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之航,品牌為帆。「鬥魚」遊向世界,知音文化漂洋過海,多維體驗劇《知音號》遨遊長江,「Transn傳神」建語聯網平臺傳遞荊楚聲音……這些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文化品牌是首屆湖北省文化產業品牌選樹的傑出代表。日前,湖北省評選出首屆湖北文化企業十強、湖北省十大最具成長性文化企業和首屆湖北省十大文化產業品牌。
文以載道,文以傳情,文以植德。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荊楚文化是湖北人的文化底氣,更賦予湖北人獨特的精神特質。炎帝神農文化、沉睡千年的編鐘、浪漫主義文學源頭的楚辭、「半部唐詩在襄陽」的美譽、流傳千年的知音傳說等歷史長河的浪花,共同鑄就了荊楚文化的精神內核。現如今,編鐘樂舞、華美漢繡、古老磚茶、千古名樓……依然煥發出勃勃生機,吸引著天下知音。近年來荊楚文化產業發展氛圍日益濃厚、總量快速增長、新型業態加快成長。選育荊楚特色優勢文化產業品牌,不僅有利於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也將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以選促創、以創促用,完善文化產業品牌服務和保護利用機制。通過把品牌選樹、企業培育和市場推廣等結合起來,選樹一批、推出一批先進典型,不斷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宣傳推介,建立部門聯動、媒體支持、公眾參與的品牌發布推廣機制。打造文化產業品牌資料庫,挖掘品牌內涵,採取喜聞樂見靈活多樣的方式持續宣傳推介,讓品牌走近群眾,讓群眾了解品牌,讓荊楚歷史文化品牌、長江文化品牌、紅色革命文化品牌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文化行業要在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公共文化供給。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湖北推出的線上博物館、線上圖書館、線上劇院等公共文化服務,極大豐富了群眾疫情防控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繼續全面推進「網際網路+」,加速網際網路技術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應用,進一步開拓線上公共文化服務。以品牌培育為契機,推動市場主體的培育和發展,推動生活方式書店、沉浸式影劇院、體驗式博物館、文化藝術中心、書城等新型公共文化業態的發展,不斷優化公共文化設施結構,豐富公共文化產品供給。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從長江知音號、漢秀劇場、夜上黃鶴樓等文創產品的火爆,到博物館、展覽館等文化遊的流行,無不折射出文化消費市場的新氣象。繼續推進「文化惠民」工程,通過文化演出下鄉、文化節慶活動、文化消費券等,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引導和擴大文化消費。鼓勵文化企業開展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和服務提升,推進精品工程、重大項目和優勢產品,打造優質原創內容作品和精品IP,強產品、優服務、樹品牌,培育新型文化業態,促進供需對接和營銷適配,更好地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白雲黃鶴傳千古,高山流水覓知音。文化是人民美好生活題中應有之義,文化活動的繁榮、文化傳統的傳承、精神文化的豐富,都離不開文化產業的綠茵。擦亮荊楚文化品牌,助推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讓荊楚文化融入現代生活、走進千家萬戶、點亮美好生活。
稿源:荊楚網
作者:官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