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何要拒絕諾獎提名?魯迅的意思是:這樣會使中國人驕傲起來
諾貝爾文學獎作為世界上等級最高含金量最大的一個文學獎項,得次獎者也定能流傳百世,留名史書。可惜的是我國自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到現在還沒有第二人能夠在獲此殊榮。
說到了這裡,肯定有人會問,為什麼魯迅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按照標準的話,魯迅獲獎綽綽有餘的,其實並不然,並不是魯迅沒有獲獎,而是魯迅不願意獲獎。曾經瑞典漢學家斯文·赫定致信,請求推薦一名中國的文學家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名單中,所以當時的領導新文化運動的劉半農代為舉薦。經過一番言論之後,最終確定提名魯迅,之後就寫信給魯迅徵求魯迅的意見。
可魯迅的回信是直接拒絕了諾獎的提名,當然這也很魯迅,按照魯迅的行事作風,此件事魯迅覺得自己不配,為何不配?魯迅的原話是:梁啓超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而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都得不到,何況我?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還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有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結果將很壞。
為此,我們大致的了解到了魯迅先生拒絕諾獎的提名,魯迅是覺得自己如果獲獎了,那麼肯定有許多人為因為這件事而驕傲起來,到時候人人都覺得中國的作家都處於世界前段,可以和別的大國比肩,這就是魯迅所擔心的事,自然不願以諾獎之名而禍害了中國的文壇之風。
對於魯迅拒絕諾獎的提名,當時的媒體沒有做相關任何的報導,對於這件事魯迅也是極其不希望看到的中國人因為自己獲獎感到驕傲,之後變不思進取。而於此事還有胡適,因為魯迅拒絕了諾獎,所以斯文·赫定又把目光聚焦到胡適身上,詢問了胡適,胡適的態度和魯迅一樣,都不願接受諾獎的提名。
當然魯迅拒絕諾獎還有一個潛在的原因,那就是魯迅當時的身體狀態已經開始下滑,魯迅擔心自己恐怕以後也不能繼續寫下去,而如果獲了獲獎,之後又不能寫下去,這無疑對所有人都是不負責也是不公平的。
其實魯迅獲不獲諾獎都已經不重要了,畢竟中國近代史文壇之上,魯迅偉岸的身影已經佇立在那裡了,不需要用獲獎去粉飾,因為他的成就已經超過了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