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7 1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7月13日,全國民政系統「為民愛民同心戰疫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宣講活動在京舉行。8位宣講人深情講述了民政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脫貧攻堅一線的故事。主題宣講活動開展以來,在全國民政系統引發強烈反響。
即日起,民政部政務新媒體推出「主題宣講·榜樣零距離」系列報導,帶您走近宣講人,與榜樣零距離對話,傾聽更多宣講之外的故事、畫面之外的聲音。
點擊查看
民政部政務微博微信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江西省蓮花縣
湖上鄉凡家村的第一書記林海武
在兩年的駐村工作經歷中
我深深體會到
用心用情為老百姓辦事至關重要
只要跟他們想到一處做到一處
才能走進他們的心裡
今後我將繼續用心用情做好基層民政工作
將黨和政府的溫暖
送到困難群眾的的心坎上
在此次宣講活動中,《中國社會報》記者走近宣講人,與他們零距離對話,對宣講人有了更多層面、更多視角的了解。小編邀您一起來看看記者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不一樣的感動。
感悟榜樣 學習榜樣
記者 周冉冉
今年是宣講活動舉辦的第三年,也是我第二次參與撰寫宣講稿工作。和往年相比,最突出的感受是民政人逆境中乘風破浪。
脫貧攻堅工作艱苦卓絕,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7月13日民政部舉辦的「為民愛民同心戰疫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宣講活動中,8位宣講人都是民政業務上的精英,在這個特殊時期,他們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與使命。
作為宣講活動撰稿組的一員,我接觸最多,感受最深的,是蓮花縣民政局駐湖上鄉凡家村第一書記林海武。採訪他的過程,也是感悟榜樣力量、學習榜樣精神的過程。
學習林海武,學的是他腳下有泥心中有光
林海武是個怎樣的人呢?
他是一個百度上搜不到的人。剛拿到他的材料時,內容太幹太硬,感受不到這個人的情感和煙火氣。我去百度上查他,不同於其他宣講人,有滿滿的榮譽和一拉望不到頭的各種新聞稿,林海武這個名字幾乎空白,可以稱得上是宣傳上的「素人」。
然而,當我搜索湖上鄉凡家村時,內容就豐富起來。從產業扶貧的發展,到村容村貌的變遷,再到人民日子的紅火,都被網際網路一一記錄,而這其中很多變化,都發生在林海武駐村期間。他有種民政人特有的樸素,沒有自誇的語言,但是講到村裡老張家蓋了新房、老李家養的鴨子賣了個好價錢,又會從語氣中露出喜悅和驕傲。
他是一個常「失聯」的人,常常抽不出一塊完整的時間接受採訪,有時是午休時間半小時的通話,有時是戶外背景音嘈雜的語音留言,還有時是深夜十點之後的回覆。他說,現在駐村雖然結束,回到民政局上班了,但只要村民有需要,還是會打電話尋求他的幫助。忙,確實很忙,但就像幫助自己的家人一樣,感覺不到辛苦。正如他自己在宣講中說的,「凡家村已經成了他一生的牽掛」。
從走出機關大院,到腳下沾滿泥土,林海武將多年民政工作積累下的經驗、思考,融匯到貧困戶的柴米油鹽中。村民下地摘辣椒,他也跟著一起摘,村民在地裡拔草,他也幫著一起拔,村民坐在地頭休息一會,他也坐過去,給大家講講拆除危舊房的好處,講講兜底保障的政策,也聽一聽每個人家裡的難、心中的苦。
林海武這樣的精氣神,是值得民政人學習的,在日常的點滴中,踐行著「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將思民之所想、憂民之所愁、急民之所難、辦民之所需當成自己最大的快樂。
學習林海武,學的是他找準思路先試先行
在聊天中了解到,凡家村並不是林海武第一次駐村。從2015年起,他便帶隊駐村扶貧,蓮花縣多個村,提起林書記都要豎一豎大拇指。他說,凡家村用的法子,是在別的村摸索出的經驗;凡家村能有顯著成效,也是過去蹚出了路子。
林海武是土生土長的蓮花縣人,對這裡有感情,有惦念,更是懷著一份民政幹部的為民情懷,盼著父老鄉親們都能過上好日子。脫貧看的是一個數字,達到那條線就能「摘帽子」。可他想的是一個能長期管用的方法,今年好使,明年也要好使;林書記能發揮作用,張書記李書記來了也行;蓮花縣脫貧,「桂花縣」也能靠這個辦法脫貧致富。所以他充分調動村裡的幹部、村民的積極性,把黨員們的模範帶頭作用發揮到最大,就是為了保障當他結束駐村後,村裡還能良性運轉,讓村民跟貧困徹底告別。
林海武代表的是一個群體,是民政人中的先行者,找準了思路去試去闖去實踐,去發掘因地制宜的脫貧路、致富路。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為了打贏這場戰役,凝結了無數人多年的汗水與智慧。可接下來,相對貧困仍然存在,奔小康的步伐從未停歇。如何保障脫貧不返貧、減少邊緣貧困戶,這給民政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林海武」們,已經率先踏出了這一步。
原標題:《林海武:急民之所難 辦民之所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