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低還是沒尊嚴?臺灣外籍勞工緣何愛「逃跑」

2021-01-19 中國青年網

  臺灣的外籍勞工數量近幾年越增越快,給臺灣社會帶來許多問題。你可能想不到,小小臺灣島2300萬人口,實際就業者1100多萬,竟然有超過60萬人的外籍勞工,他們的衣食住行、與本地人的互動、對臺灣社會的影響,都成為臺當局和島內民眾需要認真思量的難題。尤其這60多萬人中,有逾5萬人屬於赴臺打工一段時間後又悄聲離崗的「逃跑外勞」,他們是已經出境另謀他路,還是滯留島內打黑工?更甚者,娶妻生子變成「隱形居民」?沒人說得清。無論如何,這個行蹤不明的外勞群體,確實給臺灣社會管理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人數超過60萬

  外籍勞工赴臺打拼的故事,最早要從上世紀80年代講起。

  彼時的臺灣經過「十大建設」,經濟起飛,社會發展,用工量大增。1989年,臺當局為推動大型建設工程而引進外籍勞工。接著,臺「立法院」在1992年放開民間產業聘僱外勞。此後,大量東南亞籍外勞通過雙方中介進入臺灣。至2000年,不過10餘年時間,在臺外勞人數就達32.6萬人。

  然而,首度政黨輪替後,臺灣深受政局動蕩之累,失業率高漲。為保護本地勞力,當局的外勞政策越收越緊。到2011年,外勞人數才達40萬。

  與此同時,持續的低生育率與壽命延長,讓臺灣社會加速「變老」,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基本無增長,甚至還有縮減的趨勢。由於人口危機導致用工短缺,為吸引臺商回流,刺激臺灣經濟,當局不得已又放開外勞政策,於是外勞人數瘋狂增長,2016年便突破60萬。

  要知道,臺灣大陸配偶人數才約33萬,「原住民」人口也不過55萬左右。外勞儼然成為當今臺灣最大的外來族群。他們多從事危險(Danger)、骯髒(Dirty)、辛苦(Difficult)的3D行業,比如家庭幫傭、建築工、船員等,普遍薪資偏低,幸福指數並不高。

  辛苦心酸誰人知

  外勞一個月能掙多少錢?這個問題的答案令人心酸。

  90%以上的女性外勞做的是家庭看護工作,平均月薪1.8萬元(新臺幣,下同),包辦所有家事,全天伺候,全年無休,而請個臺灣看護至少要3萬元,只上白天班。至於男性外勞,大多數從事製造業,每月大概掙2.5萬元,加班數十個小時,相比之下,「原住民」工人的月薪則能到五六萬元。

  這些錢還不能全部裝進外勞的腰包裡,很大一部分要付給中介。臺當局規定,外勞赴臺謀工必須通過母國和臺灣的雙方中介安排,每滿3年就須強制出境1次,若還要回臺灣服務,仍得再繳一次中介費給當地的人力業者。印度尼西亞的中介費大約7.5萬元,越南的則是12萬元以上,再加上機票費、籤證費等花銷,相當於外勞來了臺灣,每3年必須先做1年白工才能開始賺錢。

  儘管如此辛苦,臺灣本地人看外勞的眼光卻是多了幾分輕蔑與怨怒,少了點尊重和憐憫。

  有人認為外勞搶了本地人的工作,而對他們心生怨意。實際上,隨著升學管道大開,臺灣人人都成大學生,皆想坐辦公桌、當白領。外勞那樣辛苦低賤的職位,那樣可憐兮兮的薪水,誰願意去做呢?

  還有人覺得外勞身價低、形象髒、地位低下,心生鄙夷。於是使喚起來不留餘地,不給休假,額外加活兒,無故扣薪……

  為躲掉中介費,很多人在快滿3年的時候選擇突然「消失」,換個地方自己謀事做。不友善的社會環境更加劇外勞逃跑。他們把「逃跑」當做爭取權益的合理行動,各國勞工像是在「賽跑」,其中越南人最多,印度尼西亞人緊隨其後。

  「修法」能否止殤?

  自己花錢聘請的外勞突然逃跑,臺灣人當然很不開心。

  最直接的損失就是「人財兩空」。新竹市邱姓市民家僱有外籍看護,某次趁幫行動不便的阿公洗澡時,騙阿公說要去拿毛巾,結果從後門逃跑。阿公因水冷凍得發抖呼救,家人才發現「又跑了一個」。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32歲的印度尼西亞籍監護工達莉4年前通過中介來臺,照料住在新竹的洗腎阿嬤,因薪水大部分被中介取走,又聽朋友說「外面可以賺更多」,就趁送阿嬤至醫院洗腎途中逃跑,輾轉跑到桃園打零工賺錢。

  「逃跑外勞」不用被扣稅、扣錢,而自己去找工作每月可省下中介服務費、勞健保費及住宿餐飲費等至少6000元,如果有辦法兼差兩份工作,賺得就更多,圈子內都傳「不逃跑的是笨蛋」。

  然而,逃跑後工作並不好找,很多外勞鋌而走險,選擇做非法黑工。比如受僱於盜伐者,鋸樹、運送木材,背一塊約60公斤的角材下山,酬勞5000—10000元。這樣雖然每個月可賺十幾萬,但被抓後損失更多。

  更嚴重的是,這些非法行為給臺灣社會管理帶來不少的麻煩。因此,臺當局最近下決心「修法」,取消了外勞工作滿3年必須強制出境的規定,改成12年才須出境,以讓外勞安心在臺長時間工作,並希望由此減少逃跑現象。

  這個消息讓外勞和僱主欣喜,尤其外勞認為這是「人權的大進步」,好開心省下大筆中介費,僱主也少了外勞突然逃跑帶來不便的擔心。中介卻是雙手反對,並提醒「修法」後外勞母國的中介公司必然會漲費,花銷還是會轉嫁給僱主和勞工,甚至會故意把不好的勞工選派到臺灣。兩種觀點究竟孰是孰非,就要視後續情況而論了。

相關焦點

  • 臺灣外籍勞工數量降至70萬人以下
    中新社臺北9月24日電 臺灣當局勞動事務主管部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在臺外籍勞工人數降至不足70萬人。綜合中央社、《聯合報》等臺灣媒體24日報導,統計數據顯示,在臺外籍勞工人數於2016年6月突破60萬人,之後一路上升,2018年9月底突破70萬人,並於今年2月底達到719487人。此後,臺當局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實行入境管制措施,影響航班等跨境流動,外籍勞工人數一路下跌;截至8月底,人數降為699154人。
  • 外籍移工在臺灣打工過很爽?內行人曝殘酷真相
    [新聞頁-臺海網]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有不少外籍移工離鄉背井來臺求職謀生,不過日前就有網友指出,即便扣掉中介費,他們在臺灣地區的薪水也比在母國時還要賺得更多,不禁好奇「在臺灣地區的外籍移工是不是很爽?」貼文一出隨即掀起熱議。
  • 時代下的移工:外籍勞工來臺的故事
    然後之前因為高中還沒讀完,所以用國中畢業證書過來臺灣,在臺灣繼續上課,我來這邊直接上了大學,臺灣這邊有類似印度尼西亞大學的學校,如果我們沒辦法每天從家裡去上課,就用網絡上課,讀三年,兩年半快到三年這樣。在這邊可以上課可以念書,可以賺錢幫忙家裡,所以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的。」妮妮在來之前沒有考慮的太多,主要是為了賺多一點錢,幫助家計。
  • 新加坡外籍勞工騷亂顯社會治理「死角」
    《人民日報》(2013年12月10日21版)    12月8日,新加坡中心城區印度族群聚集地「小印度」發生騷亂,約400名外籍勞工打砸、燒毀私家車、警車和救護車,並造成包括公交車司機、警察在內的數十人受傷。    新加坡是一個有著多種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東南亞國家。
  • 外籍勞工在臺灣工作年限由9年延長到12年
    環球網1月20日消息,臺灣「立法院」昨天臨時會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正案,外勞在臺工作累計年限,由現行9年延長至12年,適用範圍不限「家庭監護工」,包括海洋漁撈及因應國家重要建設工程等產業的藍領外勞統統適用。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這項修法,因臺灣紅十字會總會長陳長文曾以「極重度殘障兒子的爸爸」身分疾呼修改,引起社會關注,所以又被稱為「陳長文條款」。
  • 那些死在大力神杯腳下的南亞勞工
    但《衛報》與國際工會聯合會ITUC的調查顯示:2010年末至2014年初,僅尼泊爾與印度籍勞工的死亡數量就超過了1200人。工人們用血汗甚至生命換來的薪水卻少得可憐,在這個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十的國家裡,勞工通常每天能拿到的工資還不到7美元。苦難也不只屬於尼泊爾人。
  • 外媒:外籍勞工宿舍成抗疫盲點 新加坡付出高昂代價
    參考消息網5月14日報導 外媒稱,新加坡約90%的新冠病例與擁擠的外籍勞工宿舍有關,這些宿舍是政府在此次危機管理中的一個盲點,為此新加坡為應對抗疫形勢倒退付出高昂代價。據德新社吉隆坡5月13日報導,新加坡衛生部當地時間13日報告了675例新增新冠感染病例,境內累計感染人數達到25346人。
  • 沙特發生外籍勞工騷亂 2人死亡68人受傷
    國際在線報導:沙特警方近期開展非法外籍勞工整頓活動,抓捕滯留在沙特的非法勞工,而在9日的行動中,部分非法勞工發生騷亂,導致2人死亡、68人受傷,另有104輛汽車被毀。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警方發言人10日稱,沙特警方9日晚間對利雅得郊區的曼夫哈區展開針對非法勞工的抓捕行動時,該區勞工發生騷亂。
  • 英媒稱卡達剝削外籍勞工:待遇如牛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瑾】據英國路透社11月18日報導,外籍建築工人在卡達遭受剝削,「待遇如牛」且生存條件惡劣的情況一直廣受詬病,「大赦國際」組織17日呼籲國際足球聯盟幫助改善勞工待遇。為籌辦2022年足球世界盃,卡達政府列出2200億美元的超高預算,建設擁有頂級設施的體育館和娛樂場。然而,這富庶和繁華的背後,卻隱藏著對外籍勞工的殘忍剝削。
  • 新加坡外籍勞工騷亂18人傷 40年中前所未見(圖)
    新加坡外籍勞工騷亂18人傷 40年中前所未見(圖) 新加坡外籍勞工騷亂18人傷 40年中前所未見(圖)  新加坡外籍勞工騷亂18人傷 40年中前所未見(圖)據英國廣播電臺報導,位於新加坡中心城區的印度族群聚集地8日晚發生騷亂,至少有18人在衝突中受傷
  • 感染人數累計超過15萬人,新加坡外籍勞工確診人數超過15萬
    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9個月中,新加坡30萬外籍勞工中累計已有超過15萬人被確診為感染新冠病毒2019-nCoV.新加坡某人權機構表示,因政府未將外籍勞工計入該國正式確診病例。所以,該國目前共有不到4000的確診病例。
  • 臺灣4日起暫停印尼籍勞工入境 全臺爆看護人力短缺危機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中國臺灣網12月1日訊綜合臺灣《中國時報》《聯合報》報導,島內11月30日新增24例新冠肺炎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創8個月來新高,其中20例為印尼籍勞工。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當天宣布,12月4日至17日將暫緩印尼籍勞工入境,18日以後視情況決定減半開放人數或持續禁止。
  • 臺灣低薪低物價的模式可以維持嗎?
    臺灣的實質薪資在過去十多年來幾乎是零成長,但在物價上漲率也低的情況下,老百姓抱怨歸抱怨,但似乎無法擺脫低薪的宿命,政府似乎也拿不出解決的對策。   我們舉幾個大家熟悉的國家及地區來比較,瑞士薪水是臺灣的三倍,物價也是臺灣的三倍。日本、澳洲的薪水是臺灣的兩倍,物價也幾乎是臺灣的兩倍。
  • 勞工保障變「奴工呆障」!蔡英文「政策破局」引萬人上街怒吼
    臺灣包袱鋪,勞工很憤怒!估計很多人都和大侃子一樣,還沉浸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裡沒爽夠呢,但人要懂得知足,你們知道就在咱們美美地慶祝勞動節時,對岸的兄弟們卻在為了給自己爭取正當權益而走上街頭憤怒吶喊嗎?「反過勞!拼『公投』!要加薪!爭勞權!」
  • 馬蕭蕭:臺灣的尊嚴誰來給?「臺獨」嗎?
    民進黨很愛講「臺灣尊嚴」,但這表面上的冠冕堂皇,看在島內媒體的眼中,只不過是一副「只敢向大陸要尊嚴,看到美日就當孫子」的下賤模樣。在島內的一項投票中,很多臺灣民眾表示:只要價格夠經濟實惠,還是會訂標著「中國臺灣」的航空公司。一份最新民調亦顯示:臺灣人對大陸的好感已超過反感,對蔡當局的不信任感則達到了空前。所以,很多臺媒反問民進黨當局:臺灣人心並沒有更疏遠大陸,反而更親近大陸,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 臺灣繼續暫緩印尼勞工入境
    中新社臺北12月16日電 臺當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12月4日起2周內全面暫緩印尼勞工入境。該部門16日表示,此政策將從18日起繼續實行兩周。日前有報導稱,印尼已成臺灣新冠肺炎病例輸入最多的地區。指揮中心16日公布數據顯示,10月以來,已有132例自印尼入境者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 春節還沒過完臺灣就開始罷工啦!這次蔡英文卻不替勞工出頭了
    臺灣包袱鋪,罷工攔不住!我是還沒從春節假期中醒過盹兒來便被臺灣罷工新聞「嚇得」一激靈的大侃子~2019年2月8日,在我們還沉浸於春節假期的狂歡中時,對岸的小夥伴們卻已提前「上崗」,打響了新一年的「權益保衛戰」!臺灣「中華航空公司(以下簡稱:華航)」勞資協商破局後,桃園市機師工會8日早上6時對華航發起罷工,這也是臺灣華航機師的「史上首次罷工」。
  • 勞保年金還會下降 未來臺灣勞工繳很多領很少
    華夏經緯網12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蔡英文當局公布年金改革方向,勞保將調高法定費率上限至18.5%,並拉長平均投保薪資採計期間至少15年,這代表目前勞保平均月領1.6萬元(新臺幣,下同)還要再降低,「這是以不著痕跡方式降低勞保給付。」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黃泓智形容。
  • 緬甸勞工引發泰國大疫情,泰國為緬甸勞工免費檢測
    近期以來,泰國沙沒沙空府海鮮市場不斷發現確診病例,截至12月29日,確診感染的緬籍工人數量已經超過了1400多例。目前,為了防止緬泰邊境再次出現聚集感染事件,泰方已經對緬泰邊境的湄索鎮區進行封鎖管理,為市場及附近的街區居民進行免費檢測。湄索鎮區一名緬籍勞工表示,泰國境內的疫情出現反彈後上千名緬籍勞工確診感染。
  • 臺灣防疫「破功」後,確診外籍飛行員被曝稱「臺灣人要害我」
    【文/觀察者網 鞠峰】253天本土無新增確診後,臺灣「破功」了,臺方調查顯示,一紐西蘭籍飛行員是此次傳染的「破口」。而他在機艙內不遵守防疫,確診後不配合調查,令臺灣民眾和政治圈更加憤怒。「中時新聞網」報導截圖據臺灣「中央社」12月22日報導,這位60多歲的紐西蘭飛行員在臺灣長榮航空工作多年,他於11月底執飛前往美國的貨機,後被懷疑是在此次任務中被感染新冠。回臺隔離3天後,他與一位臺灣本土30多歲女性密切接觸5天,共同去過百貨商場、超市等公共場所。這名女性成為臺灣4月以來,首個本土感染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