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有話說,今天亮亮說。今天說一個「有毒」的朋友圈。
最近這幾天,在四川省馬邊縣估計有兩撥人都在心裡喊冤。一撥,是幾位公職人員。其中一個在上班的時候,發了個和工作無關的朋友圈,然後,7名公職人員點讚或評論。結果一共8人,被當地紀檢部門通報誡勉。抽空發個朋友圈,大家禮節性點讚,結果違紀了,你說他們感覺冤不冤?另一波,是紀檢監察人員,通報一出,立即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總體上輿論認為他們「執紀不當」。但等等,對公職人員上班時間三心二意看手機、玩電腦,不也是輿論一直意見很大的嗎?紀委按照你們的希望,嚴格管理了,怎麼你們又不答應了呢?你說,紀檢幹部覺得自己冤不冤?
一份通報,兩頭冤,難道這朋友圈真「有毒」?
在我看來,這次爭論的焦點根本不在於上班該不該發朋友圈,而在於處理幹部的方式是否合情合理。上班時間應該集中精力工作,這一點大家是有基本共識的。但在幹部可能觸碰工作紀律的時候,究竟是「硬碰硬」,還是來點「人性化」,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再決定合適的處理方式,這才是爭論的焦點。因為這件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去年安徽一位幹部因為下班以後洗澡沒有及時接聽電話,受到處分最後得以糾正的事情。也難怪有網友調侃,萬一四川這位幹部是在上廁所的閒暇發的朋友圈呢?
其實,對於如何找好對幹部「嚴管」和「厚愛」這個平衡點,中央有文件。去年出臺的《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就明確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監督執紀全過程,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注重教育轉化」,對於輕微違紀問題,可以及時約談提醒、批評教育。
更多新聞
來對答案了!2020貴州高考(全國卷III)語文試題及答案出爐公安部:加強公交車安全防範,強化風險預警防控
記者:張晨亮亮 阮博文 餘蘇陽
編輯:蘇丹
責編:孔薇
編審:蘇姝
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