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唯再發新作:《千字文》《宋詞》《元曲》

2020-12-15 懂球帝官方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淘漉音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日前,在《樂隊的夏天》裡,野孩子堅持選擇改編自認為的國風歌曲《竹枝詞》而退賽,一度引發熱議。

野孩子堅持自己理念的選擇之餘,也將一個問題拋到了大家的面前——什麼是「國風歌曲」的標準。

簡而言之,網際網路上講的「國風歌曲」,主要是專指一些在樂器、歌詞、曲韻方面刻意使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流行音樂。

但一切又不是這麼簡單,文化和文明——其中當然包括搖滾樂——從來都是個融合的過程。

所以當搖滾樂進入中國之後,必然將和中國的一些原生文化再次融合,煥發新的神採。

崔健

比如崔健很早就嘗試將古箏和簫笛加入樂隊編制,有效的融合形式之中,民族樂器不僅是功能上的補充,更是一種中國精神的體現。

說到對中國精神的體現,竇唯自然是繞不開的名字。

竇唯自從《雨籲》開始,即在摸索用搖滾樂的樂器去表達中國古典傳統文化的意蘊,是一種更有層次的「國風歌曲」。

從「不一定」,「譯樂隊」到「不一樣」,「暮良文王」,再到和文智湧的新組合「朝簡」,竇唯的音樂越來越安靜,剝離了熱鬧的現實,通往音樂本體。

他的作品和生活都極有傳統文人士大夫式的氣質與情趣。

創作中,他是一個極其勤奮,音樂至上的人;生活中,他也很符合中國人對「竹林七賢」式古意的幻想,比如劉伶、嵇康那樣的無欲無求卻放浪形骸,不修邊幅。

大多時間他低調地大隱於市,緘默從容,但在重大社會事件面前也會偶然發聲。

今年初夏,朝簡就用《後疫》等3首歌做了2020年家國記錄的註腳,清晰地表明竇唯仍時時將目光投向社會與現實,並非一個拘於小我的山棲谷隱之人。

8月初,朝簡組合又以「蒙學」經典為題材出版了《三字經》和《百家姓》。

今天,「蒙學」題材第三曲《千字文》,以及另兩部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宋詞》《元曲》也在網絡首發。

《千字文》是南北朝時期周興嗣所作的一首長韻文。

竇唯以此1000字作為歌詞文本,既非敘事也無抒情,僅以他儒雅沉穩的嗓音逐字念完。

若想理解竇唯的創作意圖,這千字文本基本是份無效的說明書。

竇唯近年時常做無詞之曲,但和後搖滾又有所區別。

後搖滾中,情緒意境是最核心價值。而竇唯的作品,意境情緒固然是重頭戲,但他喜歡草蛇灰線的布局,布置一些幹擾人注意力的其它內容於前,反而讓人覺得他的意圖遠不僅在那一點樂器聲音的追求上。

竇唯是個純粹的音樂人,絕不是一個只關心音符而思想狹隘的樂手。

《千字文》是國學啟蒙經典,本來就沒有具體真實的情節內容,所以除了竇唯磁性的聲音,不去關注歌詞其實也無妨。

歌曲剛開始有點像他在《豔陽天》即已熟練拿手的,一種從New Age,World Music或者Trip Hop中來啟發,被竇唯玩出他獨屬的迷幻味,有時無聲勝有聲,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背景噪音才是真正的主角。

這首歌長達45分鐘,內容龐雜宏大,第一個變化在第8分鐘前後,如果說一開始的迷幻還比較平靜優美,那麼這時候一些矛盾惶恐晦澀的情緒溢了進來,連他的嗓音也加上了失真的效果器,仿佛就要敗退到最遠的暗黑處,不知不覺天地間下起了溼答答的雨,好像今天有什麼不安之事將要發生……

其實這段音樂還挺符合大家對竇唯「棄世成仙」的想像(願望)。

第12分後,有古琴和鍾呂的聲音進來驅逐了那種不安,此時竇唯的朗誦腔調從一開始的無動於衷,也變得帶上了信徒的虔誠,音樂寂寥,時間於此流轉慢滯。

直至第20分50處,隨著低聲部和節奏組的逐漸回歸,我們才終於又回到那個祥和安寧的,波光粼粼的開篇意境中。

無論古今漢語的變遷多大,文中有多少字你不認識,只要你對中國文化已經有所辨認,那麼你是能聽懂這首歌的。

你能聽出這首「歌詞無用」的歌,它的主角確實也就是「中國文化」,而不是「某個熟悉中國文化的人物(所遭遇的故事)」。

竇唯在做的事,就是用當代的樂器去表達已經淪喪異化的,抽象的中國傳統文化韻味。

博爾赫斯曾經寫過一篇以「時間」為主人公的短篇小說《小徑分叉的花園》,書中出場的人,都是博爾赫斯為講述他的時間觀而設置的RPG人物。

因為是為抽象觀念而寫作,而不是為戲劇性衝突和具體人物命運而寫作,所以博爾赫斯是被稱作「為作家寫作的作家」的,那麼竇唯呢?

也許竇唯確實是個有著「遺世獨立」想法的人。

所以在《宋詞》中他挑選了數首宋代名詞為之譜曲,並且留言:「借古人文採,榮幸以配樂相和。」

《宋詞》中收錄的包括《宴山亭》《望海潮·八六子·滿庭芳》等幾首作品。

此《宴山亭》為宋徽宗趙佶所作之《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宋徽宗是宋代著名的踢球皇帝,藝術家皇帝,有後人評論他「做其它事都可以,就是不堪當皇帝。」該詞是趙佶被人擄掠北去途中,見杏花而懷念故國的傷懷之作。

以杏花的美麗易得凋零,抒發作者對帝王與俘虜兩種生活的對比感懷,使他唱出了家國淪亡的哀音,百折千回,悲涼哀婉。

第二曲則集結了三篇宋詞《望海潮·八六子·滿庭芳》等等,作者秦觀,和柳永相似,都以「婉約」詞風著稱,擅長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風光,抒發遷客騷人的憤懣和無奈,營造出蕭瑟悽厲的「有我之境」。

竇唯也貼近秦觀之「慢詞」特點,朗誦語速始終維持很慢。

另外,這首曲子中使用了很多鋼琴的成分,有點意外。

當代中國人對「清平樂」、「漁家傲」這幾個詞牌名比較熟悉,可能是因為毛澤東填了大量的「清平樂」詞牌的詞。

第6曲則是集結了4位宋代詞人的詞作的《清平樂·憶少年·漁家傲·洞仙歌》。

其中《清平樂》借景傷懷,表達了對昔日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憶少年》乃作者為告別歷城所作;《漁家傲》情感較為複雜,同樣是借傷春惜春的感懷,去表達作者思想中及時行樂的豁達,以及人生失意的哀愁。

宋詞一向以淡淡的憂傷感著稱,這種婉約感也貫穿於宋代藝術領域中,成為人們欣賞宋代藝術的原因之一。

竇唯此次製作《宋詞》專輯,規避了豪放一派,選的儘是哀婉的詞作,有種宿命的感覺,音樂中也總帶著北方秋天的那種澄澈。

《元曲》中收錄了《朝天子·梧葉兒》《雁兒落帶過得勝令·小桃紅》等8首作品,竇唯此次選擇的都是散曲。

《朝天子》是首小令,「真山真水真圖畫」,文字重疊在竇唯意境安詳的吟詠中呈現出一派規律之美。

「老蘇,老逋,楊柳堤梅花墓」中提及的蘇東坡與「梅妻鶴子」的林逋,都是有高節又有情趣的人,聽竇唯念及,很有惺惺相惜的感覺。

《水仙子·四塊玉·紅繡鞋》則恰好體現了元散曲的晶瑩婉麗與痛快淋漓,《水仙子·譏時》冷峻尖刻;《水仙子·樂清簫臺》壯闊清麗;《四塊玉·閒適》參破紅塵;《紅繡鞋·湖上》恬淡悠遊,鋼琴叮咚間,竇唯的嗓音又多了一份悠然的曠達,同時建立起新與舊的氛圍。

《醉太平》來自於元代文人汪元亨的《醉太平·警世》,竇唯取來譜曲,氛圍音樂的底色上,名為警世,實為抒懷,還是那句話,隱士在一直冷眼看著世界。

《宋詞》與《元曲》中,合成器的舊音樂帶有暖意,而文智湧的小號則帶來一絲涼意,但又在氤氳的氛圍內擴展開空間,所謂合作與融匯,這大約就是最好的一種。

「極盡古樸雅趣,以求本土源韻。」竇唯如此說也是如此做。

相關焦點

  • 與唐詩、宋詞鼎足並舉的元曲!
    由此可見,代表元代文學成就的元曲在中華文學史上的非凡地位。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長河中一朵耀眼的浪花,作為一個時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元曲在藝術形式和藝術成就以及思想內容上都體現出獨特的魅力,和唐詩、宋詞鼎足並舉,成為中華文化史上三座重要的豐碑。元曲是一種文學形式,既可以是元雜劇,也可以是元代戲曲和散曲的合稱。
  • 別只看唐詩宋詞,元曲,也是被忽略的經典
    唐詩宋詞元曲 導讀: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是每個時代留下的文化瑰寶,唐詩宋詞已不必說,那都是我們語文教材裡邊的常客。即使是明清小說,也幾乎耳熟能詳,四大名著,封神演義,聊齋志異等等。那麼為什么元曲幾乎已經淡出我們的視野了呢,那麼現如今她的傳承又在何處呢? 百度百科:元曲又稱夾心,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
  • 竇唯發40分鐘新作 收錄網絡聲音:方艙醫院真神奇
    導讀: 竇唯和文智湧的音樂項目朝簡發布40分鐘新作《後疫》,記錄這次疫情世界家國氛圍。這首音樂有限的介紹裡寫道:「前接《平安夜》,『朝簡』組合再續《後疫》,用音樂記錄這次疫情世界家國氛圍。」搜朝簡朝簡發布40分鐘新作《搜後疫後疫》,記錄這次疫情世界家國氛圍。
  • 關於唐詩宋詞元曲的英語六級翻譯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四六級作文>正文關於唐詩宋詞元曲的英語六級翻譯 2020-12-12 13:28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
  • 2020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預測:唐詩宋詞元曲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20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預測:唐詩宋詞元曲 2020-12-12 13:16 來源
  • 唐詩、宋詞、元曲、明傳奇,唯獨清代小說與眾不同
    每個朝代都有特定的藝術特色,我國文學界素有「唐詩宋詞元曲明傳奇清小說」的說法。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王安石曾說:「世間好語言,已被老杜道盡。世間俗語言,已被樂天道盡。」詞,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故名「宋詞」。
  • 為何說「元曲」是最接地氣的藝術?品味元曲也是在品味自己的人生
    元曲是一門音樂藝術,靠旋律來鋪陳劇情。那它是不是就和唐詩、宋詞毫無關聯了? 元曲用的是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調,不同於宋詞的中原曲調。
  • 竇唯:一場愛情一場夢,與王菲離婚20年,終於開口唱歌了
    郭傳林在看過一次竇唯的演出後一下子就被震住了,當時他和幾個朋友剛組了一支樂隊,就缺一個主唱撐起來。為了讓樂隊的名字聽起來霸氣一點,他們決定起名黑豹。郭傳林在竇唯家裡演說許久後,竇唯終於被打動,黑豹樂隊這才算正式成立起來。
  • 竇唯新作,記錄疫情
    當天,竇唯等人選擇了一種不同的方式緬懷那些離去的人,他所在的「朝簡」組合發行全新音樂作品《後 疫》。這首歌錄製於三月份,時長近40分鐘,用樂音記錄了這次疫情世界中的家國氛圍。出品人:楊子江製作:朝簡 錄音/混音:李傑旋律貝司:何鋒 吉它/鷹骨笛:文智湧合成器/採樣/:竇唯 李傑錄音時間:2020年3月錄音地點
  • 竇唯40分鐘新作《後疫》:像場疫情音樂電影俯瞰眾生相
    而在同一天,著名音樂人竇唯也與搭檔文智湧一起,以「朝簡」組合的名義發布了一首關於疫情的新曲《後疫》。用這支長達39分46秒的作品對這兩個多月來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和在此期間發生的種種做了一個記錄。>>>竇唯發40分鐘新作,收錄全球新聞、網絡聲音記錄疫情歌曲封面關注了竇唯近期動態的聽眾們應該已經注意到,這支《後疫》和2019年竇唯連續發布的10張專輯擁有較為相近的風格:合成器氛圍、音效加上大量的採樣,這是典型的「朝簡」時期的竇唯所具有的風格。
  • 中國的宋詞、元曲等現在都已遺失了曲譜,只剩歌詞,而成為古典文學...
    X 中國的宋詞、元曲等現在都已遺失了曲譜,只剩歌詞,而成為古典文學一大宗。
  • 唐詩豪邁、宋詞婉約、元曲唯美,雪與梅到底誰寫得更叫人難忘懷?
    唐詩豪邁,宋詞婉約,元曲唯美。古文人都為冰雪豔梅寫下了不朽的詩篇。有的寫景,有的寫情,有的情景貫穿,到底哪一首最美呢?有的抒寫品行精神,有的抒寫個人情感,有的純寫雪花多美,梅有多豔。有時我沒那麼多愁善感,寫得美我就難以忘記。
  • 十首絕美元曲!
    元曲是文學中的一朵豔麗的花,無數的曲作家們給大家留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今天,介紹十首優美的元曲,意境美,語言美,詞句美,讀了一遍就會愛上。
  • 元曲:虛擬和現實在劇本緩緩打開時,又演繹了一遍人生的悲歡離合
    從唐詩到宋詞,風格轉變並沒有那麼撕裂,為何到了元代,「文風」如此潑辣了,讀來更多的則是暢快淋漓。有元一代,可以說是讀書人的黑暗時期,漢人的地位一下子被踩到了塵埃,讀了書沒活幹,那就寫文唄。這時候,寫文已經不再是取悅自己的心情,而是要「迎合」這個時代了,筆端直接指向社會的種種不是,如:《竇娥冤》就是其中之一。
  • 竇唯 - 黑夢
    愛情對於他來說是遙遠的事情,他很想多點時間做音樂,希望那個她能「再給我一段時間,再去譜寫愛的詩篇,你現在只需要給我一點安慰和支持,我就會陶醉」。這首伴奏很簡單,很容易歸納於民謠風格,但作品鼓聲和其它作品一樣處理得很重,所以這首歌就顯得很另類和個人,只能說屬於「新民謠」「低調民搖」一類。如果會彈吉他並且彈過和唱過這首曲子的朋友,你一定會知道,這首歌彈並不難,但唱卻很難,為什麼難?
  • 夕陽西下,戀上最美的元曲!
    王國維先生說:「元曲之佳處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學,無不以自然勝,而莫著與元曲。」 如果說,唐詩是「京東大鼓」,宋詞則是「江南絲竹」,而元曲則是以羌笛為伴音、觸動人們心靈深處的淺吟低唱。它融合了大俗和大雅,以一種自然之態,讓人慾聲又忍,一唱三嘆。
  • 竇唯與《無地自容》:孤獨而閃耀的二十多年
    也是在這一年,被公認為中國搖滾巔峰的香港紅磡演唱會舉行,竇唯用迷幻夢囈的嗓音在臺上唱《高級動物》,臺下觀眾跟著痴狂。這個時候的竇唯也想不到,他在歌詞裡問的「幸福在哪裡?」,或許永遠都沒有答案。  關於竇唯的故事還得從1985說起。
  • 宋詞知多少丨百首經典宋詞10
    瑞典華人作家詩人蕭峰大哥,將以《宋詞知多少》、《唐詩知多少》、《元曲知多少》、《詩經知多少》等一系列專題與大家共享傳統詩詞的美好!唐詩宋詞,詩經元曲,皆我真愛。幾十年來,花了不少精力去學習、思考和積累。
  • 竇唯,中國的《波西米亞狂想曲》
    電影開始前,照例是電影票+爆米花,拍兩張好看的照片,發朋友圈。不過這次配的文案變成了「搖滾未死!」看完後保持半個小時的熱血沸騰,在網上刷一波影評。接著,又哼唱起「愛滴魔力轉圈圈」。搖滾到底死沒死,對大家其實好像也並不怎麼重要。如果說皇后樂隊所代表的搖滾時代遠去,讓人感到唏噓。
  • 當代書法家:除了唐詩宋詞還會寫什麼?
    話題:看看古人的書法墨跡,再看看今人的書法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