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大家分享了很多關於語文學科提分技巧的方法內容,得到了不少家長朋友的認可,不少家長也表示,孩子按照我講授的方法去做,成績真的有所改善,非常感謝老師的幫助。
不過和家長的交談過程中,家長還是表示孩子在語文閱讀理解上依舊存在問題,需要進一步提升和改善。
可是關於語文閱讀理解到底應該怎樣去做,才能夠有效且快速地提升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呢,我首先想問家長朋友們,在平時輔導督促孩子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有沒有仔細觀察孩子是怎樣做閱讀理解題目的呢?
我相信一部分家長的答案是:
老師我平時真沒有仔細觀察,都是孩子做完以後我給孩子批改的,一篇閱讀理解,孩子沒一會就做完了,可是批改的時候,問題很多,基本上全錯。
當然也有家長會說:
老師我發現孩子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完全沒有思路,一會看文章,一會看題目,甚至文章還沒讀完就開始落筆寫答案,完全沒有思路和章法,最後給孩子批改時,全都沒有達到點子上,白費了那麼多時間。
我相信以上兩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不過從家長們反映的情況來看,老師心中也有了答案,很多孩子之所以閱讀理解差,不會做,很大的一個原因便是:連文章都不知道應該怎樣去讀,更別說如何分析問題了。
那麼拿到一道閱讀理解題,正確的做法是怎樣的?
我們閱讀理解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做的是閱讀文章嗎?不,我們先做的是閱讀題目,也就是我們閱讀理解方法常講到的「先題後文」,先要瀏覽了解題目的大概,然後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就有重點,才知道怎樣去合理規劃分配閱讀的時間和重點,閱讀效率才能大大提升。
那麼文章怎麼閱讀?
1.首先,我認為同學們一定要通讀全文,要了解文章基本內容,對文本信息有個大致了解。在第一遍閱讀時,可用略讀或跳讀的方式閱讀全文,不必注意細節或具體事實,只求對文章有一個總體印象,了解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基本觀點,記住文中的信息方位。
很多同學在做讀文章做閱讀題的時候,文章內容還沒讀完就開始落筆寫答案,就會使得答案片面化,信息不完整,自然很難得分。
2.其次,就是在閱讀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圈畫關鍵詞、句。帶著題目有的放矢地在文中圈圈劃劃、做標記,查找解答題目的依據,避免毫無目的地通讀文章,許多局部性題目都可以通過原文中的一兩句話直接找到答案。
這樣在做題的時候才能夠快速找到相關的考點內容,不僅能夠節省答題時間,也讓答題更有針對性,失分更少。
3.再然後,同學們一定要注重分析文章結構,理清文章的結構關係,在閱讀中最好標出自然段。
為什麼要做這一步呢?其實很簡單,因為只有把文章結構理清楚,在做題的時候同學們才知道如何去總結歸納文章主要寫的是什麼內容。
就如考試中經常會有這類題型:閱讀全文,請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而回答這類題需要同學們做好三步:
1、先劃分好文章層次;2、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內容;(主要是找到關鍵句、核心詞)3、加入過渡詞,串聯段意。
4.最後,便是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
關於文章的中心主旨問題,幾乎是每道閱讀理解必考的題型之一,不管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都有涉及,所以了解概括文章中心主旨是很有必要的。
並且關於文章的中心主旨,其實也是孩子閱讀完成一篇文章所學到的一種精神品質,是一個學習內化吸收的過程,讀完這篇文章我學習到什麼?體會到了怎樣的一種精神品質,這才是閱讀最大的意義。
那文章中心主旨如何歸納?
問題1、閱讀全文概括內容,從中你學到了什麼?(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這類題需要同學們做好2步:1.找出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2、串聯六要素然後再加入適當的串聯詞語,結合中心,答案就出來了。
我們要素串聯法有兩步:1、找出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2、串聯六要素。這個時候要注意,有時時間、地點、結果可省略。
所以綜上所述:比較好的閱讀理解方法是:初讀文章(了解文章內容)--看題目(培養題型意思)--查讀文章找依據(勾畫重點)--初定答案--三看文章找細節--推敲答案(答題技巧)--四讀文章--終定答案(歸納組織語言)。
用這樣簡單4步去閱讀一篇文章,所有的問題和考點都能夠一目了然。建議同學們在今後做閱讀理解題目的時候,也一定要注重這些方法技巧,掌握學會,輕鬆應對閱讀理解難題,考試拿高分。
關於閱讀理解怎麼讀?同學們都學會了嗎?
當然還有一些關於閱讀理解的具體考試題型和答題公式技巧,這裡老師沒能來得及一一給大家講述,但是老師會在後期的內容中逐步完善,分享給大家,敬請期待吧。
我是「一心為學君」,每天分享學習乾貨和提分技巧,家長朋友若是還有其他問題,都可以留言與老師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