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新一代火箭悉數報到,上一代火箭啥時能退休?

2021-01-12 網易

  以下文章來源於科工力量 ,作者物質第四態

  李會超

  空間物理學博士,科普作者

2020年12月22日,長徵8號火箭成功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首飛。作為中國航天的年末戲,長徵八號發射的順利進行也標誌著新一代長徵火箭家族的全數亮相。在未來數年內,上一代長徵火箭也將繼續活躍在中國航天的舞臺上,與新一代長徵火箭工作託舉中國航天的發展。
應用廣泛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從有關報導看,長徵八號是為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而量身定做的一型火箭。雖然名字裡有「太陽」二字,但太陽同步軌道仍然是圍繞地球的一種軌道。太陽同步軌道的高度一般在600-800公裡,比載人太空飛行器使用的300-400公裡高度的軌道要稍高一些。太陽同步軌道的傾角一般比較高,衛星在工作過程中要經過南北兩極上空。由於衛星軌道周期比地球自轉的周期小很多,衛星每轉一圈都能覆蓋地球表面的不同區域。衛星數據積累一段時間後,就可以獲得整個地球表面的情況,這是軌道傾角較低的衛星所無法完成的任務。

同時,為了使軌道平面相對太陽始終保持固定的方向,軌道平面每天向地球公轉方向移動約1度,與地球繞太陽每天公轉過的角度相等。這樣,衛星經過地球上某個特定地點的光照條件總是相同的。例如,假如我國的某顆海洋衛星第一次經過南海某島嶼上空時,太陽高掛於正南方,那麼這顆衛星下次光臨該島嶼時,太陽也應該處於大致相同的位置。這為相關數據或情報的分析帶來了方便。如果某國希望監視另一國軍事基地的動態,顯然應該在太陽同步軌道上部署衛星,並在需要監控的區域光照條件較好時飛臨該地上空,獲得相關的高解析度數據。

  工作在太陽同步軌道上的吉林一號光學A星拍攝的美國費城海軍造船廠。由於太陽同步軌道的特點,這顆衛星每次飛臨費城上空都能獲得較好的光照條件。

我國的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有運行在靜止軌道(風雲二號、四號系列)和太陽同步軌道(風雲一號、三號系列)的兩種衛星配合工作。靜止軌道衛星高懸於赤道上空、我國經度範圍附近,對我國的天氣形勢進行監測。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則在較低的軌道上獲取解析度更好的全球數據。除了氣象衛星外,太陽同步軌道也是海洋、資源、高分等一系列對地遙感衛星的工作軌道,獲取海洋、大氣、水土、林木、礦場等自然系統和資源的全球分布與變化情況。當然,當把衛星上的有效載荷改裝為用於軍事的偵查儀器後,太陽同步軌道也是非常適用於軍事偵查衛星工作的軌道。

  風雲系列衛星軌道示意圖,風雲3系列衛星工作在太陽同步軌道上。注意本圖僅能標示軌道面的位置,軌道高度比例與實際不相同。

  除了測地,太陽同步軌道也是用於「觀天」的衛星理想的工作軌道。工作在晨昏交界線附近的太陽同步軌道的衛星,能夠始終處於晨昏交界線附近,持續獲得觀察太陽的視角。日本的「日出」、」日落「和美國的TRACE等太陽觀測衛星,都部署在這個軌道上。

  模塊化研發的新一代火箭

  研發新一代火箭長徵最迫切的需求,來自於未來大型、深空等「國之重器」級的太空飛行器對火箭運載能力的需求。如果沒有長徵五號、長徵七號火箭對我國火箭最大運載能力的提升,月球採樣返回、航天站建設等標杆性航天任務都無法開展。在此需求的驅動下,新一代火箭攻破了諸多技術難關,實現了火箭燃料由更適於飛彈部署的有毒常溫材料,向更適用於航天發射的低溫無毒燃料的升級換代。新一代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和液氧-液氫發動機,也讓我國的火箭擁有了推力更加強大的「心臟」。

不過,並非所有的太空飛行器重量都能達到「國之重器」級別,一型火箭的運載能力如果和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實際需求脫節,就會陷入沒有衛星客戶使用的尷尬境地。美國SPACE X公司研發的獵鷹重型火箭是目前現役火箭中運載能力最高的火箭。但是由於其運載能力機不能滿足載人登月這一標杆航天任務的需求,又超出了目前大部分衛星的需要,因此首飛成功後的兩年多年內僅進行過1次商業發射。而同一時期生意不斷的,還是運載能力相對較小的獵鷹9型火箭。

  新一代火箭模塊化組合示意圖,摘自《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的成就與展望》一文

  因此,當解決了運載能力上限的有無問題後,還要解決上限以下、對於不同重量的太空飛行器的運載能力覆蓋問題。新一代運載火箭在設計時,採用了模塊化、通用化的設計思路,通過不同模塊的組合,可以形成適應不同任務的運載能力。執行嫦娥五號、天問一號等高軌深空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在去掉第二級、換裝大型整流罩後,就變成了更適於低軌載人航天任務的長徵五號B。而長徵五號的助推器和長徵七號的第一級基本相似,是新一代火箭中的3.35米模塊,安裝有兩臺YF100發動機。長徵七號的助推器變成一顆獨立的火箭後,就成為了發射方式機動靈活、靶場準備時間極短、適合發射微小衛星的長徵六號。

  在2013年的一篇論文中,中國火箭技術研究院範瑞祥等科技人員對長徵七號經過模塊化組合的運載進行展望時,提出了以長徵七號3.35米模塊作為第一級的16種火箭構型方案。不同構型的助推器種類數量、芯二級發動機選型有所不同,有些構型還添加了第三級。今年首發不幸失利的長徵七號改在這篇論文中被列為CZ-734構型,而現在實際使用的長徵八號是這篇論文中提出的CZ-722(HO)構型。按照這篇文章的估算,長徵七號各種構型可以覆蓋近地LEO軌道2.0-13.5噸、太陽同步軌道1.0-8.5噸、GTO同步轉移軌道1.2-7.0噸的運載能力,具有較高的靈活性。

  對哪個構型的運載能力需求最迫切,就可以利用已經由標杆任務驗證過的模塊,快速組合研發出那種火箭構型。比起新一代火箭中的其他型號,長徵八號這種「編外」型號的研製時間很短,從立項到首飛僅花了三四年的時間,足見模塊化技術對火箭研製帶來的改變。而之所以這種構型的火箭能率先轉正,則是因為於太陽同步軌道的3-4.5噸太空飛行器的發射需求十分旺盛,但3噸已經是上一代主要用於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的長徵4號系列火箭運載能力的天花板。長徵8號火箭的成功首飛,成功的填補了長徵火箭在這一領域的運載能力空白。另一種由CZ-734構型「轉正」的長徵七號改,也是為了填補處於長徵三號乙和長徵五號運載能力之間的5.5-7噸GTO軌道發射的空白。這個重量範圍內的大型通信衛星近年來所佔比例逐漸加大,發射需求越來越高。

  上一代長徵火箭還會繼續工作

  當新一代火箭悉數亮相後,上一代長徵火箭是否會很快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新一代火箭已有的構型還無法覆蓋上一代火箭的運載能力範圍,如果現在全部「下架」上一代火箭,將使一些中型載荷失去發射工具。

長徵二號、三號、四號家族的諸多火箭型號,根底上都可以溯源到東風5型洲際彈道飛彈,有著諸如使用有毒燃料等諸多固有的局限。但通過長期的技術改進和任務驗證,它們在所覆蓋的發射能力範圍內已經形成了較高的可靠性。其中,長徵2號乙和長徵3號甲火箭還因其出色的表現,獲得了「金牌火箭」的稱號。而長徵2F火箭,則是唯一一種能夠滿足載人任務可靠性要求的火箭。此外,新一代火箭採用了全新的總裝轉運模式和燃料,除了文昌發射場外,其他幾個發射場的設備尚不具備保障長徵五號、長徵七號的新一代大型火箭的能力。長徵七號具備運輸到全國所有發射場的可能,但要發射這種火箭,酒泉、太原和西昌發射場的設備需要進行規模較大的升級改造。

  上一代火箭一般採用在發射工位總裝的準備方式,而新一代火箭則是在總裝廠房中總裝完成後再轉運到發射工位

  在長徵八號首飛太陽同步軌道幾天後,12月27日,長徵4號丙火箭將遙感十三號衛星送入了太陽同步軌道。可預見的是,未來幾年內,這種新老火箭並肩完成航天任務的場景將成為常態。同時,新一代火箭的各種構型也會按需求逐步「上線」,完成替代上一代火箭的工作。

  原標題:《新一代火箭悉數報到,上一代火箭啥時能退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新一代火箭悉數亮相
    宿東/攝長徵八號的完美「首秀」,再一次讓中國火箭家族走進公眾視線。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此前,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長徵十一號4型新一代火箭,也已分別完成首飛任務。如今,隨著長徵八號成功首飛,「十三五」期間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悉數完成亮相。
  • 新一代火箭悉數亮相 中國探索宇宙步伐行穩致遠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題:新一代火箭悉數亮相 中國探索宇宙步伐行穩致遠作者 郭超凱 王偉童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我國新一代火箭悉數亮相!未來將實現新老火箭全面交替
    長徵八號火箭的成功首飛,也標誌著「十三五」期間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已悉數完成亮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表示,「十三五」期間,長徵五號、長徵七號、長徵八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集體亮相、成功首飛,逐漸在密集、複雜的航天任務中擔當重任,我國運載火箭發展邁入綠色無汙染的新階段,運載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 中國新一代火箭悉數亮相 未來發射任務周期更短
    零距離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長徵八號、長徵十一號都來了——  中國新一代火箭悉數亮相  長徵八號的完美「首秀」,再一次讓中國火箭家族走進公眾視線。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
  • 長徵8號順利轉運,新一代火箭即將起飛
    長徵8號順利轉運,新一代火箭即將起飛 2020-12-16 2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們是長徵系列火箭新一代
    長徵八號是繼長徵五號、長徵五號B、長徵六號、長徵七號、長徵十一號首飛成功之後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的一名「新成員」。上述火箭抓總研製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說, 「十三五」期間,長徵五號、長徵七號、長徵八號等多型運載火箭成功首飛,並相繼承擔重大航天工程任務,為航天強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 將來用於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火箭會是哪一款?原來並非長五B
    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新箭」送「新船」!長五B火箭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5日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廠房中中國航天員「新座駕」的試驗版——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順利進入軌道新一代載人飛船,顧名思義,就是全面升級的天地往返交通工具,面向我國近地空間站運營、載人深空探測等任務需求,飛船採用返回艙與服務艙兩艙構型,未來在執行近地軌道任務時,可以一次運送6-7名航天員。
  • 就在剛剛,我國長徵5號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發射成功!
    就在剛剛(5月5日下午6點),我國搭載新型無人飛船的長徵5號B火箭發射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順利送入軌道!長徵2F火箭這次發射的是長徵5號的新型號——長徵5號B,這也是它的首次發射。這次發射搭載的負荷,就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艙,即將用於後續的空間站運送航天員。
  • 探月工程進入深水區,正在論證載人登月,新一代重型火箭提上日程
    就在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正式召開,在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對外披露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正在論證載人登月項目,計劃研發新一代載人火箭、這也意味著探月工程進入深水區。根據規劃,新一代載人火箭,為三級半液體運載火箭,長度達到90米,起飛重量約2000噸,可以將25噸有效載荷直接送入奔月軌道,或者將70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換句話說,中國將研發出一款合適的重型火箭,只有如此,載人探月才會實現的可能。
  • 這項「黑科技」將為我國新一代載人火箭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3.35米鋁鋰合金箱底旋壓件  火箭箱底上有260道焊縫 在我國現役火箭上,每一個火箭的燃料貯箱都有兩個箱底。算下來,每個箱底上一共有10條主焊縫。 焊縫由於破壞了材料的連續性,是整個箱底上最薄弱的環節。焊接中容易產生氣孔、變形、裂紋等缺陷,影響箱底的可靠性和合格率。而焊縫一旦開裂,甚至會導致燃料洩漏,影響火箭發射成敗。因此,每一個箱底在交付前,都要經過嚴格的質量檢驗。 「而且,焊縫的部位比較厚,這樣就會增加火箭的重量。取消焊縫後,火箭能夠減重60公斤。」溫濤說。
  • 曾經領先中國長5不止一代!如今的俄羅斯安加拉火箭卻被甩到後面
    2020年12月15日,俄羅斯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了新一代火箭「安加拉A5」,把模擬配重送入了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這是俄羅斯航天事業的一個重大進展。可是我們回顧「安加拉」火箭的發展史,不得不道一聲「苦」。
  • 買火箭很奇怪?還是薇婭賣火箭很奇怪?我天天放火箭也沒說啥呀!
    新晉直播達人羅永浩首次在抖音直播相聲賣貨,累計觀看人數超4800萬人,支付交易總額破1.1億,創下抖音平臺目前已知的最高帶貨記錄;後有當紅帶貨主播薇婭在直播間售賣火箭,售價4000萬。據微熱點數據統計顯示,「羅永浩」「薇婭」,兩者熱度在4月1日晚直播期間達到了80以上,羅老師的熱度還略高於「薇婭」的熱度。
  • 中國成功研製首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 為新一代載人火箭提供技術支撐
    該箱底為整體成形,一條焊縫都沒有,而且材料實現升級換代,標誌著中國運載火箭貯箱製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為中國重型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火箭等的研製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在中國現役火箭上,每一個火箭的燃料貯箱都有兩個箱底。每個箱底,看上去就像半個西瓜,傳統工藝是由8個瓜瓣兒、1個頂蓋和1個過渡環「拼焊」而成,每個箱底上一共有10條主焊縫。
  • 長徵火箭,上新了!
    長徵火箭,上新了!作為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高顏值、填空白、可重複……你期待的火箭樣子它都有長徵八號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新一代可回收火箭完成「第一跳」
    2019年3月27日下午4時許,翎客航天在位於山東龍口的火箭回收試驗場完成了公裡級可回收火箭(暱稱:新航線小寶貝
  • 火箭對哈登昨天沒有報到感到吃驚
    The Athletic記者Sam Amick報導,多位消息人士透露,火箭預期哈登會在周末前往訓練營報到哈登並沒有通知火箭,不打算本賽季再次穿上火箭球衣。而火箭對於哈登的交易報價仍然不變:一名全明星或者最佳陣容實力的球員,加上其他籌碼如年輕球員和選秀權。但截至今天,市場上沒有人給出類似的報價。NBA對於拒絕報到有處罰條例,哈登顯然已經違反了規則,但不清楚他是否會收到來自火箭或者聯盟的處罰。如果哈登繼續不歸隊,將考驗火箭老闆費爾蒂塔的決斷。
  • SpaceX下一代助推火箭可能不會依靠腿來著陸其
    SpaceX下一代助推火箭可能不會依靠腿來著陸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透露,他的公司將嘗試使用發射塔臂「抓住」未來的超級重型助推器,並使用柵格鰭片(用於幫助控制下降)承擔負載。正如TechCrunch解釋的那樣,此過程將有效地利用塔臂在火箭到達地面之前將其鉤住。
  • 「長徵」火箭家族上新,長徵八號首飛驗證重複使用先期技術
    「長徵」火箭家族上新!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為後續重複使用技術提前進行了相關先期技術驗證。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長徵八號發動機推力調節技術完成首次工程應用,為我國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研製打下堅實基礎。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17期:長五B火箭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
    長五B火箭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5月5日18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胖五」火箭的兄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華麗首秀,成功首飛。重約22噸的中國航天員「新座駕」的試驗版——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載荷的組合體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已完成了前兩步——載人飛船階段和空間實驗室階段。今天第三步空間站建設階段大幕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