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作文|相隔百年兩鞠躬引發的別樣之思

2020-12-17 中國青年報

2020年廣州市高三語文線上統一測試作文題

【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師生延期返校。語文老師在線上課堂展示了2月23日新華網刊發的這兩張圖片,討論區一下子熱鬧起來。

甲生:小患者讓我很感動。

乙生:護士和院長的舉動能帶給我們啟發。

丙生:相隔百年的兩幅圖值得人們深思。

老師:這兩張圖片,給我們許多收穫。雖然我們無法返校上課,但我國抗擊疫情的很多場景都是在給我們上課。

學校微信公眾號發起了「獨特一課,別樣收穫」主題徵文活動。請以該班同學身份,在這堂課後寫一篇文章,向公眾號投稿,談談自己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貼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符合文化特徵;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學生作文1】

體會獨特一課,帶著收穫出發

鄧和泉 廣州市執信中學高三(1)班

小孩鞠躬致謝,護士院長順勢回禮——時隔百年,一樣的情景,一樣的情懷,這彰顯出民族精神的傳承。老師在課上展示的兩張圖片引發我的深思:抗疫中一個個平凡的小場景,實則皆是生動的課堂。這兩張照片所呈現的「獨特一課」,我的收穫是:做人應懷感恩之心,謙遜待人,這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種傳承。

小患者鞠躬,教會我應當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鬼門關」渡過一劫,小患者彎下稚嫩的身軀,感謝悉心照料的醫生護士……看似平凡的情景,表達的卻是小患者最赤誠的感恩。其年尚幼,其真愈顯;其行自然,其誠更見。兩位小患者發自內心的感激,映射出令人倍感溫暖和諧的醫患關係,作為尚不能「衝鋒在一線」的高三學子,我也當懷揣感恩之心,向最美逆行者致敬。我看到武漢人民揮淚送別馳援醫者時,便因那句「說星星很亮的人,一定沒有見過醫生護士的眼睛」而潸然淚下。這些和諧、暖心之景,衝散曾經籠罩著醫患關係的陰霾,啟發了我一顆感恩的心,那就是對抗疫英雄以及一切救苦救難者的禮讚與頌揚。

護士院長回禮,使我更深刻地領悟「功成不居」的內涵,而醫護人員平等謙遜的態度更讓我動容。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謙遜可以使一個戰士更美麗。」誠哉斯言。護士、院長謙和回禮,一視同仁,不因其幼而輕慢,不因功高而自居,這難道不是數千年來中華醫家最樸素的情懷?難道不是對患者最平等的愛?他們沒有居高臨下的優越感,白衣之下那份至美的謙遜,飽含著對所有鮮活生命的尊重與熱愛。這種尊重與熱愛,使得一切因身份、地位、年齡不同而帶來的差別被忽略,成為擔當與奉獻最合適的理由。是他們讓我明白了對人要有平等之態度,做人當有虛懷若谷的格局。

相隔百年,相同情景,我看到了民族精神的傳承,啟發我抓住契機,去挖掘民族精神的當代風範。

小患者明理感恩,護士院長謙遜平和,這就是「明理感恩」「功成不居」的民族精神啊。此次疫情下,不僅「中國速度」「中國方案」令世界嘆為觀止,「中國精神」亦猶如宇宙星辰,光華流轉。近日世界各國疫情嚴重,我國以「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精神,全力輸送救援物資,派送專家分享抗疫經驗。當然我們只是真誠地與各國守望相助,從未膨脹到把自己當成救世主。我們讓民族精神跨越神州大地,在世界舞臺上熠熠生輝。對於親歷了此次疫情的中國少年的我,這無疑是上了一堂生動、深刻的課。

恩格斯說:「沒有一次災難不是以國家進步為回報的。」我展望春暖花開的未來,我將帶著感恩的心以及傳承民族精神的責任,追逐理想,奮鬥不止。

【教師點評】

一篇文章,給定材料,給定方向,如何寫出思想深度?我以為有幾點可以參考。一看作者能不能抓住幾個核心概念去組構篇章;二看作者能不能運用概念形成自己的思想表達;三看作者能不能抓住材料的觸發點深入挖掘,得出理性認知;四看作者能否自由地形成自己的語言構建。

且看本文:一、行文中幾個關鍵概念——明理感恩、平等謙遜、民族精神、獨特課堂——搭起文章的說理框架:二、三個中心句從三個角度傳遞自己的思想表達——小患者鞠躬教我以感恩,醫者還禮教我以平等謙遜,百年同景,教我以民族精神傳承之當代意義,三處皆暗扣「一課」;三、能夠抓住鞠躬瞬間,深入分析鞠躬雙方動作背後的文化內涵;四、每一個層次,都是先說理後反思,由人及己,把「一課」之教落到實處,引言、議論、抒情,語言表達自由流暢。

不足之處也有,比如語言還可以適當優化,有些概念表述不是太精準,也不夠統一。

(廣州市執信中學教師 都昌齊)

【非師點評】

這篇作文以民族精神的傳承為切入點,帶有一種歷史的視野。認為院長、護士的回禮是功成而不倨傲,體現了一種謙遜的大愛。尤其是寫出了人在生命面前是平等的,人能對生命有所尊重和熱愛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品質。

小患者「其年尚幼,其真愈顯;其行自然,其誠更見」,也捕捉到了感恩是人的一種真誠的本能。包括小作者認識到:「我國全力輸送救援物資,派送專家分享抗疫經驗。當然只是真誠地與各國守望相助,我們從未膨脹到把自己當成救世主。」沒有傲慢與自大,顯示出難得的大局觀,這讓我們對年輕一代也抱有很大的信心。

(著名青年作家 王威廉)

【學生作文2】

江山日月明,美德代代傳

梁歡慶 廣州市第六中學高三(10)班

近日,課堂上的兩張照片引發了我們的熱議。第一張,懵懵懂懂的小患者在治癒出院之時向護士阿姨鞠躬致敬,而面對這看似微小的舉動,護士也回以鞠躬。畫面親切溫暖,令人感動;另一張照片是上世紀初某院長在查房時,一位小患者向他鞠躬致敬,他也順勢回禮。這兩張跨越時空的照片帶給我別樣的收穫,我不僅看到醫患之間的互相尊重,更感受到人與人之間互敬互愛的文明美德代代相傳。

鞠躬是一種禮節,是一種尊重,是一種真誠的致謝,更有一種暖心的厚重。小患者在出院時向醫護人員鞠躬,體現了他對醫護人員的尊重,而這種尊重則來源於他在染病期間住院,受到醫護人員的精心照顧與用心治療。這次疫情期間,廣大醫護人員奮戰在抗疫第一線,他們逆行的身影成了疫區最美的一道風景線,他們理應得到我們的尊重和致敬,小患者的鞠躬正代表了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敬意。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素有尊醫重衛的傳統,這種傳統從未隨時代改變而褪色。而醫者與患者互相鞠躬致意,讓人感受到病人與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與感恩。這兩幅圖,展現了中華民族崇尚和諧、相互敬重的傳統美德,給新時代的我上了一堂思德課。

然而知之非難,行之惟艱。現實生活中因不體諒、不尊重而導致的衝突偶有發生,似乎互敬互愛的文明美德正在離我們遠去。可是,我們更應當看到,古有張仲景不忘人民疾苦,對普通百姓的傷寒疾病關懷在心;今有疫情期間,醫生和患者在病房裡共同戰鬥,互相鼓勵——「不要放棄,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能扛過去。」不同的時空,相同的鞠躬,兩位小患者的文明舉止何其相似,「跨越百年的鞠躬」,不正昭示著互敬互愛之風並沒有遁失在時間長河中,互敬互愛的文明之風依舊溫暖著醫生和患者的心。就如同古有理學家楊時的「程門立雪」,為等老師醒來,久立於凜冽寒風之中,尊師重教的傳統深入人心;今有揚州大學的「上課禮」,在開學第一課用最熟悉又陌生的儀式表達對老師的尊敬,用實際行動弘揚尊師重教的傳統——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美德從未斷絕,它在代代流傳。

魯迅先生曾勸告中國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處於新時代的我們,心中懷著一個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通過行動將文明禮儀的火炬傳承下去,一定能照亮前方的路,照亮我們心中的夢。這別樣一課,觸我心靈難平息,蕩我心潮良久已。泱泱中華,如紅日初升。作為新時代的建設者,我堅信,通過自身的一言一行傳承中華美德,傳統的力量定能在新時代久久不息,美德的形象定能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教師點評】

這是一篇大氣的文章。作者首先概括畫面,分析圖中展示的醫患和諧關係,再進一步挖掘圖中隱含的美德傳承,分析互敬互愛的傳統美德在當下的傳承,最後以新時代建設者的身份呼喚發揚美德力量,以小見大,層層深入。

大氣而不空洞,這得益於作者對材料細節的深入挖掘。醫患之間的相互「鞠躬」代表感恩、尊重,「2020年」和「一百多年前」代表傳承,作者雖然著眼於遠處、著力於深處,但始終沒有忽視對材料細節的細緻分析。這啟示我們,高分作文需要拓展升華,而拓展升華需要依靠材料,立足材料,這樣才能有「根」,才能有「魂」。

(廣州市第六中學教師 郭子健)

【非師點評】

本文將小患者和醫護人員的互相鞠躬,定義為「美德的形象」,這是非常準確的。對於現實中「不體諒、不尊重而導致的衝突時有發生,互敬互愛的文明美德似乎正在離我們遠去」,本文發出自己的心聲,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感人事跡為例,說明了這種美德依然在我們的文化中延續著。

幾個例子也舉得好,比如程門立雪的典故,還有魯迅先生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恰到好處,為作文增色不少,也令人受到感染,是一篇優秀作文。

(著名青年作家 王威廉)

來源:金羊網

相關焦點

  • 京津冀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同備一堂課 讓百年「紅船」駛進思政課堂
    央廣網天津12月5日消息(記者陳慶濱)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在我們即將迎來建黨百年之際,如何以紅船精神為切入點深化 「四史教育」?如何讓紅船精神更好融入大中小思政課堂?12月4日,以「弘揚紅船精神 喜迎建黨百年」為主題的京津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專題備課研討會」 在天津舉行。來自京津冀地區的3000多名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通過校際網絡同步教學系統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圍繞「紅船精神」同備一堂課。
  • 堂上作文 | 書寫家國情懷,如何追求新意?
    堂上作文 | 書寫家國情懷,如何追求新意?  作者:堂上作文  2020-05-31 愛國主題書寫,尋找新意辦法有二:一是從自己內心的感受去深入地發現;二是選取新角度、新材料,以此更加有力地證明主題
  • 福建省漳州北門堂別樣慶祝復活節
    最後同線上直播的(點擊數)5萬多位觀眾齊唱讚美詩第108首《主復活歌》和讚美詩第106首《基督復生歌》,在祝福聲中,主日和慶祝復活節崇拜活動完滿降下帷幕。最後同線上直播的(點擊數)5萬多位觀眾齊唱讚美詩第108首《主復活歌》和讚美詩第106首《基督復生歌》,在祝福聲中,主日和慶祝復活節崇拜活動完滿降下帷幕。
  • 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題公布!誰也沒預測到是《預測》!
    2.2049年,我們的共和國將迎來百年華誕。屆時假如請你拍攝一幅或幾幅照片來顯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你將選擇怎樣的畫面?請展開想像,以「共和國,我為你拍照」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想像合理,有敘述,有描寫,可以寫宏大的畫面,也可以寫小的場景,以小見大。
  • 鞠躬問好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日前,四川樂至有網友發布視頻,樂至中學老師開車進入校門時,兩排學生90度鞠躬大聲喊著「老師好」,視頻發布後引發關注。 尊師重道 應有之舉 林春:生活需要儀式感。畢竟學校教育不只是分數教學,更多的應是教和育的並舉,育人才是終極目的,學會尊重老師、感恩他人也是一堂生活的必修課。 徐振宇:尊師重道自古有之,學生向老師問好,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沒什麼好質疑的。大家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這個學校的老師,上班進校門時受到這樣的禮遇是什麼感受?應該是開心多於反感吧,一天的工作也會有個好心情。事實上,尊師重道不能只掛在嘴邊,注重儀式感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 「尋找自己心中的夢想」作文大賽開始了:站在第一個百年門檻上,一...
    2020年是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人民的生活水平、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了極大地提升,為2049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代中國少年兒童既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經歷者、見證者,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每個少年都有自己的中國夢,讓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生力軍們,用他們手中的筆寫出自己心中的理想,暢想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的藍圖。
  • 新竹光復中學學生扮納粹引發爭議 校長鞠躬道歉
    新竹光復中學學生在校內活動時,變裝扮成德國納粹武裝,引發輿論,校長程曉銘(右)24日帶著學務主任廖慶麟(左)召開記者會,透過媒體向社會大眾鞠躬道歉。圖片來源:臺「中央社」華夏經緯網12月2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新竹光復中學23日下午舉辦活動時,有學生扮成德國納粹,引發爭議,校長程曉銘24日與學務主任召開記者會,透過媒體向社會大眾鞠躬道歉。
  • 堂上作文|爸媽指我康莊道,我還能選獨木橋嗎?
    【文 題】(2020年浙江高考作文)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一路上,有藤蔓帶我遊梭林間,有荊棘刺穿我的皮膚。我朝著光走,頭頂前方是最亮的北極星。火光中,我看到了血肉至親。他們鼓勵且謾罵,他們溫暖又薄情。我們在道德倫理的宮殿中展開新舊思想之間的一次次戰役。有時叛逆的達摩克裡斯之劍直直地朝他們頭頂劈落,有時背負著期望的巨石砸得我頭破血流。
  • 《跑男》壓中「高考作文」,兩大主題巧合撞車,這回真的翻身了
    好巧不巧的是今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題目就是和「選擇」有關。其中題幹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以上述內容為素材,闡述自己的體驗與思考。
  • 百年人壽C級之尬、風控之憂、百年之思
    百年人壽與之淵源,最早可追溯到2017年。 2017年1月,天津億城為海航資本全資子公司,出於融資需要,引入百年人壽增資11.5億元人民幣,持股48.94%,海航投資持股比例降至51.06%。增資款用途用於天津億城堂庭項目支付項目工程款、項目裝修運營、招商引資等。
  • 稷山縣舉辦九年級學生現場作文大賽
    近日,稷山縣教科局教研室在稷峰一中四樓多媒體大廳舉辦了全縣九年級學生現場作文大賽。此次現場作文大賽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廣闊自由的寫作空間,進一步訓練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 由一篇作文引發的血案:教育者給予孩子的鼓勵和愛,彌足珍貴
    同為五年級學生的家長,對小姑娘的痛心、惋惜無以言表,更因為一篇作文就引發一個花季生命的流逝倍感荒謬。無論如何,逝者已逝,願繆繆在沒有紛爭的天堂安好。我不想就繆繆的遭遇發太多感慨,悲劇足以讓我們偃聲靜思,錐心刺骨,單就為人師者的道德底線和對生命教育起碼的尊重兩個方面而言,這個班級的師者和部分家長已經交了白卷。
  • 2020高考作文點評|讀有所思 以生智慧
    由評事變成評人前幾年的作文是對時事的評論,今年則是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由評論「事」變成了評價「人」,這是傳承與創新的結合。考生剛讀到作文材料時,會感覺其中的人物有些多有些亂,這時就需要梳理。三個角度,拾級而上從另一個角度看,今年有太多的大事件值得記憶與回味,這一屆考生正在經歷與體悟中蛻變成長。而無論是精神世界的強大,還是語文素質的養成,都離不開閱讀。閱讀,既是切問時事自明擔當的憑藉,也是求智先賢反躬深省的良機,由此看來,本次作文考題命制可謂用意深沉。
  • 遼寧一中學要求學生入校先鞠躬引發爭議 網友意見不一,你站哪一隊?
    遼寧一中學要求學生入校先鞠躬引發爭議 網友意見不一,你站哪一隊?時間:2020-10-27 14:06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遼寧一中學要求學生入校先鞠躬引發爭議 網友意見不一,你站哪一隊? 10月26日,網友爆料,遼寧錦州七中要求學生先鞠躬才能進校。
  • 客字堂王氏五修族譜慶典大會上的講話
    在這美好的日子,我們湖北省監利縣客字堂村舉行盛大儀式,祭告皇天厚土、列祖列宗,為客字堂王氏五續族譜竣工慶典。值此機會,我謹代表客字堂王氏理事會、代表客字堂五千族人給大家拜個年,祝願各位新春吉祥,牛年大發,身體健康,闔家幸福,萬事如意!隆重舉行族譜竣工慶典,堪稱我族一大盛事,如此壯舉,可喜可賀。激動之餘,本人草成詩句,以襄盛事:「五修族譜冊冊新,先人創業倍艱辛。但期我輩多努力,江山代有吉高門」。
  • 重慶高考作文題目《情有獨鍾》 感動重慶人物成素材
    作文解讀根據兩段材料,以「情有獨鍾」為話題自擬標題、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文章,字數不少於800字……材料一:香港大學的校工袁蘇妹沒有上過大學,不知道什麼是院士,也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她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為學生做飯、掃地,深深地感動了學生。學生說「她就我們的媽媽一樣」。
  • •蒺藜花•║ 梅會林:鞠躬,美麗的白衣天使
    •蒺藜花•鞠躬,美麗的白衣天使! □梅會林(河北邯鄲) △本文作者梅會林先生 2020年2月19日,浙江省一位兩周歲的小男孩因有發熱症狀被送至紹興市中心醫院,在這疫情時期,醫院對陪護人員進行了限制。剛打算揮手告別,小男孩突然向曹玲玲鞠躬,曹玲玲也順勢鞠躬回禮。這暖心的一幕被定格在照片裡。有人翻出了百年前的一張照片,時任杭州廣濟醫院(現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院長梅藤根先生查房時,面對小患者的鞠躬致謝順勢回禮。後人還將這個相互鞠躬行禮製成銅像,置放在浙醫二院門口,昭示世人。這兩張跨越時空的照片,驚人地相似。
  •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後有撰作」。身心融入,才有好作文
    在作文教學中,由於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同、活動的環境不同、感受不同、思維的差異、表達事情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指導學生真實地寫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想,變作文內容的千篇一律為五彩繽紛,充分地體現出學生在作文方面的個性來。
  • 別樣的青春風景(解舒涵)
    別樣的青春風景平邑賽博中學 2016級1班 解舒涵青春是歌,奏響追夢的號角;青春是詩,描繪出心中夢想的人生。青春是一場短暫的旅行,演繹著別樣的風景,令我們流連忘返,久久難以忘懷。回憶青春的風景,我的思緒停留在那段悲傷的日子。
  • 2020年陝西高考作文題出爐:據三段材料完成一篇演講稿
    上午11點半第一門語文考試已經結束,今年的陝西高考作文題是這樣的: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墨子說:「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