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詩丨心已成長,人未老去

2020-12-22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 暮 歌 》

席慕蓉

我喜歡將暮未暮的原野

在這時候

所有的顏色都已沉靜

而黑暗尚未來臨

在山岡上那叢鬱綠裡

還有著最後一筆的激情

我也喜歡將暮未暮的人生

在這時候

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

而結局尚未來臨

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

尋我那顆曾彷徨悽楚的心

從暮色下的原野聯想到進行狀態下的人生:將暮未暮的草原,是每個草原人心中最壯闊的風景;將暮未暮的人生,是每個人一生中最華麗的樂章!

將人生與傍晚、黃昏進行類比,是人到暮年時常有的感慨。「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無數文人墨客都曾為暮年的到來傷感悲愴。

可是,反過來說,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人近暮年,雖然沒有了年少時的豪情激蕩,但卻多了幾分淡定和從容,懂得了生命盡頭的晦暗,也懂得了生活中陽光的珍貴,在認清人生真相的同時,仍能對未來抱有憧憬與希望!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黃昏有什麼可怕的?尚且還有滿天的霞光可以欣賞。暮年如夕陽,如晚霞,歷經歲月風雨,陽光低照,璀璨絢麗。縱使霞光散去,但那時明月懸掛,星空澄澈,比之白天,難道不是多了份詩意?

我喜歡歲月沉澱後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喜歡這將暮未暮的人生,喜歡站在樹蔭裡,靠著樹幹看天邊印染的霞光,喜歡在夕陽落日下去吟唱一曲暮歌……

暮歌是一首生命的讚歌,有著「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昂揚;有著歷經人世榮辱沉浮的釋然;有著無懼暮年不疾不徐的從容,還有著回望歲月的收穫和篤定。

人近暮年,走過的時光、美好的回憶令我們懷念;充實的人生、奮鬥的歲月讓我們自豪。曾經的憤懣不平,曾經的失敗痛苦,如今都化為內心的的淡定與從容,寬容與釋然。

一天中最美的時刻,是暮色漸散,夜幕降臨;一生中最美的年華,是心已成長,人未老去。

在人生的路上到底能走多遠,取決於我們的體魄和心態。

將暮未暮,人還未老,人生還很漫長,結局尚未來臨。身體還未老去,我們又怎能讓心靈率先衰老,開始凋零?

我們無法留住綻放的青春,無法停止歲月的腳步。但只要身體還可以行動,那就不能讓心靈成為我們前進的阻礙。

即便有一天老如枯木,我們也要善待自己,欣賞自己,活出生命的韌勁。

枯木再逢春,夕陽依舊紅。將近暮年,已進暮年,即便生命即將落幕,我們也要在今天,在餘生的每一個日子,舞出生命的燦爛和精彩。

用欣賞的眼光,觀賞每一道風景,暮歌也多情;以感激的心態,過好每一段人生,暮年也精彩。

相關焦點

  • 隨筆:趁明天,趁心已成長,趁人未垂老
    ——很喜歡一句話,一生中最美的年華,是心已成長,人未老去。 席慕蓉在一首詩裡寫道:我喜歡將暮未暮的原野,在這時候,所有的顏色都已沉靜,而黑暗尚未來臨……我也喜歡將暮未暮的人生,在這時候,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而結局尚未來臨…… 每每讀起,心上總是無以言表的感慨叢生,也許還會心生戚戚,眼泛淚意。
  • 詩版圖·湖南衡陽丨陳群洲·張沐興·蕭蕭
    》再到《詩功課丨普及詩歌專業教育》,詩神詩刊在微信平臺已開通四個精品欄目,每個欄目定位不同,作者不同,讀者也不同;目標指向卻是相同的——釐清詩歌生態鏈條,打通詩IP變現路徑,為純詩開拓生存和長足發展的土壤。
  • 中年人最扎心的現實:自己未富,父母已老
    不由想起了那句扎心的話:自己未富,父母已老!一、讓父母幸福,不等同於變富情景(一):在去爸媽家的路上,老媽打來電話問我:到哪了?她在一個地方等不到公交車,讓我順路去接她。儘管父母並不服老,但由於時代發展之快,就連我們中年人都會感覺猝不及防,更何況老人家。網際網路的日新月異,智能化的生活,讓老年人在現實生活中面臨著諸多的問題。他們逐漸成為了「被網際網路遺忘的人」。
  • 第175期丨丨卜子託塔選詩:《灰姑娘》等十六首
    肩上扛著一顆露珠,讓心居住。文字如雪也有了歸宿不會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胡思亂想。插翅的天馬2017.9.8.12、門前流水文/盧煒 註定這個冬天水勢漸小。期丨丨展臺:周俞林De詩/湖南吉首第165期丨丨卜子託塔選詩:《太陽花》等十六首第164期丨丨海外:季俊群De詩/巴西第163期丨丨展臺:佟寶川De詩/山東利津
  • 詩耳朵·紅布條兒丨中卷·我想每一個人的病都病在我身上
    她現在昆明,有個老的木頭房子,帶了一幫孩子,教他們論語,道德經,佛教的基本義理,這些古老的真理,這是開始,是要回歸的地方。——楊鍵本名韋紅霞,生於76年,雲南富寧縣人。現居昆明。曾獲高黎貢文學獎,雲南日報文學獎。修行者,以佛道之心入詩,閒時挖地;心靈課程教育者,治癒患者如精神分裂症,抑鬱症,自閉症等。
  • 閱讀昭通·​群山丨群山萬壑赴詩懷 (四十三首)
    林間歌手已忘機,遠卻金籠便是浣紗溪。百舌非多事,人間醉妙詩。回聲幽谷獨沉迷,縱是孤吟也為自由啼。青玉案·種竹當年種柳今栽竹,欽坡老,寧無肉。料峭春風輸雨足,塘挖盈尺,龍鬚牽直,扶竿朝南蜀。凌雲異日招靈鵲,朝夕鳴仙樂。苦筍賦成眠竹屋。醉中猶詠:神清離俗。草字題幹籜。
  • 懷念丨老詩人王宇清
    懷念丨老詩人王宇清柴 進昨天早上,突然收到一條信息,說王宇清老師走了。有時,王老也會親自到辦公室送詩稿給我,因為我負責編《新陽詩刊》。前段時間,有人(我當時不在辦公室)送來了老人家的一些詩歌作品,列印得很工整,我品讀之後,把作品錄入了電腦。沒有想到的是,文猶在,人已遠去……王老的詩作,灑脫而直抒心意,很耐讀。附上王老作品幾篇,請大家欣賞。
  • 中年人的詩詞:初讀不識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所以現在我們回憶起李白和杜甫,總是覺得李白年輕而杜甫老。可是實際上,杜甫年紀比李白小很多,小了11歲!為什麼我們會形成這樣刻板的印象呢?因為我們對他們的印象,基本上來自於他們寫的詩詞。所以我們說杜甫的時候,總是說「老杜」,而沒人叫李白「老李」,知乎上有人說:杜甫未曾年輕,李白從未老去。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在浩如煙海的古典詩詞中,有很多的詩詞像一壺老酒,第一次讀的時候沒什麼感覺,但我們歷經歲月滄桑之後再來看,才會明白字裡行間的深沉之意。
  •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十首古詩詞,訴不盡「相見恨晚」!
    一、《銅官窯瓷器題詩》 唐·無名氏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 老靈魂去了天堂在詩與歌間繼續遊走
    長達5年的隱居修行就這樣,科恩一直唱著,慢慢老著,有一天,他感到厭倦了,厭倦了唱,也厭倦了老。1994年60歲的他來到南加州禿山上的禪修中心,開始了長達5年的隱居修行,這種修行賦予了科恩式的蒼老活力,一種生氣勃勃、放下自我的蒼老。
  • 你還未來我怎敢老去,歲月如歌,請讓我以詩的語言把愛都告訴你
    5、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額發翠雲鋪,眉彎淡欲無,夕陽微雨後,葉底秋痕瘦;生怕小言愁,言愁不耐羞。6、我把四季都用來等你,用餘下的時光作陪,哪怕幸福倏然而逝,轉瞬秋涼,有你在側,不訴薄殤。9、只願君心似我心,有時愛是陪伴,有時愛是成全,有時愛是疼惜,有時愛是遠離。陪你看花開的靈迷,牽手聽花落廖寂,待紛飛的時光流去,那一處一處的足跡,在心底。10、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 閱讀昭通· 群山丨天地之間只有人在老去
    點綴著青青草原而我,更願意做一匹黑駿馬旋風般卷過磅礴烏蒙我虔誠的馬背上是高傲的祖先我聖潔的馬蹄不染纖塵為一朵小花讓道是一匹駿馬的教養當我低頭吃草的瞬間眼神裡會浮現一個王的嬌羞那個以死為榮的英雄,名叫烏蒙草原正值花季翻白葉捧出紫色花朵她純潔的心
  • 天下最美的母愛讚美詩,源自一位「官場老鮮肉」的感恩之心
    這首讚美母愛的詩,只有六句話,但是傳誦久遠,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它不是用華麗的辭藻、浮誇的感情去讚美母親,而是通過最樸實、最細小的生活瑣事,傳達出清淡自然而又汩汩不絕的母子深情。詩題叫《遊子吟》。如果你去查孟郊詩集的話,會發現題目下有一條非常重要的作者注釋,就是他寫完詩之後記錄了一下創作背景,叫「迎母溧上作」。
  • 殷堯藩《端午日》詩,人生老去誰能免,逢著佳節感嘆多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唐代:殷堯藩《端午日》人生老去,感慨漸多。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夕陽西下,銀蟾圓缺,皆能使人感慨增傷一回。奈何,奈何,人情所不能免而!殷堯藩《端午日》詩,因逢著端午,老去的殷堯藩又生出許多感慨來,於是寫了此詩。
  • 初讀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詩中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文|簡樂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是詩經裡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一句也是千古以來人們耳熟能詳的佳句。那這句詩有什麼特別之處,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首詩是一首戀人之間的情詩。詩人是一名女子,她所愛慕的男子是,一位身穿青色外衣領的男青年。這句詩又處在這首詩的第一句前半句。為什麼一首愛情詩,開頭寫的卻是所愛慕人的青色的領口?林棲品讀詩經時卻又說,這句千古佳句寫得實在太好了。
  • 詩丨幾度風中春不老,經年水下夢偏沉
    料得明晨採青去,暗香如許踏泥歸。幾度風中春不老,經年水下夢偏沉。葉收楚雨彈思淚,子與塵泥毓素心。未識芳姿多幾許,夕陽過後又凝陰。已恨御溝東逝水,猶存鵑血玉精神。風霜不改三生願,何必蕭郎是路人。《孔街》七律青石綠苔庭院深,千年古鎮氣森森。數朝舊夢猶堪憶,十甲遺蹤未陸沉。
  • 學不可以已——耳熟能詳的勸學詩
    兩句是對前面的補充,詩人以自己的敏銳,結合自己對「少年易老學難成」的深切感受,用春夢未覺,梧葉秋聲來說明時間在不知不覺中便已流失,生動形象,又讓詩歌不落於簡單說理的枯燥中。相比其他,清代詩人蕭掄謂的這首詩就是更直白的說理勸學為主,先從「苗」的成長需要「泉水」灌溉來比喻「人心」的成長需要「理義」的滋養,舉說明了讀書的好處。然後又具體說明不讀書的壞處——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忠告人們要熱愛讀書,讀書要持之以恆。
  • 你我的距離是一首詩 ‖【愛上詩】四十人詩歌同行
    ,有顆星子站立起來3.荒原文/黑巖再一次踏上這裡,心莫名的有點慌這是冬天,沒有蟲鳴,沒有牧童的吆喝似乎每一片雪花,都不友善是的,我就是個不速之客一個不告而別又不請自來的人憑著雜亂無章的牛蹄印,去尋找回家的路
  • 詩功課特刊33期丨呂敏航·玉玲瓏·張桂雲·米蝦·徐慶春·周玉梅·隨日而東·騁風·王貴明
    詩歌是靈魂之鳥的啼鳴與飛翔☆吳堅簡評:一邊是行者,勞動的螞蟻,世俗,一邊是銅臭,蛀蟲,還有傾向後者的烏鴉……很似一首哲理詩,主張正義。世界是對立的統一,生存哲學即處世立身是門終身修煉的最大學問,人活著要有態度與一股子精神。作者很憤怒,我也憤怒,甚至忘了這是不是詩。在思想面前,也許藝術性已不重要。
  • 東君未老愁先解,獨把春情付亂詩;詠春七絕十二首,此心有誰知?
    東君未老愁先解,獨把春情付亂詩。不盡繾綣意,此心有誰知?——皛玊題記春深四月,花事正濃。無需傾訴,只需靜靜地聽著春的聲音。可以拒絕花言巧語的誘惑,卻無法拒絕生命拔節清脆的聲響。心無微塵,走進四月陽光,純粹地寫段春天與心靈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