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年間的壬辰戰爭明朝政府花銷巨大,間接造成了努爾哈赤的崛起,關於它的得失歷來有很多爭論,但是對於楊鎬和李成梁等人來說確實賺大了。因為朝鮮成了他們後代的庇護所,給他們的後人提供了200多年的鐵飯碗。
滿清崛起後當年高高在上的遼東將門子弟就有不少跑路到朝鮮,李成梁家族就是典型的例子。李成梁的後人在努爾哈赤攻佔遼陽後遭到了慘烈殺戮,除了極少部分人忘記國讎「一心報國」得到一官半職外(這算是血酬),絕大部分的李成良後人皆在清朝混的並不咋樣。因此也有部分李成梁家的後人跑路到了朝鮮,在那裡朝鮮王朝給了他們鐵飯碗。他們是朝鮮皇朝歸義人的一部分,可以參加朝鮮王朝為他們特意舉辦的科舉(「命忠良科文武人忠 臣 孫,為 皇 朝 人 孫 者,並 令 付 軍 職 參祭」,和兩班貴族的科舉一樣只能由「皇朝」子孫參加),在朝鮮享有特別的地位。李成梁的後人李葂在1740年當上朝鮮僉知高官(這是很多朝鮮大佬升遷的必經之路),雖然工資比不上大清,但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因為朝鮮禮遇壬辰之戰的有功人士,麻貴的後人也跑路到朝鮮。中國史書上認為麻貴家族和李成梁家族是晚明兩大軍頭世家,(麻貴宣力東西,勳閥可稱。兩家子弟,多歷要鎮,是以時論以李、麻並列),朝鮮方面也是這麼想的,朝鮮英祖就認為「麻提督之後孫……豈與李提督家有異乎?新榜出身麻夏帛宣傳官作窠除授」,把麻貴的後人麻夏帛提拔為訓練部監哨官、原州都府使。李氏朝鮮秉承了一貫的血統論,李如松、李如梅、石星等壬辰功臣(到底血統有多真存疑)的後人在朝鮮也都有官職在身,而普通的明朝流亡將士後人就沒這份優待了,只能充當最底層的朝鮮軍人,「漢人之陪歸東土者,孝廟朝命使之寄接於官底。及登寶位,屬於內需司,計口給糧,旋又編管訓局牙兵,色漁業資生,此漢人牙兵設置值顛末也。」
朝鮮的工資待遇很差,大部分流亡的明朝將士後人都只能按月從朝鮮兵曹領糧食,處於半飢不飽狀態。這倒真不是朝鮮政府有意苛刻,朝鮮政府經常頒布優惠政策(「皇朝人子孫或賜第,或加資,或賜馬,賜弓矢,其餘兒弱賜米,未婚者令該廳給婚需」)而是因為朝鮮中央政府的財政就是這麼慘,朝鮮王室的禁衛軍軍官只領工資全家都要餓肚子(家裡有大莊園的兩班貴族並不靠工資)。對於流亡朝鮮的明朝官員後代來說最看重的還是精神優待,朝鮮有專門紀念他們祖先的國家級祠堂,每年最大規模的國家級祭奠「大報祭」上他們還是僅次於朝鮮國王的主角。
「大報祭」誕生於1705年,每年舉行時由於禮儀全是華夏禮儀,主持儀式時他們是最重要的參與者,在儀式前後他們的排位僅次於朝鮮國王,排在宗親及武官之前,朝鮮忠臣後孫和文官才排在第三列。
朝鮮王朝雖然有自己的小九九,當時畢竟還是深受儒家文明影響的王朝,對再造之恩銘記在心,因此厚待了當年功臣的後代,給了他們兩百多年的鐵飯碗。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李從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漢武帝不惜遠徵大宛,尋求戰馬良種!西方戰馬真強過東方?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