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包括七個國家,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每個國家個頭兒都比較小,貝里斯2.3萬平方公裡、尼加拉瓜13萬平方公裡、薩爾瓦多2萬平方公裡、哥斯大黎加5萬平方公裡、巴拿馬7.5萬平方公裡、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各11萬平方公裡。
例如巴拿馬人均1.5萬美元、哥斯大黎加1.2萬美元。在拉美各國中,相對發展成功的就是哥斯大黎加。
中美洲各國各個都是小國
瓜地馬拉1658萬人,GDP為756億美元,人均4471美元,人口密度155人。
宏都拉斯911萬人,GDP為215億美元,人均2150美元,人口密度81人。
瓜地馬拉615萬人,GDP為138億美元,人均2222美元,人口密度51人。
薩爾瓦多635萬人,GDP為268億美元,人均3020美元,人口密度306人。
哥斯大黎加486萬人,GDP2017年為571億美元,人均GDP1.2萬美元,人口密度95人。
巴拿馬403萬人,GDP2017年為618億美元、人均GDP1.5萬美元,人口密度54人。
貝里斯37萬人,GDP為18億美元,人均4906美元,人口密度16人。
其中貝里斯和其他六國不太一樣,貝里斯之前被稱為「英屬宏都拉斯」。
由上面可知,巴拿馬比較富裕。但不要忘記:巴拿馬的財富主要靠什麼?巴拿馬運河。巴拿馬運河雖然長期為美國控制,巴拿馬1903年從哥倫比亞脫離靠的就是美軍支持。雖然美國控制但英國、法國等國也具有一定影響力。
在這些國家中,唯一依靠自身成功的就是哥斯大黎加
哥斯大黎加比較特殊,哥斯大黎加是中美洲唯一打敗過美國侵略軍的國家,而且長期左派執政。
哥斯大黎加1821年獨立後,先後加入墨西哥、中美洲聯邦,1848年成立了共和國。從1821年獨立後,美國資本就控制了哥斯大黎加。主要經濟形式是咖啡豆。在美國不斷入侵中,1855年—1857年哥斯大黎加獨裁者莫拉打敗了美國入侵者沃爾克。
由此,成為中美洲唯一一個打敗美國勢力的人。由此,美國只好以經濟滲透方式軟性進攻。同時,哥共的幫助也是其成功的關鍵。
1870到1931年,哥斯大黎加仍然受美國資本控制,但相對於中美洲其他國家,獨立性比較強。1931年,哥斯大黎加共產黨成立(1943年改為人民先鋒黨),開始領導種植園工人罷工事宜。
1940年到1949年,哥斯大黎加左翼黨派實行聯合,與國內的種植園主寡頭勢力進行爭奪權力。雖然最終種植園寡頭勢力獲得勝利,但因為左翼黨派制衡和國內民情。1951年10月以菲格雷斯·費雷爾為首的民族解放黨,從1953年到1978年執政。
執政期間,該黨對工業實行國有化、迫使美國資本代表性公司聯合果品公司補繳稅款,努力改變單一出口美國食品狀況,加大了對西歐、中美洲、南北美各國的出口。同時,加強與蘇聯、東歐等國家的聯繫,努力引入各種勢力制衡美國勢力。
1978年團結當領袖奧迪奧當選總統,雖然思想上更傾向於右傾,但在現實政策中。開始實行不左不右的中間化政策操作,一方面增加社會福利、抑制英美資本控制;一方面鼓勵私營企業發展。
2010年,哥斯大黎加首任總統蘿拉·欽奇利亞·米蘭達當選,她是民族解放黨黨員。
2018年5月,哥斯大黎加乃至整個拉美最年輕的總統卡洛斯·阿爾瓦拉多宣誓開始執行總統職務。
巴拿馬和哥斯大黎加何以成功
中美洲的這兩個高收入國家的成功有兩個原因:
第一:人口、地理位置比較優越。巴拿馬、哥斯大黎加的人口密度較為適中,而且地理位置比較好,不像宏都拉斯80%的領土都屬於高原。
第二:巴拿馬有國際力量制衡,美國不能為所欲為;哥斯大黎加則是一直與美國保持一定距離。這一點非常重要,反美肯定失敗,在美國「一股獨大」下,近在咫尺的的中美洲各國根本沒有能力抵抗美國的噴嚏,因此,少惹為妙。所以,要保持距離。
因為與美國太近,就會成為其他貧窮的中美洲國家那樣,被美國資本控制,從而被掏空。必須要與美國保持一定的距離。否則美國這個大黑洞,就將把你吞併。用你的資源擴大它的資源。
美國欠中美洲歷史債,主要就是對七國的不斷入侵,1903年開始成為關鍵時期,一年入侵中美洲一次
美國在「一戰」前後就完全控制了中美洲,不斷地對其進行武力幹涉:中美洲成為美國人的食品供給地,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從1847年到1880年代經濟殖民墨西哥並分裂了該國,該國自此一蹶不振。之後,美國繼續南下到了中美洲、加勒比海。
1806年,美國在茲·姆·派克指揮下,侵入墨西哥領土。
1822年,美軍乘「海豚」號軍艦在古巴登陸。
1824年,波特爾的部隊進攻法哈爾多(波多黎各)。
1836年,美軍侵入德克薩斯(墨西哥)。
1844年,美國吞併墨西哥的德克薩斯地區。
1846—1848年,對墨西哥發動戰爭,兼併墨西哥一半領土。
1853—1854年,美軍登陸尼加拉瓜。
1855年,北美奴隸主、海盜華爾克侵入尼加拉瓜,並宣布自己為尼加拉瓜總統。
1873—1882年,美軍多次侵入拉丁美洲各國。
1885年,美軍乘「加林拿」號軍艦在巴拿馬登陸(哥倫比亞)。
1894年,美國艦隊在海軍上將賓海姆指揮下鎮壓巴西起義者。
1894年,美軍乘「瑪布耳海德力號和「哥倫比亞」號軍艦在尼加拉瓜登陸幹涉。
到了1903年,美國開始把主導權從中美洲擴大到南美洲的委內瑞拉等國。也即,1895年到1899年,委內瑞拉第一次危機期間,英國初步把對委內瑞拉的主導權交給了美國。
1903年,美國不斷地入侵中美洲、加勒比海各國,保持著每年入侵1次中美洲各國的頻率。同時,幫助巴拿馬從委內瑞拉獨立。可以說,1903年是美國進入南美的關鍵時期,英國藉助「英屬宏都拉斯」(貝里斯)和「英屬蓋亞那」與美國進行抗衡。
美國以委內瑞拉為基礎與英國進行抗衡,最終英美各自的代理人爆發了戰爭,英國獲勝,美國在「一戰」前向南美進攻的步伐這才緩慢下來。
從1903年到1925年共入侵加墨西哥和勒比海諸國共計23次,平均一年一次入侵。
1989年美入侵巴拿馬將該國總司令諾列加逮入美國,去年病逝
1903年11月3日,美軍進攻哥倫比亞將巴拿馬獨立;
七次入侵宏都拉斯,時間分別為1903年、1907年、1911年、1912年、1919年、1924年、1925年。
三次入侵多米尼加,時間分別為1905年、1914年、1916年。1916年到1924年將多米尼加打造成殖民地。
三次入侵古巴,時間分別為1906年、1912年、1917年。1917年到1922年間將古巴打造成殖民地。1933年逼迫古巴總統辭職。
三次入侵尼加拉瓜,時間分別為1907年、1910年、1912年。
五次入侵巴拿馬,時間分別為1908年、1912年、1918年、1921年、1925年。
1914年美國入侵墨西哥和海地,海地在1914年到1933年成為美國的殖民地。
1920年,美國入侵瓜地馬拉。
可以說,墨西哥和中美洲、加勒比海各國都在美國的控制下,可以說美國駐某國大使打個噴嚏都能引發政壇動亂,特別是在中美洲七小國。
美國應該贖罪,為什麼南部鄰居生活大多都不好,你的原因是根本
許多人都說川普反非法移民是對的,非法、合法當然對於正常國家當然是第一要求,但對美國則不一樣。這世間除了法律之外還有一個「公道」二字。美國對於拉美國家特別是中美、加勒比海地區,歷史則是第一的。
中美、加勒比地區本來在西班牙落後殖民體系下,其根基就不好。三百年來沒有配置出全方位發展的農業體系,更何況工業體系。自1820年代,拉美各國逐漸獨立後,因為靠近美國受其控制,單一農業經濟更加單一,工業體系仍然在150年來沒有發展起來。
美國不是一般的國家,從1840年開始就是區域性列強,不斷地侵略墨西哥,1940年以後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在這一百年來,美國在叢林世界裡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之一,在拉丁美洲、亞洲、非洲不斷地殖民併入侵和經濟殖民許多國家,造成許多地區落後至今。
墨西哥不用說了,1820年代開始,美國南部奴隸主們就開始不斷侵佔墨西哥領土,最終,吞併墨西哥23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成了自己的了。自此以後,不斷地經濟殖民、軍事入侵和佔領、支持軍事獨裁和不斷地政變,直到「二戰」前才稍微好些。
可以說,墨西哥、大哥倫比亞這些國家都曾經有成功的可能,被美國或者打殘了或者使壞解體了。
對這些大國尚且如此,對中美洲的七個小矮人更是如此。
一個多半世紀以來,美國人用自己的政治、軍事、經濟完全控制七國。在此情況下,七小國成為美國人的食品供給地,美國人在享受利益的同時,卻對七國國內並沒有對工業、教育進行幫助,對該國的軍人幹政問題,也從來沒有進行過控制。
2010年美國人口調查結果,讓山姆心驚肉跳
這條路美國走了50年:從經濟到軍事再到話語權第一
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各有不同,少荃何以拼命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