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開放 承接產業轉移加速

2021-01-19 四川新聞網

  震後三年,是我省開放合作力度最大、成效最顯著的時期。

  堅持「大開放促大開發、大開放促大發展」的思路,三年來四川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災後恢復重建和新一輪國際國內產業調整轉移等重要機遇,把全省經濟工作和全部工作都與開放結合起來,加快承接產業轉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有力促進了全省經濟止滑提速、鞏固回升。

  這三年,是四川利用外資數量最多、引進國內省外投資最多的時期:引進內資,連續三年每年跨越一個千億元臺階;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速達69%;世界500強企業入川,2007年有111家,去年底躍升至161家;在38個國家級綜合專業博覽會中,西博會投資籤約額繼續保持第一……

  三年重建,內陸省份變為開放前沿。

  今年春節剛過,就有10個投資總額近7億元的電子配套項目集體落戶成都。「富士康、仁寶、緯創已經來了,我們再不加快就晚了。」在加百裕(崑山)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尹光鎔看來,電子信息配套企業「西進」勢不可擋。

  4月28日,韓國現代汽車攜商用車品牌、技術和管理強勢入川。

  經受地震重創的四川,卻在重建中崛起,贏得省外、國外投資者的青睞。

  突圍危難之中強化開放力度

  在四川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戰略中,充分開放合作是重要一環。「三向拓展、四層推進」:突出南向,加強東向,暢通西向;擴大區域合作,強化次區域合作,促進泛區域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區域合作——如此一來,四川這個內陸盆地將變成中國向西、向南開放的前沿陣地。突破口則是承接產業轉移。

  正當全省滿懷信心全力實施大開放戰略時,汶川特大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機疊加降臨。

  「堅持省委九屆四次全會重大部署和奮鬥目標不改變,堅持實現全省年度主要目標任務的決心不動搖。」震後兩個月召開的省委九屆五次全會如是宣言。化作具體行動便是:堅定實施充分開放合作戰略,加快承接產業轉移。

  突破重圍,四川對外開放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開創新局面。

  積極「請進來」,展現「機遇的四川、安全的四川、日新月異的四川」,讓更多知名外資企業對四川更加關注。震後不到一個月,110多家跨國公司的全球總裁或中國區CEO訪川,籤訂57億美元投資合同。

  積極「走出去」,分享巨大商機。2008年9月26日,這一天起,省領導陸續率團出訪,將四川人民的感恩之情和災後重建市場帶到18個援建省市,共籤約項目464個,投資總額達2039億元,創歷次投資促進活動之最。

  因地震推遲5個月舉辦的第九屆西博會,成功籤訂項目投資金額3004.52億元,籤約和參會人數創新高。與會的上萬中外客商看到了一個更加堅定對外開放合作的四川。

  造勢投資便利化保持領先

  把握住開放合作的種種契機,需要創造出自身的綜合比較優勢。

  破除物流成本高企的瓶頸,一場前所未有的交通大會戰在四川展開,目標直指西部綜合交通樞紐,變「蜀道難」為「蜀道通」,使四川作為新歐亞大陸橋與南亞、東南亞國際大通道重要交匯點的優勢進一步凸顯。

  「重汽布局綿陽,不僅為支持災區,還可通過四川輻射東南亞。」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助理顏家智說。

  從觀念到機制、從產業到環境全面升級,四川開放動力強勁,承接產業轉移加速前行。

  全面放開基礎產業和製造業,全面開放服務業,入川投資機會越來越多。同時,四川在行政效能服務方面進行大膽探索,審批事項由1122項減少到了486項,審批時限平均提速37.9%,成為全國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的省份之一。一系列改革,使四川投資便利化程度始終保持全國領先地位。英特爾、富士康等跨國巨頭進入西部,均將四川作為首選地。

  圍繞「7+3」產業,精心布局50個成長型特色產業園區,建設我省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載體;再加上資源、科教、人力資本供給、產業基礎、市場以及政策優勢等,構成四川綜合比較優勢,造就投資「窪地」。去年9月至今,就有6個世界級電子巨頭落戶四川。

  好戲大幕開啟:電子信息、汽車、油氣化工三大產業正在強勢崛起。四川有望成為全國第三個產值過萬億的電子信息大省。

  展望開放新空間方興未艾

  未來的舞臺,更值得期待。

  我省將再造一個「產業成都」,建設天府新區,作為示範區的新川創新科技園合作協議已經籤署,起點更高、合作機制更新,必將創造出西部對外開放合作新範例,吸引更多的外資進入西部、進入四川。

  四川正通過對口援建特殊通道,創造區域經濟合作新模式。截至去年10月底,在與18個對口援建省市的共同努力下,我省24個特色產業園區應運而生。初步統計,我省與援建省市共籤署產業項目698個,協議金額達523.77億元。省發改委表示,14個援建省市已分別與省政府和受援縣籤署了長效合作協議。

  今年3月,《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獲國務院原則性通過。業內評價,成渝經濟區的作用可能不亞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它對改變中國西部的經濟地理版圖、改變西部目前的發展格局,激活西部發展的各種要素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直奔成渝,當月便有70家沿海企業來到樂山和涼山,兩場對接會,籤約上百億元。4月27日,50家韓國企業抱團入川。「立足成渝經濟區,發展大有可為。」韓國貿易投資振興公社副社長郭東運說。

  中國西部最具活力、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新的經濟增長極,魅力已現。

  本報記者 曾小清 實習記者 萬瑤

相關焦點

  • 國家遼西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獲批 面向京津冀建設承接產業轉移高地
    國家遼西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獲批面向京津冀建設承接產業轉移高地12月18日,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備受關注的國家遼西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近日通過論證並獲批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復函中明確提出,要有力有序有效承接京津冀等國內外產業轉移,將示範區建設成為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高地。遼西北地區是中蒙俄經濟走廊和東北亞經濟圈重要節點,全方位開放地緣優勢明顯。同時,作為京津冀連接東北的重要通道,是京津冀製造業產能轉移半徑最短的承接區域之一,也是東部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理想區域。
  • 發展改革委:支持建設遼西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發展改革委官網12月15日消息,根據《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國發〔2014〕28號)有關要求,支持建設遼西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示範區範圍包括阜新、朝陽兩市。
  • 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遼西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復函支持遼西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復函強調,示範區建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把握東北全面振興戰略機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合理確定產業承接方向,著力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深化開放合作,著力提升產業承接能力
  • 關於支持遼西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復函(發改地區〔2020...
    >報來《關於報送遼西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總體方案的請示》(遼發改地區〔2020〕727號)收悉。經商國務院有關部門,現函復如下:一、根據《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國發〔2014〕28號)有關要求,支持建設遼西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示範區範圍包括阜新、朝陽兩市。
  • 河北精準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培育新動能
    原標題:河北精準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培育新動能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以及經濟下行、開工不足等複雜局面,河北省充分利用京津冀聯防聯控聯動工作機制,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推進區域內復工復產復鏈;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有序推進產業轉移升級。
  • 全南著力建設承接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轉移基地
    近年來,該縣緊扣「主攻工業、三年再翻番」目標,全面對接、融入、服務、協同大灣區,以承接、引進、聯通項目為主攻點,持續壯大電子信息工業首位產業,更高水平建設承接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轉移基地。今年以來,該縣儘管受疫情影響,先後在粵港澳大灣區等地開展線上線下招商推介活動11次,引進落地項目31個,籤約總金額303.2億元。
  • 河北三河四大基地承接產業轉移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這與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融入首都經濟圈有著極大的關係。近幾年,該市全力打造高新技術、健康休閒、商貿物流、農副產品四大產業基地,承接京津產業轉移。 三河地處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前沿,該市制定「依託京津、服務京津、發展自己」的戰略,把與首都形成優勢互補作為發展目標。
  • 靈璧縣承接產業轉移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 近年來,靈璧縣明確縣域經濟發展思路,找準定位,突出中心產業,推進跨區域經濟合作項目開展,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全力推進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重大平臺建設,實現縣域經濟高速、高質發展藍圖。推動經濟開發區轉型升級。
  • 含山:「三抓一提」高質量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
    今年以來,馬鞍山市含山縣以推動產業升級突破為導向,以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為主線,聚焦主導產業,圍繞「三抓一提」,積極招大引強,推動項目落地,高質量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為全縣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 東南亞能夠承接中國的全產業轉移嘛
    在大陸、臺資、日本和美資企業因為生產成本、中美貿易戰等原因跑路美國、東南亞建廠的大背景下,當前日資、韓資企業也加快了撤資、轉移的步伐。那麼東南亞真的能夠更好的承接外資企業的產業化轉移嘛?東南亞有哪些優缺點呢營商環境上,東南亞國家雖然也為他們提供了優惠政策,但是東南亞國家大都屬於君主體制,社會動亂時有發生,社會不穩定因素更大,在中國實行民主體制,人民是國家的當家人,社會穩定,更好的保護外企在華的利益。
  • 大幹苦幹抓項目 真幹實幹興產業——汝城縣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
    近年來,汝城縣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產業主導、全面發展」戰略,以項目建設「三個推進年」和「產業為王三年大會戰」作槳奮楫,激流勇進,在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暨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工作中,大浪奔湧逐浪高,蓄勢揚帆破浪行。風起汝城,齊心戮力,苦幹實幹,幹出精彩。
  • 發改委下達專項資金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國家級新區承接產業轉移
    人民網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喬雪峰)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中西部和東北重點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平臺建設專項(國家級新區方向)2020年第二批中央預算內投資2.8億元,支持哈爾濱、重慶兩江、湖南湘江和陝西西鹹新區等國家級新區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建設,預計帶動16.3億元左右總投資。
  • 發揮比較優勢打造承接平臺 積極穩妥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如何積極穩妥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代表委員展開熱議——發揮比較優勢 打造承接平臺涿州·中關村和谷創新產業園積極承接北京信息技術產業外溢,打造研發、孵化、加速、產業化四位一體產業創新鏈,並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開放式平臺。
  • 劉志仁主持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暨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工作領導...
    12月11日,郴州市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暨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工作領導小組第7次會議在汝城縣召開。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志仁主持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郴州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始終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砥礪前進,更好地謀劃和推進明年的工作,推進產業發展特色化、高端化、集聚化、綠色化。
  • 蘇州企業快速承接國外產能轉移,訣竅在這裡!|半導體產業|蘇州工業...
    日前,因受疫情影響,企業位於馬來西亞、6000人規模的工廠被當地政府要求停產,急需轉移產能。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工廠爭取到了部分產能,但前提是需要在4月5日前完成電力增容4500千伏安,以保證新增機器的正常運行。對於企業來說,這是一場「機遇之爭」。
  • 汽配產業項目加速布局
    原標題:汽配產業項目加速布局   記者日前從江東新區獲悉,近年來,該區圍繞培育發展
  • 一路西進, 農藥產業產能轉移火熱
    (2018年本)》(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66號)中的地區優先承接發展的產業中化工條目進行了修訂,形成了《〈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2018年本)〉地區優先承接發展的產業(化工)》,並予以公示徵求意見。
  • 加博會:推進梯度轉移走出共贏路
    「我們在安徽投資上億元建了一個工廠,規模比東莞的更大,主要用於承接各種客戶的代工業務。」東莞市芬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簡稱「芬璐家居」)董事長曹明波告訴筆者,通過類似的梯度轉移,一方面有效完善了芬璐家居的產業布局,另一方面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 2020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開幕
    10月15日,2020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開幕。省長尹弘出席並致辭,與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何華武共同為活動啟幕,見證項目籤約。  本屆活動由工信部、中國工程院與中西部9省(區)政府共同主辦,7個國家行業協會參與協辦,吸引近2000位客商到會,聚焦數字經濟、5G產業、人工智慧等新興重點領域開展對接洽談。  尹弘表示,隨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中西部地區迎來了承接產業轉移、加快自身發展的重大機遇。
  • 亳州:「政策窪地」崛起承接產業新高地
    一年來,我市緊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重點圍繞現代中醫藥、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等主導產業,按照強鏈、延鏈、補鏈的思路,主動融入長三角,全力打造亳州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大力開展精準招商。隨著雷允上集團對安徽譽隆亞東投資的加大,未來將有更多的優質品種轉移到亳州,預計在2025年銷售收入可達15億元。2019年10月份,浙江省樂清市的北漢電氣科技有限公司與亳州經濟開發區籤訂投資合同書,達成明確投資意向,該公司配電櫃、變壓器、高壓元器件生產線項目正式落戶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