動員,本次比賽他的最終完賽成績是2小時27分43秒!
他從D區出發,到達起點時已經用了4分13秒,前半程淨用時1:16:17,後半程經用時1:11:26,完美的負分段配速,後半程不僅沒有掉速,而且越跑越快!
全馬跑進230對於四肢健全的人來說,都有很大難度,更何況是一位上肢有殘疾的人,除了震撼,就是敬佩,這需要在平時訓練中付出超過常人多少倍的努力啊!
趙國存,今年28歲,來自青海海東市,2015年7月畢業於青海大學。在校期間,他就經常參加校運動會,並在5000米、10000米比賽中摘金奪銀。
2014年3月,青海省殘聯在選拔運動員過程中,發現他身材比例和運動協調性很出色,具備成為專業運動員的先天條件,經與家長和他本人溝通,入選成為青海省殘疾人專業運動員並接受訓練。
從此之後,2014年至2019年,趙國存先後參加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田徑錦標賽等全國性比賽5次,共獲得男子T46級1500米、5000米、馬拉松等比賽項目銀牌5枚、銅牌3枚;獲得全省殘疾人田徑項目比賽第一名,共有8個。
其中,在2019年4月天津馬拉松,同時也是全國第十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七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馬拉松比賽,趙國存榮獲男子肢體殘疾個人賽第二名(分為視力、智力、肢體、聽力4個組別)。
9月同樣是第七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趙國存在T46級1500米決賽中,以4分18秒997的成績獲得銅牌,在T47級5000米決賽中獲得一枚銀牌。
除了參加一些全國性殘疾人專業運動會,趙國存有時也去跑一些登山和馬拉松比賽。
2019年1月仁壽半程馬拉松,趙國存跑出了1:11:01的成績,位列全部男選手第13名;
7月青海興海縣高山徒步挑戰賽,7.8公裡,趙國存以51分25秒的成績,獲得男子專業組第一名。
2020年3月,趙國存被國家隊選中,成為備戰東京帕運會的一名運動員。
儘管生活會給我們帶來不幸,但勇敢的人,總是會在寂寥的深夜,不動聲色的強大起來,給予命運漂亮的回擊。
南京馬拉松上,我們不僅感動於楊樂在終點前即使腿抽筋痙攣摔倒磕傷膝蓋,但仍然堅持爬起來步履蹣跚地堅持走向終點的永不放棄的馬拉松精神,還感動於趙國存即使身有殘疾但不畏挑戰,勇創佳績的體育精神。
如果深入接觸跑圈,相信你會特別有感觸:跑者真是個堅強到不可思議的群體。
有些人天生失聰,有些人雙目失明,有些人失去雙手,甚至有些人沒有雙腳,但他們都能跑步,甚至能完成馬拉松,而且跑得相當不錯。
世上總是需要精神偶像,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讓我們感受到,生命之光多麼耀眼。
1. 父親推腦癱兒子跑成馬:他喜歡大熊貓,帶他來看看
上周在成都馬拉松上,一個特殊的父子聚集了許多人的目光:兒子坐在推車上,父親推著他跑馬拉松。
這位父親叫羅書堅,是浙江金華的一位快遞員,本次他以3小時40分跑完全程。他的兒子叫小柏,出生時因重度窒息而導致腦損傷。
因為他發現兒子喜歡熱鬧,看到別人跑步,他就會笑出聲,羅書堅就開始練跑步,從2015年杭州馬拉松開始,他推著兒子跑半馬、全馬,參加了40多場馬拉松,他的足跡涉及北京、廈門、蘇州、無錫、蘭州、廣州……
之所以來跑成馬,羅書堅說:「一直都聽說成都很美,小柏非常喜歡熊貓,所以這次專門就帶他來成都看看。」
帶兒子看看中國,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多年來羅書堅堅持跑馬拉松的重要原因,他還希望讓更多的人來了解腦癱兒這個群體,幫助更多的人勇敢走出來,面對這個世界。
「所謂的幸福,就是一個笨蛋爸爸,遇到一個傻瓜兒子。」這是羅書堅的微信籤名。
人生實苦,但父子相守相伴走過的路,卻是甜的。父愛如山,願你們快樂幸福。
2. 獨腿女孩連續三年參加汶川馬拉松
2020年10月7日,牛鈺連續三年站在了汶川馬拉松的起點,帶著號碼布的她,右手比耶,笑得很甜。
賽場上,別人都在跑,但她只能一步步地走,但沒有人笑話她,大家把所有的掌聲和眼淚都送給了這個堅強的姑娘。
12年前,汶川大地震,11歲的牛鈺被埋在廢墟中三天三夜,之後,她失去了自己的右腿。
12年間,她努力生活,考上了大學,開始了跑步,還學了攝影,每天都爭取笑容燦爛地活著。
汶川地震10年後,她完成首個半馬,3小時53分,在21公裡中,她的腿一直有疼痛感,但她不斷告訴自己:「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
今年除了汶川馬拉松,牛鈺還參加了紹興馬拉松的迷你跑,她跑得很開心。
牛鈺說,雖然自己腿沒了,但生活還是有希望的,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地過完這一生。
真正意義的尊重生命,就是讓它盡情綻放。
3. 先天性聽力殘疾的她,成都馬拉松2:46女子第三
上周末成都馬拉松,楊春華以2:46:34斬獲女子季軍,當她比手語的那一刻,徵服了現場所有人。
楊春華,四川宜賓人,先天性聽力殘疾,屬於一級聾啞殘疾。因為喜歡奔跑,她每天跑 20-25 公裡,在無聲的世界裡找到了自己的快樂。
2006年,她在第六屆四川省殘疾人運動會上分別以2分47秒、5分33秒的好成績,取得女子800米和1500米跑冠軍,並打破了省殘運會紀錄。
2013年初,生完孩子不久的她被四川省殘疾人田徑隊選中,在2016年第九屆殘運會暨第六屆特奧會田徑比賽中收穫3金1銀。
2017年,她奪得了金溫江半馬冠軍;2019年底,西昌邛海溼地國際馬拉松上,她跑出了1小時21分,蟬聯半馬冠軍。2019成都雙遺馬拉松,她以2:46:01獲得女子全程冠軍。
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禦風暴;勇士低聲回應:我就是風暴。
有的人或許生來有所束縛,可還是讓人肅然起敬。因為在泥淖中的他們,在努力抬頭仰望星空。
4. 聽障跑者李林東:重慶馬拉松2:32男子第三
2020重慶馬拉松賽上,重慶選手李林東以2:32:40的成績,繼李波、趙浩之後,獲得了男子全馬第三名。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在終點踉蹌險些摔倒的選手,是一位聽障跑者。
由於無法聽見聲音,李林東在高速跑動中,無法更好的控制身體平衡,因此跑姿也略不自然。在終點,高強度的體力消耗,也讓他停跑後,天旋地轉,摔倒在地。
在這次比賽上,他PB了7分鐘,此前最好成績是2019年杭州馬拉松創造的2小時39分31秒。
2011年,18歲的李林東曾參加首屆重慶馬拉松,但是由於準備不足,30公裡後,體能透支上了收容車。這沒有打消他對馬拉松的熱情,此後十年,他一直堅持參加重馬。今年為了備賽,他幾個月跑量都達到了600-700公裡。
他說,「雖然生活中偶爾會有不公平,但我希望用奔跑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我想一直跑下去,做生活的主宰者。」
平凡的人聽從命運,而強者會主宰命運!
5.盲人跑者嚴偉,成功挑戰100公裡超級馬拉松
2020年10月18日上海大寧公園「中國首位全盲跑者百公裡挑戰賽」上,山東盲人選手嚴偉在15位志願者的接力助跑下,成功完成100公裡超級馬拉松,用時9小時40分,成為國內首位跑下百公裡的盲人跑者。
嚴偉出生幾個月後,被診斷為視網膜母細胞瘤,從此看不見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但是跑步,卻讓他擁有了另外一個世界。因為跑步,嚴偉遇到一群熱心的人,他們陪他訓練、帶他比賽。
他說:「跑步,讓人不由自主的快樂,有一種挑戰自我的成就感。」
2015北京馬拉松,這是他的第一個馬拉松。此後,他的身影出現在多個馬拉松賽道上。2016年北馬跑出3小時26分,2016年杭馬3小時22分,2017上海馬拉松3小時16分。
2017年他還成為中國第一個跑完波士頓馬拉松的業餘視障跑者。
嚴偉的朋友圈有這樣一句話——「不跑步的人不會影響到跑步的你,但跑步的你可以感染到不跑步的人。」
生活不是等待風暴過去,而是學會在風中翩翩起舞,敢於向黑暗宣戰的人,內心都充滿了光明。
羅曼·羅蘭曾說道,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真相後仍然熱愛生活。
我們大多數普通跑者,或許沒那麼勵志,或許故事不那麼動人,或許生命很平凡,雖然跑得不快,雖然跑得艱難,但只要堅持不放棄,就是自己的英雄。
我們都曾不堪一擊,我們終將刀槍不入。
所以,繼續跑吧,帶著赤子的驕傲,生命的閃耀不堅持到底怎能看到?與其苟延殘喘不如縱情燃燒,為了心中的美好,不妥協,直到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