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賈巴爾是一位時間贏家,就像馬拉松長跑冠軍。賈巴爾用更短的爆發力贏得了比賽,他贏得了100米比賽。所以奧運歷史上,誰能立刻說出馬拉松冠軍的名字,應該是很少的,但說起短跑冠軍,誰能不知道博爾特的名字,如果真的要比他高一等,相信大家都會選短跑冠軍博爾特。
因此結論很明顯:場均得分王(喬丹)含金量>歷史得分王(賈巴爾),實際上,80年代初,拉裡伯德是 NBA的第一人,後來和他同時代的魔術師們一起超越大鳥成為了歷史上的第一人。不過拉裡伯德和詹森都心悅誠服地把位置讓給了喬丹,喬丹也想學著在退役後先把位置讓給喬丹,結果卻沒人接。
詹姆斯也很偉大, NBA歷史上最年輕的10,000、20,000和30,000分球手,總得分排名第三,但 詹姆斯自2003年起進入 NBA已有17年,雖然 詹姆斯也在 NBA打了15個賽季,但傷病也是打了10年多,幾乎每個賽季都是得分王,大家也許會說傷病也是比賽的一部分,同意吧,那樣的話更證明 James的偉大, James生涯平均場均27分,喬丹場均30分,比一比就知道了!
喬丹在歷史上獲得了第一分,但是在那個時代更重視 FMVP和場均得分。如今, NBA是一個商業聯盟,聯盟需要包裝炒作現役球星來增加熱度,媒體需要製造話題來賺錢,至於含金量和歷史地位等現役球員退役後,褪色的商業光環,再談也不遲。
比如我們現代的得分高手麥迪,他的職業生涯中曾兩次獲得得分王的稱號,「得分王」就是本賽季場均得分最高的那名球員,從這個角度來說,歷史得分王對於「得分」這個詞所涵蓋的層面和角度,顯然要多一些。聯盟場均歷史得分王這一記錄的保持者是麥可-喬丹,他15年的職業生涯場均可以拿到30.1分,非常厲害,喬丹歷史總得分是32292分,排在 NBA歷史得分榜第5位。
以歷史上的最佳球員喬丹為代言人,場均得分能不能扳回一城?賈巴爾職業生涯平均平均能拿到24.6分,但是他在 NBA打了20個賽季,因此得到38387分,成為 NBA歷史上的得分王。雖然喬丹如果也能打20個賽季,他也許會成為 NBA歷史上的得分王,但是「時間」本來就是一種價值,打球厲害就是一種價值,打球的時間長也是一種價值,就像曾經的「瑜亮」科比和麥迪一樣,科比是一個打了20年 NBA才能贏得比賽的人啊。
榮譽積累的時間越長,其自然含金量就越高,比如3連冠比2連冠更有意義,在這裡,它包含了時間帶來的價值,因為時間跨度越長,它的實現就越困難。因此我個人的總體觀點是, NBA歷史得分王中的含金量肯定比場均得分王中的含金量要高一些。
還有就是是質量和數量之間的差別來說的話!場均得分代表每場的貢獻,還有就是對手有很大的威脅,對每場的勝利也是有比較大的影響,是球員即戰力,能力的象徵!歸根結底,籃球的輸贏,取決於每場比賽的得分情況,每場比賽得分最高者為勝者,貢獻最大。
歷史總得分王代表時間的積澱,身體健康,有較好的得分能力,能夠在足夠長的時間內進行比賽,雖然難度也很大,畢竟長時間保持高水平並不容易,但畢竟只是數量的積澱,相對於場均得分王,球隊的勝利戰績貢獻並不明顯,更不能反映球員的即戰實力和水平,它只是一個匯總數據而已。
因此,歷史上的得分王不能站在公正的角度來評價球員的得分。隨著規則的變化,得分在各個階段的難度程度也不一樣。場均得分王情況也一樣。因此,我想賽季中得分王的含金量最高。由於這是同一時期、同一規則下產生的數據,所以能最直觀地反映出一個球員在那個時候達到了全聯盟最高分數。因此,能夠在超過三個賽季中贏得冠軍的球員,我們可以說,這位明星擁有很強的得分能力。總之,無論是總得分第一還是場均得分第一,都是一項偉大的成就,但兩者對比起來,還是場均得分含金量更高,難度係數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