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訓練應該集中在速度還是耐力上?

2020-12-08 跑步知識

一些跑步者跑很多公裡,其他人則運行很多快速間歇跑。在進行馬拉松訓練時,您是否曾經想過應該跑步高裡程還是低裡程,應該跑步超過30公裡,還是哪種更快的鍛鍊方式對馬拉松運動員最有幫助?

通過適當的鍛鍊和正確的訓練方法,您將更接近實現馬拉松目標。您不必花費無數小時來衡量專注於質量或數量的馬拉松訓練的利弊。答案是兩者兼而有之。

但是,有一個很大的警告,您的速度訓練不必那麼快。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參加馬拉松比賽幾乎完全是有氧運動。它實際上不需要厭氧(「沒有氧氣」)的貢獻。多項研究表明,馬拉松有氧運動的比例為99%,無氧運動的比例為1%。您的訓練應專注於比賽中最重要的方面:有氧運動。

對於馬拉松運動員而言,鍛鍊與傳統的「速度間歇」訓練不同。無需進行很多,特別是對於初學者和中級跑步者。最初,馬拉松速度的改善可以來自於有氧運動的改善。

為了更快地超過42.195公裡,您只需要進行更多的耐力訓練即可。無論您是2:45馬拉松運動員還是4:45馬拉松運動員,幫助馬拉松運動員進步的原理都是相同的。讓我們深入研究一下如何運行下一個馬拉松PB。

3項馬拉松訓練

任何有抱負的馬拉松運動員的首要目標是改善有氧代謝所涉及的因素,以便您獲得耐力。有三種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您的有氧條件。

長距離跑

從長遠來看,這是馬拉松運動員最重要的一項鍛鍊,因為它是最具體的鍛鍊。根據您的能力水平,您的目標應該是在訓練過程中跑步約30到35公裡。當然,最好進行更頻繁的長距離跑步(每周一次,距離30公裡以上)。

通過進行目標馬拉松速度,可以使長距離跑步更加針對馬拉松比賽。在許多馬拉松運動員的訓練中,經典的「快速完成」長距離訓練應該是主要的,包括在長距離後半程進行10至15公裡的目標(比賽配速)馬拉松速度。

跑得更多

馬拉松成功的最好指標之一是每周行駛裡程。可提供額外的有氧刺激,幫助您在馬拉松比賽中更快地跑步。確切的公裡數會因人而異,但大多數初學者應在巔峰訓練期間將每周目標定為至少60至65公裡。額外的行駛裡程可以增強線粒體(細胞的有氧能量工廠),改善運行經濟性(以既定的速度運行所消耗的氧氣量)並增加耐力。

注意每周如何增加裡程數也很有幫助。從長遠角度來看,增加一公裡遠比輕鬆移動五公裡更為有益。由於長距離行駛結束時,額外行駛裡程更具挑戰性,因此可以幫助您獲得更好的身材。

進行有氧運動

馬拉松運動員更快的鍛鍊應該幾乎總是有氧運動。兩項最佳鍛鍊包括速度跑步(通常以最大心率的85-90%進行5-8公裡「非常舒適」的努力;對於初學者/娛樂性跑步者,此百分比會更低)和馬拉松步伐鍛鍊(以比賽目標速度10到15公裡)。兩者都支持您的整體有氧運動發展,並幫助您適應目標進度(身體和精神上)。

馬拉松訓練計劃的這些基本組成部分將幫助您更快地跑步並享受比賽的樂趣。儘管在訓練中包括一些速度很重要,但最好以數量為重點來接近馬拉松,以增強您的有氧運動能力,耐力,並最終提高您更快馬拉松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如何訓練馬拉松的速度能力
    馬拉松訓練有兩個很重要的環節,一個是耐力訓練,還有一個是速度訓練。耐力和速度能力是我們跑馬拉松的兩條腿,兩條腿走(跑)路,我們才能跑得更好。耐力訓練更多在跑量,而速度能力的訓練更具技巧。雖然馬拉松是一項以有氧運動為主的運動,但我們都想在儘可能的情況下跑更快。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速度訓練,對一些剛開始準備參加馬拉松的大眾選手,平常訓練時間不多,體重還較重的這三類選手並不建議在訓練計劃中安排速度訓練,效果不好還非常容易受傷,訓練的重心應該放在養成跑步習慣和有氧慢跑這些基礎上。訓練頻次。
  • 耐力訓練的3大基礎訓練,跑者應該怎麼訓練有氧耐力?
    在有氧耐力訓練中,力量作為基礎的基礎,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管你進行何種運動,基本的力量素質都是基本條件。在跑步運動中,力量除了可以有助於減緩你疲勞發生的時間外,還可以最大程度上預防運動傷害的發生。除去力量基礎,耐力訓練的其它兩種基礎訓練就是耐力和速度。
  • 對跑步者來說,先練速度還是先練耐力?
    不管是世界冠軍還是普通跑者,對於跑步這項運動來說,想提高速度和跑步耐力是沒有捷徑的。任何人都是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和刻苦的訓練才能得到的。所以你看到的那些跑得快的人,可能每周都有近百公裡的跑量,每年幾千公裡的跑量,所以他們跑快是必然的。想要提高跑速和跑步耐力,跑量的積累是不可缺少的,否則的話也是拔苗助長,最終功虧一簣,傷了膝蓋嚴重的可能一輩子都無法跑步了。
  • 中長跑「速度耐力」訓練法
    通常,速度耐力在中長跑專業圈也稱為運動員的「平跑能力」,特別是對於絕對速度不是很強的運動員,具有較強的速度耐力水平可以在比賽中提前拖垮對手,贏得比賽的勝利。因此,加強中長跑運動員速度耐力水平對於提高運動員運動成績至關重要。當然,中長跑速度耐力訓練與其它項群的訓練方法有著明顯的區別。
  • 耐力訓練的6種基本訓練方法,是馬拉松訓練的重要方法
    耐力是身體的抗疲勞能力以及在承受負荷之後迅速恢復的能力。耐力訓練最重要的目標在於培養跑步者在較長時間內持續承受負荷的能力,在較長跑程內維持恆定速度的能力,以及通過更高效地燃燒脂肪以獲取能量的能力。耐力訓練中有6種方法適用於馬拉松訓練,按照這些方法訓練可以增強跑步者的長跑能力並提高其速度。跑步者在訓練過程中可以交替應用這些方法,以便對肌肉施加必要的刺激。
  • 提高速度和耐力,LSD如何訓練?
    許多跑者在日常的跑步訓練中,總會遇到跑步能力如何提高的瓶頸。間歇跑和力量訓練可以從速度和距離上提升跑步能力。在如何跑得更遠的問題上,除了這些訓練外,一個很重要的訓練便是LSD練習。它是低強度,長距離的有氧訓練,在半程和全程馬拉松的訓練中經常被使用。身體中是依靠什麼物質來進行有氧氧化來供能的呢?一個是糖,另一個是脂肪。由於脂肪氧化需要更多的氧氣,且產生過多的酸性堆積不利於維持體內平衡,因此較好地動員脂肪供能,節省糖是提高運動成績的關鍵。
  • 顛覆你對耐力訓練的認知:真正適合大眾跑者的訓練是這樣的
    今天,就和資深跑友聊聊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增加跑量更有助於提升耐力,還是多跑間歇跑,提升配速更有助於提升耐力。二、跑者耐力訓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跑太快了,忽視基礎耐力很多跑者會認為想要在馬拉松比賽中不斷PB就意味著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配速,也即提升自己的馬拉松專項耐力,因此在平日訓練中也要至少按照馬拉松比賽的速度要求去跑,由此造成對於基礎耐力的忽視。馬拉松專項耐力固然重要,但不能因為專項耐力的核心角色而隨意加大它的訓練份額。
  • 強化速度耐力,提高專項水平
    其中,提升運動員速度耐力水平已成為中長跑教練員最為看重的素質能力培養。速度耐力是指人體在較長時間保持快速運動的能力。速度耐力訓練特點是「距離短、強度大」,促使運動員心肺功能在較短時間內無法供應足夠的氧氣。
  • 如何利用先天耐力和先天爆發力優勢,進行馬拉松訓練
    於是以馬拉松訓練為例,這種先天耐力的差異使得我們的訓練可以選擇兩種完全相反的行動。一、冷知識,訓練長距離耐力和訓練中短距離速度,本質上都是增加有氧耐力。耐力和速度訓練,底層本質上提高的,都是有氧能力。我們進行的速速訓練和耐力訓練就是按照兩種方式來增加發動機能力,一個是提高碼錶的最大值,一個是讓發動機更皮實。二、如果先天耐力好,多做速度訓練,這對馬拉松成績提高更有幫助先天耐力好,擁有更多慢肌纖維,這樣的跑者,只要做一些速度訓練,就可以跑得又快又遠。
  • 耐力是馬拉松跑的關鍵,長距離是耐力跑的常規訓練方法
    每個跑者的日常訓練都不會缺少這樣的一個項目:長距離跑。對於馬拉松跑者,定時進行超過30公裡的訓練是必須的。長距離跑是馬拉松比賽的必要準備,是中級或高級跑者提高個人成績的方法之一。長距離跑可以讓跑者降低速度,在跑動中合理分配速度。有的跑者在訓練中表現得太激進了,總是以快速來進行訓練。3.能夠提高肌肉利用氧氣的能力。長距離跑可以增加肌肉中線粒體和毛細血管的數量,也可以調動哪些未被使用的肌肉纖維,4.建立信心,培養耐心。
  • 強化速度耐力,提高專項水平!
    基於大眾跑者的運動能力和訓練環境,提高速度耐力應該遵循的訓練理念:1、不能完全拋開有氧訓練談無氧刺激,而應該圍繞著有氧+無氧+力量交叉訓練做文章;2、周期準備階段,注重「負荷大、強度中」訓練特點;3、賽前備戰階段,提倡「負荷小、強度大」訓練特點。
  • 跑步應該關注心率還是關注速度?
    很多剛開始跑步的新手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跑步的時候我應該關注什麼?看很多大神動不動曬跑步記錄,都是速度3分多,那看來跑步應該更關注速度吧,不然為什麼奧林匹克的口號就是更高、更快、更強,但是身邊又有不少跑過很多年的達人說,跑步要關注心率,不要考慮速度,到底誰才是正確的呢?
  • 馬拉松耐力訓練-乳酸閾值跑
    強化跑者適應性閾值跑是個高強度的跑速訓練,因此有助於提升跑者的肌耐力,同時也能讓跑者熟悉配速的節奏感和姿勢調整,使身體在高強度下運作時,能適應及保持順暢。從本質上來說,想要提高乳酸分解能力,那麼提高有氧能力才是王道,而並不是無氧能力。而高水平的有氧能力,需要通過保證有氧的基礎上多管齊下來訓練,閾值跑的訓練方法也不要拘泥於一種形式。
  • 馬拉松怎麼訓練才能提高耐力怎麼才能提高速度
    國內疫情好轉,馬拉松恢復越來越近,怎麼訓練才能提高耐力?怎麼才能提高速度?以下8種功能性訓練,不只跑前熱身適用,也適合納入常規練習中!紐約Sift物理治療所的物理治療師暨健身教練Nicole Ramos說「跑步本質上是一項單腿運動,需要足夠的肌力與肌耐力。」還進一步指出:「將功能性訓練納入常規訓練的一部分,可幫助提高配速和耐力,並防治過度使用帶來的傷害。」
  • 速度VS耐力 新手該怎麼奠定跑步基礎?
    網易體育5月21日報導:速度和耐力對於跑者來說都很重要,速度快意味著用時少,耐力強意味著跑得遠。但是,對於初跑者而言,應該是先注重速度還是先練習耐力呢?
  • 馬拉松項目特點及訓練思路
    ,根據國內外中長跑運動訓練研究得出,以有氧耐力訓練為基礎,以混氧訓練來提高訓練強度,以速度耐力為關鍵的訓練新思路,更能讓運動員在訓練中產生良好的訓練效果。因此,最大限度的提升耐力水平、無氧閾速度、加快乳酸分解速度,提高運動員比賽中脂肪供能的比例是當今訓練中解決的關鍵問題。 從運動生理負荷強度考慮,馬拉松運動員提高耐力素質常用三種訓練手段:低強度耐力訓練;中等強度耐力訓練;高強度耐力訓練。
  • 專業運動員速度耐力訓練的負荷參數
    專業運動員速度耐力訓練的負荷參數 2020-04-24 18:55  CMTW田徑之聲
  • 5種跑步訓練菜單提升你的速度、耐力、爆發力
    但當你有了訓練目標,練跑就該更有條不紊。本文根據田徑助理教練暨健身教練GenaBradshaw提出每個跑者都該具備的5大類跑步訓練,加強不同的能量系統,幫助提高耐力、速度和爆發力,而菜單分別針對初階和進階跑者,非常實用!
  • 速度和耐力都不差,為什麼比賽就不行呢缺的是哪一種能力
    對馬拉松項目來說,專項耐力是一種有氧、無氧混合耐力,專項耐力訓練也基本採用有氧、無氧混合的形式,主要包括乳酸閾訓練、間歇訓練(中等偏上強度)、計時跑(測驗)等。1、乳酸閾訓練又被很多跑友稱為「乳酸門檻跑」,是一種耐力訓練的經典方法。是很多高水平馬拉松運動員提高有氧耐力的常見手段。
  • 影響馬拉松運動員有氧耐力的四大因素
    因此,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維持最大和次最大攝氧量的能力以及運動後過量氧耗的水平和有氧耐力密切相關。 有氧耐力訓練是我在山東省隊、國家隊訓練期間以及自從我擔任山東中長跑總教練以來最看重的訓練內容。畢竟對於超長距離的馬拉松運動,有氧耐力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馬拉松運動員運動水平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