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末期,連年戰亂,使王羲之的書法墨跡幾乎消亡殆盡。
據《二王等書錄》記載,公元430年-464年期間,也就是王羲之去世一百年前後,在梁武帝以前五十年,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五位皇帝宋孝武帝劉駿,也是墨林善者,時常學書戲習,大量收集法書圖籍。他曾安排人員收集王羲之書法作品,十紙為一卷。到宋明帝劉彧(439-472),內府舊藏「二王」書跡有十四帙,一百四十五卷,又新增「二王新入書,各裝為六帙六十卷」,詔虞和、巢尚之、徐希秀、孫奉伯裝治並鑑定。自此以後各代皇帝,循例搜求法書圖籍。到齊高帝時期(公元427-482),南朝齊國創立者蕭道成,「仍更就求能者之跡」,得張芝、索靖、王導、王洽等人書法墨跡十卷。
同時梁武帝還是歷史上第一個大力推崇王羲之書法成就的帝王,而在此之前王羲之的聲名往往被其子王獻之所掩。也因為他的推崇,從那時的梁朝起,興起了第一波學習「大王」書法的風潮。同時梁武帝還留下了《觀鍾繇書法十二意》、《草書狀》、《答陶隱居論書》、《古今書人優劣評》,四部書法理論著作,都是歷代書法理論典籍中的精品。梁武帝尤好圖書,搜訪天下,大有所獲,得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墨跡大凡七十八帙,七百六十七卷,一萬五千紙。侯景之亂平定後,七百六十七卷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墨跡被送到江陵即荊州城。
公元五五一年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蕭繹在江陵即位,史稱梁元帝。他是梁朝第三任皇帝,在位三年。據《梁書》記載,梁元帝蕭繹「博總群書,下筆成章,出言為論,才辯敏速,冠絕一時」。他愛書成癖、聚書宏富。作為皇子,他先後在會稽、建康、江州和荊州任職,共收羅七萬捲圖書。侯景之亂平息後,他在江陵藏書達到了十四萬卷。他專門在江陵內城建「東閣殿」,收藏十四萬卷藏書,其中包括梁武帝搜訪天下所獲二王書法墨跡七百六十七卷,一萬五千紙。公元五五四年,即承聖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謹、宇文護率軍五萬南攻江陵。公元五五五年一月十日,即梁元帝承聖三年十一月甲寅晚上,被西魏大軍圍困在內城的梁元帝,令舍人高善寶將宮中收藏古今圖書十四萬卷並二王書法墨跡全部焚毀。他將寶劍在柱上擊斷,哀嘆:「文武之道,今夜盡矣!」隨後他便到西魏軍營投降。
在他被俘後曾被問到焚書的原因,回答是:「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這樣一位曾經愛書成癖的皇帝,竟然將全部藏書焚燒淨盡。據專家估計,梁元帝焚書從數量上說,毀滅了當時傳世書籍的一半。這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場巨大浩劫。「二王」真跡,大多焚毀於斯。這一天,是梁元帝承聖三年十一月甲寅,即公元五五五年一月十日,夜。
公元五八一年二月,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登基稱帝,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近三百年長期混亂的局面。隋朝建立以後,隋文帝「盡價購求」王羲之書法墨跡,但是只得到王羲之真書五十紙,行書二百四十紙,草書二千紙。多年戰亂,二王得存,所餘無幾。
{墨語}書法APP已開通以下免費功能!
1,以書會友;2,書法點評;
3,書法字典;4,繁簡轉換;
5,詩詞大全;6,掌上臨摹。
.蘋果版. 在蘋果商店搜索「書思墨語」進入!
.安卓版. 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