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吃又兇猛的太陽魚,「遊」進我國長江迅速繁殖,專家稱:莫慌!

2020-12-23 現實大爆炸

hello,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隨著世界各國之間日益密切的交流與合作,物種入侵也越來越多,近年來的美國螃蟹、小龍蝦泛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而且由於許多入侵物種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性,加上入侵地區沒有天敵,使得它們迅速融入到當地環境中,這使世界上許多國家感到頭疼。

在中國,近年來有很多入侵物種,今天我們將向您介紹入侵我國長江的太陽魚,它已經在日本泛濫,現在在四川快速繁殖,首先,讓我們看一下這種入侵,太陽魚作為淡水魚原產於北美,到底是怎麼來到遠在中國的長江流域的呢?

由於太陽魚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適應性,因此繁殖速度特別快,早在日本明仁天皇訪問美國時,就在飯桌上發現太陽魚非常美味,隨後太陽魚被引入日本,可引入後太陽魚在日本河域迅速繁衍。

儘管後來在日本為了消除這種物種入侵問題,鼓勵日本當地人積極的捕魚吃魚,但這仍然沒有解決日本太陽魚泛濫的尷尬局面,如今翻車魚已經入侵了我國長江以及南方的許多河流地區,尤其是四川省,由於適宜環境,短短半年來這裡的太陽魚數量激增了一倍有餘。

因此,許多小夥伴也非常擔心這種現象,擔心太陽魚會在四川乃至全國泛濫,但實際上,經過我們專家的研究發現,雖然太陽魚在中國的四川地區近年來增長非常快,但是四川乃至全國範圍內發生洪災的可能性仍然很小。

並且增長快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其他地區的氣候環境適合該魚的生存,而四川地區不能滿足發生洪水太陽魚流入其他河流條件,換句話說就是太陽魚幾乎不可能在中國泛濫,許多網友還說:「想在中國泛濫,你問過中國吃貨了嗎?」,對此大家有何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南方河流屢現太陽魚,形似羅非魚但更兇猛,現令日本人慾哭無淚!
    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末曾引入北美洲的一種淡水魚「太陽魚」,近年來在我國多地水域有出現泛濫的跡象,它們不僅與本土魚類爭奪棲息地,還會吞食本土魚類的魚卵和幼魚,嚴重威脅本土魚類的生存。在外型上,太陽魚和羅非魚差不多一個樣,以致於太陽魚被人們經常錯認為羅非魚,但事實太陽魚更小、更兇猛。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數量暴增,早在日本泛濫,會在中國泛濫嗎?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作為物種入侵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全球百大具有危險性的入侵物種名錄中,我國就佔據了一半以上。這些入侵的物種對我國農業、漁業和生態環境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已經有一千多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無毒無害且食用後沒有副作用的入侵生物漸漸變成了國人餐桌上的美食,而對於那些不能食用且具有破壞性的入侵生物,專家們還在積極想辦法解決。
  • 在日本泛濫的太陽魚入侵長江,四川數量激增,中國吃貨能解決嗎?
    01魚類中最好看的物種這種入侵我國長江的物種就是太陽魚,太陽魚是一種淡水魚類,原產自美國南部以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當中一般太陽魚最長能夠長到24至40公分左右,大多數的太陽魚都擁有格外出眾的色彩,耀眼奪目的絢爛外表也一度讓太陽魚成為了魚類中最好看的物種,在魚群中太陽魚是作為「嫦娥」一樣的存在。太陽魚閃爍著耀眼的金屬藍色調,在魚的身上布滿了桔色的斑紋,炫目而美麗的魚眼後面還有一雙宛如耳狀的花紋。這是太陽魚區別於其他魚類最明顯的標誌。
  • 太陽魚入侵長江,在四川數量激增,已在日本泛濫,中國會步後塵嗎
    近期,四川又遭受北美太陽魚的入侵,只是後續是否會造成大面積危害目前還不得而知。太陽魚在美國以及墨西哥北部等區域的河川、湖泊中均有分布,食性雜,產量高,誰成想相隔這麼遠,竟然遊到長江裡面安家四川來了,當地人擔心會對生態平衡造成負面影響。
  • 別看它個頭小,咬鉤卻很兇猛,淺談太陽魚的釣法及用餌
    太陽魚雖然外形和羅非相似,但比羅非要漂亮一些,大多數太陽魚身上都是色彩斑斕的,特別在陽光下很是惹人喜愛,放在魚缸裡作觀賞魚極好。另外,雖然我們這邊的自然水域沒有這兩種魚,但在其他地方包括一些收費的黑坑、水庫裡我有釣過,我個人的理解是太陽魚更貪吃、更好釣一些。
  • 四川發現太陽魚蹤跡,這種日本的入侵物種,會在我國泛濫嗎?
    入侵物種之所以能夠泛濫,是因為他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在這邊的各種生態環境有利於它的生長,再加上沒有天氣繁殖的也快,很快就會在這個地區泛濫並且破壞當地的自然環境,給當地帶來不可估計的經濟損失。最近,有人在四川發現了太陽魚的蹤跡,並且已經開始快速的繁殖。
  • 珠江又現新魚種,像是羅非魚和太陽魚雜交,美國孔雀鱸?
    廣東珠江水系,可以說是我國外來物種之「集大成者」,數量和品類都是全國獨一檔……並且近日,廣州許多釣魚愛好者反映,珠江裡又發現一種新魚種,外形奇特沒人見過,竟像是數種魚的雜交……像是羅非魚、太陽魚和鱸魚的雜交「頭一回釣到的時候我以為又是什麼羅非魚,後來發現不對,這個魚跟羅非魚差別挺大,又像是太陽魚,有人還說是鱸魚……」廣州網友@天羅南門 在社交網絡稱,自己最近在珠江垂釣時,用蚯蚓做魚餌釣到好幾條從未見過的怪魚,疑似是「羅非魚和太陽魚」的雜交。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專家:十年禁漁期將至 小心外來物種「鑽空...
    太陽魚真的「入侵」四川了嗎?四川防範外來物種入侵生態系統,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17日,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從事漁政管理相關工作30餘年的四川省水產局漁政處處長張志英。太陽魚「入侵」?在四川水域裡它「存在感更像星星,而不是太陽」「文章裡沒有說具體在哪裡看到的太陽魚。」張志英表示,近幾年收到的關於太陽魚的消息並不多,實地看到的就更少了。在四川的江河裡,太陽魚的存在感「可能更像星星,而不是太陽」。
  • 美國黑鱸在廣西河道繁殖迅速,釣魚人:到處是它們魚苗
    然而,這位釣魚人將這些明顯還是「小魚苗」的怪魚發到朋友圈,卻招來許多人的驚呼,稱這些魚是「生態殺手」,專吃本土小魚小蝦,因此碰上這種魚,最好「連魚苗都全部搞光」!個頭不大,數量卻極多原來,這種滿身墨綠色花紋的「怪鯽魚」,看起來像是鯽魚,但其實卻是一種兇猛的掠食魚,名為美國大嘴黑鱸。作為一種食用魚,在南方地區的魚市上很常見,養殖範圍很廣。
  • 「巴西龜」入侵中國,6個月就能繁殖,長江已經「失守」?
    說起巴西紅耳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為這種烏龜在我國的數量非常龐大,無論是南北方的自然水域,還是人工湖泊和公園內,都能見到巴西龜的出沒,尤其是在我國的南方地區,巴西紅耳更是隨處可見。巴西紅耳龜的名字由來,是因為這種烏龜靠近眼睛上面的位置,左右分別長了一個紅色的斑紋,因此得名叫紅耳龜。
  • 原產美國的太陽魚,送給日本後卻泛濫成災,中國引進後怎麼樣了?
    01原產美國的太陽魚,外表豔麗,味道鮮美今天要介紹的這種入侵物種,是一種淡水魚類,叫做太陽魚,這是一種原產於美洲中南部地區,美國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的魚類太陽魚是一種適應性十分強,食性雜,群體產量高,能自然繁殖的魚類,再加上味道十分好,因此受到很多國家的歡迎,許多國家也會將這種魚引進,但卻沒有考慮到它強大的繁衍能力,導致物種入侵事件。
  • 「長江白鱘滅絕」上熱搜!青海也有種大型瀕危魚類,了解下
    白鱘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90年代種群數量已急劇減少中華鱘在長江產卵,之後會帶著幼魚去往外海;但白鱘不同。它的一生基本上都在長江度過,最多到長江口遊一遊。白鱘的產卵場分布於金沙江下遊和重慶以上的長江幹流,成熟個體在繁殖季節前有上溯洄遊的習性。
  • 消失多年的「長江女神」白鱀豚被拍到了?專家給出意見
    由焦少文在長江故道安徽黑沙洲拍攝獲得的影像證據由專家確認,這張照片上拍攝到的動物就是已經消失多年並且被公認為「功能性滅絕」的白鱀豚。長期關注淡水豚保護的記者在獲知此事後的4月23日,連線了參與圖片鑑定的中科院水生生物所、我國鯨豚類學科組的專家,仔細了解了現場圖片鑑定的過程。專家一致認為:希望是真的,需要公眾和更多證據認可。
  • 春天到了吃海鮮的季節,太陽魚味道鮮美,價格便宜,營養也很高
    說起這太陽魚真的值得推薦,因為它沒有細小的骨刺,比起鱸魚還要清甜,而新鮮的太陽魚我就選擇了清蒸。一般新鮮的魚我還是喜歡清蒸,這樣可以吃到魚的鮮甜,再加上豉汁蒸,味道更佳誘人。太陽魚的肉質非常鮮美,營養也是很豐富的,是水產中的滋補佳品之一。
  • 《科學》刊文:長江流域中華鱘有效繁殖已基本喪失,急需救助
    12月4日,發表在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的文章《Chinese sturgeon needs urgent rescue》稱,長江流域中華鱘繁殖種群數量逐年下降,應採取行動予以救助。文章稱,長江、金沙江的水電站,對「活化石」中華鱘的產卵、繁殖行為和遷徙習性等產生科學、生態、社會和經濟價值方面的影響。
  • 長江洪峰通過長江武漢段,專家稱不排除「複式洪峰」形成
    長江日報-長江網7月13日訊(記者陳永權)13日下午,長江委水文局發布消息稱,長江中下遊洪水洪峰已通過漢口至九江江段。長江幹流漢口站,洪峰水位28.77米,峰現時間7月12日23時。為何洪峰比預計提前一天進入武漢並離開,洪峰過後還會有下一輪洪水嗎?
  • 1999年引進中國「綠魚」,入侵我國20年,日本卻開啟全民釣魚模式
    1999年引進中國的「綠魚」,入侵我國20年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魚類,來到中國的歷史也不算短,它的名字叫做綠太陽魚,是一種顏色鮮豔,一般來說魚體藍綠色,腹部有黑色、白色至黃色的散點,身體平均長度為12-15釐米,最長可達30.48釐米。
  • 中國長江又一物種宣告滅絕
    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 長江白鱘宣告滅絕!我們不能再失去它們了……
    實際上,在過去幾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而日前的另一新聞,則更令人痛心: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中稱,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因為珍稀,所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