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戰爆發後,八路軍俘獲6959名日俘,國民黨軍隊又俘獲多少?

2020-12-26 騰訊網

對抗日戰爭有所了解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在抗日戰爭初期,由於受武士道以及法西斯主義的影響,中國軍隊想要俘虜一名日本士兵那是相當的困難。那些日軍抱著玉碎的思想,本著寧肯同歸於盡的想法誓死不降,再加上語言上的差異,雙方溝通起來也存在的一定的困難。平型關大捷是一場有著重要意義勝利,在這場戰鬥中,原本八路軍戰士們也都預計能夠俘獲一批日軍,結果就真是硬生生的一個都沒俘虜到。

直到1937年的廣陽戰鬥,我們才真正的俘獲了第一個日本士兵。當時已經11月,距離全面抗戰已經過去了四個月的時間,這才抓到第一個戰俘,不得不感嘆日軍戰俘的難抓。而此時的國民黨軍隊同樣也是感受到了這一點,一個戰俘都沒抓到。

不管是在戰爭時期,還是在戰爭已經過去的現在,都有討論在抗日戰爭之中,到底是誰對於這場戰爭的貢獻較大,而在這其中,甚至有人發出了八路軍的遊擊戰術是遊而不擊。今天,我們就從兩軍所俘獲的戰俘來看,雙方究竟分別俘獲了多少名日軍。

先來看八路軍,上面有提到,第一個戰俘就是八路軍所俘獲的,有了這第一個的經驗,後續所俘獲的日軍也越來越多。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戰鬥總覽》的記載,在1937年9月到1945年的10月11日的這八年之中,總共俘獲了6213名日軍,而這還沒算那些主動向八路軍以及新四軍投降的日軍,據統計,主動向八路軍與新四軍戰士們投降的日軍也有746人。因此,我們最終得出,在八年的全面抗日戰爭當中,被八路軍以及新四軍所俘獲的日軍總共為6959人。

看完了八路軍們的,我們再來看國民黨的軍隊。在抗日戰爭中,國軍修建了三個日俘收容所。第一日俘收容從抗戰爆發到戰爭勝利,總共接受了五百多名日俘,而在這之中,有著大約三百名俘虜是被八路軍戰士們移交過來的。第二日俘收容所內大約收容了約莫七百餘名日軍。第三個設立在貴州的臨時戰俘營當中收容了四百餘日軍,再加上中國遠徵軍的647名日軍以及湘西會戰時的247名日軍,減去八路軍戰士們所移交的三百名日軍後,國軍所俘獲的日軍總數在2300餘人左右。

以上種種數據表明,在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八路軍以及新四軍戰士們俘獲日軍人數高達6959人,是國民黨軍隊2300餘人的三倍左右。看到這樣一個數據,不知道那些一直說八路軍以及新四軍的遊擊戰士是遊而不擊的人,會是什麼想法。如果當真是他們口中所說的遊而不擊,那麼這個高於國民黨軍隊三倍俘虜人數又是出自何處?

很多的例子都表明了,論對於戰爭的貢獻,我們不能僅僅只看犧牲的人數,不能說哪一方的犧牲者多,哪一方對於戰爭的貢獻就大。

相關焦點

  • 這才是抗戰中真正日俘,跟抗戰劇截然不同,當了俘虜依舊面露兇光
    真實的歷史很殘酷,抗戰14年中我軍俘虜的日軍數量實在有限。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日軍視戰死戰場是效忠天皇的最高榮譽。岡村寧次在戰後對中國戰場的日俘數量進行了統計,「隨著遣返輸送的進展,由中國政府方面和共軍方面移交的俘虜,1946年5月末的數字為:陸軍1212名,海軍40名,商民106名,共計1358名。
  • 抗戰時期,八路軍司令部負責人有幾位?他們分別是誰?後成就如何
    1937年7月7日隨著盧溝橋事變的發生,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共又一次開始合作,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八路軍,八路軍成立之初下轄三個師六個旅12個團的戰鬥序列,後來這三個師的師長都成為了新中國的開國元帥,那麼八路軍司令部的負責人後來都是什麼成就?他們分別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開端
    這些史實讓我們了解到,面對日本的野蠻侵略,所有前線的軍隊都進行了英勇抵抗,全民族抗日的高潮迅速形成。當時,中國面臨的中心任務,是如何堅持抗戰和爭取勝利的問題。但是,由於國民黨統治集團實行的是一條只要政府和軍隊抗戰、不要人民抗戰的片面抗戰路線。到了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之後,便開始採取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路線。
  • 這才是抗戰中真正日俘,當了俘虜依然面露兇光,跟抗日劇完全不同
    1937年的平型關大捷中,雖然我軍擊斃日軍1000餘人,卻竟然找不到一名日軍俘虜,後來八路軍部隊指揮官在《平型關戰鬥的經驗》的文章中做出過總結:「日兵之死不肯繳械,一來因日本之武士道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時也因他們對中國軍民太殘暴,恐怕中國人報復。」
  • 如何看待八路軍和國軍的抗戰?為什麼老百姓更願意和八路軍親近?
    在國共兩黨一同抗戰時期,有很多後人認為國民黨作出的犧牲和貢獻遠遠超過了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關於這一問題,其實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在開戰前,國民黨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都比從農村走出來的八路軍要強。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確做出了很大的犧牲,但是這不代表八路軍就毫無作為。八路軍在抗戰初期作戰條件非常艱苦,一直被拿來和國民黨比較誰的軍隊在戰場上的殺敵數量和犧牲數量,這對八路軍來說是不公平的,畢竟戰場環境是不一樣的。
  • 全民族抗戰爆發八十年,你知道一共發行了多少抗戰郵票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那麼我國究竟發行了多少抗戰題材的郵票呢?今天集郵之家來跟大家盤點一下吧!
  • 抗戰時期,隨著八路軍的不斷壯大,武器裝備都是怎麼解決的呢?
    從1936年「西安事變」的爆發再到和平解決,中國逐漸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工農紅軍也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編為第18路集團軍),簡稱八路軍。當時八路軍僅有119、120、129三個師,下轄6個旅4.6萬人左右,江南的新四軍約有1萬人左右,相比蔣介石的170多萬人的軍隊還是十分的弱小。可是就從1937年7月7日抗戰全面爆發再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期間,八路軍及新四軍已經發展到了130萬人的兵力。
  • 抗戰時,陳士榘上將,巧用三發炮彈,俘獲敵人2000餘人
    在抗戰時期,八路軍沒有重武器,想打日偽軍的炮樓,是很難的。後來繳獲了日軍的九二步兵炮,也因為沒有炮彈,大炮被當成了擺設,在遇到危險時,還不得不把炮掩埋起來,因為,帶著炮轉移,非常不方便。正因為如此,不光是日軍,就算是當了鐵桿漢奸的偽軍,一旦遇到八路軍打炮樓,也是猖狂的不得了,認為沒有炮兵的八路軍打不下來。
  • 抗戰初蔣介石為八路軍提供給養,撥防毒面具6000套
    全國抗戰爆發為解決紅軍的改編和給養問題創造了機會1937年7月中旬,再上廬山談判的中共代表周恩來、博古、林伯渠等將《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提交國民黨。而國民黨在第二次廬山談判中並未理會共產黨的宣言,仍堅持紅軍改編後不設統一的軍事指揮機關,「各師須直隸行營,政治機關只管聯絡」。7月14日,周恩來面會蔣介石,「力爭無效」。
  • 《亮劍》裡,李雲龍獨立團悲壯反掃蕩時,國民黨軍隊在幹嘛?
    甚至為了保護身染重病的團長李雲龍,獨立團警衛連多名戰士壯烈殉國,成功突圍後僅剩團長李雲龍與警衛員魏大勇二人。戰士魏喜奎犧牲前那一聲「老子獨立團的,別想抓著一個活的」,當年更不知叫多少觀眾淚目……而在得知李雲龍平安突圍後,386旅旅長的那一聲感慨,更見證了千千萬萬八路軍新四軍戰士不屈的脊梁:「我們和日本都在消耗中忍耐,看誰更有忍耐力,我們耗得起,再打個十年二十年,中國還是中國,亡不了!」
  • 國民黨也曾進行過「敵後抗戰」,可為何總是不成功?
    實際上,八路軍、新四軍在戰爭後期掌握主動權後,也曾發起正面攻勢,拔除日偽軍的據點;而國民黨軍隊在戰爭初期遭受較大損失時,也曾採取過遊擊戰的形式,同日軍對抗。只不過,國民黨的敵後遊擊戰,遠沒能取得八路軍、新四軍的那種戰果。抗戰初期,八路軍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通過敵後遊擊戰屢創戰果,引起了國民黨方面的注意。
  • 《亮劍》李雲龍兵力超7000人,抗戰時八路軍一個團有多少兵力?
    團之所以稱之為團,實際上是有其大致的編制和實力範圍的,八路軍師的番號雖然就那麼幾個,但是請注意八路軍在抗戰中實際上是軍區制,每個大的戰略區下有很多旅級單位,而旅之下則是作戰團,同時部分二級軍區、軍分區也有所屬的作戰團,這樣具體到每一個團中,其兵力數是沒那麼誇張的。1937年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這時一個團有多少兵力呢?
  • 抗戰中多少國軍將領向鬼子投降?
    被老蔣逼上梁山的漢奸 七七事變爆發後,在抗戰熱情的鼓舞下,無論是地方軍還是中央軍,抗日的熱情都很高。但隨著戰況不利,開始出現投敵現象,尤其是1939年到1944年這段時間。
  • 往事| 帝國之夢的破碎:310萬在華日俘日僑遣返實錄
    第一階段的具體工作是:日俘日僑檢查登記、衛生檢查、緝查戰犯、監察日俘日僑攜帶錢款限額、行李重量,以及提供航程中的給養、港口調度、人員輸送等。由美海軍擔任的第二階段具體工作是:清掃水雷、調度船隻、負責中國陸軍與美國海軍之間的聯繫。日俘日僑登船時攜帶行李重量,原定為30公斤,後經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提議:以一人所能負起之重量為限,不準僱用他人搬運。這個提議得到中美雙方同意。
  • 百業凋敝、民不聊生:抗戰時期的各支軍隊是怎樣解決吃飯問題的?
    國民黨軍、八路軍/新四軍、日軍這三支不同性質的軍隊總人數有數百萬之巨,每天的糧食消耗是個驚人的數字。那麼,在全社會民不聊生的背景下,這些軍隊又是如何解決吃飯問題的呢?這一制度在山西、浙江、福建等省試點實行取得實效後,於1941年開始全面推行,當年就籌集到糧食2460萬石,成效立竿見影。不過,田賦徵實是以收繳糧食的數量作為考核依據,所以交糧方免不了會在米中摻雜異物增加重量以矇混過關。
  • 抗戰期間八路軍擊斃了哪6名日軍將領?
    據張子申介紹,這本書中的研究成果,是兩位作者反覆研究日方戰史資料、「日軍將領名錄」,反覆對比八路軍戰史和國民黨戰史,並結合抗戰實地考察而成。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名將之花」殞命太行山上【人物簡介】阿部規秀,日軍「山地戰專家」,「蒙疆駐屯軍」司令兼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時,當時60萬國民黨軍隊還剩下多少戰鬥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盤踞在大西南多年的數百萬國軍,為與八路軍和新四軍搶奪抗戰勝利果實,於是在美軍的幫助下,急急忙忙的往沿海各大中城市搶運軍隊。重慶談判破裂後,國民黨軍隊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僅僅三年多的時間,數百萬美式裝備武裝下的國民黨軍隊敗往臺灣。
  • 俘虜了多少日軍?不得不敬佩英勇的八路軍!
    百團大戰的背景 1940年夏,日本乘德國軍隊在歐洲迅速推進,英、美無力東顧的機會,一面加緊誘迫國民黨政府投降,一面加強對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肅正」討伐,企圖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除去其南進的後顧之憂。
  •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究竟被殲滅了多少人,戰死了多少將軍?
    (數據資料出自《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根據這些數據可以得知,相關史料從軍隊人數到軍隊裝備等方面概括了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所遭受的損失。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從上黨戰役(1945年9月)開始到海南戰役(1950年5月)結束期間國民黨軍隊戰死的將軍人數,至今仍未有一個確切的官方數據。與此同時,還有不少國民黨將領的真正陣亡原因隱匿於歷史的迷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