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的開頭給大家講一個耳熟的故事,關於一顆小小的馬蹄釘,我們可能都曾聽說過這個故事,但是並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而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出自英國國王理查三世的史實。內容大致是:
1485年波斯沃斯戰役中,國王理查三世準備拼死一戰。他的對手李奇蒙德伯爵亨利帶領的軍隊正迎面撲來,這場戰鬥將直接決定誰統治英國。
戰鬥進行的當天早上,理查派了一個馬夫備好自己最喜歡的戰馬,當時鐵匠剛剛給全軍隊的馬釘了馬蹄鐵,剛好沒有了馬蹄鐵和釘子,但馬夫又十分著急。在馬夫的催促下,鐵匠弄好了馬蹄鐵卻發現最後只差一隻馬蹄鐵上缺了一個釘子,而砸出一個釘子又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時軍號響起,由於怕國王怪罪,馬夫就讓鐵匠用其他東西湊合上,雖然馬夫知道這樣可能撐不住。但是他還是那樣做了。
結果在兩軍交鋒中,理查國王在帶領衝鋒的時候,馬蹄鐵脫落,戰馬摔倒在地,而自己也從馬背上掉落下來,然後戰馬受驚嚇跑了,而自己的士兵也紛紛撤退,就這樣理查三世就在這次的戰爭中落敗。
從那時起,人們就說「失了一顆馬蹄釘,丟了一個馬蹄鐵;丟了一個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國王;損了一位國王,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由此可見,一個小小的缺陷或者瑕疵都會影響到後面的大局,不管在哪個方面,小缺陷也要特別注意。當然注塑成型方面也不例外。前面我們講述了很多關於注塑缺陷的問題以及金髮科技的工程師們的處理方式,不知對大家是否有幫助,今天我們要給大家講的是關於密封盒的上蓋翹曲問題。別看這是一個小問題,但是可以造成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
上圖是密封盒上蓋,出模後變形。翹曲又稱變形、扭曲,是指塑膠產品在脫模後發生扭曲,導致產品結構扭曲或偏移難以進行後續的加工。
如上圖所示,可以明顯的看出將密封蓋放在平面上左端有縫隙,而一旦有縫隙之後如若未及時發現,就會影響後續的焊接加工,費時費力且浪費資源,如果在因某些問題流入市場,將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就像蝴蝶效應一樣。
材料:PA6+30%GF
顏色:黑色
澆口方式:長邊側中點澆口
成型工藝方面:本案例的初始方案是在製件長邊上設置單點進膠,由此造成產品兩端翹曲嚴重,導致後續振動焊接強度差、無法通過壓力測試。由於玻纖材料會在流動過程中隨熔體流動方向發生取向,產品沿取向方向與垂直取向方向收縮不均導致產品翹曲。因此,將熔體流動形式改為單一方向流動來改善翹曲。將澆口位置由產品長邊中部移到產品短邊位置,有效改變原有玻纖取向,取向變得更單一。製品成型缺陷得到明顯改善。
改善後效果如下:可以看出在更改進膠口位置以後,製品無翹曲痕跡,這樣才是良好的製品.
製件產生翹曲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考慮:
1.模具溫度不均,導致產品翹曲。使用儀器測定動、定模的實際模溫,檢查表面模溫是否均一。模溫不均會導致產品內部產生溫度內應力,需確保動、定模模溫度一致。
2.周期太短或模溫太高,產品脫模後過軟,導致翹曲。工藝上設置充足的冷卻時間,儘量使用低模溫成型,如有必要給模具接冷卻水。
3.產品壁厚不均,收縮不一均,導致產品翹曲。由於塑膠從熔體轉變為固體體積必然收縮,厚度大收縮大,厚度小收縮相對也小,收縮不均產生的內應力導致產品變形。只能通過優化產品設計,保證產品壁厚均一。
4.保壓設置不當,產品收縮不均,導致產品翹曲。優化保壓設置,使用兩段保壓。第一段在遠澆口端,使用高壓,降低遠澆口端的收縮;第二段在近澆口端,使用低壓,增加近澆口端的收縮,確保產品收縮一致。
5.產品取向不均,導致翹曲。纖維填充的塑膠熔體在流動時,其內部的長條形纖維會順著流動方向發生取向。沿著取向方向收縮小、垂直取向方向收縮大,取向引起的收縮不均會導致產品變形。該情況下,通過改變進膠位置和產品結構來改善翹曲。
6.產品太薄,剛性不足,導致產品翹曲。需對產品加厚,增加其剛性。
以上素材來自金髮科技學院,艾邦高分子虛竹整理編輯。
艾邦材料注塑微信群,請添加微信:ixuzhu,備註:公司+主營+職位。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艾邦材料注塑微信群#標籤#材料,注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