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遇西鄉三月三 尋古探源話廟會

2020-12-14 SZNEWS

點擊欣賞音樂《又遇三月三》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謝孫武 謝瑩)「又遇西鄉三月三,東風帶笑顏,陽光柔軟,暖了青衫……」326日(農曆月初),又到一年西鄉三月三廟會時節,聽著一曲由西鄉街道創作的《又遇三月三》思緒不禁回到鼓樂聲聲震天響,萬人空巷逛廟會的熱鬧氛圍中。

北帝出位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西鄉三月三廟會取消了線下活動,為滿足市民需求,西鄉街道打造了一場「樂遊西鄉三月三」主題線上「雲遊」活動,先後推出了全景遊園H5暢遊廟會大巡遊,祈福祝願籤為平安祈福,粵劇大戲在線觀看,更有美女小編逛三月三vlog奉送。線下的熱鬧暫停了,不如來點線上的文化探討,一起了解三月三廟會背後的歷史淵源。

每年的西鄉三月三都能吸引不少市民

西鄉北帝古廟「三月三」廟會是深圳規模最大的傳統廟會,始於明朝萬曆年間(公元一五三七年),距今有近500年歷史,整個活動充滿濃鬱的民俗文化氛圍,是西鄉民眾的文化盛事。廟會於2010年被列為寶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在人民網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節慶創新論壇上,被評為「2012節慶中國榜•最佳傳統文化傳承廟會」;2014年被列為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地居民在北帝古廟內祭祀祈福

北帝廟會顧名思義即為北帝而設,在道教的傳說裡,北方真天精武玄天上帝,即北帝是統管北方、統領所有水族之神,是北極星的化身,可指引船隻航行於正確方向不迷失於海。西鄉靠海,原住民世代以捕魚為重要謀生手段,在各種自然災害面前,人們自然而然對水神產生崇拜。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北帝誕辰,西鄉北帝古廟都要舉行大型廟會和娛樂活動,慶賀北帝誕辰,祈求五穀豐登、百姓安泰,一直流傳至今。

三月三上午9點,當地居民陸續到北帝古廟上香祈福

據北帝古廟內殘餘牆碑考證西鄉「北帝古廟」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近500年,歷經康熙朝,道光九年(一八二九年)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年)民初(一九三六年)等數次重修。據嘉慶年間「新安縣誌」記載:「當時南頭附近有北帝廟……為官方認可。」「寶安縣誌」記載:「寶安今尚存……有北帝廟」。1992年民間自發重修了北帝廟。現古廟佔地面積約850㎡,布局頗有古風,正宮,行宮均有「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神像和條幅。「玉(虛宮)」左側牆上所嵌光緒十七年(1891)年「重修北帝古廟立碑」,碑稱「真武玄天上帝廟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康熙……嘉慶,道光間疊次重修」。

每年的廟會活動從農曆二月二十七日開始,逢大月份從二十八日開始,連續九天,至三月六日方止。農曆二月二十七日是北帝爺的「出位」日。這天先由鄉裡長老設禮桌面對北帝爺祭拜,禮畢之後由善男信女們抬著北帝爺到各村巡遊,直至三月初二抬回北帝廟「復位」並再一次祭拜而告終。傳統民俗文化認為,北帝爺能消災祛病,降妖驅魔,確保人人健康,家業興旺,永久平安。因此,在北帝爺「出巡」期間,鄉民頂禮膜拜,虔誠至極,場面甚是隆重熱鬧,鼓樂喧天,鞭炮齊鳴,舞龍舞獅,連日歡慶。

飄色表演

2009年舉行的北帝廟會暨大型巡遊活動,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次:農曆二月二十七日一早,成千上萬的群眾即聚集在西鄉公園和北帝古廟一帶路旁,中午12時,巡遊活動正式開始,伴隨喧天的鑼鼓聲,龍鳳隊、醒獅隊、麒麟隊開始表演,接著是「飄色」表演,即以鋼枝凌空而立、高高「飄」在空中的孩童,有「八仙過海」、「玉皇大帝」、「送子觀音」等造型,然後是頭戴傳統鬥笠、肩扛網具和漁籮的漁姑展示打漁歸來的喜慶場景;巡遊隊伍從西鄉公園出發,途經西鄉橋、北帝古廟、真理街、巡撫街、鳴樂街,到達寶安大道,再經西鄉步行街,回到西鄉公園。當晚於西鄉公園舉辦200桌的「千歲宴」,並安排有粵劇及木偶演出,請市民邊吃菜邊看戲。自當日起至三月二日,每晚都有粵劇及木偶表演。

北帝古廟除供奉北帝外,同時祭拜華光、金花、關帝、財帛星君及魯班等神祀。每年的北帝誕,在廟外的空地都會搭上戲棚演神功戲,又有燒香酬神等賀誕活動一連數晚舉行,熱鬧非常。

千歲大盆宴熱鬧場景

除了大巡遊,千歲大盆菜的來源也是值得一提的。據傳,南宋末年,在元兵的追殺之下,9歲的宋少帝以及追隨他的一眾兵將向南逃亡。逃到香港九龍一帶時正值夜半,士兵們又冷又餓。當地百姓為之惻然,便把自己家裡的食物都拿出來倒在一口軍用的大鍋中,讓宋兵們飽食了一頓。此後,每逢年初,百姓們都會從家裡拿來各種各樣的食物,倒在大盆裡一起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吃「大盆菜」的習俗,並在南粵沿海地區流傳開來。

盆菜的吃法與中國人傳統的宗親法度相符,桌子為八仙桌,一桌食客只吃一盆菜,有團圓、分享之寓意。盆中有15種菜,包括煎蠔、雞、鴨、豬肉、炸魚、油豆腐、支竹、牙菇、門鱔、豬皮、雲茸、冬菇、芹菜、蘿蔔等,這些菜一層層放入盆中象徵百鳥歸巢,團圓富貴。大家用筷子在這大盆寶藏中不停翻找,越往盆深處吃味道越鮮美,年輕人更要不斷給老人夾菜以盡孝意。

吃大盆菜作為北帝誕的慶祝活動之一。盆菜看似粗糙,其實其烹飪方法十分考究,分別要經過煎、炸、燒、煮、燜、滷後,再層層裝盆而成。鮮美濃鬱的味道令人過齒留香,更是民間文化醞釀了數百年後濃得化不開的醇香。

西鄉「三月三」廟會承載著老西鄉人的鄉愁和記憶,也是一次西鄉文化的展映,每一年,廟會都在保護傳統味道的同時,形式也不斷豐富,給群眾以新的驚喜。守住「三月三」廟會文化,就是幫無數西鄉人留住記憶的根,留住西鄉的文化符號。

相關焦點

  • 樂遊西鄉三月三 網上雲遊賞寶安民俗大戲
    「樂遊西鄉三月三」H5部分截圖鼓樂聲聲震天響,萬人空巷逛廟會,在一片熱鬧的氛圍中,西鄉三月三廟會大巡遊在「樂遊西鄉三月三」全景遊園H5畫布中緩緩展開,北帝出位、歌舞風情匯景大巡遊、千歲大盆菜宴、木偶戲等精彩絕倫的民俗大戲輪番上演
  • 三月三、白草寺廟會,五彩紙花辦盛會!
    面對已是殘垣斷壁、野草閒花叢生的廟宇群,白草寺廟會劉會長告訴筆者,舊時此地松柏槐柳參天,把整個原蔭蔽得嚴嚴實實;廟宇樓閣雕梁畫棟,晨鐘暮鼓,香菸繚繞,信民潮湧。佛祖寶殿、玉皇閣、真武祖師殿、太上老君廟、娘娘廟、閻羅殿等48座廟宇殿堂,還有神路、山門、碑亭、戲臺、僧舍、會舍等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形成蔚為壯觀的廟宇群。
  • 中原古航運絲綢之路——澮河之濱名鎮 黃 口
    黃口「三月三」古廟會、澮水春聲,無不浸透歷史,積澱著中華民族歷史長卷中最為波瀾壯闊的漢帝國文化。每年的三月三日,人們聚集於此,懷古論今,便成為現在的黃口「三月三」古廟會。大義黃口,大美黃口人,一代一代傳承著大義的美德……「三月三」廟會"March three" Temple
  • 尋春直須三月三
    歌圩節」;在畲族,三月三是穀米節……「文人雅集,曲水流觴」。總的說來,三月三原為一個祓禊、祭祀、迎祥、雅集、「會男女」、求偶、求子等帶有些許宗教色彩的節日,後來則逐漸演變為宴飲、娛樂、踏青、春遊等活動的節日。十裡無同風,各時期、各地區、各民族的「三月三」活動又有許多不同。三月三,又名踏青節。諺曰:「尋春直須三月三。」今陝西尚有「踏青屐」之說。
  • 實拍:興平莊頭廟會,陽春三月裡一道獨特的民俗風景線
    圖/虎嘯蓬萊島  文/張同學陽春三月,春回大地,興平到處洋溢著春的喜悅。
  • 後天(4月7日),天馬山「三月三」廟會,約起吧!
    作者:撫寧區檔案館館長李利鋒天馬山廟會為何要在三月初三日舉行呢?天馬山有座玄真觀,供奉真武大帝。陰曆三月初三日是真武大帝的誕辰日。真武大帝,原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道經中稱之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
  • 「多彩西鄉,文明樂章」攝影徵集,34幅獲獎作品西灣公園展出
    :醉人的西灣晚霞、西鄉河上的美容師、鐵崗水庫棲息的白鷺、場面盛大的西鄉大盆菜……這些人們熟悉的風景,在「攝友們」的鏡頭下變得多姿多彩,別有韻味。  這是寶安區西鄉街道2020年「學習強國」系列活動之一, 「多彩西鄉,文明樂章」攝影徵集獲獎作品展覽,吸引數千名遊園市民觀看。當天下午,主辦機構還在西灣紅樹林公園綺雲書苑舉行頒獎及作品賞析座談。寶安區文聯、西鄉街道有關領導以及來自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寶安區攝影家協會等的專家學者參加活動。
  • 走,逛驪山古廟會走!
    一年一度的驪山古廟會終於來咧!7月13日—7月17日相約一起上廟會!廟會期間,驪山上人山人海,廟內香客盈門,香菸繚繞,鐘聲陣陣,求子還願者絡繹不絕,紛紛獻花果、獻米麵、布施功德、掛匾豎碑,人言「心誠則靈,有求必應」。
  • 【高山貓】三月三五鳳山廟會又到了又引起我很多傷痛的記憶
    一、為什麼五鳳山的廟會在三月三      三月三是黃帝的生日,也是道教無量祖師誕辰之日,這一天五鳳山上有大法會,各路香客蜂擁而來到山上抽籤求神
  • 鄉村紀事 | 懸泉寺廟會(姜文成)
    因為懸泉寺距我家不過千米之遙,年輕的時光在那兒佔據了不少,春天來了,我們便攀那寺後絕壁上的古藤。寺裡或周圍可以往嘴裡填的東西雖然多得很,可最讓人興奮的應該數懸泉寺廟會了。懸泉寺一年三次廟會,三月三、四月八和九月九,三次廟會只有三月三唱大戲,崮山村的「娘們兒」們早早的就開始忙了,家人的衣裳,該縫補的縫補,新舊不說,但總要洗得乾乾淨淨,最重要的是需準備好許多飯,到時候好伺候趕會的親戚。平時要多攢下一些雞蛋,不管是自家的孩子還是來趕會親戚家的孩子,人人有份兒,每人兩個。
  • 上巳 | 三月三,幽蘭祓禊淺水邊
    鄭玄 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 賈公彥 疏:「一月有三巳,據上旬之巳而為祓除之事,見今三月三日水上戒浴是也。」《後漢書·禮儀志上》:「是月(三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
  • 【盤點】忻州傳統古廟會
    由於受五臺山的影響,五臺的民間廟會有很明顯的佛教色彩。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觀音菩薩是救苦救難、賜福人間的大佛。也正因如此,在觀音菩薩的聖誕日農曆二月十九,好多村要舉辦廟會以示紀念。主要有:豆村鎮大石廟會、耿鎮河口村廟會、東治鎮南街村廟會、東冶鎮石村廟會、溝南鄉溝南村廟會、石咀鄉石咀村廟會、白家莊鎮南窯廟會、茹村鄉南茹村廟會、東雷鄉寶村廟會、臺城鎮古城村廟會。
  • 「三月三,拜軒轅。」越南祭祖為何是三月初十?他們祭拜誰?
    「三月三,拜軒轅。」越南祭祖為何是三月初十?他們祭拜誰?中國人端午節吃粽子,越南為何三月初十吃粽子?是個啥講究?中國有句古諺:「三月三,拜軒轅。」軒轅即黃帝,因其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為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
  • 孟母廟會記
    祭祀篇每逢農曆二月初二,孟母廟舉行廟會,四鄉孟氏及遠近士民,紛至沓來,拜謁先賢,祈福許願,企盼聖賢福佑。今年,依舊是按照古禮,將祭祀孟母作為廟會的重頭戲廟會組委會成員耿勝武、盧玉飛、魏成旺、趙紀廣、趙紀東、耿永飛、魏成東、耿芝龍等行禮
  • 靈山廟會
    一日出汲於山之東,遇一白馬素袍者曰:『吾奉帝命取爾上升,四月十五日其期也』。乃以巾擦元君面,容貌頓改。及期,果音樂遠播,紫雲罩山,遂登頂坐石而化。後,一小牧童被雷死,尋蘇,言見雲中羽扇鶴裳,冠頂翡翠曰:『吾清霄元君也,教爾傳語,惟孝當欽。』土人遂建祠於山巔。」有了古籍的記載,再加之文人的添枝加葉,百姓的互相傳聞,於是這個能消災賜福的清霄元君也就是靈山老母便成為婦孺皆知遠近聞名且能造福一方的神靈了。
  • 驪山老母宮將舉辦慶祝驪山老母聖誕暨傳統古廟會活動
    戊戌年(2018年)驪山古廟會就要來了!驪山老母殿古廟會,緣起於古代紀念驪山老母(女媧娘娘)補天造人之功德。值此吉祥到來之時,老母殿全體道友,真誠祈求驪山老母,保佑國泰民安!保佑大家萬事吉祥!
  • 雙鳳山古廟會,走起——
    雙鳳山古廟會,走起—— 據《壽陽縣誌》載,雙鳳山位於壽邑北境,距縣城20公裡,海拔1562米,因兩峰對峙如鳳,故名雙鳳山。山坳有黑龍白龍二泉,常年不溢不涸。雙鳳山與縣城朝陽閣遙遙相望,故有「雙鳳朝陽」之說,為壽陽八景之首。每到春夏之交,松林掩映中,雙鳳山花開似海,紅白交替,蜂蝶飛舞,花香襲人。
  • 北方六省最大的祭祀廟會,你參加過嗎?
    新年廟會你或許參加過,那女媧廟會你參加過麼?2016年4月7日至4月21日(農曆三月初一至十五),北方六省(京津冀晉魯豫)最大的民俗廟會——媧皇宮廟會將在邯鄲涉縣的5A景區媧皇宮拉開帷幕。    傳說中,農曆三月十五是媧皇聖母的神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