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題】
(2020年浙江高考作文)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問題,不得寫成詩歌。不得少於 800 字。不得抄襲、套作。
【學生作文1】
寧為山間水,不做海底流
□黃子桐 廣東實驗中學2019級高二(1)班
我舉著火把在密境中蹣跚前行。一路上,有藤蔓帶我遊梭林間,有荊棘刺穿我的皮膚。我朝著光走,頭頂前方是最亮的北極星。
火光中,我看到了血肉至親。他們鼓勵且謾罵,他們溫暖又薄情。我們在道德倫理的宮殿中展開新舊思想之間的一次次戰役。有時叛逆的達摩克裡斯之劍直直地朝他們頭頂劈落,有時背負著期望的巨石砸得我頭破血流。他們在趕我回去,回去走那條他們曾走過的讀書、工作、結婚生子的康莊大道,我卻執意要過他們身後的獨木橋。
我遇見了狂風暴雨。洶湧澎湃的數位化浪潮只會帶走被社會、被時代選中的勝利者,而他們也在種種磨難中遍體鱗傷。有時我也會錯過一場革新的龍捲風,失去上天助我前行的機會,漸漸在雷鳴聲中與理想錯軌。但我手中的火把和眼前的光始終未滅——我的赤子之心未老。
我想,為什麼要踏上人生的徵程?因為我要實現自我價值。這種價值觀隨著時間不斷長大,叫囂著、俯瞰著渺小的我。我深深地知道,沒有什麼能夠打敗一個人,一個胸懷夢想的人。
我願意做那個逆流而上、第一個被洪水淹沒的人。在一場完整的冒險中,是需要犧牲精神的——這不是虛空的個人英雄主義,而是有作好面對一切落差和錯位準備的勇敢決定。
曾經的我會為了更高的學習追求而放棄父母給予的現有的和未來的安逸,並做好了落榜的準備;未來的我也會為了更遠大的理想放棄大多數人都覺得安穩的生活。鄉村教師、大學生村官……我想每一個走進深山裡的人都和我一樣,他們不都早早做好了面對艱難的準備嗎?這不就是一種「寧為山間水,不做海底流」的執著嗎?
我願意守著最後一盞燈,做最後的守夜人。堅持本我,才是面對天災人禍時最堅硬的盾甲。
現實生活在不斷變化著,自帶滾輪般地飛速推進著。但我為自己尋得了萬變中的不變——一個時代需要前鋒,也同樣需要戰場後方的堅守。國家要發展科技,國際技術鬥爭激烈,這讓許多人主動或被動地勇敢投身科研事業,但這些與我的理想卻大相逕庭。我不必隨波逐流,只要順心而行,做一抹平平淡淡的清泉也是需要勇氣的。
我不能成為一名科學研究者,但我願意為他們護航,為他們的專心研究爭取更多的時間、金錢——國家難道不需要文職人員,社會難道不需要管理者?也許我無法成為領路人,但我將是最忠誠的殿後者,我可以為前進的勇士撐起他們身後的一片藍天。
人或許會被無情地分為三六九等,但知識永遠對我們一視同仁。人的家庭、社會地位、生存環境所帶來的差異都能用知識改變,書籍與知識也會為每一個失敗的士兵療傷。所以我一直無畏自己的人生坐標在哪裡,我的火把仍在燃燒。
信仰不滅的人必不會亡。
【學生作文2】
腳踏實地,方可仰望星空
□賴海斌 廣東實驗中學2019級高二(6)班
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社會和家庭往往會對我們提出新要求,要我們擔任各種角色,對我們有更高期望。在自我理想與這些現實的落差和錯位中,我們應重新審視和重視自己的理想,在理想和現實中尋求均衡。腳踏實地,方可仰望星空。
在家庭和社會的要求中,我們仍應確定並重視自己的理想。正如尼採所說:「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來到人世,冷遇永遠也澆滅不了我們內心的夢想之火。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一個人去熱愛並追求自己的夢時,他將滿載動力與希望。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重視自我,我們才能明白「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中有關生命的純真美。
在現實與理想中,我們仍應尋求均衡。盧梭曾說過:「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往往只會對心靈造成更大的傷害。對家庭、社會、國家,承擔相應的責任是我們的義務。
面對家庭,我們要考慮未來的經濟與生活狀況,要掙錢餬口,做堅實的頂梁柱;面對社會與國家,我們要去理解和順應需求,走入目前急需人才的領域。這要求我們去找到平衡,將現實注入夢想,讓夢想有跡可循,將夢想融入現實,使現實找到方向。
叔本華也曾說:「一滴水只有融入了江河湖海,才能移動最宏偉的高山,才能切開最堅硬的巖石,才能衝開最沉重的鍋爐,克服最頑固的阻力。」將個人夢想與家庭夢想、與社會和國家的夢想相結合,方能更好地實現它們,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出別樣光彩。
無論我們的人生坐標與家庭或社會相差多遠,我們都應腳踏實地,在追尋真理的過程中堅定前行。這才是我們通過黑暗隧道的法寶。
汪國真寫道:「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以辛勤的汗水去澆灌現實的深厚土地,才能迎來夢想之花的盛開。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不論是孤獨地走著,還是結伴同行,追尋夢想會讓我們每一個腳印都堅實而有力量。
圖/小蘄
【教師點評】
很喜歡浙江卷的題目,能讓學生寫出真實的價值判斷和獨特的人生體會。
面對家庭期許的落差,對社會賦予角色的錯位,我們該如何選擇?是妥協還是抗爭?抗爭是韌性的抗爭還是決絕的抗爭。《死亡詩社》中的尼爾選擇了自殺來結束與父親的矛盾,雪莉選擇自殺來回應社會對她的壓迫。人的一生該怎麼度過?是且行且妥協,像沈從文那樣從文壇走向古代服飾研究,做一個鬧市中的隱者,還是像老舍那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舉身赴清池?是像魯迅那樣見佛殺佛見鬼殺鬼,一個都不寬恕,最後「腸傷,胃傷,肝傷,肺傷,血管傷」而不起,還是像楊絳一樣頂著陰陽頭,一絲不苟地掃廁所……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人生不長,我們都不過是百代逆旅。我們是否都該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這是一個無解的命題。
黃子桐的文章兼具理性與感性,邏輯清晰、立場鮮明,帶著理想主義色彩。
賴海斌的文章立足現實大地,主張「尊重自我理想的同時兼顧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大量引用,是為亮點。
(廣東實驗中學教師 徐梅娟)
【非師點評】
文學家與哲學家們最常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終其一生,我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這樣的作文題目,對標的就是這樣的思考。
兩個17歲的孩子完成得都很好,能看出他們是真的思考過這樣的人生問題,具有相當的思辯能力,也具有不凡的文學表達能力。雖然是課堂作文,雖然要滿足各種條條框框,但還是能在規範與限制中展開一場文字的舞蹈,這是一種很難得的能力。
黃子桐同學的文字更具激情,更偏抒情性,以「舉著火把在密境中蹣跚前行,有藤蔓有荊棘有北極星」,寥寥兩行,便營造出一個非常有畫面感的場景,將讀者帶入到一種尋找人生坐標的氛圍中。接下來的文字繼續這種詩意的風格,以「我願意做那個逆流而上、第一個被洪水淹沒的人。」「我願意守著最後一盞燈,做最後的守夜人。」點了「寧為山間水,不做海底流」的題。這是一篇非常有文採有詩意的抒情散文,其文字水平遠超出一般的中學生。
賴海斌同學的文章更加中規中矩一些,開篇即亮出自己的人生坐標——腳踏實地,方可仰望星空,然後結合自身情況與社會現實,輔以尼採、盧梭、叔本華的名言進行論述,很好地完成了一篇論述有力、觀點清晰的議論文,缺點就是沒有實例,略顯空洞。
(專欄作家、閱讀推廣人、花城出版社編輯 麥小麥)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易芝娜
審籤 | 魏禮園
實習生 | 李思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