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作文 | 書寫家國情懷,如何追求新意?
2020-05-31
愛國主題書寫,尋找新意辦法有二:一是從自己內心的感受去深入地發現;二是選取新角度、新材料,以此更加有力地證明主題
【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
一位加油站工作人員說:我工資不高,但我勤儉持家,孝順長輩,呵護小孩,我們小家過得幸福美滿。這談不上對祖國有多大貢獻,但是我們每一個家庭成員都熱愛祖國,就像熱愛我們的母親一樣。
材料二:
1937年7月28日,南開大學、南開中學遭日軍轟炸,正在江西某空軍基地緊張備戰的張錫祜得知消息後,給父親張伯苓(南開大學、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寫信道:「去年十月間大人於四川致兒之手諭,其中有引《孝經》句『陣中無勇非孝也』,望大人讀此之後不以兒之生死為念!」
12天後,張錫祜以身殉國。得知噩耗,張伯苓怔了許久後說:「吾早以此子許國,今日之事,自在意中,求仁得仁,復何慟為!」
上述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發言稿用於班會上交流。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學生作文1】
《愛國要腳踏實地》
□ 謝梓祺 華師附中高三(5)班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發言的主題是《愛國要腳踏實地》。
任何一個時代,愛國都是永遠不變的主旋律。國盛才有家興,國家的命運關係著每個國民的命運,國家的強盛更需要每個國民的付出與奉獻。前有先輩拋頭顱灑熱血,後有我等後輩盡力付出,祖國才能強盛不衰。
為國獻身是一種高尚行為。1937年,張錫祜在與日軍作戰中以身殉國,生前以「陣中無勇非孝也」告慰家父;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了國家安全與未來發展,無數科學家甘願放棄國外舒適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回國默默奉獻大半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無數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支援隊伍義無反顧地趕赴疫區,不顧個人安危,爭分奪秒地與死神抗爭……正是人民的捨身為國,鑄就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正是這種精神力量,推動著國家與民族的崛起。
在平凡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對國家的愛。正如一位加油站工作人員所說:「我雖然工資不高,但能勤儉持家、尊老愛幼、家庭和諧美滿。這也是為國作貢獻。」愛崗敬業,在各個崗位上忠於職守,發揮自己的作用;家庭和睦,為社會增添一份安定美滿。
這些不都是一種愛國表現嗎?哪怕是更小的一些行為:不破壞公物、不亂扔垃圾、不擾亂公共秩序……亦是在為國家、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愛國不分大小,愛國貴在行動。愛國不是隨口喊喊的空話。如果一個人整日將愛國掛在嘴邊,卻無視社會秩序,肆意妄為,這不是愛國;如果一個人嘴上說著要為國家做貢獻,卻終日無所事事,不思進取,這也不是愛國。愛國需要腳踏實地,不只是停留於口頭的一句空話。
同學們,我們即將踏入社會,即將投身於各行各業。無論如何,我們的一顆赤誠愛國之心不可少,腳踏實地做事情的意識不能少,在國家危難之時,我們勇於挺身而出的擔當與勇氣更不能少。我們要既甘於平凡為業,又敢於為國獻身,國家與民族才能越來越好。
讓我們為了祖國,一起奮鬥吧!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
【教師點評】
這篇文章準確把握了材料的核心話題「愛國」,並據此立意,通篇圍繞「愛國不分大小,愛國重在行動」中心論點展開。
本文層次分明。引用材料二中張錫祜的事跡以論述愛國之宏大,引用材料一中加油站工人的言行以論述愛國之平凡,從而完成「愛國不分大小」觀點的闡述。接著作者由「小大之辨」提煉出「愛國重在行動」,有感而發,使立論得以升華,見解獨到,體現出一定的思想深度。
行文結合材料緊密,關聯現實恰切,在新冠肺炎疫情備受關注的語境下,將之引入文章,以「愛國」之精神為「抗疫戰士」加冕,顯得自然真誠,同時也增強了文章的時效性。
(華南師大附中教師 蓋英俊)
【非師點評】
作文立意明確,分析清晰,呈現了愛國的兩個層次。作為一篇演講稿,還有幾分氣勢,基本是合格的。但我覺得還是缺少了一點個人體驗的感人元素。
聯想到清代詩人袁枚的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春天和煦的陽光照不到的背陰處,生命照常在萌動,苔蘚仍舊長出綠意來。苔花雖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貴的牡丹一樣熱烈綻放。
假如這篇作文可以換一個角度,先從平凡人物愛國談起,若米粒苔花平常,卻也擁有愛國奉獻之心,一旦報國機會降臨,凡人亦成英雄,能牡丹花般怒放。若以此角度,結合個人感受,感染力會加倍,主題也會深化。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財經大學教授 江冰)
【學生作文2】
《建和諧之家,報強盛之國》
□ 汪子越 華師附中高三(6)班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建和諧之家,報強盛之國》。
習總書記曾說:「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期,我們要更好地愛國,更要處理好家與國的關係。在日常生活中建小家以築大國;在需要時舍小家以報大國。
首先,我們建設好自己和諧美滿的家庭,就是在報效祖國。常言道「家和萬事興」,家庭的良好氛圍,不僅能促使我們有更強的動力去工作、學習,去建設祖國,更能以清風正氣共建和諧社會。
遠有楊家將滿門忠烈,鼓舞了多少兒郎赴身沙場;後有梁啓超等在文壇與學界引領新風。現在國家每年評選「模範家庭」並予以表彰,也正是要藉助良好家風的模範作用,激發人們愛家愛國的情懷。
同學們,我們有幸生在和平年代,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們不能表達報國之心。以家庭為起點,將和諧之風與愛國之心由家輻射至社會,亦是「有一分光發一分熱」,亦是「為祖國凝聚每一分力量」。
當然,在祖國需要之時,我們也要勇於站出來。林則徐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黃旭華投身核潛艇事業30餘年,忍受著家人的不解,捨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歡愉,只為祖國建設的需要。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正值春節假期,多少醫務人員,儘管家有父母兒女牽掛,仍義無反顧地站到工作崗位上。不少醫生護士都是在醫院工作中度過整個春節假期的。愛家固然是人之常情,但須知「有國才有家」。我們保衛了祖國繁榮昌盛,小家才能得以興旺。
同學們,古人云「忠孝難兩全」,百餘年前,張錫祜以身殉國,看似盡忠而未盡孝,但正如他所引《孝經》中的「陣中無勇非孝也」,他遵照了父親的教誨,為國英勇獻身,亦是不負小家。而我們在平日裡樂於家庭建設,並非不愛國;國家需要時,我們暫舍小家,以身許國,也並非不愛家。
同學們,我們風華正茂,正當拿出青年的擔當,「受光於庭戶照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建設好和諧的小家,亦要守護好祖國的熱土。新時代的青年當以此自勉!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
【教師點評】
這篇文章準確捕捉到了材料的核心話題「愛國」,並能進一步審讀材料,找到兩則材料的關聯點「家與國」。據此立意,確定中心論點為「建和諧之家,報強盛之國」。
通俗表達就是既要愛家也要愛國,一切因需而為。
文章層次清晰,圍繞中心論點,依次論述了愛家本身就是愛國、愛家卻不囿於家、國家需要便「舍小家為大家」、愛國與愛家的辯證關係等內容,整體思維縝密,體現出較強的邏輯性。
家與國的關係是個寬泛命題,一不留神可能寫出題意之外。作者準確地將之鎖定在「愛國」話題之下,因此論述內容與材料內涵若合一契。文章多用短句,語言凝練,引用名句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不足之處是對第一則材料未加引用,雖然內容暗合,但作為材料作文而言,也須引以為戒。
(華南師大附中教師 蓋英俊)
【非師點評】
此作文是一篇發言稿,開場就以「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定調。應該說,文章層次清楚,主題立意明確,可謂一篇合格的發言稿。但是愛國的主題書寫千遍萬遍,如何寫出新意?這才應是為文者應當追求的更高目標。文章引用的材料除了複述命題作文提供以及媒體宣傳外的材料,缺少個人的發現與尋找。
在我看來,尋找新意辦法有二:一是從自己內心的感受去深入地發現;二是選取新角度、新材料,以此更加有力地證明主題。倘若做到這兩點,作文自然有新意油然而生,也才能成為真正出類拔萃的好作文。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財經大學教授 江冰)
來源 | 金羊網
編輯 | 那拉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