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日戰爭有所了解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在抗日戰爭初期,由於受武士道以及法西斯主義的影響,中國軍隊想要俘虜一名日本士兵那是相當的困難。那些日軍抱著玉碎的思想,本著寧肯同歸於盡的想法誓死不降,再加上語言上的差異,雙方溝通起來也存在的一定的困難。平型關大捷是一場有著重要意義勝利,在這場戰鬥中,原本八路軍戰士們也都預計能夠俘獲一批日軍,結果就真是硬生生的一個都沒俘虜到。
直到1937年的廣陽戰鬥,我們才真正的俘獲了第一個日本士兵。當時已經11月,距離全面抗戰已經過去了四個月的時間,這才抓到第一個戰俘,不得不感嘆日軍戰俘的難抓。而此時的國民黨軍隊同樣也是感受到了這一點,一個戰俘都沒抓到。
不管是在戰爭時期,還是在戰爭已經過去的現在,都有討論在抗日戰爭之中,到底是誰對於這場戰爭的貢獻較大,而在這其中,甚至有人發出了八路軍的遊擊戰術是遊而不擊。今天,我們就從兩軍所俘獲的戰俘來看,雙方究竟分別俘獲了多少名日軍。
先來看八路軍,上面有提到,第一個戰俘就是八路軍所俘獲的,有了這第一個的經驗,後續所俘獲的日軍也越來越多。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戰鬥總覽》的記載,在1937年9月到1945年的10月11日的這八年之中,總共俘獲了6213名日軍,而這還沒算那些主動向八路軍以及新四軍投降的日軍,據統計,主動向八路軍與新四軍戰士們投降的日軍也有746人。因此,我們最終得出,在八年的全面抗日戰爭當中,被八路軍以及新四軍所俘獲的日軍總共為6959人。
看完了八路軍們的,我們再來看國民黨的軍隊。在抗日戰爭中,國軍修建了三個日俘收容所。第一日俘收容從抗戰爆發到戰爭勝利,總共接受了五百多名日俘,而在這之中,有著大約三百名俘虜是被八路軍戰士們移交過來的。第二日俘收容所內大約收容了約莫七百餘名日軍。第三個設立在貴州的臨時戰俘營當中收容了四百餘日軍,再加上中國遠徵軍的647名日軍以及湘西會戰時的247名日軍,減去八路軍戰士們所移交的三百名日軍後,國軍所俘獲的日軍總數在2300餘人左右。
以上種種數據表明,在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八路軍以及新四軍戰士們俘獲日軍人數高達6959人,是國民黨軍隊2300餘人的三倍左右。看到這樣一個數據,不知道那些一直說八路軍以及新四軍的遊擊戰士是遊而不擊的人,會是什麼想法。如果當真是他們口中所說的遊而不擊,那麼這個高於國民黨軍隊三倍俘虜人數又是出自何處?
很多的例子都表明了,論對於戰爭的貢獻,我們不能僅僅只看犧牲的人數,不能說哪一方的犧牲者多,哪一方對於戰爭的貢獻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