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帕金森氏症早期階段影響身體諸多系統

2021-01-14 生物谷

2013年4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英國Newcastle大學開展的一項新的研究可以幫助帕金森氏病的早期診斷。雖然運動機能問題是帕金森氏病的主要症狀,非機能問題如流口水,焦慮和排便困難影響了大量病人,並且這些症狀比以前認為的開始更早。

儘早診斷可能有助早期開展治療,讓患者有一個更好的生活質量。這項研究發表在Neurology雜誌,英國Newcastle大學研究人員比較了159新診斷帕金森氏症患者,99位年齡相仿沒有疾病的健康者。

參與者被詢問篩查他們是否經歷過任何30個非運動症狀包括性問題,睡眠問題和腸胃問題。研究者Tien K. Khoo醫生說:人們往往不提供這些症狀給醫生,醫生也不問他們,但很多時候,這些症狀是可以有效治療的。

結果帕金森氏病患者平均有8個非機動問題,健康者只有3個非運動症狀。那些帕金森氏症最常見的症狀包括流口水,尿急,便秘,焦慮和嗅覺下降,這些都明顯多見於帕金森氏症患者。

例如,56%患有帕金森氏的人有過量唾液或流口水的問題,而健康者只有6%。總共42%的帕金森氏症患者有便秘,對照組為7%。

43%帕金森氏症患者存在焦慮,而對照組為10%。這些結果表明,帕金森氏症影響身體的許多系統即使是在疾病最初階段。

Newcastle大學教授David Burn說:希望醫生可以使用這些研究結果提高世界各地成千上萬患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治療。我們越早診斷,就能更快的治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生物谷:Bioon.com)

The spectrum of nonmotor symptoms in early Parkinson disease

Tien K. Khoo, et al.

Objective: Nonmotor symptoms (NMS) are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established Parkinson disease (PD) but their frequency in early PD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Our aim was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of NMS in a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PD.

Methods: A total of 159 patients with early PD and 99 healthy control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NMS were screened for using the Nonmotor Symptom Questionnaire. Other assessments included measures of motor disability (Movement Disorders Society–revised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MDS-UPDRS]), disease severity (Hoehn & Yahr staging), depression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and global cognitive function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and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Results: The PD group reported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number of NM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8.4 [4.3] vs 2.8 [2.6]). In the PD group, the most commonly experienced NMS were excessive saliva, forgetfulness, urinary urgency, hyposmia, and constipation. Patients with higher MDS-UPDRS III scores and those with the postural instability gait subtype experienced a greater number of NMS.

Conclusion: NMS are common in early PD and reflect the multisystem nature of the disorder. Even in the earliest stages of PD, NMS may be detrimental to patients' functional status and sense of well-being.

相關焦點

  • 帕金森氏症早期症狀有什麼?如何治療效果好?
    帕金森氏症其實就是人們平時所說的帕金森病變,該疾病在出現之後,即便發展到晚期,本身也不會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僅僅是在患者長期處於臥床狀態之後所引發的一系列的併發症或是感染方面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患者的壽命。
  • 聚焦超音波可望減緩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PD)影響全球約1,000萬人口,其特徵是經常伴隨可能變得相當嚴重的震顫。為了控制這種震顫,方法之一是在大腦中植入電極,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簡單的超音波可能會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 十大症狀辨別帕金森氏症,生活飲食與復健改善生活
    檢驗報告出爐後,醫生診斷出王伯伯是患了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那是什麼?他身體狀況一向良好,怎會突然得病呢?」王阿姨不解。1為什麼會出現帕金森氏症?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叫做「黑質」的區塊。多數帕金森氏症患者在50歲以後發作,平均年齡是60歲,40歲以前發病的稱為早髮型帕金森氏症,較為少見。另外,男性比女性患病的機會稍高一點。
  • JAMA Neurology:研究揭示一種類似於帕金森症的神經疾病
    2020年11月8日訊/生物谷BIOON/---國家神經科學研究所(NNI)和新加坡總醫院(SGH)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被診斷出患有帕金森氏病的患者實際上可能患有NIID。NIID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NIID的症狀包括痴呆,帕金森氏症,平衡不佳以及四肢麻木和無力。
  • 6億綜藝天王三野文太「罹患帕金森氏症」!認:身體沒辦法站直
    記者田暐瑋/綜合報導 日本綜藝界天王三野文太(みのもんた)曾主持《校園瘋神榜》、《搶救貧窮大作戰》、《日本妙國民》等知名節目,在臺灣也頗有人氣,已經76歲的他近年來陸續辭去手上節目,日前證實罹患帕金森氏症,已經沒辦法好好站立,臉部肌肉也無法好好控制,讓人相當震驚。
  • 帕金森症研究進展一覽
    ,即使在這些雜合子攜帶者疾病發生之前,研究人員就能通過監測其機體血清中IL-6的水平在早期階段對疾病進行檢測,類似地,循環腺體DNA的水平或能作為指示雜合子Parkin/PINK1突變攜帶者疾病進展的一種有效的標誌物。
  • FDA批准帕金森氏症新藥safinamide
    在兩個共1200帕金森病人參與的三期臨床試驗中,safinamide延長左旋多巴有效時間並沒有不自主運動副作用。帕金森氏症是最常見退行性神經疾病之一,每年僅美國就有5萬新增病人。這個疾病因為機理複雜,所以多年沒有新藥問世,50年的老藥左旋多巴還是支柱療法。去年FDA批准了Acadia帕金森症躁狂藥物NUPLAZID?
  • 識別帕金森病早期症狀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俗話說,早了解,早預防,早治療。了解帕金森症的早期症狀後,才能更好地預防和治療帕金森病。
  • 倪海廈醫案——帕金森氏症
    08/18姓名性別:年齡及體型來診日期:YHF83歲 過胖2008/08/18來診原因:1帕金森氏症補骨脂三錢 澤瀉六錢 川芎三錢 丹皮三錢 桃仁三錢 茯苓五錢 烏藥五錢 細辛二錢 白芍一兩 炙甘草五錢 炮附子三錢 辛夷三錢 厚樸二錢 枳實二錢 大黃四錢 芒硝二錢(分三包沖服) 柴胡三錢 鬱金五錢 龍膽草三錢 酸棗仁三錢 三付 九碗煮三碗水 早晚飯前各一碗解說: 1此為典型西藥營養品造成副作用之帕金森氏症
  • 研究人員使用人工智慧技術來評估與帕金森氏症相關的語言障礙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COVID-19大流行正在引領普渡大學的一位創新者做出改變,為帕金森氏症患者提供新的選擇。 Jessica Huber是普渡大學健康與人類科學學院的語音、語言和聽力科學教授和副院長,她領導著普渡大學的運動語音實驗室。
  • 陳根:帕金森的早期預防性治療,從大腦「鑷子」開始
    文/陳根 帕金森病(PD)作為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影響著全世界數百萬患者。然而,目前應用的治療手段雖然只能改善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的進展,也無法治癒疾病,這也讓帕金森病的早期預防性治療至關重要。
  • 割了患帕金森氏症風險變高
    帕金森氏症是無法治癒的神經系統疾病,全球患者逾1000萬;美國每年約30萬人割除盲腸,最新研究表明,其中近2800人可能罹患帕金森氏症。研究人員分析了6220萬人的資料,發現其中48萬8190人割除了盲腸;而割除者中的4470人後來患上帕金森氏症,比重近1%;但在沒有割除盲腸的6170萬人中,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比重僅為0.29%。
  • 關於帕金森氏病,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手腳發抖的疾病有帕金森氏病和帕金森氏症候群、遺傳性震顫、特發性震顫、老年性震顫、多系統萎縮、肝豆狀核變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慢性酒精中毒等等,藥物不良反應、低血糖、情緒緊張恐懼、睡眠不足等等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震顫。出現這些症狀,要首先就診諮詢醫生,不要聽信廣告和公園、街道等一些人不懂裝懂的傳言而造成誤診誤治。要看神經內科。
  • 賽諾菲和MJFF合作開展帕金森症Ib期臨床試驗
    麥可-J-福克斯基金會(Michael J Fox Foundation,MJFF)作為世界帕金森氏病研究領域的開創領袖,麥可-J-福克斯基金會致力於研究帕金森氏病的研究方案,確保帕金森氏病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條件和生存環境,並通過公益宣傳與活動來提高人們對帕金森氏病的防治與認識。該基金會由演員麥可·J·福克斯於2000年成立。
  • 帕金森氏病是什麼病 這樣治帕金森病
    帕金森是一種大家都知道的疾病,並且有許多人都了解帕金森,不過雖然如此,帕金森在生活中卻並不常見,那麼請問帕金森氏病是什麼病?
  • 帕金森氏病藥物治療與康復訓練新理念
    近年來隨著對疾病發生機理的深入研究促使帕金森氏病的藥物治療與康復訓練都有新的理念。帕金森氏病早期症狀往往局限於單側上肢,出現行走時擺動減少、輕微的僵硬不靈活、輕微的靜止狀態震顫。非運動性症狀如失眠、嗅覺減退、便秘、情緒低落、焦躁不安等往往比肌強直、震顫等運動症狀更早出現。輕微的早期運動症狀如肌張力齒輪樣增高、鉛管樣張力增高等體徵再結合非運動症狀可以早期診斷帕金森氏病。
  • 這種「來源不明」的白細胞,不僅有望抗癌還能預防帕金森症?
    帕金森氏症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但可惜的是,目前尚無有效治癒的方法。喬治亞大學再生生物科學中心(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s Regenerative Bioscience Center)的研究人員和他們的同事發現,「自然殺手」白細胞可以預防導致帕金森氏症的細胞級聯變化,並幫助阻止其進展。自然殺傷細胞(NK)是一種白細胞,人體獲得性免疫必不可少的淋巴細胞之一,它可以殺死腫瘤,而不需要被身體「告知」要這麼做。
  • PNAS:科學家發現觸發阿爾茨海默氏症的分子
    劍橋大學化學系的科學家們第一次繪製出產生「異常」形式蛋白質的詳細途徑,「異常」形式蛋白質存在是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根源。他們認為該突破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能增加早期診斷神經系統紊亂如阿爾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的能力,並打開開發新一代靶向藥物的可能性,科學家說他們已經發現阿爾茨海默氏症發展最早的階段的藥物可能靶標。
  • Sci Adv: 研究揭示帕金森氏運動障礙的潛在機制
    2020年5月5日訊/生物谷BIOON/---許多患有帕金森氏病的患者最終會出現運動障礙,這是他們使用多巴胺替代藥物後的副作用。到目前為止,這種不良副作用的潛在機制尚不清楚。最近,Scripps Research領導的國際合作已經找到了一個關鍵原因,並因此找到了提供救濟的新途徑。
  • 侯孝賢罹帕金森氏症?好友澄清沒這個毛病
    73歲知名導演侯孝賢以悲情城市、刺客聶隱娘等多部電影享譽國際,今年更獲頒金馬獎終身成就獎,但頒獎前夕卻驚傳侯導罹患帕金森氏症,他的好友、知名剪接師廖慶松替他澄清他很健康,沒這個毛病。據傳兩年前曾有中國導演赴臺做電影後制,當時透過廖慶松牽線與侯導見面,但因侯導身體狀況不佳而取消;前不久也傳侯導甚至不記得中國導演好友田壯壯,加上他比過往瘦了許多,讓不少圈內好友、粉絲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