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七月產銷同比首次上升,特斯拉Model3熱度不減。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10萬輛,同比增長15.6%,環比下降1.96%;銷量達9.8萬輛,同比增長19.3%,環比下降5.77%。儘管7月同比大幅上漲部分原因是由於同期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切換,銷量驟降,導致基數過低,但隨著各大車廠的陸續復產復工,結合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開啟,下遊需求端逐步回暖,產銷量情況明顯改善,已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根據乘聯會的數據,7月特斯拉Model3銷量以11014輛繼續保持第一,銷量的市場份額達到13%;同時比亞迪憑藉多種車型,新能源總體銷量達到1.4萬輛,重回新能源第一。
投資建議:重點推薦產業鏈各環節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龍頭公司。電池環節,重點推薦寧德時代,建議關注億緯鋰能、國軒高科、欣旺達、鵬輝能源等;材料及零部件環節,重點推薦璞泰來、恩捷股份、科達利、嘉元科技、當升科技、新宙邦,建議關注中科電氣、杉杉股份、星源材質、天賜材料等;特斯拉產業鏈,重點推薦:宏發股份、三花智控、旭升股份、奧特佳、銀輪股份、拓普集團等。
■新能源發電:光伏產業鏈漲價周期持續。根據矽業分會報價,8月12日國內單晶復投料均價9.52萬元/噸,周環比上漲10.19%;單晶緻密料均價9.34萬元/噸,周環比增長11.46%;單晶菜花料均價8.98萬元/噸,周環比上漲11.97%;多晶免洗料均價6.16元/噸,周環比增長0.65%,矽料漲幅持續擴大。此前多家多晶矽企業發生生產事故,導致產能急劇下滑,上遊供需緊張,疊加國內外需求旺盛和矽片擴產的產能釋放,預計本次矽料漲價趨勢將持續,支撐價格維持到2021年Q2;在矽片和電池片環節,此前受疫情影響,企業受庫存壓力幾次大幅下調了市場價格。隨著疫情好轉,國內項目與海外市場開始啟動,近期矽片與電池片環節價格開始上漲。2020年8月,隆基股份和通威股份的矽片和電池片(均為158.75規格)報價較上月分別漲價6.9%和9.0%,隆基股份M6單晶矽片報價較上月上漲7.26%,從產業端目前的庫存情況、下遊訂單情況以及當前矽料環節受生產事故影響等多方面因素來看,價格上漲仍將維持一段時間。光伏產業鏈漲價周期開啟。
投資建議:光伏方面我們建議把握4條主線:我們建議把握4條主線:1)漲價預期強烈的多晶矽料、光伏玻璃和單晶矽片環節,重點推薦通威股份、福萊特、隆基股份,重點關注港股信義光能、福萊特玻璃和美股大全新能源;2)競爭格局最好的單晶矽片和膠膜環節,重點推薦隆基股份和福斯特;3)業績增速快、估值低的錦浪科技、晶澳科技和陽光電源;4)從0到1的HJT產業鏈,重點推薦蘇州固鎝和帝科股份,重點關注邁為股份、捷佳偉創和山煤國際;當前風電板塊整體估值僅10倍左右,向下空間非常有限,同時未來兩年風電板塊業績將實現快速增長疊加估值提升,板塊配臵性價比非常高。重點推薦金風科技、明陽智能、天順風能、中材科技、日月股份、金雷股份等。
■電力設備與工控:低壓電器廠商提價顯景氣需求,工控看龍頭。國家電網面向社會各界發布「數字新基建」十大重點建設任務,10大重點任務包括:電網數位化中心,能源大數據中心,電力大數據應用,電力物聯網,能源工業雲網,綜合能源服務平臺,5G應用,人工智慧,區塊鏈,北鬥,印證了我門此前關於能源網際網路建設加碼的預期,具體投資方面,2020年信通方向預計投資247億(YoY+100%),帶動社會投資超1000億,從穩增長的角度看,配電網建設更具有長期促進作用,從長 期來看,電網投資將出現結構性轉變:一是配用電端投資的佔比會持續上升;二是基於電力物聯網建設相關的智能化、信息化領域投資的佔比會大幅上升,預計未來5年電網智能化的投資規模有望超萬億。
工控方面:6月PMI指標維持在榮枯線之上,1-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降幅持續縮窄;其中,通用設備製造和專用設備製造在6月分別同比上升7.4%/9.6%,延續了二季度的較好勢頭。而從工業機器人產量來看,隨著國內中小企業復工達產,二季度4-6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27%/17%/29%(1-2月同比下降19.4%),工業機器人在6月份達產20761臺/套,工控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從長期來看,未來中國工業自動化市場將進入中速成長期,主要需求來自於產業升級帶來的以效率提升為目的的設備改造,同時,進口替代也是中國工業自動化企業有望獲得高於市場平均增長水平的驅動因素。
投資建議:電力設備重點推薦四條主線:1)低壓電器國產化替代趨勢顯著,未來空間廣闊,行業集中化趨勢明顯,龍頭公司增速高於行業整體,重點推薦良信電器、正泰電器;建議關注眾業達;2)國網明確全面開啟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新徵程,重點推薦國電南瑞、國網信通、億嘉和、涪陵電力、遠光軟體、威勝信息、金智科技、海興電力、正泰電器、良信電器等;3)特高壓領銜的電網基建帶來2-3年的業績彈性,重點推薦平高電氣、許繼電氣、國電南瑞、特變電工、長纜科技等;4)充電樁進入發展快車道,重點推薦:許繼電氣、國電南瑞、特銳德等。
工控方面,本土品牌產品進口替代的邏輯已經得到廣泛驗證,細分領域龍頭公司增速將高於行業,重點推薦:匯川技術、麥格米特、信捷電氣、雷賽智能、鳴志電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