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想不到,伊利比蒙牛的建設要早很多。那個時候蒙牛的老總牛根生先生還是伊利的副總裁,後來由於和當時的董事長在戰略上有分歧,產生了矛盾。於是牛根生便辭職,在1999年8月份創建了現在的蒙牛。當時的伊利是乳製品行業的老大,而蒙牛是從零開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誰也沒有料想到,蒙牛在後來居然反超了伊利。
【1】爭做內蒙古第二
蒙牛僅僅只用了四年的時間就進入了乳業三強。這是一種驚人的成長。蒙牛的成長在於他抓住了市場提升了品牌的影響力。在2003年10月,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功上天,蒙牛成為了他的唯一的贊助商,這讓蒙牛掛上了「中國航天員專用奶」的標籤。從此蒙牛一炮走紅。
【2】戰略在哪目標在哪
當時蒙牛的戰略目標在於快速提高自己的品牌影響力。他比伊利搶先一步在打造品牌上做出了努力並且收穫了極大的成效,而那時的伊利把大量的資金投在了後方的建設上,所以伊利在品牌戰略上輸給了蒙牛。
【3】自誇造就的事實
蒙牛的建設中心在於品牌,但是它忽略掉了品質這一特點。沒有能夠及時把蒙牛生產的乳製品的品質提升上來。在2008年,伊利成為了奧運會的唯一乳製品,在2010年成為了世博會唯一乳製品贊助商,這極大地提高了伊利的品牌影響力。同時在2009年,蒙牛的增速開始落後,在2012年蒙牛又陷入了食品安全事件雙方就此拉開差距。
【4】如何成為第一
從蒙牛和伊利這麼多年的品牌對壘中不難看出,品牌的打造對於一個企業的影響有多大。無論誰成為第一都需要切記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證產品質量和品質的提升。不然品牌就成了一個空殼,就很容易被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