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114條的危害公共安全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0-12-23 蔡雅奇刑法

應當肯定的是,刑法第114條中的「危害」公共安全,並不是指對公共安全造成了實害。一方面,刑法第114條本身就有「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表述;另一方面,第115條明文規定:「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這充分表明,刑法第114條規定的「危害」公共安全,並不是指對公共安全造成了實害。否則,就難以處理第114條與第115條之間的關係。誠然,對於造成了致人輕傷、一般財產損失之類的較輕實害的放火、爆炸等行為,也會適用刑法第114條的規定,但適用第114條並不以造成較輕實害為前提。

#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跟老蔡學刑法#

相關焦點

  • 法考刑法——柏浪濤老師講危害公共安全罪系列筆記
    罪名一:放火罪【第114條】: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性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1、114條的成立與既遂:成立:造成具體危險【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現實緊迫危險】;既遂:造成實害後果2、第114條是基本犯,第115條第1款是結果加重犯,且行為人對加重結果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
  •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中未遂犯的認定
    第二種意見認為,付某的行為屬於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但由於未造成現實危險,所以未達到既遂的標準。根據我國刑法第114條的規定,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屬於具體危險犯,只存在既遂和不構成犯罪兩種情況,不應存在未遂,故付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第三種意見認為,付某的行為應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未遂犯。
  • 疫情中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與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的比較分析
    一、兩罪在法律規定上的差異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法律規定在刑法第114條和第115條,從其法律規定可知該罪是一種對生命健康或公私財產造成極大損害的嚴重性社會犯罪。  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則規定在刑法第330條,構成此罪的前提條件是要引起甲類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的嚴重危險。
  • 嫌疑人涉嫌危害公共安全被公訴
    故意從高空拋棄物品,尚未造成嚴重後果,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本案中,檢方認為,應當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被告人彭勇刑事責任。
  • 危害公共安全後果有多嚴重?
    一起看看普法小站《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 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條 放火、決水、爆炸一級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 刑法:2020年我國常見的14個會判死刑的罪名!你只能細品哦
    首先,在危害公共安全罪這一章中,存在死刑的罪名共有14個,畢竟危害公共安全的社會影響大。這14個死刑罪名中有6個是我們常見的:1.放火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損害極端嚴重的,處死刑或無期徒刑。這是古今中外都較為常見的嚴重刑事犯罪之一。
  • 增設危險犯,刑法修正案再次強化社會安全風險的刑事治理
    增加了三個新的犯罪,分別是:增加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二:「對行駛中的公共運輸工具的駕駛人員使用暴力或者搶控駕駛操縱裝置,幹擾公共運輸工具正常行駛,危及公共安全的……」「前款規定的駕駛人員在行駛的公共運輸工具上擅離職守,與他人互毆或者毆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 關於依法懲治妨害公共運輸工具安全駕駛違法犯罪行為的指導意見
    一、準確認定行為性質,依法從嚴懲處妨害安全駕駛犯罪(一)乘客在公共運輸工具行駛過程中,搶奪方向盤、變速杆等操縱裝置,毆打、拉拽駕駛人員,或者有其他妨害安全駕駛行為,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
  • 準確把握6個涉「疫」刑法罪名
    符合這兩條之一者,依照刑法第114條、115條一款,認定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對此,應當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主觀上具有傳播新冠肺炎病原體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主體是已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人、病原攜帶者,或者新冠肺炎疑似病人。
  • 兩高一部發布《意見》:依法從嚴懲治妨礙公共運輸工具安全駕駛行為(附實例)
    一、準確認定行為性質,依法從嚴懲處妨害安全駕駛犯罪(一)乘客在公共運輸工具行駛過程中,搶奪方向盤、變速杆等操縱裝置,毆打、拉拽駕駛人員,或者有其他妨害安全駕駛行為,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
  • 刑法中的「但書」條款是什麼?曾有人因此免罪
    這裡以我國現行刑法第十三條為例:第十三條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
  • 江西九江:永修縣公安局關於對張某想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關於對張某想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偵查的情況通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2月8日,永修縣公安局對張某某(男,42歲,江西省永修縣人,已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現已隔離收治)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偵查。
  • 重慶公交墜江系司機與乘客互毆 官方:兩人行為嚴重危害公共安全 涉嫌犯罪
    兩人行為嚴重危害公共安全 涉嫌犯罪>根據調查事實,乘客劉某在乘坐公交車過程中,與正在駕車行駛中的公交車駕駛員冉某發生爭吵,兩次持手機攻擊正在駕駛的公交車駕駛員冉某,實施危害車輛行駛安全的行為,嚴重危害車輛行駛安全。
  • 事故前嚴重安全違法行為入刑!《刑法修正案》正式通過,2021年...
    二、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二:「對行駛中的公共運輸工具的駕駛人員使用暴力或者搶控駕駛操縱裝置,幹擾公共運輸工具正常行駛,危及公共安全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前款規定的駕駛人員在行駛的公共運輸工具上擅離職守,與他人互毆或者毆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 交通肇事罪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區別
    那么正確區分交通肇事罪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司法實踐中經常面臨的問題。 @交通肇事罪 是指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最高可判處是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危害原則:刑法價值與啟示
    在英美法系刑法中,危害原則是為懲罰提供正當根據的核心原則,被英國傑出的法理學家莫裡森評價為「現代自由國家的根本原則之一」,甚至還被視為是民主社會最普遍認可的界定犯罪的標準,被賦予崇高地位,享有盛讚和美譽。其法哲學意義,對我國刑法的犯罪化趨勢,特別是對我國刑法重秩序的「政策性」和「預防性」犯罪化立法,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
    第一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一節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二節 走私罪   第三節 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第四節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   第五節 金融詐騙罪   第六節 危害稅收徵管罪
  • 什麼情況下會被以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立案?專家告訴你答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2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最近,各地發生多起以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立案的事件,在什麼情況下會以此罪立案?在3月20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發布會上,清華大學法學院王晨光就傳染病防治法方面的問題做了科普解答。
  • 2021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刑法適用範圍
    2021年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已進入備考狀態,根據往年信息可知,三支一扶考試內容主要主要是公共基礎知識,包括時事、政治、法律、經濟、管理、扶貧、科技、人文、計算機應用、公文寫作等方面,下面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2021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