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龠集》還丹篇:丹道基本理論概論

2020-12-12 橐龠先生論道

文‖橐龠先生 郝山指

道家丹道概論

一、道與三才

道,後天之先,萬物之母。道自虛無生一炁,一炁升降交合而生萬物。清者上升為陽,以天、日象之。濁者下降為陰,以地、月象之。清濁交感而陰陽相雜,則以人和萬物象之。

天地人,為三才。三才共生於道,同稟一炁。合則為一,分則為三,混而交感,不可獨存。故丹道之極者,為天地人和。即老子所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為陰符經所講: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二、人身三寶

人乃萬物之靈,為靈中之長。人既由一炁所生,感萬物而並存,則一身之內亦必有天地萬物、日月星辰之象。陰符經旨之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故身中也有一炁,一炁也有升降。其清者升而為陽,為性,為神。其濁者下降為陰,為命,為體,為精。精炁神,是為人之三寶。三寶分則為三,合則為一,若冰之為水,水之為氣,氣凝為液,液凝為冰。故心印經曰:三品一理,妙不可聽。神依炁生,精依炁盈。其聚則有,其散則零。

精氣神三寶,有先天後天之別。先天者,合而為一凝於內;後天者,分而為三感於外。先天之精,稟於父母,受於天地,即父精母卵者。後天之精,水谷之精微、身中之血、液、唾、涕者。先天之炁,身中之元炁,生命之先天動力,藏於腎。後天之氣者,呼吸之氣、脾胃之氣,或曰宗氣、營氣、衛氣,本於脾。先天之神者,不動之神,不神之神,無心之心,本元之神,或曰元神。後天之神者,喜怒哀樂思憂驚恐,色香味觸意,感物而發,有情而生,或曰識神。先天後天,互相為用。先天得養則後天足,後天調和則先天無損。

三、三寶之載

載精者,形體。形體者,有五臟六腑,即:心,肝,脾,肺,腎;膽,胃,大腸,小腸,膀胱和三焦;有奇恆之府:腦,髓,骨,脈,卵,女子胞;有皮肉筋骨、毛髮指甲;血、液、唾、涕、精。

載炁者,經絡。經絡亦有五。

1、為橐龠脈,乃由喉嚨到下田之虛空一管;

2、為奇經八脈:即督脈,任脈,帶脈,衝脈,陰礄脈,陽礄脈,陰維脈,陽維脈。督脈起於會陰,沿脊柱上行百會,前至鼻唇,又名黑道。任脈行於體前正中,歸於下田,又名赤道。衝脈出下田,下行會陰,走氣衝穴,任脈旁開一寸左右各一,上行咽喉口唇,通於目。帶脈繞腹一圈而歸於下田;陰維脈起於腿內側三陰交,上行分別與足太陰經、足厥陰、任脈會合。陽維脈起於前額,後會和督脈,到肩經掖後下行軀幹部,腿外側下與少陽膽經合。陽蹺脈則由腿外前側上行到眼,向後至風池;陰蹺脈由腿內前側上行到眼。陰礄脈,陽礄脈,陰維脈,陽維脈可調節肢體運動及眼瞼開合。

3、為十二正經。即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十二正經運行方向為:手三陰經由胸腹走手連接手三陽,手三陽經從手走頭連接足三陽,足三陽經由頭走足連接足三陰經,足三陰經由足走胸腹連接手三陰。

4、為中黃正脈,又名黃道,無孔笛。乃督任正中由百會、前頂向下貫通三田七魄之脈。

5、為無數絡脈、孫脈、乃至八萬四千毛孔,每一毛孔皆一脈。

橐龠、八脈、十二經、中黃,絡脈、孫脈乃至八萬四千脈,乃一整體,互通焉,互調焉。橐龠通則神氣得交水火既濟而炁生,炁生則十二經通,繼八脈通,八脈通則進而十二經炁滿,所謂八脈若湖海、十二經若江河也。進而則純乾之炁燒開頂骨通中黃,則周身經脈乃至八萬四千脈無不開矣。悟真曰:黃中漸通理,潤澤達肌膚。易曰:黃中通理,正位居體。

載神者,泥丸百節。經曰:泥丸百節皆有神。泥丸百節,人體所有器官之謂,精之所聚、炁之所生、神之所載也。頭有九宮,面有眼耳口鼻舌,頸有喉嚨氣管,胸有心肺,腹有脾胃肝膽腸,有手足腿膊關節。乃至皮膚、毛髮、指甲,而皆有其精其炁其神。

四、魂魄意論

神者,炁之升降者,乃魂魄意之三靈之總稱。分而言之,炁升為魂,靜則為意,降則為魄。所謂精魄、炁意、神魂者,乃言附精之靈為魄,附炁之靈為意,附神之靈為魂。精足形固則魄壯,炁足神定則意寧,神足慧明則魂靈。精炁神合則魂意魄停而返先天。精藏於腎,魄藏於肺,腎精足則肺魄壯。炁歸於中,意藏於脾,中炁定則脾意寧。神藏於心,魂藏於肝,心神足則肝魂靈。老子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即此精炁神、魂魄意焉。象即神、物即炁、精即精。

魄有七魄,中黃正脈之七元也。七魄者:英、精、中樞、力、氣、靈慧、天衝。英魄者,海底會陰也,乃精氣神之根,主生殖、主身心合一、七魄之根。精魄者,關元下田也,元精元氣之所生處,主全身精微營養之吸收,主一人之志,又名腹腦。中樞者,肚臍之內或曰黃庭中宮,全身之中心,主脾胃之氣機,心神之決斷。力魄者,檀中、心內也,主一身之氣血,亦主心胸慈悲、寬廣、喜悅。氣魄者,喉嚨十二重樓,主氣之清新,言之空靈。靈慧魄者,印堂、明堂、泥丸之神也,主靈慧。靈即神通特異直覺,慧即思辨分析領悟。天衝魄者,天靈蓋、天門也,神入虛空天人合一之門,主虛、空、元神。

魂有三魂曰天魂、地魂、命魂。天魂,上田之清虛爽靈;地魂,中宮之虛華寂照。命魂,下田之幽冥見白。 命魂,元精之神;地魂,元炁之神;天魂者,元神之神。神依精生,魂以魄靈。天魂賴天衝、靈慧二魄以靈;地魂賴氣、力、中樞三魄以靈;命魂賴精、英二魄以靈。

五、內丹與外丹

精炁神魂魄意,元和內運,皆歸於中,即為內丹之道。金丹之道,惟收其神以合其炁,聚其炁以固其精,精神若一;返其魂以合其意,定其意以壯其魄,魂魄相合。如此精神魂魄四象合於意,則意定炁伏,定中水火既濟,內丹可就。內丹既結,精固炁壯神靈,以內丹外通於萬物,與天地相通,則把握陰陽,提契天地,而外丹可成。

內丹者,返後天還先天之道也。又曰煉己築基、煉精化炁、煉炁化神。或曰三年煉己、百日築基、十月養胎。其以中宮為釜,以下田為爐,以上田為鼎,以炁為火,迴風混合,炁變純乾,最終凝於中宮。

外丹者,外通天地萬物之真也。又曰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或曰三年哺乳、九年面壁。其以內丹為爐,以萬物為鼎,以虛為釜,一炁外通乎萬有,萬有皆化於太虛。外丹既成,實則顯俗應物,或聖或凡。成於術,立於業,奉獻社會,成就自我。虛則體化太陽,身若雲煙,映徹太虛,渺渺無邊。丹經所謂:明誦造化機;神炁充而天人不隔,知見擴而物我不分;智周萬物,神化無方。齊萬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皆言外丹之道也。

相關焦點

  • 《橐龠集》功法篇:內家拳概論
    以拳入道文‖橐龠先生 郝山指內家拳中華內家拳法源遠流長,形意,八卦,太極為傳統三大內家拳,除此之外如八極拳、通背拳內家拳法,皆以道家丹道理論為指導為根基,與丹道靜功乃一源而同出。內家拳以道為體,以拳為用,為拳道合一以拳入道之法。丹道修煉有三層次: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返虛;而內家拳法同樣可以分為三個境界與之相合:明勁暗勁、整勁、化勁。丹道講究性命雙修,內家拳亦然。須內煉精炁神,外達筋骨皮,以內為基,內外通達。
  • 《橐龠集》瑜伽篇:哈達瑜伽及其體位法與丹道的對應關係
    至尊主:奎師那文‖橐龠先生 郝山指哈達瑜伽,字面意思哈為太陽,達為月亮,類同於道家陰陽的概念,其另一層含義則為身體和精神的意思,也就是道家的身心哈達瑜伽對應於勝王瑜伽中的體位、調息和制感,對應於丹道則為下手之三調的百日築基,即調身、調息、調意。其主要包括:體位法、呼吸法、契合法和收束法。瑜伽體位法即調心,瑜伽呼吸法即調息,瑜伽契合法即調意,而瑜伽收束法則是三者的綜合運用。整個哈達瑜伽都是為昆達裡尼瑜伽,也就是丹道所講的煉精化氣階段作準備的。
  • 《橐龠集》功法篇:內家拳四階行功法
    內丹築基文‖橐龠先生 郝山指內家拳行功分階略解內家拳者,猶如一樹,內丹為其根,筋骨為其幹,拳式為其冠丹道四階:百日築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洗髓經中有易形九階: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亦可概括為四大階:易氣、易肉、易骨、易形。一、第一階段:內家拳明勁變暗勁,對應丹道的百日築基和洗髓經中的易氣之前的階段。
  • 《橐龠集》功法篇:丹道調意之內觀法
    知白尚須守黑 文‖橐龠先生 郝山指丹道內觀有為法主要有:回光內照法、採日精月華法、金光咒法。
  • 金液大還丹洩天機秘訣
    今之修鍊金丹者,一言下手,輒曰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殊不知人自童破以來,精離炁爍,元真失守,不但先天已皆胥沒,即後天亦就虛耗,所存者不過一泓之精、頑濁之氣,便欲取之,以配幻妄之神,以冀求道,猶問谷於枯槁之苗,摘果於已朽之株,豈不謬哉?!故神生於精,精生於炁,五炁充盈,發為營衛,補益陰陽,化為精髓。
  • 煉陰精築基補漏,修丹道八十還丹!
    古經云:「八十尚還丹。」又曰:「百二十歲猶可還。」凡人只要有一口氣在,按正法依序修持,皆可望由衰致強,自人仙、地仙而神仙。無數的古人已給我們示範了,並留下了大量經典著述,指明了通天之道,造就了登天之梯,我們反而不願、不敢去攀登,真是豈有此理!中老年人補漏築基階段,必須節制性生活!
  • 西派丹書《金丹玄要》與《道海蠡測》的介紹
    次閱先師所輯伍衝虛原本《仙佛合宗語錄》,知修煉工夫,注重真空一著,丹道始終,不離乎心息相依。爐火黃白、女鼎採補等,不可妄從,自不被邪師所誘矣。(自《天樂集》)    至尊問四條,與往昔聞於先師者頗多枘鑿。閣下但向三馬路千頃堂購先師所著《三教一貫》細閱之,自然明了,似無待鄙人贅詞矣。
  • 陳攖寧提倡仙學 延續皖江丹道學術傳統之貢獻
    陳攖寧倡導仙學實修和丹道科學化近代仙學的創立者陳攖寧(1880-1969)先生,安徽懷寧人,原名元善、志祥,字子修,後因修習道教,改名攖寧 ,號圓頓子。早年習儒學,舉秀才,因體弱多病而接觸道教養生,修鍊氣功,四處尋師訪道,並親自進行數百次的外丹實驗。
  • 《鬥破蒼穹》裡有丹王,道教裡有萬古丹經王
    在道教中,煉丹又分為內丹和外丹一說,內丹指以天地為大藥以自身為爐鼎,煉化精氣神,外丹則通常像小說影視中取金石、礦物、藥材等以爐鼎文武火培製成丸。時至今日,外丹術傳世不廣,我們今天所提的丹道通常指內丹修煉。
  • 《會心集》女丹法
    《會心集》女丹法作者:劉一明仙師姓劉,名一明(一),號悟元子,又號素樸散人,被褐散人。
  • ——西安交通大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2020年11月30日,教育部門門戶網站公布首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名單,西安交通大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名列線上一流課程。取得這樣的成績實非偶然,2019年該課程就已經在同名課程中入選「學習強國」平臺。「殊榮」背後,凝結著西交「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團隊的心血和汗水。
  • 《西遊記》與道家丹道典籍《周易參同契》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西遊記》中有大量關於道家丹道理論的口訣以及詩詞,作為道家丹道理論基本框架的《周易參同契》,是理解《西遊記》中有關道家丹道內容的基礎。本文主要講解《西遊記》的情節發展與《周易參同契》的關係,西遊記中取經團隊人物涉及、情節發展與《周易參同契》中還丹流程具有密切的關係。《西遊記》中人物與煉丹原料、設備的關係根據《周易參同契》理論煉製還丹,需要以爐鼎為設施,以鉛、汞為基礎原料,以刀圭為輔助原料。
  • 隱藏在《周易》中的丹道秘密:一陽來復
    三、丹道理論中的「一陽來復」1、守時辰一陽來復以一陽來復指代冬至,且為周曆建子,這是儒家易學家們的主流看法。後來一陽來復的所指更趨複雜,主要歸功於研究道教丹道的學者們。俞琰在他的《周易參同契發揮》中,進行了簡練完備的總結,他說:「復,一陽之卦也,律應黃鐘。以一日言之,為夜半子。
  • 破迷清源說丹道:丹道真解
    但它還不是丹道周天!3.丹道周天丹道的功夫,因為是道家功夫中最上一乘秘密法門,若無真正的師承口授,單憑自己胡亂揣摩丹經道書,道聽途說(包括現在許多丹經白話本,錯謬百出)很容易誤入歧途。若以藏密的功夫做比較,道家中的丹道就好比是藏密中最上乘最重要的拙火定、大圓滿、大手印一般,其秘密的關竅,在書本上是很難找到的。
  • 外丹、內丹、雷法、和術數的聯繫
    在道教典籍中就有很多修煉丹藥、內丹的修煉養生著作,如《周易參同契》《崔公入藥鏡》《諸真聖胎神用訣》《鍾呂傳道集》《悟真篇》《青華秘文》《陳先生內丹訣》《大丹直指》《中和集》《金丹大要》《天仙正理直指》《道書十二種》等,既是煉丹術的理論闡述,又有具體的實踐指導。不過大部分丹書都是後期內丹學著作。因為中國煉丹術發展到了後期,修煉內丹逐漸成為了主流。
  • 丹法的實質就是重重陰陽的顛倒作用升華,直到純陽還虛合道的過程
    天元丹法我還沒傳,傳的是人元丹法,有差別,丹鼎門有三元丹法,天元丹法、人元丹法、地元丹法,各有三部,傳的是人元丹法中的中黃直透金丹頓法,有些丹法是不能普傳的,法、侶、財、地,很難全部聚集,地丹法是最讓人長壽的,已經不適合當今社會,天元丹法,想成就要看根器,根器不好,很難有效果,人元丹法容易成就,不擇根器,尤其丹鼎門繼承了古老的傳承方式心傳心,有師傅教簡單,沒師傅沒法練。
  • 說「橐龠」
    >(摘自1985年《古樂發隱》《龠、龢與竽、笙》) 在吹口眾多之龢笙,發展成為吹口統一之巢笙的過程中,在中國先秦即已出現了一種變體樂器——「橐龠」。老子《道德經》說:「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李白《於十八應四子舉落弟還嵩山》詩「吾祖吹橐龠」一句,即用其典。這所謂的橐龠,是在北狄遊牧民族中,改造巢笙,將其匏鬥換作皮橐而產生的變化樂器,亦即今日之風笛(Bagpipe)的前身。這種皮囊,比之匏鬥,更多了一種功能,那便是「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可作為風箱使用,此所謂「橐」。
  • 【川派中醫】道醫學派·丹道醫學流派
    亦從此了知中國傳統醫學中,有道醫的「丹道」(丹醫)一派,多攻外科,尤善秘傳丹藥為人治病。他們或為出家道士,或為在家弟子,每至病癒,讓有錢人隨便付酬,貧苦人則分文不取,稱為「布外功」。該派戒律極嚴,每代限傳授一人。五年間,倪靜庵將自己所學盡傳張覺人,並囑曰:「當今南派丹道醫家,首推貴州平越福泉山高真觀道士廖復陽。」
  • 真有道理|近現代丹道實修故事集(11.楊先生靑藜-上)
    I 李樂俅《訪道語錄》11.楊先生靑藜-上 】序言1966年,臺灣丹道名家李樂俅先生花費十年心血,參訪了寶島四十多位修道的高明之士,其中有大學教授、工程師、公教人員、醫學博士,和尚、園丁等,年齡多在60以上,他們熟讀丹經,經多年孜孜修煉丹功,各有所成,其中不乏有修煉達到玉液還丹、返老還童層次的修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