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辦公室同事閒聊,偶然間看到一個題目:哪個國家沒有獅子卻被稱為獅子國?同事當時愣了一下,我瞄了幾個選項一眼,隨口就說了一句「斯裡蘭卡」,結果還真答對了。同事誇了一句,「你還知道得挺多的嘛」,我內心一陣暗喜,表面卻仍不動聲色,其實是因為最近剛看了一本書,書裡正好提到了這個知識點,這本書就是《神話之城》。
這本書的作者叫席路德,一個來自浙江的神話考古愛好者,西方奇幻粉絲,《奇幻世界》神話欄目撰稿人,熱愛收集、發掘、整理現代奇幻背後的古國神話,以及古國神話背後的種種八卦,撰寫的希臘神話圖文志《男神考》獲得長江傳媒集團「2019年度十佳圖書」。
席路德在《神話之城》中,用20座城市將世界神話串聯起來,這其中既包括我們所熟知的希臘、羅馬、北歐神話,也涵蓋了相對冷門的西臺神話、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印加神話、南太平洋神話、薩米神話,甚至連現代人造的克蘇魯神話都囊括在內。
閱讀本書,我們可以發現其實許多神話並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神話其實是人類生活的投影,大多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痕跡。
一、神話的來源
古代人民由於科技落後,在向外界探索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無法用當時的知識解釋的事物,於是他們就用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一些故事來進行解釋,這些故事流傳下來,經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加工,就成了神話。神話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的鬥爭和對理想的追求,對後世的文學藝術也有深遠的影響。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今天的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的風雨雷電、四季變化,以及日食月食、地震海嘯等現象,早已是司空見慣。可古代人民無法理解這些現象,於是他們就創造了神話來進行解釋。
就比如四季變換、春去秋來這件事情,在希臘神話中,愛情女神阿芙羅狄忒出軌美少年阿多尼斯,給她的老公戰神阿瑞斯帶了綠帽。阿瑞斯怒火中燒了阿多尼斯,愛情女神阿芙羅狄忒求宙斯復活了阿多尼斯。阿多尼斯的復活就代表了萬物復甦的春天,而他的死亡則代表了草木凋零的秋天。
在巴比倫神話中,愛神阿芙羅狄忒變成了伊絲塔,阿多尼斯變成了塔姆茲。在蘇美爾神話中,女主又變成了伊南娜,她的情人變成了杜姆茲(塔姆茲和杜姆茲只是音譯不同)。不同神話中男女主人公的姓名不同,愛情糾葛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女神們的情人每年都會在春天復活,秋天死去,周而復始,不斷循環。
春去秋來,四季輪迴,面對這神奇的現象,古人們編織出了死亡與重生的神話故事,讓天上的神們經歷死亡與重生,來解釋這世界的春興與冬荒。
二、虛構的神話、真實的人類
神話雖然是虛構出來的,但也是根植於現實。神話故事中的神並非高高在上、清心寡欲、不食人間煙火,反而和紅塵俗世中的人一樣,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會經歷各種事情。
就比如希臘神話裡面的宙斯,那傢伙活脫脫就一個種馬,看到漂亮的姑娘就想要播種,不管人家有沒有婚配,也不管人家和自己是什麼關係,網上找了個圖,大家感受一下。
宙斯作為希臘神話體系中奧林匹克十二主神之首,到處勾引別人的妻子,連自己的子孫後代也不放過,留下了一堆身份是神或者半神的私生子,比起現實中古代人仗著自己有權有勢就強搶民女,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實宙斯還不算最奇葩的,希臘神話中的許多神都很毀三觀,可以說希臘神話就是一部亂倫史,不過這不是我們今天的重點,就不再展開了。
再來說說大家可能不那麼熟悉的西臺神系,先簡單介紹一下西臺這個國家,公元前19世紀,在小亞細亞地區出現了一個叫西臺的國家,公元前17世紀,拉巴爾納斯始建西臺帝國,在約公元前14世紀時達到鼎盛。
首都先是設在庫薩爾,後遷至哈圖沙(現在位於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東偏北約164公裡處某個村莊)。公元前12世紀,西臺帝國就瓦解了,到了公元前8世紀,殘存的勢力被亞述帝國滅亡。
西臺人為了方便統治人民,讓大家能有一個共同的信仰,於是就開始造神。西臺神系中的首領叫做特舒卜,他靠推翻自己的父親起家,並在這之後同樣面臨著別人的造反。
第一次是一位年輕的神,庫倫塔,庫倫塔統治西臺沒多久後,就被特舒卜趕走。第二次是特舒卜的同父異母兄弟,銀,銀統治西臺沒多久,又被特舒卜趕走。第三位是特舒卜父親生出來的一個怪物,第四位是他父親生出來的某個巨人烏利庫米。在趕走烏利庫米後,特舒卜終於可以高枕無憂,一直統治西臺了。
了解了西臺神系之首特舒卜的故事後,我們可以發現,這種眾神之首的爭奪不就是皇宮中眾皇子為了皇位,家族中眾子為了財產而爭鬥不休的真實寫照嗎。
神話雖然是虛構的,但反映的卻是真實社會中實實在在會發生的事情,映射出人類心中那最原始的欲望。
三、不同的地域特色造就不同風格的神
神話是人類創造的,被賦予了創造者的特色,這個特色包括創造者所在地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不同的地域特色造就了不同的神。
我們先來說說地中海地區,地中海氣候的典型特徵是夏季溫暖乾燥,全年溫度差異小,擁有葡萄酒這一特色飲品。
地中海充裕的陽光和熱量賦予了地中海地區葡萄酒更飽滿的酒體、更成熟的單寧、更高的酒精和更低的酸度,使得地中海地區成為了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產區,也造就了地中海區特有的神——葡萄酒神狄俄倪索斯。
狄俄倪索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酒神,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不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還護佑著希臘的農業與戲劇文化。
再來看看南美洲地區,南美洲地區的主食是玉米,因此也誕生了飽含當地特色的神——玉米神。在南美洲的阿茲特克神話中,就有掌管玉米生長的神,並且這個神不是一個,而是有四個,他們分別是掌管玉米幼苗的男神希朗,玉米花神「花王子」紹奇皮利,玉米收穫神奇考特爾,以及象徵著玉米種子發芽前失去外層的「剝皮之主」希佩託特克。
玉米對於南美洲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主食,為了顯示出對它的重視,古代南美洲人就創造出了四個神來守護它。獨特的玉米文化,造就了獨特的玉米神。
馬克思曾說過:「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藉助想像以徵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但很多神話都是活的,它們活在曾經,也活在現在,因為它們本身就是歷史的一部分,後來又影響了歷史的發展。
神話雖然不是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但它包含著一個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基礎。
神話傳說是人類文明的童年階段,它記錄著人類改造摸索、認識自然的真實狀態。回溯人類的童年,反思以前的人們曾經犯過的錯誤,可以幫助今天的我們走得更好、更遠。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堅信世界在本質上是有秩序的和可認識的這一信念,是一切科學工作的基礎。」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