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怎麼在不冒犯到別人的情況下自我誇獎?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所長 DT人類研究所 收錄於話題#新態度主義2個

「謝謝你與我們共度大概有67個月那麼漫長的2020年」,音樂流媒體平臺Spotify在年度回顧裡,這樣形容即將過去的2020年。

這一年不僅漫長而且割裂。

對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一群人來說,今年是賺得盆滿缽滿的一年。自年初以來,全球TOP500富豪的財富淨值已經上漲23%,換成具體數字是1.3萬億美元。但對於從搶口罩開始2020年的普通人來說,今年的目標可能只是「活下去」。

↑ ins @ekgw

兩年前還在標榜「佛系」的年輕人,如今失去了所有的佛性,內心全是眾生皆苦,你我都是「打工人」。他們意識到自己的收益增長,遠趕不上社會整體的經濟增長,如此打工三十年,也買不起大V博主的一個客廳。

年輕人一邊抨擊資本996、批評「內卷」的奮鬥仔拔高努力標準,自稱韭菜宣揚「糊弄學」,但一邊又明白不努力上進就會很快被落下被淘汰,自嘲「鹹魚、廢物、你是什麼垃圾」的狂歡過後,並沒有真的緩解多少焦慮和不安全感。

富者越富,窮者越窮,年輕人向上無門,向下卻是無底洞。他們早已經不相信老闆的畫餅,對金字塔另一頭的人有了強烈的對立和不信任感,明白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而在2020年這個更大的時代敘事面前,個人的無力感被空前加強了,這種無力感來自,你掌控不了環境,但你完全被環境掌控:疫情一來他們就得立刻面對死,一次公寓暴雷,吃著火鍋唱著歌就突然被斷水斷電、被趕出自己家突然就沒地方住了。

另一邊,我們能看到各種資本的角逐,公司上市,又一批人財富自由。強烈的反差加劇了普通人對於現實的不滿,並以牛頓第三定律為準則,將這力精準地打回了現實社會的另一端——那些站在舞臺中央的、自認為站在舞臺中央的以及假裝站在舞臺中央的人。他們熱衷於打假那些「凡爾賽人」、那些「拼單名媛」、那些「不講武德的大師」。

這幾個詞因為出現在熱搜榜單上被廣泛討論,但在熱搜之外,在這些戲謔的流行語背後,是籠罩在整個社會的「批判文化」、「羞辱文化」,或者說,「踩踏文化」。「展示優越」不是中國當下的流行美學,主動宣揚自己生活如何好,會有被指責「裝逼、凡爾賽」的風險。於是,一個人獲得自我尊嚴的方法,從「肯定自己」變成了「否定別人」。

↑ ins @giancarlo.bomba

如今的人們十分熱衷於「批判性思維」,在社交網絡上充當法官和義警的角色,比起看到別人的好消息,人們更期待ta出事故,出醜聞,出反轉,出邏輯漏洞。

雖然社交網絡表面上仍然是追求「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整體有一種強烈的「向下拉扯」的趨勢,人們捍衛平凡,不平凡的人得表現得自己就是一普通人,得把懶惰、躺平、貪吃、呆笨、腦子不好使當特點。人們熱愛虛偽的自黑,遠遠大於虛偽的自誇。

於是,一場名為「向下」的質樸化轉變開始了。

在審美上,追求「精緻高級」轉向推崇「粗糲生活」,穿著人字拖唱著阿珍阿強故事的五條人、穿著搖粒絨外套還長發遮眼Y2K風格,成了最近貼近群眾生活的大眾時尚。

在消遣上,日常烤和牛的UP主苦惱流量不見上漲,單發一條視頻問大家是不是最近選題不行。另一邊,徐大sao和華農兄弟的流量卻相當穩定,一個開著Q7去了沙漠旅遊,一個幫村民賣起了臍橙,成了村裡的紅人。

從前看低「快手式底層生活」太low的人不再那麼吐槽了,現在他們覺得這些畫面很「真實」,很貼近生活。

在日常上,糊弄、將就、摸魚、得過且過被正當化,類似摳門小組、撿垃圾小組這樣貼著低欲望甚至零欲望標籤的群體開始變多。

在行為上,打工人開始貼近窮充、喪心病狂攢錢,使用拼團軟體買9塊9便宜貨成了一種被推崇的生活方式,而非從前那樣,是被人嘲笑的把柄。

總之,在這場浩浩蕩蕩「向下」的運動中,故意放低姿態,讓別人失去嘲笑自己的機會是大家的最高行動綱領。這和中學生為了不被同學排斥,每天聽著QQ音樂TOP榜單尋找共同話題的行為,本質上沒有什麼差別。

以這些理念為標準的打工人越來越多,這些慘兮兮的時刻就被合理化成了一種政治正確。即使過得不錯的人,比如一些流量明星,也要自稱打工人博好感——但結果你也知道。精英派、凡爾賽人賣慘被識破,進而與24k純打工人和古早味打工文化產生了更深遠的衝突,加劇了雙方對立。

但這種對立,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最終傷害的還是打工人自己。打工人為了強調自己的打工身份,出口便把各種「降級」合理化、美化、調侃化。「打工、乾飯」成為了一種自嘲符號,用來消解自己的慘狀。

↑ ins @mariesophie.d

但在比慘競賽中,年輕人的生活並沒有變得更好,多數人是「不自洽」的,不自洽就是「一邊罵內卷坑人、系統吸血,打工人慘,一邊只能埋頭加班到午夜情緒崩潰」,即便自己的生活原本沒有那麼糟,也會籠罩在一種「全世界哪兒哪兒都出了問題」的絕望裡。

對於「慘」的定義不斷降低,進而達到一種不斷深化的狀態——越來越慘。這就導致了,自稱韭菜的打工人一開始只是調侃,到後來越來越慘,越來越絕望,「工作是給資本家打工當韭菜,沒意義;愛情裡充滿了渣男渣女、套路、PUA和出軌,不信了;原生家庭淨是打壓式教育,想擺脫」,人們熱衷挖掘壞消息,熱衷批判壞消息,熱衷把自己放在受害者位置,熱衷把希望寄托在「2021請對我好一點」。

在我們11月中發起的一項調查中,有幾位讀者也向我們展示了自己喪氣包的一面。

這些喪氣中,有質樸的語言「(我)幹啥啥不行,乾飯第一名」;有直接亮底牌的「能夠繼續活下去,我真不錯呢」;還有緊貼打工人主題的「你都打敗八百多天的工作啦,還可以打敗一萬零九百五十天的工作的!」

這種面對棍棒直接躺在地上宣布投降的方式,多少有些讓人不知所措,畢竟網絡教科書只教會了我們怎麼去攻擊那些凡爾賽人和精英階層,卻沒有說要如何面對這些直接奉上人頭的新打法。

逃避可恥但有效,只要自嘲,就能牢牢佔據網絡鄙視鏈頂端,這種不夠體面的方法卻幫助打工人們,最直接地避免了不必要的傷害。但久而久之,打工人們發現生活越來越壓抑,但凡想在朋友圈展示一下自己、誇誇自己,也會考慮到別人將把這視作「秀優越」,最終被自己勸退。

喪氣2020年,如何正確自誇,迫在眉睫。

為了讓各位能夠舒緩緊張情緒,我們研究了一份「不冒犯到別人的自我誇獎指南」。根據我們的多方調查,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自誇方式,大概可以分為這三類。

所謂秀優越,就是在社會公認的競爭框架下,通過「你看,我有比你更好的哦」來引起別人的焦慮。擺脫內卷嫌疑的首要方法,就是擺脫競爭。比如:誇誇我們與生俱來的人類身板吧:儘管你的聲音好看、長相好看、愛好豐富,你也可以寫「被小區流浪狗追著一口氣跑了300米,我的身體太棒了」「上周手指頭被A4紙劃破了,昨天終於長好了,誇誇我身體裡面的血小板們,工作效率堪比正主呢~」,基本上朋友圈的男女嘉賓都是要為你留燈的。

當然,如果你執意與朋友們分享自己的唱吧、配上自拍的抒情雞湯和演唱會現場小視頻,來展示自己的確很難聽的動人嗓音,那大概率是要被人關精神禁閉的。

想彰顯自己的「歐洲人體質」突出自己的個人價值,但也不想把牛皮吹得太過於寬廣,不如給自己頒個小獎,比如「2005年杭州市江幹區音樂小能手(小學高年級組)三等獎」「西安市雁塔區小畫家銀獎得主」。

落到實處,讀者向我們提供的這句「昨晚和舍友炸金花贏了10塊,我去給大家買了飲料,花了50,我可真是個慈善賭王」除了給自己頒了個獎,還能引經據典,算得上是自誇領域的上乘佳作了。

雖然我們的自誇以不打擾別人、不冒犯別人為準則,但當你的部分能力的確震撼時,你可以無視以上的所有規則,直接重構精神文明建設方式。

比如讀者向我們提供的這句「太強了!就在剛剛我刷新了自己帶薪拉屎的新紀錄!足足在廁所坐了1小時零5分鐘32秒!我將被這個公司的員工們載入史冊!」,基本上可以直接被內定成為冠軍。

這是你個人的一小步,卻是整個摸魚群體的一大步。

又或者,不直接誇自己,借別人的嘴來進行曲線自誇,比如:羨慕我媽,有這麼個省心乖巧的女兒,天冷主動穿秋褲,熟練轉發養生帖,枸杞熱水不離手,緊跟老年人潮流,不哭不鬧不上吊,懂事界楷模。

你也看出來了,以上這些疏解方式,其實並非真正意義上把自己當做誇獎的對象,而是通過自己的理解,把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變成一件了不起而且值得誇獎的事。跳出「跟人比」的競爭遊戲,自己設定標準,用「自己認可自己」來替代「別人的認可」。整個故事的邏輯其實並不在於這事到底有多了不起,而在於你認為它有多了不起。

它可以是惡犬追逐賽之後的劫後餘生,也可以是帶薪拉屎近2小時不被發現的沾沾自喜。總之你覺得它大就可以了,不必跟著市場和「別人定義的好」來誇。

儘管我們沒法憑藉一己之力,讓打工人們跳脫整個「比慘」的套娃環節。也許儘可能地對別人和自己保持善意,就是我們能作出的最大貢獻。

↑ ins @nicofroe

作 者 | 阿 米

編 輯 | 老 王

設 計 | 鄭舒雅、戚桐琿

相關焦點

  • 周杰倫:高情商是在不冒犯別人的情況下勇敢做自己
    網易雲音樂有人這麼評價周杰倫:「你知不知道有些人的青春全在周杰倫的歌裡」。每次聽到杰倫的歌,都好像回到那個久遠而溫暖的午後,拉著閨蜜繞著操場來回幾個圈,只為多看幾眼喜歡的男生打球時得意嘚瑟的模樣。青春常在,熱血不熄。
  • 人到中年才明白:欣賞誇獎別人,滋養自己
    以前我是一個不太會誇獎別人的人,我總覺得誇人這件事難免有拍馬屁、取悅別人的嫌疑,心理上有點牴觸。臉書的創始人扎克伯格有一年給自己制定了一項挑戰任務,就是每天寫一份深思熟慮的感謝信,然後通過郵件或者手寫的方式寄給對方。
  • 所以,怎樣才能不秀優越地告訴別人我很棒
    ↑ ins @mariesophie.d但在比慘競賽中,年輕人的生活並沒有變得更好,多數人是「不自洽」的,不自洽就是「一邊罵內卷坑人、系統吸血,打工人慘,一邊只能埋頭加班到午夜情緒崩潰」,即便自己的生活原本沒有那麼糟,也會籠罩在一種「全世界哪兒哪兒都出了問題」的絕望裡。
  • 「打工人」梗爆紅!為何冒犯了好多人?
    網友還煞有介事的給「打工人」下定義:「打工人」指對所有從事體力勞動或者技術勞動的人的統稱。 而「打工人」梗的火也波及到了商標圈,原來商標也要「上班」!以「打工人」為關鍵詞檢索中國商標網,暫未發現有人提交商標註冊申請,但商標網數據可能存在延遲,說不定「打工人」商標申請已經在路上排隊了。 雖然暫時還沒發現「打工人」商標的蹤影,但帶有「打工」字樣的商標註冊申請可不少。
  • 當別人誇獎你的孩子時,你該怎麼回答才是最正確的方式?
    當別人誇獎你的孩子時,你該如何回答,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回答的,這個也是有方式方法的別人誇獎孩子時,怎麼回答合適?各位家長們,當別人誇獎你家寶貝真棒的時候,你是怎麼回答的呢?小編知道一些父母面對這種情況都表現得比較謙虛。在我們中國傳統的教育思維中,對著別人誇自己家孩子,好像是一件特別不好意思的事情,有些父母會採取「迂迴」的辦法。那麼,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下,面對別人誇獎孩子,你該如何回答?
  • 受到誇獎時,怎麼回答才能體現我們的高情商呢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褒獎或者客套的讚揚,面對他人的誇獎,我們要怎麼回答,才能顯示出我們的高情商呢筆者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關於這樣一些例子當朋友誇獎你的時候:你怎麼這麼厲害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回答:沒有啦,一般般啦這樣謙虛的話語而教科書式的高情商回答則是:那是,也不看看是誰的朋友當同事誇獎你的時候:你今天很美哦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回答:還行啦而教科書式的高情商回答則是:是嗎?
  • 社交實錄:有的時候,別人的誇獎是一種社交武器
    你喜歡聽別人誇獎自己嗎?一般情況下你應該是肯定的回答。每個人都喜歡被誇獎,尤其是自己在乎的人的誇獎。從某種意義上講,誇獎算是一種社交獎勵吧。但有的時候,誇獎也會成為一種社交武器。例如,他誇獎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就是沒有誇獎你。這個時候,你肯定渾身不自在。雖然他並沒有說你不好,但是卻讓你受到了傷害。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這個話題。
  • 被人誇獎只說「thank you」怎麼行?這5種表達更地道!
    國外,誇獎別人和被人誇獎都是非常正常的,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讓我們要懂得謙讓。 在別人誇獎你的時候,得說「哪有」謙虛一下,但在國外,當別人誇獎你的時候,如果你說沒有,老外會覺得難道是自己審美有問題?
  • 只會說Thank you,你OUT了,今天和我學怎麼誇獎別人
    在生活中,當你遇到困難的事情,別人卻很巧妙地幫你解決了難題,這個時候,一句單調的「Thank you」怎麼足夠呢!「機智如你」難道不是更好的選擇嘛?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怎麼花式誇獎別人聰明!~更多誇獎別人機智的詞彙,
  • 情商高懂得拒絕別人的星座,不讓自己難堪,也不冒犯他人
    在社會上,有許多事我們不想做卻無法拒絕,如果強烈拒絕,會讓別人反感,如果勉強答應,自己很委屈。五行情商極高的人,會很好地處理這樣的問題,不會讓自己難堪,也不會冒犯別人。那是哪一種星座呢?01獅子座獅子很擅長拒絕別人,他們喜歡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對自己想要幫助的事會盡力幫忙,但對自己不想幫助的事,他們會圓滑的拒絕,既不冒犯別人,也不使別人感到不安。看起來它們有令人敬而遠之的魔力,所以,它們不會自欺欺人,會巧妙地用自己高情商來拒絕自己。
  • 如何在誇獎別人的時候顯露真誠?
    誇獎別人是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潤滑劑,但如何顯露出自己的真誠卻是項技術活。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想真心表達讚揚,但因為嘴笨,真實的情感也傳遞不出去。第三,有比較(Compare),從「知道」到「做到」確實是一件很少人能做到的事情。掌握以上三點,讓你在誇獎別人的時候不是尷尬,成為你溝通時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
  • 說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周某,成了老闆
    【神奇的監獄】有一個不神秘卻神奇的地方,從裡面出來的人都被各大公司掙搶。說出「打工是不可能去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小偷周某,從裡面出來後做了老闆。央視前主持人芮成鋼,從裡面出來後年薪400萬港元。
  • uzi被別人誇獎,自稱是小學學歷的文化人,VN上刻著自己的名字
    uzi被誇獎前不久,uzi在直播中說了一段話。他說,如果碰到能秀的機會就要去秀,不能跑。如果跑得習慣了,比賽中也跑,以後就不知道怎麼去玩了。所以一定要秀,如果出現了失誤,只不過是被噴,如果沒有出現失誤,那就是成了神。
  • 從社畜到打工人,青年亞文化不喪了?
    「早安,打工人」、「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我們要悄悄打工,然後驚豔所有人」、「打工讓你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打工不僅能致富,還能交友娶媳婦」、「不拼爹不拼媽,我們打工人只拼命」。從朋友圈到社交網站、短視頻,「打工人」成為光速走紅的網絡梗。
  • 早安打工人?不,是早安創業人
    最近網上開始流行這麼一句話「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這句在網際網路中湧動的亞文化熱潮,開始讓越來越多人在自己的朋友圈裡都給自己貼上『打工人』的標籤,藉此引以為傲,爭做『打工人』,但事實真的有人喜歡做打工人嗎?
  • 打工人,打工魂!「街訪」大同「打工人」,你今天加油了嗎?
    比如這則《打工宣言》所言—— 生活裡80%的痛苦來源於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會有100%的痛苦來源於沒錢,所以在打工和沒錢之間,我選擇打工。 打工可能會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
  • 打工都是人上人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打工才是人上人這句話怎麼火的
    打工都是人上人是什麼梗打工人是指從事技術勞動或者是體力勞動人的統稱,之前大家都習慣上稱呼「社畜」、或者是「打工仔」,但現在大家更喜歡這個打工人的稱呼。打工人給人一種不屈服、不服輸並且不斷努力向上的拼搏精神。不管你是在建築工地上搬磚還是坐在辦公室中碼字的白領或者是領導,大家都可以自稱打工人。
  • 領導當你的面誇獎你,和背後跟別人誇獎你,哪個才是真心誇你呢?
    有網友問:領導當你的面誇獎你,和背後跟別人誇獎你,哪個才是真心誇你呢?當你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誇獎是一種情感激勵,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的認可,職場人更需要得到領導認可,當一切努力被認可時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 中國脫口秀:謝謝,有被冒犯到
    但李雪琴和王建國的「雪國列車」,說到底不過是些小彩蛋,發幾顆糖可以是綜藝拉流量的工具,卻不會是脫口秀讓人上頭的理由。脫口秀也能嗑cp,這事兒真不怪觀眾。對於胸懷一顆打工魂的廣大打工人來說,生活已經足夠感人,沒有幽默的調劑可還怎麼行。哪怕它只是味精呢?尋開心和求爽,還是有點不一樣於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優秀脫口秀演員們,越來越懂得抓痛點了。
  • 「打工人」爆火網絡,「打工人」到底是個什麼梗?
    那打工人到底是個什麼梗? 作為5G衝浪的我,怎麼能錯過對「打工人」這個新梗的研究呢? 有人是為了帶薪摸魚,到公司完成工作,就開始倒騰自己的私活,刷手機。 有人說因為工廠管飯 在這個肉價竄天的時代,2塊錢能吃到兩葷兩素就是最大的幸福。 有人說因為自己不自律,上班對她來說就能有規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