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與伊利的那些秘密

2020-12-12 品牌研究院

可能你想不到,伊利比蒙牛的建設要早很多。那個時候蒙牛的老總牛根生先生還是伊利的副總裁,後來由於和當時的董事長在戰略上有分歧,產生了矛盾。於是牛根生便辭職,在1999年8月份創建了現在的蒙牛。當時的伊利是乳製品行業的老大,而蒙牛是從零開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誰也沒有料想到,蒙牛在後來居然反超了伊利。

1爭做內蒙古第二

蒙牛僅僅只用了四年的時間就進入了乳業三強。這是一種驚人的成長。蒙牛的成長在於他抓住了市場提升了品牌的影響力。在2003年10月,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功上天,蒙牛成為了他的唯一的贊助商,這讓蒙牛掛上了「中國航天員專用奶」的標籤。從此蒙牛一炮走紅。

2戰略在哪目標在哪

當時蒙牛的戰略目標在於快速提高自己的品牌影響力。他比伊利搶先一步在打造品牌上做出了努力並且收穫了極大的成效,而那時的伊利把大量的資金投在了後方的建設上,所以伊利在品牌戰略上輸給了蒙牛。

3自誇造就的事實

蒙牛的建設中心在於品牌,但是它忽略掉了品質這一特點。沒有能夠及時把蒙牛生產的乳製品的品質提升上來。在2008年,伊利成為了奧運會的唯一乳製品,在2010年成為了世博會唯一乳製品贊助商,這極大地提高了伊利的品牌影響力。同時在2009年,蒙牛的增速開始落後,在2012年蒙牛又陷入了食品安全事件雙方就此拉開差距。

【4】如何成為第一

從蒙牛和伊利這麼多年的品牌對壘中不難看出,品牌的打造對於一個企業的影響有多大。無論誰成為第一都需要切記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證產品質量和品質的提升。不然品牌就成了一個空殼,就很容易被打倒。

相關焦點

  • 蒙牛市值為什麼比不過伊利
    撰文|杜謠謠 編輯|杜周蒙牛和伊利這兩大中國乳業巨頭的爭戰還在繼續。不過,就現狀來說,蒙牛還是居後。可以看出蒙牛此番發債受到了市場的推崇。但事實上,蒙牛的市值並沒有形象中的那麼好,與國內另一乳業巨頭伊利股份(600887.SH)相比,同樣是千億級企業,市值卻始終比不過伊利,相差近800億元。蒙牛市值為什麼比不過伊利,主要表現在營收、利潤及市場份額。
  • 蒙牛伊利,誰做老大?
    作為全國性乳企,蒙牛和伊利還通過投資、控股等形式獲得供應鏈中企業的支持。如2017年蒙牛併購現代牧業,並由此獲得現代牧業位於華北及華東等多個地區的奶源支持。伊利也不甘示弱,今年8月,伊利通過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斥資2.03億港元認購中地乳業定向增發股票,認購完成後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約為16.6%,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二十年蒙牛伊利鬥爭史
    自此,蒙牛與伊利長達20年的拉鋸戰,開始了。臥薪嘗膽:心機蒙牛追趕伊利蒙牛剛開始創立,並沒有進伊利的法眼。當時伊利的最大對手是光明乳業,小小的蒙牛,還撼動不了伊利。另一方面,蒙牛作為號召「中國乳都」的先行者,在排面這塊明顯壓了伊利一頭。等伊利想參與進來,這個項目的主導者早已經被蒙牛牢牢把持了。提高知名度的同時還打壓了伊利,你說蒙牛這個廣告詞6不6?
  • 「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蒙牛的如意算盤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財報出爐,蒙牛和伊利差距在哪?
    文/華商韜略 廠工 4月28日晚,伊利股份同時公布了兩份財報。其中,2019年年報顯示伊利股份總收入超過900億,連續六年創亞洲乳業第一,營收連續超百億級增長。 而這,距離蒙牛公布財報剛剛過去一個月。
  • 伊利公開舉報蒙牛:奧委會不要讓愛你的人寒心
    奧委會涉嫌「一女二嫁」,本已經被伊利競標到手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合作夥伴,卻被蒙牛通過其它方式分一杯羹。這幾年伊利在體育賽事營銷、綜藝營銷都十分有心得。尤其是2008年第一次成為北京奧運會合作夥伴後,伊利一如奧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在過去11年的發展中,伊利不僅重奪自己乳業第一的寶座,並且與蒙牛的差距拉大到100億以上的份額。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 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 蒙牛的如意算盤 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蒙牛伊利佔據全國70%的市場,卻沒有地方奶企有良心?
    在這篇文章發出來之後,中國乳製品行業協會立馬發聲明力挺蒙牛伊利,說文章捏造事實,抹黑蒙牛伊利,對中國乳業的發展有著不利的影響。責令作者刪除文章,並立刻向蒙牛伊利道歉。針對作者的指責,他們不擺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反而用權力試圖讓作者服軟。
  • 留給蒙牛和伊利的時間都不多了!
    9月中下旬,推出冷萃咖啡拿鐵、全新酸奶品牌減法……9月17日,賣掉君樂寶的蒙牛收購澳洲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公司貝米拉,希望在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板塊取得突破式增長;其次是擴展東南亞和澳洲等市場。…… 千億目標在前,留給蒙牛的時間不多了。而對於伊利來說,也必須毫不鬆懈。
  • 兩大品牌棋逢對手,伊利到底比蒙牛好在哪裡?
    一、伊利盈利能力更好ROE是一個盈利能力指標,反映公司賺多少錢。從ROE來看,伊利均在20%以上,很穩定;而蒙牛隻有15%左右,甚至出現負值,伊利明顯高於蒙牛,說明伊利賺錢的能力略高於蒙牛。二、伊利哪裡好?
  • 蒙牛大賺!聖牧扭虧!是否要謝謝伊利?
    有意思的是,就在邵根夥在2016年9月28日完成最後階段交割後不到一個月,伊利突然殺進來了。2016年10月21日,伊利發布公告欲以每股2.25港元總計52.9億港元,收購中國聖牧37%股權(相當於23.51億股股權)。不過該項交易在2017年4月正式宣布流產。
  • 乳製品巨頭蒙牛和伊利的恩仇,竟然還有這些說法
    以退為進——蒙牛在甜頭的邊緣試探蒙牛雖然是剛成立,但是身邊也籠絡到了一批之前在伊利的戰友,這也引起了伊利的注意,因為牛根生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鄭俊懷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不僅如此,蒙牛在當時標榜伊利是內蒙古第一大乳業品牌,蒙牛是內蒙古第二大乳業品牌,要知道,當時在內蒙,除了伊利可還是有數百家的乳業集團的,就這個宣傳,也是直接掛著第一名,遠遠的甩開了後面的品牌。
  • 伊利蒙牛再曝黑幕,中國乳業的未來在何方?
    如今被「舊事重提」,伊利、蒙牛近十年來的種種「原罪」也被網友深扒,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緊急闢謠,力挺「二奶」。那麼,中國乳業格局究竟如何?未來路在何方? 近日,一篇以《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為標題的深刻揭露乳製品行業黑幕的文章迅速登上熱搜。
  • 蒙牛伊利「六宗罪」:是空對空喊話還是確有其罪
    該文以「6大罪狀」控訴了蒙牛伊利左右國家乳品標準制定。但隨之而來的是文章被封,作者被公關,奶業協會發了「闢謠聲明」。 但問題是:在引起巨大的輿論風波下,為什麼蒙牛伊利為何沒有受到懲罰?為什麼監管部門依然允許產品售賣?
  • 蒙牛「可牛了」,伊利你慌不慌?
    2019年報顯示,伊利總營收為902.23億元,同比增長13.41%;蒙牛總營收為790.3億元,以14.6%的同比增長緊隨其後。 第三名光明乳業總營收則只有225.63億元,呈斷崖式下跌。 長期來看,雙寡頭的戰略焦點正在逐步分散。
  • 伊利炮轟蒙牛,千億奧運市場競爭也要守法合規
    6月20日中午,伊利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表公開聲明指責蒙牛稱,蒙牛「在北京冬奧會公開競標中落敗,卻利用國有企業中糧集團和美國可口可樂之間的資本合作,替可口可樂巨額奧運贊助買單,藉機成為國際奧委會『飲料』類別全球『聯合』合作夥伴」。
  • 蒙牛和伊利,誰才是行業老大?!
    同樣,乳業巨頭蒙牛和伊利也是「相愛相殺」二十年,明爭暗鬥的較量從未停止,不過,從投資和布局來看,兩大巨頭卻又殊途同歸。 而在國外,澳洲又是蒙牛和伊利另外一個「戰場」,他們先後都在澳洲收購的多家奶企,畢竟優良的環境加上政府支持,吸引力是足夠的。
  • 伊利蒙牛搶牛大戰愈演愈烈:奶源爭奪尾聲下的抄底?
    隨著國內乳業市場集中度提升,伊利、蒙牛兩大巨頭已經瓜分掉8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在此情況下,為何還要投資和併購原奶上遊企業? 8月3日,圍繞著此次併購事宜以及未來規劃等問題,時代財經分別了聯繫伊利和蒙牛相關人員,伊利方面告訴時代財經一切消息以公司公告為準,蒙牛則表示目前並無相關信息對外披露。
  • 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瓜分奶源 牧場投資熱潮再起
    今年以來,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光明乳業(600597.SH)等乳企陸續在內蒙古、黑龍江、甘肅、寧夏、陝西、河北等地投資建設大牧場。這也是時隔近十年來,行業內再度出現如此大規模且較密集投資大型牧場的現象。瓜分奶源對奶源的爭奪,蒙牛的布局可謂先行一步。
  • 短保鮮奶,「撕扯」伊利、蒙牛兩巨頭
    過去,乳製品廠商是很少去參加中食展的,因為在國內,箱裝純牛奶市場基本是伊利和蒙牛的天下,低溫奶又沒法賣得太遠,所以參加這種全國性、國際性展會對小玩家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