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出生的英國暢銷書作家肯·福萊特會講故事而不煽情,擅長宏大歷史背景下的近乎寫實的微觀敘事,不動聲色地讓讀者自己脊梁骨發涼。細心的讀者或許還記得今年上半年我推薦過他的《巨人的隕落》,以一百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
國慶期間,我又讀了福萊特兩部長篇小說:《聖殿春秋》和《無盡世界》。兩部小說的男主人翁都是中世紀英格蘭的建築師。
《聖殿春秋》的故事發生在1135——1174年,男主人翁叫傑克。《無盡世界》是《聖殿春秋》的續集,是兩百年後1327——1361年之間,發生在英格蘭一個叫王橋的7000人口的城鎮上的故事,男主人翁叫梅爾辛,傑克是梅爾辛的祖上。傑克和梅爾辛都是建築師,準確地說,是建築匠師。當時的英格蘭是經濟落後地區,7000人的規模是很興旺的城鎮了。
本文以梅爾辛為例,扒一扒小說裡中世紀英格蘭建築匠師的吊死逆襲成首富的奮鬥史。
屌絲
梅爾辛的父親是沒落地主,梅爾辛十幾歲時被送到木匠埃爾弗裡克那裡當學徒。埃爾弗裡克是個因循守舊的師傅,梅爾辛在他手下沒學到多少東西,靠著天賦和勤奮,自學成才。
那時候既沒有大學教建築學,也沒有技校,想從事建築匠師職業的都要從學徒開始幹,學徒期長達七年。學徒期滿後,大多數學徒還會繼續跟著師傅幹,做按日計酬的工匠,其中一部分最終會成為師傅的合伙人,並在師傅死後繼承產業。
王橋鎮地圖(《聖殿春秋》遊戲地圖)
城鎮裡各行各業都有手工業行會,如木匠、石匠、皮匠、織工、裁縫。如果不加入行會,任何工匠休想在城鎮裡找到活幹。
梅爾辛21歲那年,學徒期還剩半年的時候,埃爾弗裡克藉故將梅爾辛掃地出門,淨身出戶,連一套工具都沒有給他。由於沒有正規出師,梅爾辛無法加入行會,因此也接不到活幹。
第一桶金
梅爾辛走投無路之際,鎮上的一間小教堂聖馬可教堂出事了。一位木匠在維修教堂的木製屋頂時不慎摔死了。聖馬可教堂是座窮教堂,如果按常規做法修復屋頂,就要暫時關閉教堂,但如此一來,教堂的收入就會枯竭。
有沒有辦法在不關閉教堂的情況下拆除舊屋頂,並重建新屋頂呢?
埃爾弗裡克和其他建築匠師們束手無策,梅爾辛提出了一個辦法:以教堂厚實的側牆為支撐,造一個可以旋轉的吊車,就可以實現前面的意圖。聖馬可教堂的喬夫羅伊神父不得不接受了梅爾辛合他的方案。
建築匠師能掙多少錢?
先說一下當時英制的貨幣換算:1英鎊=20先令=240便士。1971年英國人才與國際接軌,取消先令,改1英鎊=100新便士。
700年前,英格蘭的建築工地上,日薪有三檔:壯工1便士,技術工2便士,建築匠師 4便士。
壯工相當於現在中國建築工地上的小工,薪酬對等的話,1便士等於現在人民幣150元;技術工相當於大工,2便士就是300元;建築匠師的4便士相當於600元,一年二十萬,真心不高!
不過,那時候的消費低:平民教育基本沒有;生病了要麼自己扛,要麼去修道院放血;住房開支也很簡單。所以,建築匠師4便士一天的收入可以過得相當不錯。即便是壯工一天1便士,也可以養活一家人了。對比一下,那時候給地主打工幹農活,壯工的日薪也是1便士。
顯然,幹好建築匠師的本分可以過個中產的生活,想成為首富沒可能。
建築匠師是幹什麼的?
現在中國建築師的核心工作是設計,一般分為方案、初涉、施工圖、施工配合等幾個階段。這幾年行業有個熱點話題——建築師負責制,其核心是建築師在工程全過程中具有主導地位。標準的建築師負責制服務涵蓋三大內容:項目設計,施工管理和質保跟蹤。也就是建築師的工作範疇可能會往下遊大大延伸。
傑克在雕塑(英劇《聖殿春秋》劇照,2010年)
700年前,英格蘭的建築匠師的本分工作包括但不限於建築師負責制的內容。建築匠師就是個全才,不僅要懂設計,還要懂財務、懂施工、懂材料。這麼說吧,甲方除了給錢,其他的事統統是建築匠師的。夠威風吧!
且慢,策劃誰做?
策劃
王橋鎮對外的一座老木橋垮了,需要新建一座石橋。如果在原址建,跨度50多米,造價高;如果換個地方,借用一個江心島,建兩座小橋,總造價可以降低三分之一。梅爾辛給了遷址的策劃案,並願意自降薪酬到日薪2便士,條件是租用那個荒蕪的江心島。甲方相當愉快地接受了這個方案。
木橋垮塌(英劇《無盡世界》劇照,2012年)
江心島有4英畝(16000平米),梅爾辛付的租金相當於一天2便士,人民幣300元。橋一旦開建,島就成了城市的一部分,蓋上房子出租或者直接把土地租出去,租金就是一大筆錢。實際上,合同剛籤下來,修橋的木匠就已經租了半英畝地做材料堆場。
梅爾辛的策劃滿足的是客戶需要,而不僅是客戶需求。
這座江心島給梅爾辛帶來了幾十年的租金收入。
創新
上面的策劃似乎是梅爾辛的靈機一動,可實際上對梅爾辛來說,創新是一種習慣。也就是說,當你想到「我要創新」這幾個字的時候,已經沒什麼戲了。
小說中,梅爾辛除了前面提到的策劃創新、施工器械(吊車)創新,還有橋墩的施工措施(圍堰)創新、橋墩養護創新(載橋墩周圍堆上大塊散石,以減弱水流的衝擊)、住宅外立面設計創新。
梅爾辛還意識到一波住宅建設創新即將到來。
那時候,窮人家只有一間臥室,大人小孩睡在一起。有錢人家有兩間臥室,主人夫婦一間,其他人(子女、扈從、傭人、訪客等等)共享一間大廳。14世紀席捲歐洲的黑死病導致大批人口死亡,災後倖存者對衛生和隱私有了更高要求。
王橋大教堂(英劇《聖殿春秋》劇照,2010年)
創新不能閉門造車,尤其是中世紀的英格蘭在歐洲是落後地區,建築匠師們想在專業上有所突破,要去發達地區遊學。《聖殿春秋》裡的傑克20歲出頭到法國和西班牙遊學,把巴黎聖但尼大教堂的早期哥德式風格引進英格蘭,興建了王橋大教堂;《無盡世界》裡的梅爾辛到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之一——義大利佛羅倫斯遊學8年,在黑死病爆發後回到家鄉,把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引進英格蘭。
會長
前面提到過行會,各行各業的行會在一起組成城鎮的商業公會,對該城鎮實施管理。是的,你沒有看錯,自治城鎮是由商業公會管理的,給國王交稅就可以了,國王並不派遣市長或鎮長。
商業公會的會長社會地位是很高的,往往也是當地首富。《無盡世界》的34年歷史跨度中,有三任商會會長,第一任是羊毛商,第二和第三任都是建築匠師,梅爾辛是第三任會長。看來,建築匠師的社會地位挺高。
建築師克裡斯多佛·雷恩爵士及英國倫敦皇家學會
300後的1662年正式成立的英國倫敦皇家學會,正是由建築師克裡斯多佛·雷恩爵士參與發起的。
花絮:700年前的圖紙畫在哪裡?
14世紀的英格蘭已經有紙了,但紙是從阿拉伯人那裡傳來的,修士們視之為異教徒的發明,拒絕使用。而且紙要從義大利進口,並不比昂貴的羊皮紙便宜。
用不起紙和羊皮紙,圖還是要畫的。工地上有一間領班的工作間,工作間的地面是供建築匠師畫圖用的。地板上鋪著一層灰泥,建築匠師用鐵質的繪圖儀在灰泥上畫設計圖。刻畫的痕跡起初是白色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消失了,於是就可以在舊的圖上畫新的圖。當設計圖很多,分不清新舊時,就在上面鋪上新的灰泥,於是這一過程再重新開始。
也就是說,那時候的設計圖大多是無法長期保留的,而且有隨時被抹掉的風險。有一次,梅爾辛的競爭對手就偷偷摸摸地在梅爾辛的設計圖上鋪上了一層灰泥。
王橋大教堂(《聖殿春秋》小說插圖)
| 圖片來自網絡。
| 本文為陳陽老師原創文章,轉發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來信告知,謝謝!
陳陽
ADU首席顧問
8年房地產行業、11年建築設計行業、9年管理諮詢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