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間摸到脖子上長了豆子大小的「包」,不痛不癢,但是又消不下去……這難免會讓人胡思亂想,莫不是得腫瘤了?該去什麼科室檢查呢?
最近,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副院長楊高怡主任醫師就遇到了這樣兩位焦慮不安的病人。他們均是因為摸到頸部包塊,懷疑生了大毛病前來檢查,可是相同的懷疑,卻有不同的結局。
楊高怡說,頸部有包塊很有可能是淋巴結腫大引起的,對此診治要趁早。許多疾病夾雜其中,實在「太隱匿」!
脖子一天比一天粗
大熱天圍絲巾「遮醜」
23歲的小呂姑娘(化名)發現自己右側脖子有些腫,由於不痛不癢,她並未在意。近來小呂整個脖子越來越粗,人也消瘦許多。大熱天出門,小呂也要圍上絲巾,遮住脖子。她懷疑自己是不是生了「大病」, 對照著網絡上查找到的信息,在家一邊照鏡子,一邊摸脖子,感覺到裡面有許多硬硬的一串串小凸起,密密麻麻。於是就她給自己下了「判決書」:得了淋巴瘤!
小呂輾轉當地多家醫院檢查,始終未確診病因,遂來到杭州市紅會醫院尋求幫助,楊高怡給小呂做了超聲檢查,發現她脖子上的包塊是由腫大的淋巴結引起的,淋巴結結構雜亂,呈「豌豆」樣排列。結合豐富的經驗,楊高怡判斷她可能是淋巴結結核,隨即安排超聲引導下的穿刺活檢(即在超聲引導下,用一根細針準確戳進腫大的淋巴結內,取組織進行相關分析,通過病理聯合基因X-PERT檢查)。
最終小呂確診為淋巴結結核。經過正規系統治療後,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小呂的脖子不腫了,消瘦下去的體型也慢慢的勻稱起來。
不痛不癢的腫塊
一「針」探穿真相!
今年63歲的王大伯(化名)脖子腫了一個多月,來紅會醫院就診。「楊醫生,我聽說淋巴結腫大一直不消,就可能得了淋巴癌,可我自己摸摸腫塊也不痛,應該沒那麼倒黴吧?」
楊高怡為王大伯進行了超聲檢查,發現他的頸部淋巴結有一大串,且形態不規則,血管豐富雜亂,內部還有很多像「螢火蟲」一樣的微鈣化,初步判斷是惡性淋巴結。為進一步確診,王大伯進行了淋巴結穿刺活檢,病理結果顯示為轉移性淋巴結。考慮到肺轉移的可能,楊高怡馬上為王大伯進行肺部CT掃描,在他的右上肺發現一個2cm左右的磨玻璃結節。臨床最終確診為肺癌合併頸部淋巴結轉移,王大伯很快接受了肺部手術及化療。
楊高怡說,王大伯頸部的淋巴結起到了「健康哨兵」的重要作用,雖然沒有其他不適症狀,但是脖子上的淋巴結腫大已經為他的身體狀況亮起紅燈,並為及時治療疾病贏得寶貴時間。
淋巴結出現這些情況
要注意!
正常人全身有300-500個淋巴結,淺表淋巴結很小,平時「風平浪靜」。但當某處淋巴結腫大或有其它異常症狀時,可能預示著所屬區域器官有病變發生。當然,淋巴結腫大其實還是很常見的,平時如果摸到了腫塊也不要慌。例如牙齒腫痛、上呼吸道感染、貓抓病、肺結、帶狀皰疹等等,都是良性淋巴結腫大的常見原因。但僅憑摸摸痛不痛、腫不腫還是無法判斷是否為惡性腫塊,所以學會淋巴結自檢,發現問題及時就醫非常重要。
多數部位的淺表淋巴結可以通過觸摸進行自檢,如頸部、腋窩等。自檢時,可將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指腹平放於被檢查部位來回滑動。滑動時可旋轉並輕柔的觸摸。正常的淋巴結像米粒一樣大,質地較軟,光滑且可移動,不易摸到,或偶爾觸摸到單獨一顆。
如果突然發現淋巴結明顯腫大或迅速變大,並出現疼痛、質地變硬或變軟、皮膚破潰等表現,應引起重視,並迅速就診。
專家介紹
楊高怡,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浙江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副院長,超聲醫學科學科帶頭人。浙江省衛生創新人才、杭州市醫學重點學科帶頭人、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結核病防治分會超聲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超聲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數理醫學學會理事兼超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超聲醫學工程學會理事兼青委會主任委員。
從事超聲醫學診斷與介入治療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近20年,致力於淋巴結相關疾病的研究,擅長淋巴結穿刺活檢、甲狀腺結節、淋巴結射頻消融等微創治療項目,並在全身結核病超聲診斷與介入治療方面具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曾獲中國防癆協會首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杭州市五一勞動獎章。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SCI6篇。主編超聲專著《臨床結核病超聲診斷》、《淺表淋巴結疾病超聲診斷》2部,參編專著6部。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三上午
【來源:健康杭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