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50多年,78歲老中醫面臨「合法」行醫困境

2020-12-22 健康時報客戶端

(健康時報記者 王振雅)王天運行醫50多年,獨門「絕技」耳穴針療法曾被譽為「耳穴王」;10多年義診,被百姓讚譽為「星期天大夫」,曾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以專家身份坐診,而今卻因沒有行醫證被停診。王天運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看了一輩子病,我就想有個合法的身份繼續行醫。」

「中醫持證行醫是必須的,但如何合理合法的給老中醫行醫證是亟需解決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張其成建議,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

80年代義診揚名,曾經的「星期天大夫」

受訪者供圖

從今年2月,王天運停診了。「每天都有患者打電話要看病,他們急我也急。我現在什麼也不缺,就缺一張行醫證,能讓我繼續給患者看病,義診。」王天運告訴記者。

王天運1942年出生於河南商丘的中醫世家,他的外祖父是當地的一位中醫,從小耳濡目染。

而他真正的走上從醫之路,是在1963年底,他參軍入伍後,他向北京部隊新醫療法醫療隊學習了快速針刺療法。

「為了練習,針刺療法,我把自己身上的穴位扎了一個遍,也買了許多書籍跟針灸專家學習交流,扎的深度、準度都會影響到給患者治病的效果。」王天運回憶最初在部隊裡行醫的經歷。

後來,王天運在山西、河南等地義診,扎針手法越來越嫻熟,醫術也得到了當地患者的認可。

「在河南原籍探親,用快速針刺療法為鄉親們義診,一天到晚只能休息2小時左右,一個月沒出家門一步。患者病情就改善好轉。一下子大家都來找我看病。」王天運介紹,那時每天院子裡排隊候診的有數百名患者。當地縣醫院針灸科主任還帶領5名醫生向他學習。

隨著看病的人越來越多,王天運也開始小有名氣。1970-1980年,10年間,他在部隊利用業餘時間自學醫學知識,同時也給戰友們義務看病。

1980年初,他在向解放軍總醫院耳針專家黃麗春教授學習了耳穴診療法後,即在地壇公園用耳穴壓豆方法為老百姓義診治病。成千上百的患者在地壇公園東門排隊約號。

就這樣,王天運連續10年,每周日在地壇醫院義診,曾被稱為「星期天大夫」。10年義診,雖然不收掛號費和診費,但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不少人自願捐出一、二角零錢,放入一個箱子裡。王天運指定專人收集記帳,全部分批捐助給中國兒童和少年基金會。到1990年,王天運共捐助5109.10元。

50年老中醫就缺一張行醫證

後來,他被邀請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以專家身份掛牌應診,當時的國醫堂領導給劉渡舟、趙紹琴、王綿之等頂尖專家定的掛號費是3元,卻給他定5元,但他卻只答應1元。

「因患者較多,國醫堂同時給我開了六個診室,他和他的助手日門診量最多時曾達600人次。」王天運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除了耳穴針療法外,他有一套治療近視的方法,從1990年後,他的門診對象主要轉向了近視等群體。結並制定了《青少兒近視等眼病防控和逆轉行為規範》。

2020年2月,因為無行醫證,行醫50年,王天運被所在門診告知,為了避免處罰,停止坐診。

治病無數、擁有獨技,行醫50載的王天運卻一直沒有行醫證。「一直在給病人看病,國家出了新的醫師管理政策也不太了解。後來,年紀越來越大,去考中醫執業資格考試已經不太實際了。」王天運告訴記者,「中醫越老越有經驗,沒有退休一說,現在就是想多給病人看病,讓老百姓少打針、少吃藥」。

多年來,由於種種原因,王天運與行醫證失之交臂。比如,成名後的王天運,河南原籍曾給他特辦了主治醫師資格證書。但後來在北京統一辦理醫師資格證書換發時,因當時他的戶籍在河南而漏辦。2018年9月,王天運按照北京市的確有專長考核辦法上報了有關材料,因操作不當錯報而沒有通過報名審核。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研究員、中醫藥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執行組長張超中認為,「王大夫很有名,很多專家、領導都知道他。從醫這麼多年,醫德、醫術都很好,應該不屬於非法行醫者。」

張其成認為, 「在我國,有的中醫是醫學世家、有的是學從名師、有的是自學,有好的技術、有真本事、老百姓認可就是好大夫、真中醫。」

民間中醫「轉正」難

2019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區京西中醫藥文化研究會申報了王天運中醫藥傳統技能傳承工作室,王天運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合法」行醫了,但該工作室至今也沒進展。

如王天運一樣的,許多民間老中醫,因為行醫身份問題而處境尷尬。「民間中醫,雖然具有某一領域的專長,但通常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不要說考取執業醫師證,連報考的資格都沒有了。」張超中介紹,像王天運的情況不在少數,民間中醫許多處於「無證行醫」的狀態。

1999年5月1日,我國實施《執業醫師法》,從此國家實行醫師資格考試制度,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才有執業醫師考試資格,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科學歷或者中等專業學校醫學專科學歷的人,才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

「我這一輩子,最放不下的,還是民間中醫。」原運城市衛生局副局長、因推行運城民間中醫管理改革而享譽全國的田康立曾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按照考試標準,是不可能給他們發證的,中醫應制定適合中醫的管理制度。

「一個80多歲的老中醫,考了0分,他是家傳中醫,很會看肝病,一輩子看病都是免費的;另一個70幾歲的中醫,只考了7分,但他的中藥炮製得非常好,每天找他看病的不下30個人。」田康立舉例說。

2017年12月20日,我國實施《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註冊管理暫行辦法》,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可以申請參加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

然而,兩名推薦醫師、三級審核、筆試,然後才是現場考核,層層加碼,剛剛看到「轉正」希望的民間中醫,在一次次嘗試後,又失望。

「在村裡看病一輩子,我壓根兒不認識執業醫師,想找兩個這樣的人來給我做推薦,顯然是辦不到的。」山東聊城的一名民間中醫透露,因無法找到兩名執業醫師來推薦報名,他選擇相信了當地的考試機構,後來卻被騙了3萬元,也未能參加考試。

中醫專長考試,在全國各地出現「兩低」的情況,即審核通過率低、考試通過率低。根據各省公布考核數據顯示,2018年,青海省考核通過率僅為11%,廣西省考核通過率僅為6%,廣東省通過率不足1%。

張其成介紹,行醫證是現代醫學的產物,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如何更好的傳承中醫傳統,讓民間中醫合法、合理的擁有行醫證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張其成建議,對於年輕的中醫可以按照現在考核體系考核,對於老中醫,可以設立「特色考核」制度。比如一些老中醫可以按照實踐考核方法,讓考生給3-5位病人看病開藥方,由若干資深名中醫組成考核小組來評定其臨床水平,主要考核其是否符合中醫思維、是否有效,合格者即可發行醫資格證。

參考資料:

1、中醫藥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專家張超中:老中醫行醫50年,就缺一張行醫證.2020年8月.

相關焦點

  • 78歲老中醫的「醫者仁心」
    新華社鄭州2月20日電(記者韓朝陽)78歲高齡,行醫62年,河南省鄧州市中醫院院長唐祖宣於疫情洶洶之時再次奔忙在抗疫一線,研藥方,煎湯藥,防疫情。「學中醫是濟世救人的。」唐祖宣學醫時老師囑咐的一句話,他牢牢記了一輩子,也做了一輩子。
  • 河南一老中醫行醫81年,把藥方刻在墓碑上造福後人
    來源:經濟日報右為袁淑芳老人在河南省西平縣蘆廟鄉盤龍橋村,一座老中醫的墓碑遠近聞名,墓主人袁淑芳一生行醫,臨終前囑後人將一生所學總結成百服藥方刻於墓碑之上,供世人借鑑,明示後人、造福一方。特別遺囑袁淑芳,河南省西平縣蘆廟鄉盤龍橋村人,建國初期著名老中醫。
  • 【要聞】鶴崗老中醫 名列北京同仁堂首席
    北京同仁堂,是一家具有300多年傳承歷史、中醫藥界首屈一指的老字號。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24號,是同仁堂建國門中醫館所在地。這裡每天前來買藥看病的人絡繹不絕,不只是同仁堂的牌子聞名遐邇,這裡的名中醫更是各有所長、醫技堪絕。凡來此看過病的人,對這裡的中醫都會「一見鍾情」,再也難以割捨下。
  • 一千多人的村莊只有一名醫生,商洛87歲老人堅持行醫60多年
    「老者在我們村裡,那真正是人人都說好,除了本村人,外面人也來老人這兒看病,來的人還不少呢,所以他在我們隊裡威信很高。」家住商洛市大趙峪街道辦事處劉圪村(現屬龍山村)的村民王樹民說,這是他們村僅有的一位鄉村醫生。
  • 關於雙黃連,我和一位行醫三十多年的「老中醫」聊了下
    這兩天,我和一位行醫三十多年,科班出身的正牌「老中醫」討論了一些問題。 為免陷入底層理念的紛爭,我提問時完全隱去了自己的觀點。難得有一個邏輯在線,坦誠平和的對話,發出來供大家參考。
  • 有50多年診療經驗的老中醫團隊免費把脈 與桐君堂藥業聯手合作...
    秋冬滋補,明天起,請來都市快報詠芝元第四屆膏方節:名老中醫每人送出10個膏方義診號;與桐君堂藥業合作,確保道地藥材和古法制膏技術;精選野山參、蟲草、鐵皮楓鬥等貴細藥材入膏,全場5折起優惠。(記者 張靜) 有50多年診療經驗的老中醫 免費為您把脈辨證 今年的膏方節,由詠芝元常年坐診的老中醫領銜,他們都有50多年診療經驗,因此也受邀坐診杭城各大老字號醫館。
  • 獻身杏林80餘載,102歲名老中醫俞尚德先生逝世
    本報訊(記者柴悅穎通訊員李一璠)3月11日,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我國中醫脾胃病學泰鬥俞尚德老先生在杭州家中仙逝,享年102歲。俞尚德老先生醫德高尚,治學嚴謹,學貫中西,桃李滿天下。1947年,學有所成的俞老返杭懸壺行醫,1960年起在杭州市腫瘤醫院工作,獻身杏林長達80多年。「俞老畢生鑽研脾胃學說,對食管、胃、腸、肝、膽等病證進行了系統研究,治學法古融新,與時俱進,形成了在中西醫結合基礎上的『審病—辨證—治病』的診療思維,逐漸形成俞氏脾胃學術思維體系。」俞尚德的學術繼承人胡劍鳴說,老師的治學態度既不墨守成規,也不人云亦云。
  • 【人物】洪洞這位老中醫已98歲高齡仍在為人看病,行醫70多年診人無數!
    用於瘡瘍能祛腐生肌,盡得其傳1940年 拜臨汾名醫張永智(孔祝三嶽父)為師,行拜師儀式,張先生後為我縣人民醫院著名中醫骨科   張永智也為祖傳名醫,其為六代,擅長內科,骨傷外科,盡得其傳,傳於接骨膏藥方,燒傷方,褥瘡方,生肌散(專治各種傷口不癒合、不收口,去腐生肌 )桃花散(刀傷破傷瘡瘍聖藥),冰硫散(治療陰囊溼疹)三黃散(外塗治療無名腫毒)等家傳秘方1942年在臨汾北麻村開藥鋪出師行醫
  • 商洛87歲老人堅持行醫60多年服務鄉鄰
    「老者在我們村裡,那真正是人人都說好,除了本村人,外面人也來老人這兒看病,來的人還不少呢,所以他在我們隊裡威信很高。」家住商洛市大趙峪街道辦事處劉圪村(現屬龍山村)的村民王樹民說,這是他們村僅有的一位鄉村醫生。
  • 91歲老中醫無償捐獻百年秘方
    近幾個月來,許多到揚州儀徵市中醫院看病的患者們發現,曾經經常坐診的 90 多歲老中醫林峰副院長不再露面了。老人年紀大了,也該好好歇歇了。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林老在離開醫院之前,還做了一件在醫生之中引起轟動的大事:他把畢生心血凝結成的秘方 " 林氏生肌散 " 捐獻給了醫院。
  • 餘西古鎮的名老中醫 曹姓名中醫 餘西古鎮,龍地生輝,人傑地靈
    後來他轉攻中醫,成為當地著名的老中醫。按照當時傳統的習慣,他將中醫事業和他畢生積累的經驗傳授給長子朱熙堂。朱熙堂在其父親中醫治療經驗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和提高。朱熙堂長子朱作舟又繼承父業,他將祖上傳授的知識與自己的經驗融為一體,成為地方上很有名望的老中醫。
  • 老中醫行醫80多年,逝世後將藥方刻墓碑上,許多同行前來祭拜抄錄
    自我國古時起,就有不收取費用免費幫助窮人看病的事例,而今,又有袁淑芳老先生勞苦一生,為民造福,在仙逝後,將藥方刻與石碑上供人瞻仰的故事。大愛無疆,醫者仁心袁淑芳老先生的墓碑上,將自己行醫80餘年整理的藥方和經驗無私的分享出來。
  • 老中醫餘漢先:如果不參加戰「疫」,我將遺憾終生
    他叫餘漢先,今年73歲,是一名退休老中醫。武漢疫情發生後,餘漢先不講條件,不要報酬,用他從業50多年積累的經驗挽救病人的生命。而他的「底氣」來自於73歲的父親餘漢先。臨近春節,父親從鄂州來武漢過年,剛好趕上疫情爆發。聽說好多醫院掛號「排長隊」、床位緊張,父親餘漢先多次主動要求到醫院幫忙,特意強調「不要一分錢報酬」。這讓餘劍書對父親十分敬佩:「我爸爸是一個有五十多年經驗的老中醫,我家也是世代行醫,我爸爸以前在當地也是非常有經驗。(正月)初一的時候,我就把爸爸接到了我們醫院來了,給病人號脈、看舌苔。
  • 80歲老中醫坐輪椅娶女徒弟,男徒弟:兩人結合是為傳承針灸事業
    1月7日,據沸點視頻報導,貴州遵義一名80歲的老中醫迎娶42歲新娘,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據悉,新娘帶兒子來治病時被老先生醫術折服,隨後成為師徒並心生愛意。老先生的徒弟周先生介紹,老人無子女,網傳新娘已懷孕的消息是假的,新娘能力強有責任心,兩人結合是為更好傳承針灸事業。
  • 村醫姚留記:基層行醫50年 用生命詮釋醫者仁心
    新華社鄭州2月17日電題:村醫姚留記:基層行醫50年 用生命詮釋醫者仁心新華社記者翟濯在河南省郟縣冢頭鎮北街村防控卡點處,一輛車頭系有條幅、車頂綁著大喇叭的防疫宣傳車,靜靜地停靠在路邊。2月4日13時9分,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姚留記突然暈倒在村疫情防控卡點上,經搶救無效去世,享年68歲。提起姚留記,「大喇叭」「老年代步車」是他最深入人心的代名詞。疫情來襲,接到防控任務的姚留記為了提高村民防控意識,自掏腰包把自己的老年代步車改裝成了防疫宣傳車,每天開車走街串巷普及防疫知識。
  • 逝者|許德甫:治病且「療心」的鄂州老中醫
    3月5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公告,表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先進集體和個人,63歲的湖北鄂州老中醫許德甫在列
  • 非法行醫 診所黑 心更黑
    2020年7月1日,順義公安分局環食藥旅中隊根據群眾舉報線索,在南法信地區西海洪村一出租房內查獲涉嫌非法行醫嫌疑人張某領(男,40歲)。經核查,確認張某領在未取得醫師執業資格的情況下多次從事非法診療活動的違法犯罪事實,且該人曾因非法行醫被順義衛健部門行政處罰。
  • 名老中醫都有這些特點(懸壺濟世六十年總結)
    家境貧寒,只念過六年私塾,十四歲學徒,行醫六十五載。曾任北京市中醫醫院副院長,北京市中醫研究所所長。一生勤奮好學,誨人不倦,為中醫學發揚光大作出了貢獻。我是個普通的回族老中醫,今年八十三歲,經歷過清王朝、北洋軍閥、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行醫生涯一甲子。可以說,人間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備歷;人生道路的酸、辣、苦、甜、鹹五味俱嘗。
  • 村醫燒掉病人50萬欠條後成名:樹大招風 不看病了
    燒欠條的念頭他早在兩年前就有河南商報 (微博)記者吳濤/文劉鴻翔/圖一周前,河南新鄉鄉村醫生楊全鴻在自家診所的院子裡,燒掉了行醫近50年病人因無錢看病所寫的欠條。楊全鴻做了幾十年的鄉村醫生,一直奉行著一條準則:有錢沒錢先看病。他說這跟自己年輕時的經歷有關。楊全鴻18歲那年,不幸患上了敗血症,在當地的縣醫院昏迷了9天才被搶救過來。出院後,面對6000元的醫療費,楊家實在拿不出來。「後來國家看我實在沒錢,就免掉了三四千塊錢。」楊全鴻說,這段特殊的經歷,讓他從那時起下定決心當醫生,讓鄉親們看病少花錢。
  • 預約免費看病!10月16日!全國名老中醫要來啦!
    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樟樹中醫藥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公元202年道教始祖葛玄在這裡採藥、煉丹、行醫10月16日全國名老中醫要來樟樹義診啦為方便廣大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免費享受到全國名老中醫的高水平診療服務,10月16日,樟樹市將舉辦全國名老中醫大型義診活動,特邀請13名涵蓋內科、婦科、骨科、耳鼻喉科、平衡針灸等專業的全國名老中醫前來義診,用中醫方法診治各類疑難雜症,推廣中醫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