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分類施策示範帶動垃圾分類

2020-12-22 身邊24小時

垃圾分類是一件小事,人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垃圾分類又是一件大事,關乎生態文明建設,也綜合體現文明程度、城市管理水平以及公眾素質高低。

一直以來,廣東將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當大事對待,2016年在全國率先實施《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條例》,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立法,此後全省循序推進,近年來再度加速,完善垃圾分類全鏈條設施,並通過示範城市帶動,全域因地制宜推進垃圾分類。

截至今年12月,全省已建成172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其中「十三五」期間新建成99座,總處理能力達14.9萬噸/日。在垃圾分類的實踐中,廣州、深圳等地市也摸索出一套先行示範經驗。

統籌有序推進

全省分3梯度因地制宜實施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是一項繁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垃圾全生命周期,與公眾息息相關,事無巨細,更需要統一思想和科學合理謀劃、組織部署。

去年,廣東召開全省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向省、市、縣區、街鎮、村居五級黨政「一把手」作全面動員部署,全省3.8萬餘人參會。此後,全省21地市均召開市級層面推進會,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五級聯動機制,形成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格局。如廣州市開發使用市、區、街鎮、村居、責任人五級垃圾分類信息化管理程序,實現垃圾分類「一網統管、一號通辦、一鍵督辦」。深圳市將垃圾分類納入對各區政府的績效考核以及民生實事、治汙保潔、生態文明建設考核。

「垃圾分類推進一定不能『一刀切』式鋪開,各地要根據定位、人口、經濟等,有針對性推進。」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推進過程中強調「統籌和分類推進」。全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分為3個梯度分層推進垃圾分類。

其中,廣州、深圳市作為國家率先實施垃圾分類的重點城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對標世界一流灣區先進水平,到今年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珠三角其他城市,對標國內先進水平,階段性目標高於國家要求,到今年要基本建成1個分類示範區,而到2022年至少要有2個區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粵東西北城市,對標國內平均水平,到今年要基本建成一個示範街道,而2022年至少有1個區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再到2025年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目前,廣東已制定垃圾分類工作評估辦法,對3個梯度城市設定不同指標評價體系,每季度分區域分層次開展第三方評估。同時,評估排名與省級垃圾分類專項資金分配掛鈎,以充分調動各地積極性。

為保障垃圾分類科學、持續推行,垃圾分類也從法規、制度層面得到規範。省人大常委會已審議通過新修訂的《廣東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從全程分類體系、城鄉統籌、源頭減量等方面進行剛性約束。而《廣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則明確,強化垃圾分類資金保障,實行掛點聯繫指導,定期開展專項檢查等。多個地市,也已發布相關條例和方案,比如深圳實施《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東莞實施《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方案》等。同時,全省還推行垃圾分類「五進」活動、「拾分美麗」志願服務等,部署塑料汙染治理、農村垃圾分類、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等。

另外,全省還設定督導評價機制推進。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實行掛點聯繫指導,全省每季度開展第三方評估,及時通報各地市垃圾分類實施情況,層層傳導壓力,逐級落實責任,並將評估排名與省級垃圾分類專項資金分配掛鈎,加大獎補支持力度。各地也將垃圾分類納入汙染防治攻堅戰、文明創建、城市精細化管理等重點任務中,嚴格、有序落地。

全鏈條穩提升

全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95%

完整的垃圾分類涵蓋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全鏈條,全省正聚焦關鍵環節,完善這一鏈條。

垃圾分類踐行至今,廣東越加強調源頭減量,目前已出臺並實施《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針對外賣、快遞包裝等大量出現的新情況,建立綠色治理任務臺帳,促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垃圾減量,比如明確提出到今年底,全省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同時廣州和深圳的商場、超市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率先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等。並且,多個地市已建立源頭減量機制,重點推進快遞、旅遊、餐飲、製造業等行業源頭減量。還進一步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目前全省經商務部業務統一平臺備案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超過5100家,供銷系統建成再生資源城鄉回收站點4849個、分揀中心64個。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源頭減量的基礎上,垃圾分類推進的一個關鍵是居民參與分類投放,廣東目前正建設簡便易行的分類投放體系。針對各地反映集中的投放難點問題,廣東編制了《廣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與收集設施設置指引》《主要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等,指導各地科學合理設置投放點和收集容器。

按國家相關標準,廣東將生活垃圾分類劃分為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全省物業小區內的垃圾投放點基本遵循這些標識和相應顏色,並且不少地市也已開展定點投放廚餘垃圾,並有督導員指引。另外,還完善垃圾投放點旁洗手池、雨棚、照明燈投放等配套措施,讓分類投放更便捷。

面對此前公眾質疑的混運、混雜處理問題,近年來各地也正完善相應硬體設施。一方面,建設和完善與垃圾分類投放相匹配的分類收運體系。根據前端分類收集和末端處理實際,逐步配置專用收運車輛,並推進壓縮站、轉運站等設施的布局和改造,提升機械化作業水平和分類收運能力。當前,廣州、深圳等市已經推行「專桶專用、專車專收、專線轉運」,同時21地市均已配置廚餘垃圾收運專用車輛,在示範區域內推行分類收運。

另一方面,不斷搶建後端分類處理設施,在硬體上保障分類處理。包括焚燒廠、廚餘垃圾處理站等,目前全省生活垃圾總處理能力達14.9萬噸/日,其中焚燒處理能力為9.4萬噸/日,廚餘垃圾處理能力近1萬噸/日,「十三五」期間全省新增處理能力9.4萬噸/日。並且建有16個3A級生活垃圾焚燒項目,佔全國總數的1/3。依託這些設施,全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95%。

全民共建共治

黨建引領社區公眾踐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本質上也是社會治理,如何調動最廣泛的公眾、企業等參與,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命題,廣東通過黨建引領、示範帶動、城鄉統籌、宣傳培訓等方式,讓更多社會主體參與,正逐步營造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圍。

垃圾分類究竟怎麼做?這是很多地方的困惑。「廣東採用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的方式,建設示範片區,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模式,由此推開。」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各地在實踐中形成好的方式再推廣。比如廣州市首創「在家分好類、定時拎下樓、定點精準投」和社區垃圾分類「十二步工作法」,制定標準,在全市推進。東莞市則通過「行走東莞」活動,推進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定期向社會發布各鎮街垃圾分類情況。汕頭市在機關大院、居民小區、市場等具有代表性的區域打造「十個一」精品示範。

同時,全省還通過各類精準教育培訓,讓垃圾分類理念逐漸融入公眾。廣東舉辦全省垃圾分類培訓會,重點對各地主管部門和示範片區負責人培訓;組建省垃圾分類培訓學院,培訓基層垃圾分類管理者、環衛作業人員、物業人員、志願者等。同時,還開通垃圾分類技術諮詢熱線,各地可直接連線行業專家,並且創建省級校園垃圾分類教育基地,各市編制垃圾分類教育讀本。另外,多地還在各級媒體、網絡平臺開展立體式宣傳,各地通過聘請推廣大使、建立科普教育基地等多活動宣傳發動。

廣東推行垃圾分類也強調城鄉統籌,目前已印發《廣東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試行)》。在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6市試點推行垃圾分類城鄉一體化制度,初步形成「戶投放、村收集、鎮轉運、市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垃圾分類模式。

當前,全省垃圾分類的氛圍愈來愈濃,分類意識和習慣正在形成。而具體到各地社區,不少都在探索建立「黨建+」垃圾分類模式,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鎮街網格化管理體系為基礎,構建社區黨組織、居委會、物業、志願者、居民等廣泛參與的社區治理共同體。比如廣州、深圳、珠海、江門等地結合「雙報到、雙服務」、黨員承諾踐諾等活動,將垃圾分類納入黨員回社區報到服務事項,黨員、領導幹部和公職人員帶頭先行,開展入戶宣傳、站桶督導等工作。「垃圾分類正逐步從基層治理難點成為撬動社區治理的有力支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而這樣的社區治理也在疫情防控中發揮出巨大作用。疫情發生後,廣東在全國率先發出生活垃圾管理、廢棄口罩管理指引,並對定點醫療機構、隔離場所等產生的生活垃圾實行專人、專車、專線轉運。同時,各地垃圾分類基層社區工作體系和垃圾分類社區宣傳員、監督員、志願者、黨員先鋒崗直接轉化為社區疫情防控的中堅力量。

廣東各地市垃圾分類亮點

廣深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

廣州、深圳作為全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先行先試,目前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法規政策和標準規範體系,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目前,廣州市3653個物業管理小區、2907個非物業管理居住區全部完成樓道撤桶、定時定點投放。並改造提升1.8萬個分類投放點,統一配置雨棚、照明、洗手等設施。在收運環節,配置1.6萬座垃圾中轉站、3501輛分類收運車輛,1492條分類運輸線路。末端處理上,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形成「焚燒為主、生化為輔、填埋兜底」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格局。

此外,廣州著力建設垃圾分類示範點。去年進一步加大示範帶動力度,至今創建600個生活垃圾精準分類樣板居住小區(社區)、50條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行政村和20個餐廚垃圾分類收集專收專運處理農貿市場。

深圳則建立細緻的分流分類體系,以「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為基礎,再具體分流出餐廚垃圾、果蔬垃圾、綠化垃圾,以及家庭廚餘垃圾、玻金塑紙、廢舊家具、廢舊織物、有害垃圾和年花年桔等。

而在住宅區全面推廣「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模式,目前全市已實現生活垃圾分流分類全覆蓋。全市配套1074臺分類收運車輛,建成100餘處分類處理設施,分流分類全鏈條管理體系基本建成。

同時創新開展蒲公英計劃,全市建成17個科普教育場館,並邀請社會知名人士擔任垃圾分類推廣大使,組建近400人的志願講師團,招募2000多名社會監督員,開展各類宣講活動。同時,發布全國首份《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編制垃圾分類知識讀本並納入學校德育課程。

多地市建成示範區布局全域推進

全省多地市已按照省垃圾分類示範創建指引,大力推進示範片區建設。比如東莞出臺《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方案》進行指導,物業小區推行樓層撤桶、定時定點投放、引導員現場引導,而村(社區)推行定時公交化收集模式,並建立松山湖垃圾分類示範片等。佛山打造一批垃圾分類示範單位,全市2619家公共機構今年10月底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珠海則建立機關單位、社區、學校、農村、海島5類垃圾分類樣板,同時建立橫琴新區、金灣區、高新區等多個垃圾分類示範帶動區。江門在市區478個小區全面開展垃圾分類,汕頭正推進3個以上示範片創建,梅州在8個縣同步創建垃圾分類示範點,湛江在全市112個物業小區開展垃圾分類。

同時,各地抓緊補齊垃圾分類全鏈條的硬體設施。比如東莞針對產生量大的廚餘垃圾,採用集中與分散處理結合模式,配置70餘輛廚餘垃圾垃圾清運車,建成2座廚餘垃圾處理廠,同步建設41座就地處理設備。佛山廚餘垃圾採取「直收直運」模式,分類配備運輸車,其中有害垃圾運輸車10輛,廚餘垃圾運輸車200多輛,其他垃圾運輸車1900多輛。汕頭按分類投放簡便易行、收運規範完善、處置能力充足為目標完善設施,目前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到7220噸/日,同時4座廚餘垃圾處理設施正加緊建設。

垃圾分類需要全民觀念、習慣轉變,並參與其中,多地在宣傳、教育上下功夫。比如東莞成立市級垃圾分類志願者團隊,並開展「爭當垃圾分類小能手」活動進課堂。江門率先成立地級市分類培訓學院,實施「星火計劃」公眾教育,開展近千場培訓活動。而梅州則利用「客家山歌」「五句板」等接地氣的特色宣傳形式。

(來源:南方日報 撰文:張子俊 嶽建軒 編輯統籌:甘韻磯)

【來源:廣東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廣東垃圾分類最新進展:分類施策帶動,廣深基本建成分類處理系統
    一直以來,廣東將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當大事對待,2016年在全國率先實施《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條例》,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立法,此後全省循序推進,近年來再度加速,完善垃圾分類全鏈條設施,並通過示範城市帶動,全域因地制宜推進垃圾分類。
  • 陳穎:垃圾分類深化治理 精準施策凝聚民心
    在此基礎上給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總結街道在垃圾分類工作上的經驗和獲得的體會。為突破目前上海垃圾分類瓶頸提供借鑑。關鍵詞:垃圾分類 黨建引領 居民自治 精準施策(一)黨建引領帶頭示範,為垃圾分類工作提供堅強保障1.建立「一機構四制度」,切實發揮組織保障作用。街道組建「垃圾分類工作示範街道創建領導小組」,黨工委書記和辦事處主任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常務副組長、相關職能辦公室主任、各中心主任和居民區書記、主任為組員,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和時間節點。
  • 我分類 我承諾|「小家」帶動「大家」 共同參與垃圾分類
    我分類 我承諾|「小家」帶動「大家」 共同參與垃圾分類 2020-12-17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垃圾分類要打好全民戰持久戰陣地戰
    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也是一項事關千家萬戶的艱巨任務。近年來,我國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全國垃圾分類工作由點到面逐步啟動,成效初顯。但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不少地區垃圾分類的深入性、全面性和持久性還不夠,有些地區垃圾分類進展較為遲緩,效果難盡人意。推行垃圾分類,依然任重道遠。
  • 實施垃圾分類推進精細化管理 垃圾分類帶動垃圾桶銷量增長
    自今年5月東莞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後,一直不溫不火的分類垃圾桶成為「香餑餑」。昨日記者走訪分類垃圾桶生產銷售企業了解到,近兩個月垃圾桶銷量同比增長30%。在政策的助力下,未來東莞垃圾分類帶動「垃圾消費」的市場前景廣闊。
  • 開展垃圾分類宣傳 積極創建示範小區,塘下鎮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智能分類投放點效果圖設立7個垃圾分類示範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屋將於月底正式投用 為做好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的前期準備,塘下鎮高度重視、靠前指導,召集相關小區業委會、物業開展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創建研討會,多次研究,按照「一小區一設計方案」,實地勘察7個示範小區,確定垃圾分類投放點選址,並由小區自行選擇獨具小區特色的「垃圾屋」,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 南潯區生活垃圾分類「補短板迎考核」專題會議召開
    12月9日,南潯區召開生活垃圾分類
  • 廣州白雲區雲城街垃圾分類示範路線出爐
    大洋網訊 從白雲大道北的東方明珠小區,到齊富路的中海雲麓公館、保利雲禧,沿著雲城西路進入蕭崗村,沿線設有城中村垃圾分類公園、文化長廊、學校、醫院等垃圾分類示範點,這是廣州市白雲區雲城街最新出爐的一條垃圾分類示範路線。
  • 婺城氣象局被評為機關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單位
    婺城氣象局被評為機關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單位
  • 我區11個小區獲垃圾分類示範小區稱號 因地制宜推進垃圾分類 共建...
    本網訊(記者劉新巖通訊員鮑豔)12月2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組織召開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7個月新聞發布會,首次評選出2020年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共174個,西城11個小區榜上有名。
  • 垃圾分類廣州模式有幾犀利?
    2垃圾分類,廣州有基礎群眾有共識,處理有方法,示範有成效早在2012年,廣州就確立了「能賣拿去賣、有害單獨放、乾濕要分開」的垃圾分類原則。自2014年起,廣州持續推動垃圾分類示範單位、示範街(鎮)、樣板社區創建工作。2019年進一步加大示範帶動力度,創建600個生活垃圾精準分類樣板居住小區(社區)、50條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行政村和20個餐廚垃圾分類收集專收專運處理農貿市場,逐步形成各行業多頭並進、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 瑞安將分批創建高標準垃圾分類示範區、示範街道、示範小區
    日前,溫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來瑞開展省市民生實事垃圾分類現場督查,檢查瑞安生活垃圾分類省級示範小區、市級示範小區、定時定點投放清運商業街、定時定點收運小區垃圾分類情況。檢查組先後來到安陽街道、東山街道、玉海街道、錦湖街道,對虹北錦園、花園新村、香山美邸、新湖大廈等12個省市級示範小區進行現場檢查,重點查看宣傳工作、小區垃圾分類設施設置、分類投放準確率、分類桶周邊衛生情況、高層撤桶並點、小區物業責任落實等。
  • 廣東已全面部署垃圾分類措施 生活垃圾明確分4類
    12月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委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而前不久《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也經過修訂後審議通過,兩份文件都明確要求源頭減量,建立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的全鏈條垃圾分類模式。
  • 垃圾分類哪裡強?全市成績單亮相!
    經驗分享在全市綜合排名中,鼓樓區、江寧區分列城區組和郊區組的第一名,近日,兩區垃分辦分享了他們的寶貴經驗—— 鼓樓區精準施策,壓實各方責任為壓實各方責任,鼓樓區建立「常委包塊、區長抓條」推進機制,區委常委會定期調度,區主要領導每周調度
  • 穗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廣州是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經過多年的積極探索,廣州因地制宜,構建出「三化四分類」的垃圾分類體系,即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建立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全鏈條,初步探索出一條適應超大城市發展和具有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路子。
  •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展情況
    通過廚餘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源頭分類,以及源頭減量措施不斷深化,進入到末端處理設施的生活垃圾處理量,即其他垃圾量1.61萬噸/日,同比2019年下降36.61%。  四是加強督導檢查,促進問題解決。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指揮部建立了檢查、通報、約談、點評、考核等工作機制。5月1日以來,日均派出10個檢查組,從宣傳覆蓋、制度建設、投放點設置、規範收運等四個方面對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進行抽查。
  • 聚力攻堅 精準施策 打贏打好生活垃圾分類持久戰
    為高質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今年以來,溫州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聚焦薄弱部位,緊盯關鍵環節,突出領導督查常態化、結果運用剛性化、工作保障制度化,唯實惟先,閉環推進,集中攻堅28項重點工作,確保垃圾分類動真碰硬、落地見效。
  • 大港街道:寓教於樂,讓垃圾分類蔚然成風
    半島全媒體記者 鄧慧秀為進一步增強居民對《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的知曉率,營造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1月7日下午,大港街道在昌樂路社區開展《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一周年主題宣傳活動,普及深化轄區內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認知,引導居民積極參與、科學進行垃圾分類,提高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垃圾投放正確率和分類行動的積極性
  • 廣東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力保垃圾分類落地見效
    廣東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力保垃圾分類落地見效樓棟長制打通城中村垃圾分類「最後一公裡」垃圾分類是長線工程,離不開制度保障。近日召開的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提出,要加快建設長效機制。長效機制如何建立?
  • 垃圾分類哪裡強?南京全市成績單亮相!
    經驗分享   在全市綜合排名中,鼓樓區、江寧區分列城區組和郊區組的第一名,近日,兩區垃分辦分享了他們的寶貴經驗——    鼓樓區   精準施策,壓實各方責任   為壓實各方責任,鼓樓區建立「常委包塊、區長抓條」推進機制,區委常委會定期調度,區主要領導每周調度,區分管領導每日調度,精準研判、精準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