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神器,二戰德國百變飛翼阿拉多Ar.E.555系列轟炸機

2020-12-14 北雁自南歸

二戰德國跨代武器井噴式的發展,遠超時代科技時至今日還是有德國是不是得到外星科技的傳言,但不論事實如何終歸在德國設計師手上打造了無數高新產品。今天給大家來一款百變飛翼,來自二戰德國的末日神器——阿拉多Ar.E.555系列轟炸機。

在此之前,德國有過一款Me-264四發遠程重型轟炸機方案,初始目標就是飛越大西洋轟炸美國本土。雖然在1942年12月進行了首飛,但由於戰局惡化為集中資源製造實用戰鬥機,1944年該項目取消。

Me-264四發遠程重型轟炸機

不過德軍夢想中轟炸美國的計劃其實不止一個,除了Me-264重型轟炸機之外,還有一款讓人耳目一新的飛翼布局轟炸機。雖然這個計劃只是停在紙面上並沒有真實落地,但嚴謹的德國人還是經過不少實驗和驗算才得出飛翼類機型布局,比較已經真實飛上天的Ho-229系列戰鬥轟炸機。

Ho IX V2效果圖
Ho IX 飛行中

同樣是飛翼布局的創始之作,但和資料詳實豐富的Ho系列相比E.555系列資料少的可憐,下面所要展現的也都是效果圖僅供參考。1943年12月,阿拉多公司啟動了一個飛翼戰機研製計劃,定位是遠程/高速飛翼飛行器。隨後於1944年春季,戰局已經不容樂觀的德軍為了以新武器翻本,要求阿拉多公司對遠程噴氣動力轟炸機進行深入研究。

新式飛翼轟炸機性能指標如下:能夠高速飛行、載彈量4噸以上、航程高達5000公裡。這個性能基本和美國B-29類似,德國科研人員採用飛翼構型,並結合高速的薄翼型以滿足要求。而且和當時德軍未來武器一樣,衍生出多達15種設計方案(主要是對發動機和翼型進行調整),包括:遠程轟炸機、遠程遙控武器載機、戰鬥機、無人駕駛遙控等方案。

先來個E.555戰略轟炸機的效果圖,不知道美國人見到這種轟炸時會不會被嚇傻,完全不像地球產物。

E.555戰略轟炸機效果圖

阿拉多Ar E.555-1方案,採用全金屬結構(鋼、合金杜拉鋁),飛翼造型前面相當於加掛了一個短小圓柱形增壓機身。距機體中線6.2米處飛翼後方安裝了一對垂直位移-腹鰭,主起落架是串聯小車式雙輪布局可以收入機翼,前起落架則是單支柱雙輪布局可以收入座艙下方,還設計了可收放式輔助起落架以應對超載。

阿拉多Ar E.555-1

在後部機背上安裝了六臺BMW 003A噴氣發動機,武備系統包括:座艙側面翼根處兩門MK 103型30毫米機炮,座艙偏後上方一個雙聯裝MG 151/20 20毫米機炮炮塔,最後還有一個位於機尾雙聯裝MG 151/20 20毫米機炮炮塔(遙控)。

翼展21.2米、機高5米、翼面積125㎡、最大飛行速度860千米/小時、最大升限15000米、最大航程480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24噸、載彈量4噸、機組乘員3名。如果不考慮奇特的造型,這個火力配置、設計理念以及性能在當時已經相當不錯。

阿拉多Ar E.555-1 三視圖

阿拉多Ar E.555-3方案,翼展21.2米、機長18.4米、翼面積125㎡、最大飛行速度915千米/小時、最大航程400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25.2噸、載彈量4噸、機組乘員2名。發動機數量變的成一臺,不過整機看起來更輕盈,實際飛的速度也更快。

阿拉多Ar E.555-3

阿拉多Ar E.555-6方案,翼展28.4米、機長12.35米、機高3.74米、翼面積160㎡、最大飛行速度92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7500千米,載彈量4噸、機組乘員3名。機高減小顯得更薄,更大的翼面積帶來足夠升力,相對的航程也得到進一步增強。

阿拉多Ar E.555-6

阿拉多Ar E.555-7方案,翼展25.2米、機長8.8米、機高3.65米、翼面積160㎡、最大飛行速度95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500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41.3噸、載彈量4噸、機組乘員3名。單發變成了雙發,飛機尺寸進一步減小,速度更快。

阿拉多Ar E.555-7

阿拉多Ar E.555-10方案,看到這傢伙已經感覺星戰提前到來,說它是太空戰艦一點也不過分。翼展23.66米、機長19.2米、翼面積140㎡、最大飛行速度92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640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47.8噸、載彈量4噸、機組乘員3名。三發雙尾布局體重差不多翻倍載彈量卻沒有增加,雙尾布局不像標準意義上的雙尾撐,這種結構強度如果不夠的話,很擔心在空中稍有大的機動就直接解體。

阿拉多Ar E.555-10

阿拉多Ar E.555-11方案,翼展23.66米、機長25.1米、機高4.1米、翼面積140㎡、最大飛行速度102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800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47噸、載彈量6噸、機組乘員2名。這款是最像常規布局的改型,飛行速度已經達到高亞音速,而且整體性能甚至優於後來蘇聯圖-16(轟-6)中型轟炸機。

阿拉多Ar E.555-11

1944年12月28日,由於戰局惡化以及資源嚴重不足,為保障戰爭需要Ar E.555系列項目終止。不足一年時間多達15個飛翼設計方案高效出爐,這當然不是拜外星科技所賜,而是完全要歸功於戰前德國特殊的航空技術運行機制。由於一戰德國戰敗,一紙《凡爾賽條約》直接解散了德國空軍,限制其不能生產高性能軍機。為儘可能保持及培養航空研發能力,德國建立了眾多滑翔機俱樂部,德國飛翼機型設計先驅霍頓兄弟(瑞瑪·霍頓和瓦爾特·霍頓)就以此為契機推出了H.IV飛翼滑翔機。

1937年更是將帶動力版飛翼布局戰機送上天,有了這些實踐基礎E.555系列眾多怪異布局方案就顯得相當正常,同時這些設計思路對於各國戰後航空發展影響深遠。

霍頓兄弟和他們的飛翼模型

相關焦點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上)
    【軍事家軍史專欄】「二戰燃燒的天空系列」二戰時期,活塞式發動機驅動螺旋槳推動飛機前進的傳統方式已經隱隱碰到了瓶頸,航空工業如果要追求更快、更高的產品必須要採取一種全新的動力。一般而言,提到二戰後期的噴氣式戰鬥機,人們最多想到的就是德軍在末日來臨之際各種「黑科技」的垂死掙扎。
  • 難以想像,二戰時期德國超級黑科技,卻是美軍暗地裡模仿的典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戰爭不斷的發展,到後期勝利的天平已經逐漸向另一方傾斜,對於納粹德國來說局勢已經十分不利了,尤其在戰爭主動權逐漸轉移到美國和英國的手中,更是讓德國空軍總司令戈林難以接受,為了重新確立德國在空中的優勢,戈林只能希望國家研發出新的武器,這時候Go-229轟炸機順勢而生。
  • B2轟炸機是模仿德國二戰轟炸機?外形極度相似,但它們完全不同
    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在戰略轟炸機領域的研究實力確實了得,該國的B2轟炸機作為上個世紀的產物,放到如今來看的話也依然擁有超時代的先進水平,而且直到現在,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已經服役了的隱身戰略轟炸機,雖說俄羅斯已經著手於PAK-DA隱身戰略轟炸機的研製,但是結合現實情況來看,這款轟炸機恐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形成真正的戰鬥力
  • 二戰德國斯圖卡轟炸機被譽為尖叫死神,同時也是最為奇特的轟炸機
    說到二戰時期德國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該型戰機當時幾乎是德國空軍的代表性主力機型,曾經一段時間,是德國主力戰機,之後才被其它戰機所代替成為德軍主力戰機的其中之一
  • 二戰德國Bf110戰鬥機,為何是英國轟炸機的最佳殺手?
    二戰時期,英國遠程轟炸機也是比較先進的,尤其是二戰後期,英國也有與B-17和B-24的轟炸機相媲美的「蘭凱斯特」重型轟炸機,並且參與對德國的轟炸,德國防空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每次需要派出很多的戰鬥機來攔截英國的轟炸機,德國的Bf 110戰鬥機是一款比較好用的戰機,在戰爭期間,總計擊落了2700多架的英軍轟炸機。
  • 第三帝國的重錘,二戰中的德國轟炸機和攻擊機
    該機為1934年試飛的老機,至二戰爆發時性能已落後。波蘭戰役後其常規型號即退出一線部隊,但使用球型增壓倉的Ju 86P高空型尚服役了相當長時間,此型號機頭外觀與常規型區別較大。容克斯Ju 87斯圖卡,該機以近乎垂直的俯衝轟炸能力和極高的命中精度聞名。斯圖卡在戰爭初期配合裝甲部隊作戰,取得了很大成功,一度成為德國閃電戰的象徵。為增加恐怖氣氛,該機特意安裝了風笛以加強俯衝時的嘯叫。
  • 二戰時期,盟軍轟炸機機組成員最怕的並不是德國戰鬥機,而是這個
    在二戰的歷史上,陸軍的坦克、重炮,海軍的航母、戰列艦,空軍的戰鬥機、轟炸機一直都是主宰各個戰場的王者,尤其是轟炸機的出現,更是將二戰的進展推進到了高潮。縱觀二戰時各個國家的轟炸機類型,它們大體上可以分為戰術轟炸機、戰役轟炸機和戰略轟炸機三種,著名機型有英國的「蘭開斯特轟炸機」,美國的「B系列轟炸機」,以及納粹德國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和蘇聯的Pe-8轟炸機。
  • 呼嘯的惡魔,二戰納粹空軍的俯衝轟炸機,Ju-87「斯圖卡」轟炸機
    眾所周知,在二戰期間德國空軍是世界上最強、最具有戰鬥經驗的一支空軍,該空軍在二戰期間是非常注重戰術空軍的。其空軍當中的轟炸機、攻擊機主要是配合著陸地部隊作戰,摧毀敵方重要交通樞紐、交通線及後勤設施、軍事基地等。德國戰術空軍在二戰前期更是給世界上個一課,快速攻佔了波蘭、法國等國家,取得了閃電戰的勝利。
  • 納粹德國的末日武器,用於向美國本土投擲炸彈的Ta-400戰略轟炸機
    說起二戰期間德國的空軍,這是一個津津有味的話題。因為二戰德國空軍定位是戰術性,其空軍主要戰術使用是支援地面部隊,對敵方的裝甲、軍事集結地等重要目標進行打擊。因此,德國空軍所建造的轟炸機基本上都是雙發中型轟炸機,比如He-111轟炸機,Ju-88轟炸機等,而德國空軍卻由於沒有遠程戰略轟炸機,在二戰前期取得的優勢在後期也開始不復存在。
  • 二戰有哪些高貴的故事?一個德國飛行員,放過了一架美國轟炸機
    文/快哉風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二戰故事:一個德國戰鬥機飛行員,放過了一架受傷的美國轟炸機。40多年後,兩個飛行員重逢成為摯友。圖:布朗(前排左一)和機組成員1943年12月20日,21歲的美國B-17轟炸機飛行員查理·布朗從英國起飛,執行轟炸德國不萊梅的任務。戰鬥中,轟炸機被德軍高射炮擊中嚴重受創,機組成員一死六傷,機艙裡血流成河,只剩布朗獨自一人駕駛傷痕累累的飛機艱難返航。
  • 二戰德國的9大高科技:外形獨特的「飛碟」上榜
    導語:二戰德國的9大高科技:外形獨特的「飛碟」上榜大家知道,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在那時的德國軍工實力強大到無人可以比擬,其中製造出來的九大黑科技,如果最後一個成功,足以毀滅地球!1、V-3巨炮:這是德國在希特勒領導下製造的一門大炮,是德國在二戰戰敗之前的復仇兵器,它有1433噸,能長距離的使用火藥推進投射,最高射擊距離為300千米。相對於火箭引擎推進的V-1和V2火箭,它的炮彈有更高的初速,每秒為1100公尺。同時設計上,V-3炮口徑150毫米,能夠每小時發射300發炮彈。
  • 二戰中德國納粹的「六發怪物」,Ju-390遠程戰略轟炸機
    眾所周知,德國二戰空軍定位是戰術性空軍,其主要是轟炸機配合陸地作戰,負責炸毀敵方機場、兵員集結地等。因此,德國二戰期間的轟炸機一般都是中型轟炸機,比如Ju-88、He-111和Do-17等轟炸機。而德國在二戰期間由於自身定位戰術性空軍,沒有大規模的建造重型轟炸機,更不用提遠程戰略轟炸機了。
  • 末日多面手,噴氣式戰鬥機的鼻祖,二戰中德國研製的Me-262戰鬥機
    在當今的世界上,轟炸機作為一款古老的航空兵器到現在還出現在大國當中,現在的轟炸機已經費彼轟炸機了,現在的轟炸機被稱為戰略轟炸機,是「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力量中具備多種作戰能力的空中平臺,能攜帶核武器對敵方進行核空襲以及核反擊。其實轟炸機的黃金時代是在二戰期間,二戰期間當時出現了一大批性能優異的轟炸機。比如美國B-29轟炸機、B-24轟炸機等。
  • 二戰時期各國著名轟炸機賞析
    B-24解放者轟炸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研製的一種重型遠程轟炸機。B-24轟炸機採用常規氣動布局,大翼展上單翼,收放式起落架,雙垂尾;飛機裝備四臺星形發動機;具有載彈量大、航程遠的特點。該機是二戰時期美國生產得最多的大型轟炸機,同時也是使用得最多的轟炸機,多達1.9萬架的產量確立了其在飛機發展史上的地位。
  • 美利堅裝甲部隊的防空衛士,二戰美國防空車,專治德國轟炸機
    談起二戰期間的防空車,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德國的「球形閃電」。但實際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樣作為裝甲強國的美國也嘗試開發出了好幾款防空車,只不過當時的美國陸航太過給力,拿下了歐洲戰場的制空權,美國的防空車自然也就沒有了大規模量產裝備的必要。
  • 從護航機到轟炸機殺手,二戰德國Bf 110驅逐機的是是非非
    雖然幾乎同期研製,又同為德國空軍的主力機型,但梅塞施密特Bf 110的聲譽比起同一公司的Bf 109可就差得太多了。「需要其他戰鬥機護航的護航戰鬥機」這個汙名確實洗無可洗,不過僅以這點就把這種飛機貶的一無是處似乎對這種在二戰中打滿全場的老兵也不太公平,今天我們就簡單聊聊這種飛機的故事。
  • 二戰中第一次空戰勝利由德國轟炸機創造
    1939年9月2日,二戰全面爆發。德軍以超前的"閃電戰"戰術,憑藉地面裝甲車輛和俯衝轟炸機、戰鬥機聯合迅速蕩平了西歐各國。波蘭實力較弱,又與德國接壤——於是在德國的作戰計劃中,波蘭成為被計劃攻佔的第一個國家。9月1日凌晨,德軍數十萬部隊已經部署到德波邊境。
  • 德國發動二戰時的底氣在哪?看看二戰時期德國的工業產能
    二戰開始前,工業產能方面德國已經躍居第二,只在美國之後,比其餘強國高上不少,德國在資源儲備上是很有信心的,為二戰做好了準備。二戰的整個階段,德國的資源供應不上,不是說它的工業基礎不好,德國稀缺的是那些造不出來的資源。這也就是為啥蘇聯會成為德國的重點目標,蘇聯擁有足夠多的資源,如果成功佔據蘇聯,德國就徹底沒有顧慮了,戰爭最後會怎麼樣就真的難以預測了。
  • 無刃之劍,二戰初期的法國轟炸機
    突襲德國地面部隊的LeO 451二戰爆發時,法國轟炸機部隊型號之混亂,機型之落後簡直令人驚嘆。戰爭爆發時尚有238 架MB.210在役,當時法軍正在用新的型號進行換裝,但德國入侵時這些老飛機仍不得不披掛上陣。停戰時有120架該型機倖存,剩餘的飛機被用於訓練或派往北非擔任夜間轟炸機,德國全面佔領法國時將堪用的37架全數沒收。
  • 逢遊說歷史,二戰德國空軍的戰術思想產物—He111轟炸機
    亨克爾111轟炸機,是一款德國於上世紀30年代生產的一款中型轟炸機。眾所周知,德國因為一戰戰敗凡爾賽條約的籤訂,無法研製軍用飛機,在德國撕毀條約大力備戰之前,He111的研製也是打著民用機的幌子來進行研發,其獨特的機頭設計(大面積玻璃罩)也成了德國轟炸機的典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