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雯: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有新機遇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由香港理工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專家合力研發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2013年12月14日隨嫦娥三號探測器順利在月球表面軟著陸。成為香港與內地科研合作的又一成功實例。人民網年度赴港主題採訪的其中一站來到香港特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助理署長林雅雯就香港與內地科研合作已有成果及未來發展方向,接受了本網專訪。

  科技創新需要「官產學研」共同推動

  人民網:香港創新科技署一直致力於引領香港成為以知識為本的世界級經濟體系。請您介紹在此方面開展的重點工作?

  林雅雯:特區政府致力締造有利發展創新科技的環境,加強在硬體、政策和資源方面的配套。但科研的良好發展除了靠政府推動之外,還必須要有其他界別的參與和支持。我們一直強調官、產、學、研的合作,所以政府跟業界、學術界和研究機構都需要共同努力。在推動這方面的發展上,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主要有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第一個方向是希望提供一個良好的硬體配套給科研機構去發展,比方說香港科學園,就是我們的旗艦建設之一,是供科技公司創業、設點和發展的園區,同時也提供很多配套服務,比如一些共用的實驗室,或者提供推廣業務方面的諮詢服務等。

  第二,在軟體方面,主要是資金方面的支持。創新科技署下有一個創新及科技基金,基金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鼓勵一些科研項目,不僅是在大學或是科研機構裡去做科研,更鼓勵他們去和業界合作,使科研可以商品化。

  第三,在人才培育方面,香港的大學教育做得非常好,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內地學生來港學習。希望能夠多培育優質人才,並讓他們日後在科研的版塊繼續發展。

  第四,我們也希望可以通過和內地以及國際一些其他科研部門或機構進行合作,讓香港的科研技術或設備能夠跟內地、跟世界接軌。

  第五,我們還努力在社會裡推廣創新科技的文化,讓大家多認識香港的科技發展。就著小朋友和年輕一輩,我們做了不少工作,同時也有面向不同年齡層的推廣工作。比方說,香港每年都有一個非常大型的活動,叫創新科技嘉年華,這個為期九天的活動在2013年11月吸引了二十多萬人來參與。我們期望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讓社會裡更多的人知道科技的重要性。

  提升創新能力及發展科技需要長遠投資,特區政府多年來不斷投入資源和推出新措施以提升科研和創新能力。我們有信心透過官、產、學、研各界別的共同努力,政府定能推出相關政策或措施以切合業界的需要,以協助推動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

  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成果頗豐

  人民網:香港與內地科技主管部門的溝通機制如何?

  林雅雯:多年來,香港在中央和省市層面已建立科技合作的機制。在中央層面,我們與國家科技部對應合作,也與內地省市的科技單位交流合作,比如透過泛珠三角區域科技合作聯席會議等機制保持密切聯繫。

  為促進內地與香港的共同繁榮和發展,更有系統地加強兩地在科技及其產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國家科技部和香港特區政府於2004年5月在港籤署了《內地與香港建立科技合作委員會協議》,成立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委員會,負責制定和統籌兩地的科技交流和合作。委員會的運作一直非常良好。因此,我們雙方在2013年8月底在西安召開的第八次會議上續籤了即將屆滿年期的協議,以便內地與特區政府在委員會的框架下繼續有效推動兩地科技合作與交流。

  根據中央政府支持特區政府發展創新科技的政策措施,《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委員會協議》列明了雙方在國家科技計劃的政策層面,以及重點實驗室、產業基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基地建設方面加強合作。

  委員會推進的合作成果頗豐,比如成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從2005年開始,科技部一共批准了16間在香港成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又比如推薦香港專家進入《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科技部已批准56名由創新科技署推薦的香港專家入庫,建立兩地科技合作平臺。科技部於2012年6月批准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夥同南京東南大學,建立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香港科技園公司獲科技部批准先後建立香港國家綠色科技產業化(夥伴)基地和香港國家現代服務業產業化(夥伴)基地。

  展望未來,雙方將繼續在委員會的框架下積極推進合作。例如推進第一輪香港的大學和研發中心申請成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的工作,於2014年第一季接受申請;以2015年至2016年為實施目標,啟動第一輪向12所在2010年或以前成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進行評估的預備工作;以及推薦更多新建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夥伴)基地。

  創新及科技基金推動科技產業

  人民網:香港在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化方面有哪些經驗?

  林雅雯:產業化是推動科技發展方面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無論是內地、香港,甚至外國也好,往往會出現一個情況,就是大學裡有很多出色的研究,但是如何將研究取得的新技術應用到產業,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卻不太容易。也因此,我們致力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推動科技成果商品化。

  除此之外,香港特區政府在2006年成立五所研發中心,負責在五個科技範疇推動應用研發活動,以及促進商品化及技術轉移工作。五個科技範疇包括汽車零部件、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紡織及成衣、納米及先進材料,以及資訊及通訊技術。香港已在這些科技範疇建立研發優勢,有助相關產業提升競爭力。

  研發中心累積了七年多的經驗,在業界的地位得以鞏固,並擔當著促進「官產學研」科技合作的角色。至今,五個中心已進行超過570個研發項目,涉及的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總額逾33億港元;而它們在取得業界贊助水平方面,亦有滿意成果。研發中心致力推動技術實踐化、商品化,比如由香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與香港海關合作研發的電子鎖應用技術,該技術可簡化空陸及海陸轉運的清關程序。

  此外,香港科學園是香港重要的科技基建設施,共有超過440間公司進駐。租戶大致可劃分為五個產業群組,即資訊科技及電訊、電子、生物科技、精密工程以及綠色科技。科學園第一及第二期的租用率超過96%,成績斐然,反映這些產業群組的活力。第三期發展工程現正全力進行,該期將重點發展綠色科技。我們所面對的環境問題與日俱增,因此由綠色科技衍生的技術應用具有可觀的市場潛力。

  推進以港、深、廣為主軸的區域創新格局

  人民網:在粵港合作框架協議裡有這樣一個目標:要在2020年前,將珠三角地區打造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區域之一。其中,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是成敗的關鍵,在此方面香港將發揮怎樣的作用,又會有哪些機遇呢?

  林雅雯:我們和廣東省在科技方面的合作非常密切。粵港雙方會基於合作框架繼續實施關鍵領域的重點項目的聯合資助行動。另外也支持香港的研發中心和廣東科研機構和企業對接合作,並歡迎廣東大型企業到香港設立科研中心。

  在推進區域科技合作方面,香港的研發中心,比如說香港的應用科技研究院其實和多家大學的研究團隊都在積極與在廣東省的科研機構和科研企業展開合作。另外,我們也設立了一個深港生產力基地為產業提供支援服務,與當地科技園區積極加強合作等。從2010年1月開始,已經有七個香港的團隊獲邀請到廣東去設立研發基地。

  除此之外,依據粵港科技合作資助計劃,到2013年11月為止,香港的創新及科技基金已經資助了209個科技項目,資助總額已經達到了7.5億港元。其中有56個項目是香港和廣東省或深圳有關政府單位共同資助的項目。這項舉措對於雙方科研機構幫助很大。

  在和深圳合作方面,我們在2009年3月就通過了一份3年的行動計劃,推動兩地的科技合作。合作的範疇也涵蓋了不同科技領域,比如說生物醫學、集成電路、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及太陽能。除了政府部門,大學研發機構和社會團體都參與當中,顯示了兩地科研界對於深港雙方的科技合作發展的支持。除此之外,香港也有一些大學在深圳設立產學研基地。

  內地與港科技合作新機遇

  人民網:內地未來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這其中,蘊藏著香港與內地科技合作的哪些新機遇?

  林雅雯:內地與香港在科技合作方面有互補優勢。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法規跟國際接軌,也擁有優質的大學,在科研以及基礎建設方面也有不少的投入。人才方面,他們既懂英語也懂中文,有雙面的優勢。內地在資源方面對於科技投入確實是很多的,市場潛力巨大,而且擁有龐大的生產基地、豐富的人力資源和強大的科研實力。

  香港科技發展的一個重點是與國家的科技發展融合,充份利用香港背靠祖國的優勢。我剛才提到的委員會機制,正好為內地與香港的科技合作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臺和溝通渠道。我們感謝科技部過去一直大力支持委員會的工作,並衷心希望雙方繼續努力,在未來加強有關方面的合作,充分把握新的機遇。

  在2014年我們也會有一些新的工作。比如說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在港已經有16家,我們希望進一步做好評估的工作。除此之外,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現在香港有一家,希望未來會有更多這樣的香港分中心。(記者 楊成 趙豔紅 楊牧 李智勇)

相關焦點

  • 香港駐成都經貿辦主任林雅雯:川港合作迎來新機遇
    香港駐成都經貿辦主任林雅雯:川港合作迎來新機遇 掃描二維碼,觀看H5「川港24小時穿越空間的『愛戀』」。     ●對話  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林雅雯選擇在成都慶祝這個紀念日。她如何看待川港這些年的互動?對川港兩地交流交往有何祝願?6月30日,林雅雯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 香港駐成都經貿辦主任林雅雯:繼續做好川港合作「橋梁」
    香港駐成都經貿辦主任林雅雯:繼續做好川港合作「橋梁」 2017-02-24 14:01:3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香港駐成都經貿辦主任:川港兩地將展開更全面、深入合作
    香港駐成都經貿辦主任:川港兩地將展開更全面、深入合作 2018-01-10 21:40:1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香港各界青年代表內地參訪:融入中國夢 把握新機遇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電 (張曉曦 林凱潼)「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參訪團29日晚在北京結束為期五天的內地行程,返回香港。團員們表示,此行讓他們大開眼界,希望未來繼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新的發展機遇。
  • 「創新升級·香港論壇」在川舉行 共覓兩地合作機遇
    「創新升級·香港論壇」在川舉行 共覓兩地合作機遇 來源:四川日報     發布時間:2020-12-07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11月25日,「創新升級·香港論壇」在成都舉行,以「創新科技川港合作新動力」為主題,邀請到川港兩地30多位行業專家、學者討論不同科創主題,促進川港兩地經貿交流與合作。
  • 2020甬港經濟合作論壇聚焦現代服務業新機遇
    新華社寧波10月28日電(記者顧小立)2020甬港經濟合作論壇27日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辦。本屆論壇以「甬港攜手,共創現代服務業新機遇」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方式分設寧波、香港兩個會場,探討甬港兩地的合作潛力和發展模式。
  • 「內地-香港服務貿易論壇2020 」在線舉行 聚焦香港網上爭議解決...
    新華社北京9月7日電(記者陳舒)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內地—香港服務貿易論壇2020 」7日上午以網上論壇的方式在北京和香港兩地同步線上舉行。多位香港法律界別專家圍繞「『一帶一路』 新機遇、新業態:線下爭議-網上解決」的主題,向內地企業、法律執業者及顧問分享香港網上爭議解決服務的最新發展。後疫情時代,線上解決方案成為許多行業的新常態。在此背景下,在線爭議解決機制也獲得更多發展空間。
  • 香江來信|香港特區政府駐京辦主任:北京是我的第二故鄉
    更讓人驚嘆的是,現代科技也早已完美地融入人們的生活,行動支付、線上打車等十分方便快捷。2019年是我上任的第一年,香港突然暴發了「修例風波」。其中,一些香港年輕人受多個因素的影響,對內地抱有很深的誤解和偏見。我想,他們如果能多來內地走走看看,對國家多一些了解,便不至於產生如此大的排斥情緒。
  • 【委員有話說】從香港《施政報告》看港隴交流合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韓正日前在接見特首時說:「凡是有利於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有利於增進香港同胞切身福祉、有利於促進內地與香港融合發展的事情,中央都會全力支持。」《施政報告》對促進香港與內地,特別是與甘肅省在經貿、人文方面的交流有哪些機遇呢?
  • 香港特區駐京辦主任談2021心願,談到疫情修例風波,談在京感受
    香港特區政府駐京辦主任梁志仁先生其實每每踏上一段新旅程,我都是充滿期待的。還記得2019年年初,我接任香港特區政府駐京辦主任一職,北上開始全新的生活。新的工作內容主要是進一步加強香港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及其他省市自治區部門之間的聯繫和溝通,促進內地與香港在經貿、文化等諸多範疇的交流與合作。
  • 林鄭月娥稱香港應把握機遇做好「促成者」角色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18日指出,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帶來的機遇主要有兩方面:第一,為香港經濟尋找新增長點,促進經濟產業多元發展。第二,為香港居民提供更廣闊的生活和發展空間,表明特區政府會充分把握大灣區建設所帶來的機遇,把國家所需和香港所長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市場化機制的作用,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同時,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
  • 創新升級·香港論壇|香港貿發局中國內地總代表鍾永喜:川港經貿...
    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11月25日,「創新升級·香港論壇」在成都舉行,30餘位川港兩地的大咖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齊聚」成都,以「創新科技 川港合作新動力」為題,討論不同科創主題,促進川港兩地經貿交流與合作。
  • 內地香港股市紛紛推新政
    當天,內地和香港股市都有新政策「試水」,對外釋放積極信號。27日,新三板精選層32家企業正式開板交易,標誌著中國新三板市場發展開始了新的歷程。三板市場起源於2001年「股權代辦轉讓系統」,最早承接兩網公司和退市公司,稱為「老三板」。2006年,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公司進入代辦轉讓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稱為「新三板」。因為長期缺乏流動性,作為重大制度改革的新三板精選層應運而生。
  • 香港電競總會榮譽會長:我願引領香港青少年到內地尋找機遇
    【同期】霍啟剛 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主席  我們AESF和廣東省電子競技運動協會,香港電競總會,澳門電子競技總會籤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在未來三年也會連同粵港澳三地電競組織,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電競賽事體系,我有義務攜手亞洲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年朋友們,共同探索未知世界,建立有愛互動的青年交往規則。
  • 南京與香港深化科技創新合作
    善用香港平臺 寧港合作共贏中國江蘇網5月24日訊 5月23日,我省70多家企業代表集聚南京,參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投資推廣署等主辦的「善用香港平臺、寧港合作共贏」推介活動。本次活動聚焦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
  • 共覓兩地合作機遇,「創新升級·香港論壇」在川舉行
    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11月25日,「創新升級香港論壇」在四川成都舉行,以「創新科技 川港合作新動力」為主題,邀請到川港兩地30多位行業專家、學者討論不同科創主題,促進川港兩地經貿交流與合作。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論壇是疫情發生以來,在「川港合作會議」機制框架下開展的首個重大經貿交流活動。此次論壇通過線上、線下同步舉行,設置包括川港科技產業化分享在內的五場主題研討會。在當天的開幕式上,香港金融管理局相關負責人、香港企業代表等分別就香港金融系統及金融科技發展、人工智慧以及大數據應用等主題展開演講,探討兩地企業合作空間。疫情之下,川港經貿合作勢頭仍然強勁。
  • 鳳凰獨家|梁振英:香港可以和全國一道 用好新時代戰略機遇期
    梁振英闡釋了香港在國家發展科技事業和科技產業上的兩方面功能。一是香港的高等院校在某些科研領域,有較高水平的基礎研究力量和國際聯繫。二是香港在科技融資上的功能。以生物科技融資為例,香港交易所從2018年開始,容許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僅僅兩年後的今天,香港已經成為亞洲最大及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
  • 數字人民幣又有新消息!這次是香港與內地的跨境支付 這家大行將參與
    (原標題:數字人民幣又有新消息!這次是香港與內地的跨境支付 這家大行將參與)近日,數字人民幣領域又有多項進展,蘇州開展2000萬數字人民幣紅包測試後,香港金管局也表示,目前正研究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測試。
  • 王炳南:持續擴大內地對香港全方位高水平的開放
    在王炳南看來,香港具有獨特競爭優勢,是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節點,在共建一帶一路中能發揮重要的作用,支持香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是國家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和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經濟發展的體現,要大力支持香港參與和助力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兩地合作不斷邁上新臺階。一是資源整合,加強多層次機制性合作。
  • 香港青年代表高度評價內地參訪活動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馬巖 周雪婷)為期五天的「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參訪活動29日落下帷幕,在最後的總結會上,香港青年代表們對此番活動給予高度評價,普遍表示受益匪淺。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執行主席、參訪團團長霍啟剛表示,這次活動讓香港青年代表實地感受了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使他們對國家的發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騰訊、烽火科技等企業和中國科學院的科技創新成果令人印象尤為深刻,科創成果實現產業化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香港發達的金融業可以成為內地高新技術產業的有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